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2-27
  

  • 全选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 方智振, 叶新福, 周丹蓉, 潘少霖, 姜翠翠
    核农学报. 2016, 30(2): 209-21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60Co-γ辐射诱变,获得1个三月李红肉迟熟突变体,为了确定突变体的DNA变异情况,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检测。从22条引物中筛选出14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三月李、表型未发生显著变异的诱变材料及红肉迟熟突变体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共有8条ISSR引物可检测到三月李及其突变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因此,ISSR标记能较好地区分辐射诱变获得的李突变材料,可为李辐射诱变育种的早期鉴定提供参考。
  • 耿兴敏, 王良桂, 李娜, 杨秀莲
    核农学报. 2016, 30(2): 216-22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辐射对桂花种子的诱变作用,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7个桂花品种的种子进行辐射处理,观察其对桂花种子萌发及出苗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对桂花种子萌发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除籽银桂外,其它6个品种种子发芽率均与辐射剂量呈负相关,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6个桂花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和出苗率明显降低。6个桂花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潢川金桂>紫梗籽银桂>短柄籽银桂>米花籽银桂>金盏碧珠>宽叶籽银桂,分别为267、151、146、135、98和55Gy。低剂量(50Gy)的辐射能显著提高潢川金桂、短柄籽银桂和金盏碧珠3个品种种子的萌发率及出苗率;高剂量(200Gy)辐射后种子虽能萌发,但出苗率受到明显的抑制,尤其是250Gy时,除了不受辐射剂量影响的籽银桂外,其余6个品种出苗率均为0。本研究结果可为桂花辐射育种提供依据,促进桂花育种进程。
  • 张婷, 武喆, 张开京, 徐建, 娄群峰, 李季, 陈劲枫
    核农学报. 2016, 30(2): 224-23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发掘黄瓜单性结实基因并通过表达分析预测相关基因的功能,以黄瓜单性结实性状QTL定位结果为基础,对主效QTL区段内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118个基因与细胞周期、细胞生长以及激素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有关。结合黄瓜单性结实转录组研究结果,共筛选出10个在黄瓜单性结实过程中转录水平有剧烈变化的基因。利用qRT-PCR技术分析这些基因在授粉、未授粉及单性结实的黄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转录变化,结果表明,CsCRT1、CsLONCsTRAPPC4、CsRABEPKCsPOT基因在单性结实坐果过程中特异性的上调表达,Cs5NG4基因在单性结实和授粉结实过程中呈相反表达趋势,因此推测这6个基因为黄瓜单性结实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候选基因资源改良现有黄瓜栽培品种的单性结实性奠定了基础。
  • 夏更寿
    核农学报. 2016, 30(2): 231-23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挖掘抗水稻纹枯病的相关功能基因,本研究从日本晴(Oryza sativa L.spp.japonica,var nippobare)水稻品种中克隆了1个编码核孔蛋白的基因,命名为OsSeh1。该基因与拟南芥中的AtSeh1同源,且不同植物物种的Seh1具有相同的保守结构域。OsSeh1蛋白定位于烟草叶片细胞核内。水杨酸和纹枯病病原菌均能诱导水稻OsSeh1的表达,水杨酸诱导48h时 OsSeh1表达量达到最高值,约为诱导0h的2倍;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诱导24h时OsSeh1表达量达到最高,为诱导0h的3.5倍。接种纹枯病病原菌15d后,转基因过表达水稻植株比野生型抗性高,而RNA干扰(RNAi)植株比野生型更感病。抗病性显著的T1过表达植株中OsSeh1的相对表达量为611,比野生型相对表达量高34倍,而感病性显著的RNAi植株中OsSeh1的相对表达量为0.20.6,表明OsSeh1的表达水平与水稻对纹枯病病菌的抗性正相关。本研究初步证明了OsSeh1在水稻抗纹枯病中的重要功能, 为利用水稻自身基因资源提高纹枯病抗性提供了新思路。
  • 赵欢欢, 张钟仁, 李学俊, 陈鹏
    核农学报. 2016, 30(2): 240-24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黄酮醇合酶催化二氢黄酮醇生成黄酮醇,是黄酮类物质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为深入研究苦荞黄酮醇合酶在苦荞黄酮类物质代谢中的功能,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苦荞黄酮醇合酶基因FtFLS2,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47b-FtFLS2;对经钴离子螯合层析柱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活性分析并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FtFLS2在大肠杆菌BL21 Star(DE3)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重组蛋白具有将二氢槲皮素转化为槲皮素的催化活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FtFLS2主要在苦荞未成熟种子中表达。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从蛋白表达水平上分析FtFLS2与苦养黄酮类化合物累积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 金杭霞, 董德坤, 杨清华, 袁凤杰, 郁晓敏, 傅旭军, 朱丹华
    核农学报. 2016, 30(2): 246-25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碱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 Bunge.)中克隆到BADH全长cDNA,命名为SgBADH,并对其序列结构和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gBADH 编码500个氨基酸的亲水性蛋白,预测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基因表达分析发现SgBADH 基因受NaCl和ABA诱导表达,预示SgBADH基因可能在碱蓬对盐胁迫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同时构建了SgBADH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EHA105农杆菌,为进一步研究BADH 基因的功能和碱蓬的耐盐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郭翠, 唐然, 江世杰, 张维, 王劲, 陈明
    核农学报. 2016, 30(2): 252-25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耐辐射异常球菌(D. radiodurans)超强的辐照抗性归因于其高效的DNA损伤修复系统,磷酸戊糖途径(PPP)作为细胞各种糖类代谢枢纽,是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以及生成细胞还原力(NADPH)的重要途径。为探究D. radiodurans R1中PPP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本研究敲除PPP中编码限速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基因zwf,比较UV辐照后突变株Δzwf 与野生型D. radiodurans的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zwf突变导致菌株对UV辐照敏感;UV辐照后Δzwf胞内NADPH、D-核糖、核苷酸合成前体IMP、UMP含量明显降低;葡萄糖酸-δ-内酯及D-核糖能完全和部分恢复Δzwf的UV辐射抗性。综上可知PPP通过提供DNA损伤修复原料及还原力,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DNA损伤修复机理提供参考。
  • 曹运鹏, 程曦, 程俊, 闫冲冲, 林毅, 郭宁, 蔡永萍
    核农学报. 2016, 30(2): 259-26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色素P450在植物的苯丙烷类、生物碱和萜类等生物合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砀山酥梨中P450的种类和数量,利用砀山酥梨基因组的氨基酸和cDNA数据库对P450基因进行筛选,分析砀山酥梨全基因组中P450基因的种类、进化关系、基因的物理定位、以及二级结构元件。结果显示,在砀山酥梨基因组中发现并初步确定了226个P450基因,通过基因的定位分析确定了226个基因分布在17条染色体上,其中除了4、5、9号染色体上无基因簇分布外,其他的染色体都有基因簇的分布。通过基因结构和进化树之间的比较,进一步确定了基因结构和进化之间的相互联系。二级结构的分析表明,砀山酥梨P450蛋白序列同样具有P450蛋白特征性结构域。本研究结果为砀山酥梨P450基因功能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 张萌, 戴冬青, 李西明, 张华丽, 马良勇
    核农学报. 2016, 30(2): 267-27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花时是指1d内水稻颖花的外稃和内稃从张开到闭合的时间。花时的同步性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强优势的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组合的制种上,由于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低,提高花时相遇率就能极大促进这类组合的推广应用。本文对水稻花时的特性、花时研究的观察方法、花时性状的遗传、基因定位、育种利用和杂交水稻制种中常用的人工调节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水稻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 李珍, 王宁, 邓冰, 陈计峦, 王步江, 闫师杰
    核农学报. 2016, 30(2): 275-28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冰温(-1℃)条件下红提葡萄贮藏保鲜的适宜臭氧浓度,分别以2.5mg·L-1和5mg·L-1质量浓度的臭氧对冰温下贮藏的红提葡萄进行间歇式处理,并在贮藏期间定期对葡萄的品质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臭氧有很好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相比,臭氧组降低了葡萄的腐烂率、落粒率,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TA)含量的下降,其中低质量浓度的臭氧(2.5mg·L-1)较高浓度(5mg·L-1)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因此冰温条件下,红提葡萄贮藏保鲜的适宜臭氧浓度为2.5 mg·L-1。该研究为筛选葡萄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非硫保鲜方法提供了参考。
  • 廖亮, 李瑾瑜, 马红艳, 魏非非, 李学文
    核农学报. 2016, 30(2): 282-28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温度及成熟度对无花果贮藏期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新疆早黄无花果为试材,研究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2种成熟度无花果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无花果果实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低温可显著延长果实贮藏寿命和货架期,缓解有害代谢物MDA的累积,降低防御酶系的活性。不同成熟度的果实采后,过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低成熟度果实呼吸及乙烯高峰出现时间与高成熟度果实相比推迟4~10h。因此,适当低温及低成熟度有利于新疆早黄无花果的采后保鲜贮藏。本研究为无花果的保藏运销提供了理论依据。
  • 耿乙文, 靳婧, 李庆鹏, 邓诏轩, 哈益明
    核农学报. 2016, 30(2): 288-29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我国不同产地苹果渣营养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对我国9个省14个地区苹果渣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衡量营养成分受产地影响的大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苹果渣中水分含量范围为3.49% ~ 14.21%;灰分为1.20% ~3.35%;蛋白为4.93%~8.78%;脂肪为3.73%~6.99%;膳食纤维为60.21%~69.59%;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为49.24%~61.03%;可溶性膳食纤维为6.72%~13.58%;还原糖为1.20%~16.07%;淀粉为0.48%~5.29%;多酚为2.07~6.28 g·kg-1。不同产地的苹果渣营养成分存在差异,其中水分、还原糖、淀粉含量变异系数较大,而蛋白、脂肪、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小。本研究依据不同产地苹果渣营养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建议。
  • 孙志敏, 陈群超, 黄建颖, 李昂
    核农学报. 2016, 30(2): 295-30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吡啶壳聚糖的抗氧化活性,将吡啶小分子基团经化学接枝合成吡啶壳聚糖,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测定其取代度、水溶性、毒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吡啶成功接枝至壳聚糖,得到水溶性较好、取代度为0.66的吡啶壳聚糖,属实际无毒;以水溶性壳聚糖为对照,吡啶壳聚糖对·OH、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均有提高;在β-胡萝卜素漂白体系中,吡啶壳聚糖的IC50为0.9 mg·mL-1,当其浓度为1.8 mg·mL-1时,对亚油酸氧化的抑制率为60.7%,优于对照组(27.5%)。本研究为壳聚糖在食品添加剂、自由基清除剂等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 张璇, 胡玲萍, 禹海文, 周君, 李晔, 张春丹, 朱文荣, 苏秀榕
    核农学报. 2016, 30(2): 304-31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作浒苔玉米面条的工艺流程,以浒苔、玉米为主要原料,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加工添加浒苔的玉米面条,研究套筒末端温度、浒苔添加量、螺杆转速对面条感官品质及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制作面条的最佳工艺为套筒末端温度90.14℃,浒苔添加量15.53%,螺杆转速150.08r·min-1;此条件下,干物质损失率和煮制吸水率的理论预测值分别为12.76%和112.69%。验证试验表明,干物质损失率和煮制吸水率分别为12.94%和112.56%,与响应面的预测值基本吻合。本研究为开发新型浒苔食品提供了依据。
  • 侯如标, 张学宇, 吕智慧, 邱芳萍
    核农学报. 2016, 30(2): 313-32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去除林蛙胶原蛋白肽(LWT)作为精细化工原料在储存和加工中产生的不良气味,使用金属催化剂Pd/Al3O2进行脱硫处理,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金属催化剂对LWT的脱腥除臭处理工艺,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处理后样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金属催化剂Pd/Al3O2对LWT脱腥除臭处理的最佳条件为:金属催化剂添加量7.30%、pH值6、时间0.55h、温度43.75℃,此条件下的综合指标高达82.38;金属催化剂Pd/Al3O2处理后,LWT的结构无明显变化,其活性未受到影响,且所含元素种类无变化,但硫元素的Wt%和At%明显减少。本研究可为肽粉脱腥除臭提供技术参考。
  • 张弛, 潘家荣, 帅瑞琪, 方豪, 冯依璠
    核农学报. 2016, 30(2): 323-33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采用活化酯法,将合成的具有2-甲基-5-硝基咪唑通用结构的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以获得的抗原制备2-甲基-5-硝基咪唑通用结构抗体,并建立5种硝基咪唑类药物及代谢物的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结果表明:制备的抗体效价高于1∶100 000,该方法在不同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在85.65%~108.65%之间,检测限达1.9×10-4mg·L-1,对2-甲基-5-硝基咪唑、甲硝唑、替硝唑、地美硝唑和塞克哒唑 5种硝基咪唑抗生素及代谢物交叉反应率达95%以上。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酶联免疫法检测动物性食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提供了技术支撑。
  • 楼乔明, 张问, 刘连亮, 杨文鸽, 张进杰, 薛长湖
    核农学报. 2016, 30(2): 332-33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狭鳕鱼皮脂肪酸的营养价值,对狭鳕鱼皮的一般营养成分和脂质组成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狭鳕鱼皮总脂含量为干重的6.09%,且总脂以甘油三酯(53.85%)和磷脂(25.54%)为主;脂肪酸组成丰富,以C16∶0、C18∶1n-9、C20∶1n-11、C20∶5n-3(EPA)和C22∶6n-3(DHA)为主,且C20∶5n-3和C22∶6n-3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7.64%;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三者之比为0.85∶1.00∶0.92,且脂肪酸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50和0.23,表明狭鳕鱼皮具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以及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形成等功效。本研究为狭鳕鱼皮的营养评价及其产品的高值化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 白婵, 陈碧瑶, 唐婧怡, 梅沙, 汪海燕, 叶庆富
    核农学报. 2016, 30(2): 338-34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高吸水树脂(SAP)和农药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保水及虫害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农业生产措施,研究并阐明SAP与农药共存下的农药环境行为规律以保障环境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具有缓释特性的水凝胶包覆多菌灵(H-MBC)为研究对象,应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14C 标记H-MBC在水中的释放特性及其与原药(14C-MBC)在土壤-油冬菜体系中的结合残留、可提态残留、矿化及挥发物总量的异同性,同时考察油冬菜对14C标记H-MBC的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 H-MBC可以实现多菌灵缓慢释放,48 h 释放了总量的60%,至360 h时释放量达到了总量的96%;14C标记H-MBC及14C-MBC在土壤中可提态残留均随着时间递减,至培养34 d时分别占引入量的10.70%和6.95%;14C标记H-MBC及14C-MBC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随着时间先增后降,其拐点分别出现在28 d和14 d,其中14C 标记H-MBC的结合残留约占引入量35.71%~52.51%,而对照14C-MBC的结合残留约为引入量的23.87%~43.26%;油冬菜对14C标记H-MBC和14C-MBC的吸收均较少,仅占引入量的0.08%~1.64%,表明2种施药方式下多菌灵均不会在植物中产生大量残留。根据质量平衡得到的14C标记H-MBC和14C-MBC降解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可能为14C-CO2和/或14C-甲酸)的量分别为30.17%~52.66%和32.26%~65.75%,凝胶的包覆减少了多菌灵挥发性物质的产生。本研究为干旱地区安全、科学使用SAP和农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 顾俊荣, 董明辉, 赵步洪, 陈培峰, 季红娟, 韩立宇
    核农学报. 2016, 30(2): 347-35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高产水稻水氮高效利用特性,以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8号和穗粒兼顾型常规粳稻品种(系)苏10-100为材料,进行实地氮肥管理和全生育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技术联合运用,研究水稻干物质和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与运转特性及其与籽粒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水肥管理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和轻干-湿交替灌溉联合运用显著增加了幼穗分化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期茎鞘中NSC含量,提高了茎鞘干物质和NSC运转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8号的运转率和贡献率明显大于常规粳稻苏10-100;水氮处理降低了穗数,但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充实度和千粒重,苏10-100和甬优8号分别增加了6.21%、2.53%,1.68%、13.63%,3.3%、8.1%和9.06%、10.35%,其中2个弱势籽粒千粒重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6.3%和15.9%,显著大于强势粒。因此,采用实地氮肥管理和轻干-湿交替灌溉水稻具有中后期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大,物质运转率高,穗大且多,结实率高、充实度好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弱势籽粒灌浆充实,提高籽粒产量。本研究为水稻超高产栽培和不同类型水稻养分水份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徐澜, 高志强, 安伟, 李彦良, 郭晨晨, 贾苏卿
    核农学报. 2016, 30(2): 355-36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冬麦春播小麦内源激素在其生育进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播小麦品种扬麦13、渝麦10为材料,在忻定盆地春播条件下,研究在早播(Ⅰ:3月7日)和适播(Ⅱ:3月14日)2个处理下,不同生育时期小麦主茎叶片内源激素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 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变化及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源激素在小麦生育进程中呈现不同动态变化,其中拔节期、开花期是内源激素调节的关键时期。多元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表明,冬麦春播条件下,扬麦13、渝麦10在拔节期(GA和ABA)、开花期(ZR和GA)激素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88~0.91、0.995~0.997,即GA水平与产量关系较为密切。品种间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大于播期间差异,其中扬麦13(Ⅰ)的GA含量较稳定,其拔节期ABA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且GA/ABA、IAA/ABA、ZR/ABA和(GA+IAA+ZR)/ABA值均为品种间最高;此外,扬麦13的籽粒产量、成穗数及穗粒数均显著高于渝麦10和宁2038(CK),在早播处理下扬麦13的增产幅度较大。本研究为冬麦春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内源激素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 殷欣, 张海玲, 吴杨, 王晓彤, 王全伟
    核农学报. 2016, 30(2): 364-37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外源EBR缓解大豆幼苗Cd毒害的机理,以大豆品种黑农48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不同浓度(0.01、0.05、0.1、0.2、0.5mg· L-1)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10mg·L-1Cd胁迫下的大豆幼苗,研究外源EBR对Cd胁迫下大豆幼苗株高及根系生长,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3种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喷施0.01~0.1mg·L-1EBR对大豆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较单独Cd胁迫差异不显著;在0.2~0.5mg·L-1EBR范围内喷施0.5mg·L-1 EBR明显提高大豆的株高、根长、地下鲜重、地下干重,较单独Cd胁迫分别提高了17.9%、9.5%、33.3%、38.1%。低浓度EBR(0.01mg·L-1和0.05mg·L-1)对3种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的提高作用及MDA含量的降低作用不显著;在0.1~0.5mg·L-1范围内喷施0.5mg·L-1EBR,Cd胁迫处理2d和8d后POD、CAT、APX活性及叶绿素含量较单独Cd处理升高42.6%和48.1%,20.2%和67.7%,97.3%和64.8%,29.7%和15.6%,MDA含量较单独Cd处理降低19.7%和27.8%。因此,0.1~0.5mg·L-1EBR是较适宜的喷施浓度,0.5mg·L-1EBR是最佳的喷施浓度。适宜浓度的外源EBR能促进Cd胁迫下大豆的生长,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和光合系统的损伤,有利于增强植株耐Cd胁迫能力。本研究为阐明EBR缓解Cd胁迫对大豆幼苗伤害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 张冠初, 丁红, 戴良香, 慈敦伟, 秦斐斐, 石书兵, 张智猛
    核农学报. 2016, 30(2): 372-37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3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花生种子粒重、粒型对萌发的影响,以不同花生品种种子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其发芽势、发芽率、吸水率、吸水量、吸水速率与粒重类型、形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粒重类型花生种子的发芽势间均无显著差异;花育20号各粒重类型种子的发芽率间差异均不显著,花育33号、花育22号、花育25号3个品种的大粒重类型和中粒重类型种子均与小粒重类型种子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小粒重类型种子的发芽率最低;不同粒重类型种子吸水率趋势均表现为小粒重类型>中粒重类型>大粒重类型;播种单位面积各粒重类型花生种子,其萌发所需吸水量与吸水速率大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大粒重类型>中粒重类型>小粒重类型。相关分析表明,种子吸水率与种子重量、长度、宽度、厚度均呈负相关,与宽度的关联度最大,与厚度最小;种子萌发所需吸水量与吸水速率均与种子重量、长度、宽度、厚度呈正相关,种子吸水量与厚度关联度最大,长度次之;吸水速率与长度的关联度最大,宽度次之。从萌发的角度考虑,选用籽仁细长饱满的中粒重类型的种子最佳。本研究为花生选种、节本增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娜, 罗俊杰, 张仁陟, 刘新星
    核农学报. 2016, 30(2): 379-38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3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持续胁迫,研究不同PEG-6000浓度对6个胡麻品种(坝选3号、晋亚11号、定亚23号、天亚9号、陇亚8号、陇亚11号)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对6个胡麻品种的萌发期抗旱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胡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地上部分长度、地下部分长度、地上部分鲜重及地下部分鲜重整体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增加趋势;萌发抗旱指数呈下降趋势。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同一浓度下,MDA含量,POD、CAT、SOD活性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6个胡麻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进行评价,其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坝选3号>晋亚11号>定亚23号>天亚9号>陇亚8号>陇亚11号。本研究为室内早期快速鉴定胡麻育种材料的抗旱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 谭龙涛, 喻春明, 陈平, 王延周, 朱娟娟, 陈继康, 卢凌霄, 熊和平
    核农学报. 2016, 30(2): 388-39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苎2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干旱胁迫(DS)、1 mmol·L-1水杨酸(SA)喷施+干旱胁迫(DS+SA)、1 mmol·L -1SA喷施+正常浇水(CK+SA)、正常浇水(CK)4个处理,研究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苎麻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叶片和韧皮部相关酶活性等生理机制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第20天时,与DS处理相比,DS+SA处理的苎麻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提高了20.02%和17.91%。外源SA能明显缓解胁迫植株的氮代谢相关酶(NR、GS、GOGAT和GDH)和纤维发育相关酶(蔗糖合成酶、IAA氧化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降低;到干旱胁迫第20天和第30天,DS+SA处理NR活性比DS处理提高了2.02倍和0.73倍,GOGAT活性提高了67.83%和22.90%,而DS+SA处理的GS活性到干旱胁迫第10天和第20天与DS处理差异显著(P<0.05)。DS处理的纤维发育相关酶到第30天下降幅度较大,3种酶活性分别只有CK的37.84%、30.71%和35.73%,而DS+SA处理能达到CK的58.23%、74.17%和60.11%。干旱导致苎麻生长缓慢,生物量与CK差异显著(P<0.05),经DS+SA处理的植株的产量指标均高于DS处理。因此,在干旱胁迫下,外源水杨酸能够明显缓解植物体内相关酶活性的降低,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增强苎麻植株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本研究为苎麻应对干旱胁迫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连荣, 薛拥志, 常美花, 王莉
    核农学报. 2016, 30(2): 396-40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防止杏扁花和幼果遭遇春季低温和晚霜的危害,以杏扁品种一窝蜂和优一为试料,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ABA和GA3对其花和幼果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窝蜂和优一花芽膨大期喷施不同浓度的ABA,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其花和幼果中MDA含量,提高SOD、POD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CK 相比,喷施20mg·L-1 ABA的效果最佳,其中,一窝蜂花中MDA的含量降低了32.03%,SOD、POD活性分别提高了8.30%和17.41%,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了15.01%;优一幼果中MDA的含量降低了31.23%,SOD、POD活性分别提高了22.98%和16.74%,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了36.72%。在一窝蜂花芽膨大期喷施不同浓度的GA3,可以降低其花和幼果中MDA含量,但与CK 相比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未提高其花和幼果中SOD、POD活性,对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也不大。因此,喷施ABA可以调节杏扁品种一窝蜂和优一的生理生化反应,提高其花和幼果的抗寒性,而通过喷施GA3来提高一窝蜂花和幼果抗寒性的效果不明显。综上可知,在杏扁花芽膨大期喷施20mg·L-1 ABA,可预防其花和幼果遭遇春季低温和晚霜的危害。本研究对杏扁花和幼果期有效防寒具有指导意义。
  • 宋桂成, 王苗苗, 曾斌, 陈全战, 唐灿明
    核农学报. 2016, 30(2): 404-41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6.02.04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温度是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高温对棉花的营养生长、花蕾发育、授粉、受精、棉铃发育、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高温对棉花雄蕊发育、花粉活力、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花柱中花粉管生长、雌蕊和棉铃生长等生殖过程和产量的影响以及耐高温品种的筛选方法,并对棉花耐高温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旨在为探索棉花耐热机理及培育耐高温品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