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1-25
  

  • 全选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 陈萍萍, 叶胜海, 陆艳婷, 金庆生, 张小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浙粳22辐照的突变体库中筛选出1个散穗突变体,穗基部一次枝梗向外伸展,一次枝梗基部内侧有一膨大的组织,树脂切片结果表明一次枝梗基部的基本组织增生,形成一个膨大的结构,迫使一次枝梗向外伸展,形成散穗穗型。突变体与野生型浙粳22相比,穗长略短、着粒密度较高,稻米淀粉粒排列较均匀,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籽粒间品质差异较小。利用SSR标记对散穗突变体与珍汕97B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把该突变基因spr8定位在9号染色体上RM257与9-69-2之间的3.4cM区间内。

  • 邵雅芳, 徐非非, 唐富福, 包劲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导致色素积累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一些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时空表达差异性。发现OsPAL, OsCHSOsCHI为花青素的基本表达基因,在叶片、茎、花期及花后1~2周的种子中均有表达。OsF3H, OsF3’HOsDFR不在茎中表达,在叶片、花期和花后1~2周内均有表达,且在花后1~2周内,其表达量与时间成正比。OsANS在黑米和紫叶水稻的叶片和花中有少量表达,在花后1~2周内,仅在黑米中表达,且表达量与时间成正比。OsB1和OsB2特异性地在紫叶水稻的叶片中表达,OsC1也特异地在花期时表达。说明水稻不同部位的花青素积累受控于不同的基因,具有一定的时空表达特异性。

  • 万国峰, 吕志伟, 王春明, 侯雷, 李楠, 赵志超, 张文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Unispec光谱仪测定水稻颖壳反射光谱,筛选对水稻颖壳色素敏感的色素指数,用筛选出的最佳植被指数NDVI作为检测颖壳颜色的指标,测定106个家系的颖壳颜色用于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2个与颖壳颜色相关的QTL,其中有4个来源于栽培稻特青,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RM243附近,贡献率为5%;第7染色体RM295、RM481和RM82附近,贡献率分别为4%、7%和4%。另外8个QTL位点来源于野生稻,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RM5和RM212附近,贡献率分别为5%和6%,第2染色体RM233A附近,贡献率为6%;第4染色体RM273附近,贡献率为38%;第6染色体RM204和RM3附近,贡献率分别为17%和5%;第8染色体RM38附近,贡献率为6%,以及位于第12染色体RM235附近,贡献率为5%。在检测到的12个QTL中,来源于野生稻的位于第4 染色体RM273附近,以及位于第6染色体RM204附近的QTL的加性效应及贡献率较大,分析是主效QTL。

  • 崔孟, 古佳玉, 郭会君, 赵林姝, 谢永盾, 赵世荣, 李军辉, 宋希云, 刘录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京411(J411)和邯6172(H6172)为材料,探讨60Co γ射线辐照后辐照敏感性、TaKu70和TaKu80基因应答模式与M1代基因组AFLP多态性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0Co γ射线辐照对小麦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J411的辐照敏感性高于H6172。在J411和H6172中TaKu80基因对60Co γ射线辐照做出表达量上调的应答,但TaKu70基因的表达则没有明显变化,其中J411中TaKu70和TaKu80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H6172。60Co γ射线辐照导致J411和H6172的M1代基因组多态性频率升高,其中J411中多态性频率上升的水平明显高于H6172。由此可见,TaKu70和TaKu80基因的表达水平及辐照应答模式与小麦品种辐照敏感性和辐照后代基因组多态性具有密切关系,有可能成为改善小麦品种辐照敏感性、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研究中极具应用潜力的新途径。

  • 陈静, 白鑫, 胡晓辉, 苗华荣, 崔凤高, 禹山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5个高油酸含量花生品种(系)和2个普通油酸含量花生品种为试材,利用CAPS标记对这些品种(系)的FAD2位点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高油酸含量花生品种(系)的油酸含量均在80%以上,普通油酸含量品种花育22号和花育28号油酸含量分别为51.62%和41.38%。基于CAPS标记在7个品种(系)中的扩增产物及酶切带型分析推测,AhFAD2A位点花育28号为野生型,其他6个品种(系)符合448 G>A突变类型;AhFAD2B位点花育28号和花育22号为野生型,开农H03-3、花育32号、P76和F18符合441-442insA突变类型,而06B16在该位点不符合441-442insA突变类型。

  • 张艳茹, 郑作林, 周瀛, 杨琼, 巩中军, 程家安, 祝增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鞘磷脂合酶(SMS)基因家族在鞘脂质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酰胺和甘油二酯的平衡调控细胞的生存和凋亡。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1个二化螟鞘磷脂合酶相关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CsSMSr (Genbank登录号:JQ664739)。CsSMSr 开放阅读框1587bp,可编码528个氨基酸; 序列分析表明,CsSMSr基因编码的蛋白N端具有保守的SAM结构域,含6个跨膜区域,并且有4个SMS家族特有的保守区域D1~D4,保守区D3和D4上有活性中心包括3个氨基酸残基(催化三联体):His302,His345,Asp349CsSMSr在粉纹夜蛾Tn细胞内成功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分子量约60kD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二化螟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表达,结果表明,CsSMSr随着二化螟的生长发育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成虫时期达到最大;CsSMSr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二化螟雌成虫和雄幼虫生殖器官中的CsSMSr表达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在二化螟雄成虫精巢中表达量也较高,但与中肠和马氏管差异不大。CsSMSr的表达有时间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推测该基因在二化螟的发育和生殖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成功克隆并表达了二化螟鞘磷脂合酶相关基因,为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功能鉴定奠定了基础。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 汪昌保, 赵永富, 葛才林, 王志东, 李俐俐, 季萍, 石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为原料,在常温常压下,通过60Coγ射线辐照接枝共聚制备淀粉基高吸水树脂(SAP)。对制得的两种SAP的吸液性能研究表明:小麦淀粉基SAP对去离子水、自来水和生理盐水的吸液率分别为755g ·g-1、249g ·g-1和80g ·g-1;而玉米淀粉基SAP的对应吸液率则分别为747g ·g-1、238g ·g-1和84g ·g-1。两种高吸水树脂产品的吸液倍率皆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先快速下降后逐渐趋于平缓;在去离子水条件下,pH值(4~11)和温度变化(4~60℃)对吸液倍率的影响不显著;在高温和加压条件下保水性能良好。

  • 袁玉伟, 张永志, 付海燕, 韩文炎, 李淑芳, 杨桂玲, 张志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和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测定茶叶中同位素比率和多元素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法建立模型,对福建、山东和浙江出产的茶叶,以及浙江余姚、金华和西湖出产的茶叶进行产地溯源判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茶叶中稳定同位素δ15N、δ13C、δD、δ18O数值范围不同,而且Li、Be和Na等27个矿物元素的含量变化也较大,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PCA法能够区分不同产地的茶叶,但不同产地样本存在部分重合;而采用PCA-LDA法能够有效区分不同产地的茶叶,其中福建、山东和浙江产地的判定准确率为99%,浙江余姚、金华和西湖产地的判定准确率为86%。因此,利用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多元素检测结合PCA-LDA法能够较好进行茶叶产地溯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 崔莉, 刘阳, 邢福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小麦籽粒中结合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产生规律,以小麦籽粒为原料,采用人工接种禾谷镰刀菌Fg18.7产毒,三氟甲烷磺酸水解后ELISA检测结合态DON。结果表明:15℃、20℃时游离态DON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5℃时游离态DON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不同温度下结合态DON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15℃时40天后达到最高含量为129.20ng ·g-1。认为禾谷镰刀菌在小麦籽粒中先产生游离态DON,之后游离态DON会与籽粒中某些成分结合产生不可溶的结合态DON。

  • 陈杭君, 李兴飞, 郜海燕, 房祥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山核桃仁多酚为原料,通过酸水解分析仁多酚内可能含有的有机酸成分,结果表明,仁多酚干物质经脱糖苷之后,可以形成自由的酚酸,检测到没食子酸及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8.2mg ·g-1及246.7mg/g干物质;同时山核桃仁多酚干物质进行体外抗氧化分析表明,仁多酚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和 ·O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其抗氧化能力一定范围内与VC及BHA相当。

  • 付婷婷, 木泰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压均质处理甘薯热变性蛋白Alcalase酶解肽(SPHP-Al)的乳化液,以乳化活性指数(EAI)和乳化稳定性指数(ESI)为指标,探讨了不同高压均质条件下(均质压力0.1~80MPa,均质时间0~2min),多肽浓度为0.1%(w/V)与油相体积分数为25%(V/V)形成的SPHP-Al乳化液乳化特性的变化。在所得到最佳的均质条件下,以EAI、ESI、乳化颗粒平均粒径(d4,3)和表观粘度为指标,考察了SPHP-Al浓度(0.1、0.25、0.5、1.0、1.5和2.0%,w/V)和油相体积分数(5、15、25、35和45%,V/V)对SPHP-Al的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均质压力为50MPa和均质时间为1min时,SPHP-Al乳化效果最佳,SPHP-Al乳化液的EAI和ESI分别比未高压均质的提高了4倍(158.14m2·g-1)和8倍(318.06min);且随着SPHP-Al浓度的增加,乳化液的EAI、d4,3和表观黏度均显著减小,ESI显著增大(p<0.05);与此相反,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大,乳化液的EAI、d4,3和表观黏度均显著增大,ESI显著减小(p<0.05)。因此,高压均质可明显改善SPHP-Al的乳化性,且SPHP-Al浓度与油相体积分数对SPHP-Al乳化性影响显著。上述结果为SPHP-Al在食品行业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 郑平安, 孙静, 全晶晶, 张亮, 刘文, 李晔, 张春丹, 苏秀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电子鼻检测鲐鱼的挥发性成分变化,并结合化学方法测定挥发性盐基氮、组胺、pH值以及鲐鱼质构,综合分析低值青皮红肉鱼-鲐鱼在常温、4℃和-20℃下新鲜度及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常温以及4℃贮藏条件下,电子鼻主成分分析(PCA )可以区分不同贮藏天数的鲐鱼,而在-20℃,PCA的累积贡献率只有74.77%,不能有效区分开。在常温贮藏,TVB-N、组胺和pH值各项指标检测第1天,鱼肉即开始发生腐败;在4℃贮藏条件下,第4天开始即发生腐败;在-20℃,鲜度品质未发生大幅降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鲐鱼各参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在不同贮藏温度下,TVB-N和组胺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且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性。此外,质构测定结果表明低温冻藏可以有效减少鱼肉在贮藏过程中鲜度的降低程度。

  • 刘文, 张悦容, 张腾军, 王求娟, 陈义芳, 苏秀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对不同加热温度的牡蛎体液风味物质进行分析,以探讨牡蛎体液挥发性成分与加工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牡蛎体液在加热过程中气味的变化,新鲜牡蛎体液在加热到100℃和150℃时气味发生明显变化,利用GC-MS鉴定出体液中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有醛类、烃类、醇类、酮类、酯类和呋喃类等,它们的协同作用构成了牡蛎体液的特征风味;新鲜牡蛎体液以清新的果香为主(丙酸戊酯、D-丁香醛),略带肉香(反-4-癸烯醛),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和酯类;100℃处理的牡蛎体液产生浓郁的花香和果香味(1-苯基-1,2-丙二酮、2-甲基-1-丁醇),肉香和焦香味增强(2-乙基呋喃、反-2-(2-戊烯基)呋喃),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酮类和呋喃类;150℃处理的牡蛎体液以浓郁的焦香和甜香为主(环己基丙酸甲酯、1-(2-呋喃)-1-丙酮),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酯类和杂环化合物。经不同温度处理的牡蛎体液可以弥补焙烤牡蛎风味的不足,掩盖一些不愉快的气味。

  • 金仁耀, 吴建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与牛血清蛋白(BSA)交联的庆大霉素人工抗原(GM-BSA)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得到1株能稳定分泌抗庆大霉素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6H8),经鉴定6H8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 其轻链为κ链。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腹水的间接ELISA效价在1 × 10-7以上。该单克隆抗体与庆大霉素结构类似物均无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以制备的单抗建立间接竞争ELISA方法,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6.122ln (x)-2.0143(R2=0.9934),抑制中浓度IC50为25.2μg·L-1,最低检测限 IC20为3.9μg·L-1。竞争ELISA方法检测鲜奶中的庆大霉素平均回收率在92%~110%之间。抗庆大霉素单抗的制备和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为庆大霉素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 张博, 张风宝, 杨明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裸露地小区和荒草地小区7Be示踪对比研究,发现坡面植被覆盖对利用7Be示踪估算坡面土壤侵蚀速率有较大影响。在Walling等提出的7Be示踪估算裸露坡面土壤侵蚀速率模型中引入植被因子,估算有植被覆盖坡面的土壤侵蚀速率,结果显示修正后模型计算值与小区实测值比较接近,说明增加植被因子后的模型能够很好估算有植被覆盖坡面的土壤侵蚀速率,有关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植被覆盖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响应关系提供有效手段。

  • 高占锋, 王红云, 付才, 黄志国, 常志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标记硫酸铵的对天然硫酸铵的交叉污染,研究K氏定氮仪冷凝器对NH3的吸附解吸附规律,并比较了不同表面积冷凝器的吸附解吸附规律。结果表明: K氏定氮仪对NH3的吸附量主要取决于冷凝器的表面积,表面积愈大吸附量愈高;吸附于冷凝器表面NH3的解吸附量和解吸附率随蒸馏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中第1次的解吸率最高,为36.88%~37.91%。

  • 陈海生, 刘国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地统计和GIS的支持下,以半方差函数为工具,研究了豫中烤烟种植区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和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并进行相关分析。运用普通克立格法进行最优无偏线性插值,制作了研究区内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和不同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豫中烤烟种植区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符合高斯模型,空间变异性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土壤属性中,土壤全磷、有效氮、速效钾、氯含量为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其余的都为弱空间变异性;分维数最高的是土壤有效氮和阳离子交换量,最低的是有机质、pH和硅;相关性分析表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与土壤pH、铝、钙、铁、镁含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土壤有效氮、速效磷、全钾、硅及全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豫中烤烟种植区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和土壤养分的等值线图可更准确和直观地了解研究区的土壤养分与烟叶品质的相关关系,从而为精确施肥提供依据。

  • 钱永德, 左豫虎, 郑桂萍, 李晓蕾, 马艳, 赵凤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龙粳20为供试材料,经2009年与2010年2年试验,研究了氮镁耦合对寒地早粳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或镁肥单独施用时,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随氮肥增加而降低,增施氮肥使垩白率、粗蛋白含量提高,施氮量与整精米率呈二次曲线,镁肥单独施用能够提高籽粒粗蛋白含量,施镁量与垩白率及整精米率呈二次曲线;氮镁耦合后,镁处理对籽粒垩白率、整精米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籽粒粗蛋白含量与垩白率呈正相关、与整精米率呈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呈负相关。2年试验表明,在不同氮水平处理下,以施镁225.0~337.5kg·hm-2范围内籽粒的垩白率、整精米率及粗蛋白含量较理想。

  • 王月福, 康玉洁, 王铭伦, 赵长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花生吸收土壤氮、肥料氮、根瘤固氮量及比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处理花生氮素均主要积累在籽仁中,但随着施钾量的增大,花生各器官中茎的含氮量增加幅度最大,果壳的含氮量增加幅度最小。适当增施钾肥可以提高各器官含氮量和15N丰度、氮素和15N积累量,促进花生植株对3种氮源的吸收利用,尤其对籽仁生物量(经济产量)的影响最大。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在38.29%~45.10%之间,吸收肥料氮的比例在12.37%~13.40%之间,吸收大气氮的比例在42.53%~48.31%之间。适量增施钾肥提高了吸收肥料氮和根瘤固氮的比例,降低了吸收土壤氮的比例,提高了肥料氮的利用率,但过量施钾效果降低。

  • 王聪, 刘强, 张延利, 张拴林, 裴彩霞, 白元生, 师周戈, 刘晓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丙二醇对奶牛围产期血浆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肝脏糖原含量及糖异生途径限速酶活性的影响。选用24头体重(683.1±14.9)kg、胎次(2.5±0.2)、上一泌乳期305d产奶量(7339±18)kg和预产期(24.5±0.2)d的经产奶牛,随机分为4组,从分娩前19d开始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丙二醇0、150、300和450mL ·d-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丙二醇300和450mL ·d-1,显著提高了奶牛分娩后7、21和35d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浓度(P<0.05)。奶牛分娩后7、21和35d奶牛肝脏糖原含量及糖异生途径限速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在日粮中添加丙二醇能够加强葡萄糖异生作用,适宜添加量为300mL ·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