2014年, 第28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4-09-25
  

  • 全选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 田成丽, 朱峰, 陈井生, 段玉玺, 陈立杰
    核农学报. 2014, 28(9): 1541-154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自发突变对南方根结线虫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继代培养法选育Snea253突变株,对形态分化及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并测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获得6株菌落形态差异大的自发突变菌株,其中不产色素的3株突变菌株Snea253-G、Snea253-B和Snea253-F杀线虫活性分别为61.0%、45.5% 和35.0%;产色素的3株突变株Snea253-A、Snea253-H和Snea253-J杀线虫活性分别为48.7%、37.2%和37.9%。ssgAbldCbldDwhiB、whiEwhiI基因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各突变株基因序列没有差异,可能此6个基因没有直接参与控制Snea253菌株的自发突变。链霉菌自发突变不但使其形态发生变异,而且也影响了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为从形态上筛选优良菌株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 宋维富, 赵蕾, 赵海滨, 张延明, 李集临
    核农学报. 2014, 28(9): 1549-155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改良六倍体小偃麦,创制携带E组染色体优良基因的普通小麦新类型。本研究利用六倍体小偃麦与克旱9号杂交选育六倍体小偃麦的衍生系,在杂交后代中选择具有六倍体小偃麦优良农艺性状的普通小麦类型。结果表明:六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结实率低,平均为21.9%,但F2以后分离复杂,出现一些代换系、易位系,附加系和DE混合的染色体组。有些品系性状表现较好,如分蘖多、抗病、多小穗、多花等。按性状继代选择直至F5共筛选出13个品系即05-9-2、05-9-4、05-9-5、05-9-6、05-9-7、05-9-8、05-9-11、05-9-14、9-9-14、05-9-13、05-7-13、05-7-24、05-7-22。利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分子检测方法、原位杂交技术对以上13个品系进行了鉴定。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E组染色体改良普通小麦提供理论基础。
  • 刘东军, 张宏纪, 郭长虹, 孙岩, 刘文林, 郭怡璠, 宋凤英, 闫文义, 杨淑萍
    核农学报. 2014, 28(9): 1559-156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决定了小麦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黑龙江春小麦春化和光周期等位变异的分布,本研究对124份春小麦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进行了STS标记,结果表明黑龙江春小麦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Vrn-A1,Vrn-B1和Vrn-D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3.55%,52.42%和55.65%,没有检测到显性等位变异Vrn-B3;光周期等位变异Ppd-D1a和Ppd-D1b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9.52%和60.48%。为了研究春化和光周期等位变异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将黑龙江省春小麦春化基因组合主要分为4种类型:Vrn-A1a+Vrn-B1+Vrn-D1,Vrn-A1a+Vrn-B1+Vrn-D1,Vrn-A1a+Vrn-B1+vrn-D1和Vrn-A1a+Vrn-B1+Vrn-D1。4种春化基因组合对小麦的株高和分蘖有显著影响,其中,携带Vrn-A1a+Vrn-B1+ Vrn-D1的小麦株高最低(94.98cm),而分蘖最多(6.01)。光周期基因对株高和各个生长发育时期有显著影响。光钝(携带Ppd-D1a)比光敏(携带Ppd-D1b)小麦的株高低8.88cm,三叶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等提前1~2d。因此,本研究认为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对小麦的株高,分蘖及生长发育时期有显著影响,携带Vrn-A1a+Vrn-B1+Vrn-D1+Ppd-D1a小麦的株高低,分蘖多,适应性广,可能是比较理想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组合形式。
  • 李桂兰, 刘晨光, 乔潇, 杨晓倩, 王迪, 乔亚科
    核农学报. 2014, 28(9): 1567-157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利用根癌农杆菌对大豆成熟种子的子叶节进行遗传转化,从影响农杆菌和大豆子叶节外植体双方的因素出发,重点研究共培养阶段培养基的pH值、光照条件和共培养时间三个因素对转化的影响,以寻找适宜农杆菌和外植体的平衡点。分析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共培养阶段,培养基pH值适宜范围为6.0~6.6,pH值以6.6为佳;提供10~16h ·d-1光照均提高了转化效率,与完全黑暗差异显著;延长共培养时间显著提高转化效率,以7~10d为宜。本研究范围内以冀豆12、豫豆22和秦黄小粒12三个基因型大豆获得了较高转化效率,供试的6个大豆品种均获得了转基因植株,PCR 和Southern 分析表明植酸酶基因phyA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该结果对提高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有重要参考价值。
  • 杨凯敏, 李贵全, 郭数进, 乔玲
    核农学报. 2014, 28(9): 1576-158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大豆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发掘农艺性状关联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为大豆杂交组合的配置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本试验利用59个SSR标记对9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多态性扫描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46个标记,应用STRUCTURE2.3.2软件进行群体结构遗传分析,利用Tassel2.1软件MLM模型对18个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发掘优异等位变异。结果表明:(1)59个标记中50个标记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出154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值PIC分布范围为0.042~0.765,平均PIC=0.421;SSR标记位点的Shannon指数(H’)的分布范围为0.1066~1.6804,平均值为0.8241;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为0.0307~1.4529,平均值0.7015。(2)供试材料分为4个亚群。发现7个与分枝数、百粒重、叶形、主茎节数、生育期和蛋白含量相关联的标记,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0.003~0.339。研究在各关联位点找到了Satt263-A279、Satt156-A203、Satt567-A112等表型效应明显的优异等位变异。为大豆育种优异基因的克隆提供科学依据。
  • 甘德芳, 吴娇, 庄丹, 梁丹笛, 占梦丹, 郝福玲
    核农学报. 2014, 28(9): 1585-159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ADS-box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黄瓜AP1-FUL类CsMADSs基因;半定量RT-PCR检测CsMADSs在黄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克隆得到三个CsMADSs基因,长度分别为636bp、747和648bp。CsMADS08CsMADS10在黄瓜不同时期的不同器官中均能表达,其中,CsMADS08在茎和叶中的表达量较高,而CsMADS10在顶芽中表达量较高;CsMADS21基因除了在1叶和5叶期的各器官中都能表达外,在其他器官只是部分表达,且表达量都比较低。另外,CsMADS08和CsMADS10几乎在7叶期黄瓜的所有器官中都表达,而CsMADS21只在少数器官中表达,以幼果中表达量较高,而在根、茎及较大的卷须中都不表达。该研究结果不仅能够明确黄瓜CsMADSs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而且为进一步研究CsMADSs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 池春玉, 郭丹蒂, 陈曦, 王锐, 许志东, 刘保东, 丁国华
    核农学报. 2014, 28(9): 1591-159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5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原产地和入侵地飞机草DNA甲基化多态性的变化和氮营养水平对飞机草DNA甲基化多态性的影响,本文用水培法分别培养来自原产地墨西哥和入侵地西双版纳的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 L.),对两地飞机草进行了高氮(315 mg ·L-1)、正常(中)氮(210 mg ·L-1)和低氮(105 mg ·L-1)3种氮水平处理,采用MSAP(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测定试材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无论是原产地还是入侵地的飞机草,在高氮和低氮处理条件下均发生了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改变;且入侵地飞机草DNA甲基化水平高于原产地飞机草,飞机草DNA甲基化水平都随着氮供应水平的升高而升高。本研究为从表观遗传角度揭示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提供依据。
  • 蒋滢, 杨静, 齐广勋, 邢国杰, 马莲菊, 杨向东
    核农学报. 2014, 28(9): 1597-160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种子作为植物重要储藏器官之一,为高效表达外源重组药物蛋白提供了理想的载体。与其他植物生产系统相比,植物种子反应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表达水平较高,重组蛋白活性稳定,易于储藏和运输以及便于加工、分离和纯化等。在过去的20年中,利用植物种子作为反应器表达了一系列重组药物蛋白,部分药物蛋白已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本文对种子生物反应器的特点及利用,就近年来基于种子生产植物源重组药物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种子生物反应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 崔海瑞, 宋悦, 袁兵, 赵海军, 富昊伟, 舒庆尧
    核农学报. 2014, 28(9): 1606-161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6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NA错配修复(MMR)是DNA损伤修复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司职于DNA合成、遗传重组及损伤过程中新发生的单个及少数碱基的缺失、插入及错配的修复,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DNA复制保真度至关重要。原核生物的MMR系统主要由MutS、MutH和MutL组成,在高等植物中也鉴定出MutS和MutL的同源物,但未发现MutH。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植物DNA错配修复及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植物MMR功能缺陷产生的途径及其对植物诱变育种的意义,为进一步利用MMR缺陷突变体进行植物诱发突变与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借鉴。
  • 赵振卿, 顾宏辉, 盛小光, 虞慧芳, 王建升, 曹家树
    核农学报. 2014, 28(9): 1615-162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6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作物中产量、品质、抗性等重要性状大多属于数量性状,因此对于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的探索一直是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农作物重要性状的QTL被定位乃至克隆。同时,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成熟,一些超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应用使得植物功能基因组学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为作物QTL的大规模挖掘、克隆以及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从QTL的定位、克隆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几个方面,对近年来农作物QTL的研究策略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和探讨。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 周露, 王会娟, 邢福国, 魏丹丹, 刘阳
    核农学报. 2014, 28(9): 1625-163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6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期筛选获得了可降解黄曲霉毒素的平菇P1,为进一步提高其降解能力,通过优化平菇P1的培养条件,确定在培养温度30 ℃、转速200 r ·min-1、培养基pH值 6.0的条件下培养10d时,平菇P1发酵液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效果最好,此时790 μL平菇P1发酵液可以将1 000 ng 黄曲霉毒素B1降解到175.7 ng,降解率达到82.43%。除了可以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平菇P1发酵液还可有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2、G1和G2。平菇P1发酵液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是由多种酶参与的,它们之间存在累加效应。这一研究结果将为典曲霉毒高效降解酶的研制提供基础。
  • 胡滨, 陈一资, 胡惠民, 李诚, 杨勇, 何利, 苏赵
    核农学报. 2014, 28(9): 1632-164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6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研究猪血蛋白酶解物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的测定,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以溴代苯致小鼠试验性肝脏过氧化损伤为模型,进行体内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抗氧化试验中,猪血蛋白酶解物对化学体系产生的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有较强清除能力,同时还具有还原能力;在体内抗氧化试验中,猪血蛋白酶解物对溴代苯所致的试验性肝脏过氧化性损伤起保护作用。由此可知猪血蛋白酶解物具有抗氧化作用。本文为广泛利用猪血蛋白资源和开发新的抗氧化补充剂提供依据。
  • 陈秋平, 王晓艳, 屠熠凡, 戚向阳, 袁勇军
    核农学报. 2014, 28(9): 1641-164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抗氧化剂阻断N-亚硝酸胺合成的作用,本文以藤茶为原料,通过分级提取,研究各分级相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和N-亚硝胺的生成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醇相提取物的效果最好,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亚硝胺抑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23 μg ·mL-1和0.029 μg ·mL-1,强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同时各分级相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铁氰化钾的还原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和乙醇相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作用强于阳性对照Trolox。HPLC定量分析显示这两相中含有较高的二氢杨梅素,分别为678.5 mg ·g-1和381.1 mg ·g-1,表明二氢杨梅素是藤茶中主要的抗氧化以及阻断N-亚硝胺合成的活性物质。本研究表明藤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及阻断N-亚硝酸胺合成的作用,为藤茶保健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贺帆, 王涛, 武圣江, 徐成龙, 宫长荣
    核农学报. 2014, 28(9): 1647-165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量化显示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不同品种烟叶质地和颜色的变化,以中烟100和秦烟96为材料,研究了烘烤中烟叶质地(硬度、咀嚼性、回复性和黏聚性)和颜色(L*、a*、b*、C和H)及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100和秦烟96烟叶水分、色素、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质地以及颜色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相对于中烟100,秦烟96烟叶烘烤中38~54℃时含水率较高,中烟100烟叶失水速度较快。秦烟96烟叶变黄期呈现较高的POD活性和较低的LOX活性,烟叶质地各参数值较大;定色期的变化则相反,烟叶质地趋于疏松,颜色各参数值趋于适宜范围,烤后烟叶颜色橘黄,色度较浓。因此,烘烤过程中烟100烟叶应适当提高湿球温度,适当延长变黄期和定色期时间;秦烟96烟叶应注意以中湿变黄、中湿定色,注意关键温度点、稳温排湿。该研究为烘烤中烟叶质地和颜色变化的定量化实时监测和烘烤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 高晓旭, 佟立涛, 钟葵, 刘丽娅, 周闲容, 王立, 周素梅
    核农学报. 2014, 28(9): 1656-166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评价鲜米粉品质的主要感官指标及质构指标,本研究选用21种早籼米制备鲜米粉,对其进行感官和质构的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筛选出鲜米粉主要评价指标,以期为实际生产中预测鲜米粉品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评价鲜米粉感官品质的色泽、气味、组织形态和口感(硬度、粘性、弹性、光滑性)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其中口感指标对总评分的影响最显著。质构仪测试指标主要为硬度和弹性,弹性与口感总评分、感官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 < 0.05),硬度与感官气味存在显著负相关(P < 0.05)。在色泽、气味较好的基础上,当质构仪测试的硬度在1 776~4 124 g之间、弹性较高时,鲜米粉品质好。本试验结果可作为鲜米粉的评价标准,为鲜米粉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 李庆鹏, 崔文慧, 郭芹, 靳婧, 李伟明, 哈益明
    核农学报. 2014, 28(9): 1664-166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6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曲酸对鲜切西兰花的保鲜作用,为曲酸在鲜切西兰花保鲜研究中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西兰花为试材,采用2.5%曲酸浸泡鲜切西兰花15 min,并贮藏于4 ℃条件下12 d。研究曲酸处理对鲜切西兰花失重率、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叶绿素、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曲酸处理可有效减少鲜切西兰花贮藏期间水分的散失,延缓TA、VC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减缓MDA的积累,抑制PPO的活性。曲酸浸泡处理可显著提高鲜切西兰花的贮藏品质。
  • 诸葛洁婧, 潘家荣
    核农学报. 2014, 28(9): 1669-167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食物过敏是指所摄入的食物中某种组成成分(主要为蛋白质)作为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疾病。食物致敏蛋白的快速高效检出已成为目前食品行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介绍了食物致敏原致敏机制,体内、体内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食物蛋白致敏成分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致敏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 黄秀声, 钟珍梅, 黄勤楼, 冯德庆, 陈钟佃, 王明光
    核农学报. 2014, 28(9): 1677-168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牧草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及动物转化效率所表现的基因型差异,对指导优良牧草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杂交狼尾草、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11号黑籽雀稗、墨西哥玉米、苏丹草、黑麦草、高羊茅8种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并利用15N标记牧草饲喂小白鼠,测定动物对牧草的消化吸收率。结果表明:8种牧草15N肥料利用率为5.197%~29.340%,其中以杂交狼尾草的氮肥利用效率最高;小白鼠对15N标记牧草的消化率为27.67%~68.20%,消化率依次为黑麦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杂交狼尾草>俯仰臂形草>坚尼草>高羊茅>黑籽雀稗;鼠体对牧草15N的回收率为22.62%~43.90%,表明牧草对氮肥的吸收与转化效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综合评价认为,6种夏季牧草品种中,以杂交狼尾草和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的15N转化效果较好,冬季牧草品种黑麦草则优于高羊茅。
  • 张丽, 任意, 展晓莹, 张淑香
    核农学报. 2014, 28(9): 1685-169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6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监测和研究黑土磷素盈亏状况及有效磷演变规律,可为黑土肥力的培育、磷资源的持续利用与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了常规施肥条件下18个黑土监测点土壤磷盈亏情况及其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磷肥年平均用量为23.29~49.93 kg P ·hm-2,作物吸磷量年平均为21.54~45.52 kg P ·hm-2,年均当季土壤表观磷盈亏大小为-13.33~14.99 kg P ·hm-2。土壤磷盈亏不同导致其有效磷的变化不同,39%的监测点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年增加速率为0.68~5.10 mg ·kg-1;50%的监测点有效磷呈持平状态;11%的监测点有效磷显著下降。经相关性分析,各监测点有效磷的变化量与土壤累积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每盈余100 kg P ·hm-2,有效磷可增加5.28 mg ·kg-1。磷肥施用量为36 kg P ·hm-2时土壤表观磷盈亏为零。因此,在有效磷水平为15~50 mg ·kg-1黑土上种植玉米,可将36 kg P ·hm-2作为推荐磷肥用量。
  • 朱敏, 郭志彬, 曹承富, 郭熙盛, 杨剑波
    核农学报. 2014, 28(9): 1693-170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文以砂姜黑土长期(30年)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实时定量 PCR技术和酶活性测定方法,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变化,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长期不施肥和撂荒处理,施肥管理可有效提升5-10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总氮,总磷;此外,相比不施肥、撂荒、猪粪+化肥和牛粪+化肥处理,单施无机肥和无机肥配施秸秆还田可显著降低土壤pH值。土壤微生物的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和土壤酸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使用有机物料处理的土壤真核微生物丰度显著增加,土壤酸度的变化可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降低氨氧化古菌数量。牛粪处理的多种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强,其他施肥处理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无机肥(化肥)和有机肥(猪粪或牛粪)的配合使用对于保持土壤微生物丰度和活跃的土壤酶活性十分重要。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和土壤速效养分的关系,探讨长期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可能性,以期为评价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土壤肥力水平高低提供有效的指标,从而为促进土壤良性循环提供科学依据和较好的施肥管理措施。
  • 张乃芹, 王明友
    核农学报. 2014, 28(9): 1701-170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7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味精废浆与化肥配施对西瓜根际土壤环境的作用效果以丰乐一号西瓜为试材,通过大田试验,利用平板计数法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技术,研究了T1(尿素提供100%的氮)、T2(味精废浆和尿素分别提供10%和90%的氮)、T3(味精废浆和尿素分别提供30%和70%的氮)和T4(味精废浆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和氮、根系分泌物及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T3处理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数、放线菌数、微生物总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而对真菌数的影响较小,其中细菌数、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分别增加53.59%、39.80%和45.59%;明显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含量。同T3处理相比,T2和T4处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根系分泌物含量的影响较小。此外,T3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的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比T1处理提高91.79%和97.31%,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同时也明显高于T2处理,但与T4处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配施味精废浆可有效改善西瓜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环境,而味精废浆与化肥的搭配比例是关键因素。
  • 钱立生, 王松华, 何庆元
    核农学报. 2014, 28(9): 1708-171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7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阐明Ni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毒害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了不同浓度Ni(0、50、100、200、400 μmol ·L-1)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50 μmol ·L-1Ni 处理小麦幼苗6 d对根系生长和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100~400 μmol ·L-1Ni 处理时,随着Ni处理浓度增加,根系鲜重和长度逐渐降低,H2O2和MDA含量及O2产生速率则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转硫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逐渐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先上升后下降,100 μmol ·L-1 Ni浓度时APX活性最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无显著变化。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抗氧化酶同工酶谱发现,100 μmol ·L-1 Ni处理诱导新的同工酶带APX-3 和APX-4;对照组SOD出现了2条同工酶带,G6PDH出现4条同工酶带;100和400 μmol ·L-1 Ni处理增强SOD和G6PDH同工酶带活性。由此可见,过量Ni 处理抑制小麦根系生长、诱导活性氧水平升高而导致氧化胁迫,而SOD、APX、GST和GPX等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可能是根系为抵御氧化胁迫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响应。
  • 宋桂云, 王云, 徐寿军, 侯迷红
    核农学报. 2014, 28(9): 1715-172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比较氮肥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氮素积累和分配方面的差异,探求西辽河平原灌沤不同穗型水稻氮肥需要量。本研究选用典型的直立穗型水稻品种沈农265和半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294为试材,研究氮肥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分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条件下,直立穗型沈农265穗长、穗粒数及经济系数较高,穗数较低;抽穗至收获阶段,直立穗型沈农265氮素积累量高于半直立穗型辽粳294,分蘖至抽穗阶段相反。增施氮肥可以提高水稻氮素最大累积速率,使氮素最大累积速率及快速累积速率出现时间提前。和半直立穗型辽粳294相比,直立穗型沈农265氮素最大累积速率小,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及快速累积速率起止时间延后,高氮处理下氮素的吸收速率和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 高方胜, 徐坤
    核农学报. 2014, 28(9): 1722-172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季节番茄肥水需求特性,本文采用主效应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不同栽培茬口盆栽番茄生长发育及氮、磷、钾吸收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茬口和土壤水分均显著影响番茄植株的生长、产量及氮磷钾的吸收,且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冬春茬番茄植株生长势较强,单株产量较秋冬茬提高40.23%,氮、磷、钾吸收速率分别增加118.97%、125.23%、146.14%,吸收量分别增加65.32%、70.68%、85.99%,且有利于氮磷钾向植株茎叶的分配,而秋冬茬则促进了氮磷钾向果实的分配。随土壤水分的降低,番茄植株生长量、氮磷钾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呈下降趋势,且较低的土壤水分有利于氮磷钾向果实的分配,但秋冬茬番茄单株产量以65%土壤水分处理较高,而冬春茬则以80%土壤水分处理较高。本研究可为不同季节番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王娟
    核农学报. 2014, 28(9): 1728-173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9.1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对温室牡丹花瓣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在花苞期用0.2 mmol ·L-1的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喷施整株叶片,根据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牡丹花瓣的挥发性成分。在温室牡丹和SNP处理后的不同花期共检测到62种挥发性成分,分属烷烃类、萜烯类、芳香烃类、醇类、酯类、酮类和杂环类物质,以烷烃类和萜烯类种类多、含量高,不同花期以盛花期种类最多。外源NO减少了牡丹各花期花瓣的烷烃类、醇类和前期的芳香烃类物质,对萜烯类和酮类的影响不大,未检测到酯类;盛花期烷烃类含量增加、萜烯类含量有所降低,醇类和初花期的芳香烃类含量明显降低。因此,外源NO影响了温室牡丹不同花期花瓣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对盛花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初花期,对末花期影响最小。本研究为牡丹鲜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