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4-25
  

  • 全选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 陈蕾, 董德坤, 袁凤杰, 朱丹华, 金庆生
    核农学报. 2014, 28(4): 553-55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5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豆(Glycine max L. Merr.)中克隆了一个1008bp的表皮毛相关基因GmTTG1-likeGlycine max Transparent Testa Glabra 1-like);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TTG1-like蛋白在结构上具有4个WD40重复(WD40-repeat)结构域,与烟草中NtTTG2(Nicotiana tabacum Testa Glabra 2)具有较高同源性。推测GmTTG1-like与大豆表皮毛的生物学功能有关,并可能作用于大豆发育和防卫反应过程。采用RT-PCR和q-RT-PCR两种方法检测GmTTG1-like在植物根、茎、叶、花和种子中的表达。构建GmTTG1-like植物表达载体并获得可以侵染的农杆菌阳性克隆。

  • 陈佳佳, 牟巍, 周树峰, 李晚忱, 付凤玲
    核农学报. 2014, 28(4): 560-56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化利用外源抗性基因,可提高玉米对非生物逆境的抵抗能力,改良其在不良环境下的稳产性。但是,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多采用组成型启动子启动外源抗逆基因过量表达,虽然可以改良转基因株系的抗逆性,但其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抑制,适应性代价较大。用非生物逆境诱导启动子,可培育出只在逆境胁迫下表达的转基因抗逆品种,避免正常条件下抗逆基因过量表达的不良影响。本研究以水稻HVA22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探针,搜索玉米基因组同源mRNA序列HVA22,用PlantCARE软件分析并同源克隆其上游启动子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HVA22基因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差异表达,构建HVA22基因启动子HVA22s启动GUS基因的表达载体,基因枪法转化玉米愈伤组织,GUS染色检测启动活性。结果表明,玉米HVA22s启动子长度1478 bp,含有多种与非生物逆境应答相关的调控元件。HVA22基因在高温胁迫,以及脱落酸和乙烯诱导下上调表达。用HVA22s启动GUS基因转化的玉米愈伤组织,在脱落酸诱导、甘露醇模拟高渗处理、低温和高盐胁迫条件下,GUS染色均可显现靛蓝色斑点,说明HVA22s启动子确有非生物逆境启动功能,进一步验证其启动活性后可运用于玉米抗逆转基因研究。

  • 于树涛, 于洪波, 苏君伟, 赵立仁, 史普想, 赵艳, 唐月异, 王秀贞, 吴琪, 王传堂
    核农学报. 2014, 28(4): 569-57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筛选74个花生种质材料,最后以发芽率在80%以上的9650作为试验材料。对9650分别进行2℃和25℃(对照)处理,分别提取2、6和8h 花生样品的总RNA。利用GeneFishing 随机引物,克隆测序,获得34个独特的基因序列。经BLAST2GO注释,包括参与细胞合成的组分、应激蛋白反应、代谢过程中的转运与运输、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耐低温相关的基因序列。进一步利用定量RT-PCR 证实了4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选择其中亲环蛋白基因相关序列,通过5'-RACE 获得cDNA全长,为通过转基因技术对其进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 周庆红, 曾勇军, 黄英金
    核农学报. 2014, 28(4): 577-58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收集和整理了439个油菜开花期性状QTL相关标记信息,利用电子定位作图技术,将不同试验中的开花期QTL进行了电子整合,构建了含147个开花期QTL的综合图谱。结果表明,在整合图谱上,开花期QTL在芸薹属A、B和C基因组上呈非均衡分布,主要分布在A1,A2,A3,A10和C2染色体上,同时发现34个可重复检测的开花期QTL位点。将收集到的拟南芥中控制开花的基因通过同源比对分析,挖掘出66个芸薹属开花相关候选基因,并成功将这些基因定位到整合图谱上。本文结果为确定有关油菜开花期性状QTL及芸薹属作物候选基因提供了信息。

  • 徐坚, 王燕, 陈先知, 朱隆静, 王克磊
    核农学报. 2014, 28(4): 586-59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大白菜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白菜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s,HSFs)进行了序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大白菜至少含有30个HSF基因成员,蛋白质序列长度在239~487氨基酸之间;序列多重比对发现,大白菜HSF基因具有高度保守的DBD结构域和广泛的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揭示了除2个基因分布在Scaffold上,其余28个基因在大白菜的10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Chr03上分布最多;此外,大白菜和拟南芥HSF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比较分析表明,这些HSF基因家族成员可以分为A、B、C三类,A类和B类可进一步分为8个和4个亚组,并且存在8对直系同源基因和4对旁系同源基因,表明HSF基因家族存在于芸薹属和拟南芥属分化之前。RT-qPCR分析表明,高温胁迫显著了诱导了大部分大白菜HSF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表明这些基因广泛地参与了大白菜苗期叶片对高温热激反应。

  • 李会宣, 许冬倩, 齐靖, 闫洪波, 李桂琴
    核农学报. 2014, 28(4): 597-60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果胶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催化细胞壁中多聚半乳糖醛酸的脱甲酯化,可以降解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多糖而与果实软化有关。本研究根据白梨果胶酯酶基因PcPME4的序列,设计一对含有特定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一段294bp的PME基因片段。将片段反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经限制性酶切分析和测序分析证明成功构建PME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pBI121-AsPME。将pBI121-AsPME电转化农杆菌EHA105,利用含pBI121-AsPME的农杆菌工程菌液侵染鸭梨外植体后于抗性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经PCR初步检测含有反向PME基因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受侵染的愈伤组织中PME基因表达量降低,表明反向插入的PME基因片段起到了抑制内源基因表达的效果。

  • 张志勇, 齐泽民, 黄作喜
    核农学报. 2014, 28(4): 605-61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铁皮石斛是一种名贵中药材。近年来,因为需求量的增加和自然繁殖困难等原因,野生资源日趋濒危。除原生地保护之外,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和种质改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铁皮石斛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重点对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遗传多样性和鉴定、组织培养、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铁皮石斛今后的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建议。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 王守经, 柳尧波, 胡鹏, 汝医, 王兆华, 孙宏春, 许方佐, 王志东
    核农学报. 2014, 28(4): 611-61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γ射线辐照处理对小麦粉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测定了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含水量、小麦粉沉淀数值、降落数值、面筋指标、粉质特性、面团拉伸参数等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小麦籽粒粗蛋白、水分含量和小麦粉面筋指标的影响不明显(P>0.05);小麦粉的沉淀数值、降落数值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小麦粉的吸水率、弱化度、粉质指数等粉质参数,受辐照处理影响明显,且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与对照样品相比,辐照处理对小麦粉面团的拉伸曲线面积、拉伸阻力、延伸度等参数没有影响。该研究结果为推动谷物辐照贮藏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依据。

  • 李家旺, 刘仁明, 司民真
    核农学报. 2014, 28(4): 617-62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对天麻粉成分的影响,测试了经不同剂量辐照的天麻粉样品的红外光谱,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法对经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的天麻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天麻多糖对60Co-γ射线辐照较为敏感,剂量为1.5kGy辐照对天麻多糖分子结构的影响较小,剂量为3、6、9、12、15、16.5、18、和19.5kGy的60Co-γ射线辐照对天麻多糖的分子结构影响较大;各种辐照剂量对C—O—H基团影响较大,从而可能会破坏天麻粉中有效成分(如天麻素及多糖),因此应慎重采用60Co-γ射线对天麻粉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 康芬芬, 林炜, 魏亚东, 李志红, 张瑞峰, 程瑜, 杨菲
    核农学报. 2014, 28(4): 623-63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利用热释光技术鉴别低剂量电子束辐照鸭梨的可行性,本文研究了经100~900Gy辐照处理后鸭梨表面的热释光强度,结果表明,选用参比剂量400Gy,结合发光曲线形状,选取发光曲线面积积分温度区间70~280±20℃,发光比f值0.10作为检疫辐照鸭梨的判定阈值,可以定性鉴别低于900Gy的检疫辐照鸭梨,即当f值大于等于0.10,第一次发光强度在温度小于250℃时出现峰值,则判定样品经过辐照处理;当f值小于0.10时,或第一次发光强度在温度小于250℃范围没有峰值,则判定样品未经辐照。热释光分析法可用于低剂量电子束检疫辐照鸭梨的定性鉴别。

  • 陶正清, 刘登勇, 周光宏, 徐幸莲
    核农学报. 2014, 28(4): 632-63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工业化加工过程中盐水鸭中核苷酸及其降解产物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滋味活性值和等鲜浓度来评价上述滋味物质的呈味作用和鲜味强度。结果表明,复卤和煮制工艺对风味核苷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形成过程影响最为显著。盐水鸭中的核苷酸类物质以5'-肌苷酸(5'-IMP)和肌苷(I)为主,占总量的47.33%;主要的游离氨基酸为Tau(212.37mg·100g-1)、Glu(96.66mg·100g-1)和Ala(95.52mg·100g-1)。5'-IMP和Glu的滋味活性值大于1,对盐水鸭的滋味有重要的贡献。盐水鸭的等鲜浓度为3.89 g MSG·100g-1,说明盐水鸭有强烈的鲜味强度。

  • 余小领, 王祎娟, 段虎, 马汉军
    核农学报. 2014, 28(4): 640-64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压力和保压时间预处理对猪肉匀浆物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质构特性参数与压力和保压时间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除凝胶弹性外,压力和保压时间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互作。凝胶强度和咀嚼性在压力较低时随着保压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压力较高时则相反;在保压时间较短时随着压力的增大而降低,保压时间较长时则相反。凝胶硬度在一定压力条件下随着保压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保压时间较长时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保压时间较短时则相反。凝胶的弹性在一定压力条件下随着保压时间的延长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保压时间不变时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凝胶的胶粘性在一定压力条件下随着保压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保压时间不变时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 王敏敏, 赵梦田, 杜佳苏, 黄洁, 程思怡, 尹芳缘, 惠国华
    核农学报. 2014, 28(4): 647-65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电子鼻结合433MHz声表面波谐振器(SAWR)对不同储存时间的甜橙进行了检测,试验记录电子鼻和SAWR对甜橙样品的响应数据,同时测量了甜橙样品的质量变化百分数,分别拟合构建了电子鼻预测模型、SAWR频率预测模型和电子鼻结合SAWR混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甜橙样品失重百分比不断上升。电子鼻结合SAWR混合预测模型相比较其它两种模型可以更准确的预测甜橙储存时间。该方法具有响应迅速、准确性高、成本低廉等优势,为判定甜橙储存时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晁正, 冉玉梅, 杨霞, 白琦, 张志清
    核农学报. 2014, 28(4): 655-66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麦麸木聚糖为原料,采用酶法水解制备低聚木糖,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值、加酶量对低聚木糖含量影响以及酶解的最佳工艺。通过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研究了麦麸制备的低聚木糖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酶法制备麦麸低聚木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600U·g-1,pH值为6,酶解时间90 min,酶解温度60℃,在最优条件下的验证试验得到低聚木糖含量为5.09mg·mL-1。对低聚木糖的抗氧化研究表明,1mg·mL-1低聚木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6.55%和80.30%,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效果较弱,最大清除率为41.12%,低聚木糖能有效清除自由基,表现出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周萌, 李明, 丁新华, 李晓明, 储昭辉
    核农学报. 2014, 28(4): 662-66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番茄不同遗传种质资源中类黄酮和咖啡酰奎尼酸的含量差别及其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应用HPLC方法分别测定了23个番茄品种的果皮和果肉中芦丁、山奈酚芸香苷、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尼酸和3,4,5-三咖啡酰奎尼酸的含量,并与其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的番茄果实中类黄酮和咖啡酰奎尼酸的含量差异显著,在同一番茄品种的果皮和果肉中其含量也有较大差别。此外,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多数所测物质的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杨胜远, 韦锦, 杨兵, 连俊华, 林铮, 张少映
    核农学报. 2014, 28(4): 670-67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细菌型黑豆豆豉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黑豆豆豉的功能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宜发酵工艺条件为:黑豆蒸煮时间35min,黑豆厚度6cm,接种量40mL·kg-1(湿基),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8h。在该发酵条件下制备的细菌型黑豆豆豉感官品质较好,以干基计,豆豉的纤溶酶活性70.44±8.37 IU·g-1,总游离氨基酸32.91±1.13mg·g-1,酸可溶性多肽27.74±2.51mg·g-1,每mg豆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0.43±0.09μg Trolox相当。

  • 张群飞, 徐大伦, 杨文鸽, 张进杰, 高娟
    核农学报. 2014, 28(4): 677-68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糟醉带鱼的湿腌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糟醉带鱼的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糟醉带鱼湿腌时,盐水浓度对其品质的影响最为显著,适宜的腌制工艺为:腌制温度20℃、盐水浓度21%、腌制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糟醉带鱼品质较好,感官评分最优,达80.00分,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 胡燕, 齐桂年
    核农学报. 2014, 28(4): 684-69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比较了我国6个不同产地来源的37个黑茶样品间红外吸收光谱的差异,并对所得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特征峰的指认和对比分析。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37个黑茶样品有16个共有峰;不同产地的黑茶样品由于原料和具体加工工艺的差异,所含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不同,在1800 cm-1~700 cm-1波段范围中吸收峰的数目、强度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红外二阶导数谱的相似度和聚类分析可区分不同产地的黑茶样品。该研究为对我国不同产地黑茶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 詹耀, 王菁, 田凤, 李建平, 于勇, 朱松明
    核农学报. 2014, 28(4): 692-69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高压技术是目前热门的农产品非热加工技术之一,也是最具产业化潜力的热处理替代技术之一。近年来,该技术已成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开展农产品及药材等原料的活性成分的超高压提取技术研究则已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前沿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的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从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生物碱类、风味物质等功能性成分的角度,对超高压提取技术在农产品(食品)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述,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 韩万春, 暴丽媛, 肖靖, 田兵, 华跃进, 卢振兰
    核农学报. 2014, 28(4): 697-70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耐辐射奇球菌对不同金属离子表现出不同的生长表型。本研究发现菌体对铜离子不敏感,而对镉离子敏感。镉离子单独作用于耐辐射奇球菌时,对菌体的抑菌作用明显,但当加入铜离子时,抑菌作用明显变小,用10μL 10mmol·L-1镉离子的溶液处理耐辐射奇球菌时,发现如果同时加入10μL 10mmol·L-1的铜离子,出现明显的拮抗作用。在10mmol·L-1 10μL铜离子的情况下,抑菌圈缩小了0.24倍,结果表明,铜离子对镉离子引起的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这为利用低毒金属解除重金属镉对耐辐射奇球菌毒性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 石磊, 白爱枝, 鲍秀珍, 梁运章
    核农学报. 2014, 28(4): 702-70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7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不同剂量氮离子(N+)和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金色链霉菌的存活率和突变率关系,进而确定了最佳处理参数:N+能量10kev·cm-1,注入剂量1.82×1015 N+ions·cm-2、2.86×1015 N+ions·cm-2,电场剂量(时间、场强)20s×0.5kv·cm-2、60s×2kv·cm-2。用上述优选的HVEF和N+剂量对金色链霉菌进行复合处理,发现在部分复合处理条件下,菌株正变率比使用等剂量N+单因子处理的正变率要高。通过对出发菌株SL2、N+注入选育的高产菌株M226以及N+和HVEF复合处理获得的高产菌株D1114的3种保护酶POD、SOD、CAT的活性进行检测,发现D1114菌株3种酶的活性均最高,其次是M226,说明这3种酶在诱变处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HVEF和低能N+复合处理的效果较N+单一诱变效果要好。

  • 吴自明, 时红, 石秀兰,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核农学报. 2014, 28(4): 708-71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7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生长期间夜温升高对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夜温升高促进双季晚稻的生长发育,缩短双季晚稻生育期4~6d;前期夜温升高提高了双季晚稻的分蘖能力,增加了有效穗;中后期夜温升高有利于双季晚稻颖花分化和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另外,夜温升高有利于双季晚稻稻米的碾磨和外观品质形成,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结论是夜温升高有利于双季晚稻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 谢志坚, 涂书新, 张嵚, 李海蓝, 韩丹, Muhammad Imtiaz, 徐昌旭, 刘光荣, 罗华汉
    核农学报. 2014, 28(4): 714-71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7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烟碱是影响烤烟烟叶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含量的高低影响烟叶制品的吸食质量与安全性。烤烟烟叶(尤其是上部叶)中烟碱含量过高已经成为提高其在工业上可用性的关键限制性因素,因此,烟碱是国内外烟草学者研究烟草的重要研究对象。目前,影响烟碱合成与代谢的因素主要可分为内因(遗传因素)和外因(农艺栽培措施和气候环境等)。文章结合实例综述了这些影响烤烟烟碱的因素并分析了其机理,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参考。

  • 王明, 张晴雯, 杨正礼, 张爱平, 谢晓军, 惠锦卓
    核农学报. 2014, 28(4): 720-72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黄灌区干湿交替过程中引起土壤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关键过程。通过连续测定黄河上游宁夏引黄灌区稻田在灌溉淹水和落干过程中的土壤pH,研究在水稻生育期内表层土壤pH在高频次灌溉排水干湿交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灌水之后淹水过程中,表层土壤pH升高;相反在淹水之后落干过程中表层土壤pH降低;但在最后一次灌水之后,经过长时间的落干烤田过程,土壤pH随表层土壤表层盐分积累过程逐渐升高。土壤电导率(EC)与土壤pH在灌溉淹水和落干过程中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与pH呈极显著负线性相关(p<0.01),而灌溉量、施肥量、降水、地表5 cm土壤温度对表层土壤pH的影响均不显著。

  • 郑亚萍, 陈殿绪, 信彩云, 刘俊华, 王才斌, 孙学武, 万书波, 冯昊, 吴正锋, 郑永美
    核农学报. 2014, 28(4): 727-73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池栽试验,研究了磷对花生叶源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中期,施磷可显著增加花生叶源的光合能力,其中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比不施磷处理分别增加11.8%~16.3%、14.3%~20.1%和15.6%~34.1%,碳氮含量分别增加23.4%~41.5%和13.5%~24.3%;在施磷(P2O5)30~90 kg·hm-2范围内,上述参数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施磷可提高叶片抗氧化能力,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11.9%~25.4%、13.5%~20.7%和28.0%~46.7%,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降低11.9%~21.3%。收获期,MDA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他生理指标呈现减少的趋势,这一现象可能与施磷花生生育后期叶片营养过多转移到荚果出现早衰有关。施磷可显著提高粒叶比,增强叶源生产效率,进而增加荚果产量。

  • 夏建国, 何芳芳, 罗婉
    核农学报. 2014, 28(4): 732-74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7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间歇法和振荡平衡法,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蒙山茶园土壤(紫色土和黄壤)原土及各粒级组分对铝吸附解吸的热力学特征,并分析土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和CEC对其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原土及各粒级组分对铝的吸附量都随铝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各粒级土壤对铝的吸附量不同,表现为土壤颗粒比表面越大,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和CEC越高,其吸附量越大。紫色土原土及各粒级组分对铝的等温吸附过程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最佳,说明紫色土对铝的吸附是多层吸附;而黄壤原土及各粒级组分对铝的等温吸附过程则用Langmuir方程描述最佳,说明黄壤对铝的吸附以单层吸附为主。(2)紫色土原土及各粒级组分对铝的解吸率表现出以下关系:粗砂粒>原土>细砂粒>粉粒>粘粒,黄壤原土及各粒级组分对铝的解吸率则表现出以下关系:细砂粒>粗砂粒>原土>粉粒>粘粒,两者解吸率的大小关系均与其有机质及游离氧化铁相反,表明两种土壤的原土及各粒级组分中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越高,其专性吸附率就越高,从而解吸率越小,说明土壤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影响土壤对铝的固持能力。(3)土壤最大吸附量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和CEC都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其最大解吸率也均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和CEC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蔡荟梅, 董阳阳, 陈贵杰, 彭传燚, 付正来
    核农学报. 2014, 28(4): 742-74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龙井43茶树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法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氟(F)胁迫对茶树叶片的抗氧化能力、膜脂过氧化以及茶树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胁迫促使茶树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保持相对稳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氟胁迫下茶树的H202、丙二醛(MDA)以及脯氨酸(Pro)含量升高。茶树根部和地上部分氟含量均随着氟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器官的氟含量(Y)与氟添加浓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说明茶树对氟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低浓度氟胁迫可以有效刺激茶树体内抗氧化酶活力,而高浓度氟胁迫下茶树叶片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不能清除过多的活性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