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07-01
  

  • 全选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 俞法明, 严文潮, 毛雪琴, 金庆生, 李小华, 陈蕾, 陆艳婷
    核农学报. 2014, 28(6): 949-95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09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卫星搭载2个早籼稻品系浙105和浙207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回收后SP2~SP7逐代选择,以主要农艺经济性状改良为目标,结合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筛选,获得一批突变品系;选用72 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对5个变异株系与原种对照进行DNA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对水稻品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生理损伤,SP1表型不分离,SP2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SP3起逐代选择获得农艺经济性状、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变异株,从中选出得到明显改良的新品系;5个变异株系与原种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SSR多态性差异。

  • 乔利仙, 隋炯明, 赵丽兰, 雷萍萍, 孙世孟, 郭宝太, 王晶珊
    核农学报. 2014, 28(6): 955-96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09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花生(Arachis hypogage L.)品种花育22号成熟种子胚小叶为诱变材料,培养在添加平阳霉素的体胚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变处理,将成活的形成体胚的外植体转移到添加NaCl的体胚萌发培养基中进行耐盐定向筛选。对获得的再生植株M2的部分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测定,结果显示,花生胚小叶经平阳霉素离体诱变和NaCl定向筛选获得的再生植株后代表现型存在广泛变异,如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单株结果数、荚果形状和大小、种皮颜色等均发生明显的变异。从后代变异规律可以看出,利用高效低毒的平阳霉素作为诱变剂与组织培养结合可作为创造花生新种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 余道平, 李策宏
    核农学报. 2014, 28(6): 961-96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0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对迎阳报春愈伤组织分化和多倍体诱导的效应。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的分化,使死亡率增加;在试验浓度和时间范围内,以30mg·L-1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愈伤组织10d,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23.08%;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气孔变大,且叶片变厚、变大,叶色浓绿、株型紧凑;二倍体植株染色体2n=2x=24,四倍体植株染色体2n=4x=48。

  • 唐月异, 王秀贞, 吴琪, 杨珍, 宋国生, 王传堂
    核农学报. 2014, 28(6): 967-96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09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育40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将浓度为0.3% 的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注入花生品种花育16号开放的花朵内,育成的高产稳产、高出米率、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于2011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1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13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 贾栋, 刘艳红, 韩政, 赵龙龙, 吕向阳, 马瑞燕
    核农学报. 2014, 28(6): 970-97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0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基因和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温度胁迫适应性的关系,克隆了莲草直胸跳甲Hsp70基因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25~42.5℃莲草直胸跳甲成虫体内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所克隆序列含有Hsp70家族的典型基序和位点,并与其它昆虫Hsp70的序列相似性很高,其中与马铃薯甲虫的相似性达到94%,表明所克隆序列为Hsp70靶基因,并对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莲草直胸跳甲Hsp70的诱导起始温度为32.5℃(Ton),诱导最高温度为37.5℃(Tmax);Hsp70的Tmax能代表莲草直胸跳甲的耐受极限温度,是揭示物种耐受性的很好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Hsp70在莲草直胸跳甲的高温适应性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李媛, 黄振, 王沛琦, 李赟, 康向阳
    核农学报. 2014, 28(6): 978-98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09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青杨杂种全同胞家系内30个基因型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培养基、基因型及基因型×培养基互作效应对青杨杂种叶片分化的影响,筛选适合多基因型青杨叶片分化的广谱型培养基,为对青杨从群体水平进行遗传转化和多倍体诱导奠定技术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基因型、培养基、基因型×培养基互作效应对青杨杂种叶片分化的影响极显著。(2)筛选出适合多基因型叶片分化的广谱型培养基为MS+6-BA0.4 mg·L-1+NAA 0.05 mg·L-1,可满足56.7%的青杨杂种基因型叶片分化,分化率可达70%以上。研究认为:在对群体再生生产中,应充分利用基因型×培养基互作效应,通过广谱型培养基实现大多数基因型青杨杂种叶片分化体系建立,并通过特殊培养基解决特殊基因型的青杨杂种叶片分化体系建立问题。

  • 林郑和, 钟秋生, 陈常颂, 陈志辉, 游小妹
    核农学报. 2014, 28(6): 985-98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09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10月龄扦插九龙袍茶苗[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cv.Jiulongpao]为试验材料,通过沙培试验,设4个N浓度(0、60、600、6000 mmol·L-1),每周3次,处理后21周,克隆得到茶叶中氮合成转化关键酶基因: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GOGAT)的保守区,在GenBank登录号分别:JN602371、JN602372、JN602373;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缺氮下GS、GOGAT基因的表达增强;GDH基因表达显著下降。通过回归分析,GS基因表达与叶片氮含量呈负相关,而GDH与叶片氮含量呈正相关。

  • 赵飞, 尹维娜, 曲丽君, 东丽, 华泽田
    核农学报. 2014, 28(6): 990-99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0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224份F6世代的Z601/C14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简称RILs群体)为试材,分析了水稻外观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并对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带胚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检测到控制外观品质性状的QTL25个,控制整精米粒长的3个、整精米粒宽8个、垩白粒率3个、垩白度1个、透明度5个、带胚率5个,分布于第3、5、6、7、8、11和12号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产量构成因素的QTL6个,控制有效穗数1个、每穗粒数1个、结实率4个,分布于第3、6、7、8和12号染色体上。为水稻品质和产量育种低世代筛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关鹰, 许在恩, 郭小勤
    核农学报. 2014, 28(6): 998-100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09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DD基因家族编码一种混合型的转录因子,本文通过本地Blast从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基因组数据库获取到了9个IDD家族基因,并命名为PhID1PhIDD1-8,其氨基酸序列均具IDD-domain结构特征,一个假定的核定位信号、2个C2H2和2个C2HC。氨基酸理化性质分析发现,PhIDD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含量较多是丙氨酸(Ala)、丝氨酸(Ser)和甘氨酸(Gly),全序列等电点分布在8.8~9.7之间,仅PhIDD2蛋白的等电点为5.6。除PhIDD2外,IDD-domain的等电点与全序列等电点基本一致。PhIDD蛋白二级结构含量分析发现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含量最多,β-转角和延伸链分布在整个蛋白中。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结果显示磷酸化位点数量在20~29个不等。三维结构分析显示,PhIDD1在63-175氨基酸处,会形成α-螺旋,β-折叠及无规则卷曲及明显的锌原子结合位点。

  • 徐坚, 陈先知, 王燕, 史建磊, 朱隆静, 王克磊
    核农学报. 2014, 28(6): 1006-101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LO基因是植物特有的一类基因家族,在调控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揭示葫芦科作物MLO基因的遗传变异及系统发育关系,本文以黄瓜、甜瓜和西瓜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MLO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发现,黄瓜、甜瓜和西瓜基因组中共含有42个MLO基因家族成员,每一个物种均含有14个成员,且保守性强;系统发育关系揭示了这些成员在黄瓜、甜瓜和西瓜基因组中并不呈现一一对应关系,表明MLO型基因在这3种植物分化之后分别发生了扩展和丢失;进一步将其与模式植物拟南芥、番茄、豌豆MLO型白粉病基因进行聚类分析:一方面,借助于拟南芥MLO基因的分类标准,揭示了在黄瓜、甜瓜和西瓜基因组中也存在双子叶植物MLO型白粉病基因的特异区组,他们各自至少包含3个候选的白粉病基因,序列比对进一步发现这些基因均具有MLO型白粉病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如7个跨膜结构域、钙调蛋白结合区以及两个缩氨酸区域(I和II);另一方面,大部分区组中包含的MLO基因均来源于拟南芥和黄瓜、甜瓜和西瓜MLO基因家族的成员,表明了MLO基因家族在拟南芥和葫芦科作物分化之前就已经存在。EST表达分析表明MLO基因广泛地参与到黄瓜、甜瓜和西瓜器官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研究结果为揭示黄瓜、甜瓜和西瓜MLO基因的进化关系、功能及克隆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 刘春泉, 冯敏, 李澧, 王志东, 杨萍, 王德宁, 顾贵强, 朱佳廷
    核农学报. 2014, 28(6): 1018-102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冷冻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剂量为0、2、4、6和8 kGy,检测辐照前后羊肉中微生物、理化成分含量及酸价、过氧化值。结果表明:剂量为4 kGy的辐照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冷冻羊肉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不明显,氨基酸总量较对照有所增加,3种维生素的含量降低、脂质氧化程度加重。剂量为4kGy的辐照处理对羊肉的品质没有明显的影响,有利于冷冻羊肉的储藏保鲜。

  • 章月红, 李兆龙, 岳巍, 沈美玲, 毛咏甬, 谢裕颖, 刘亚建
    核农学报. 2014, 28(6): 1024-102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电子束射线对西洋参进行辐照灭菌,使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SR),研究了辐照剂量与西洋参产生的自由基ESR谱的相关性,及不同含水量、放置时间和温度对ESR谱的影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氨基酸分析仪检测了不同辐照剂量对西洋参皂甙、氨基酸成分的影响,以及西洋参的辐照灭菌剂量和储存效果。试验表明西洋参的辐照剂量、水分含量及放置温度和时间与ESR谱信号强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辐照剂量在15kGy以下时对所测皂苷成分没有影响,在较高辐照剂量40kGy时对氨基酸含量基本没有影响。西洋参的最佳辐照灭菌剂量为10kGy。

  • 陈海游, 张忠和, 秦志虹, 张海涛
    核农学报. 2014, 28(6): 1030-103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60Co-γ射线对胭脂虫孕卵期进行辐射试验,探讨60Co对胭脂虫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剂量(3000rad以上)辐射胭脂虫造成其子代性比严重失调,雄虫几乎为0,无法进行有性生殖,导致无法产生后代,高剂量辐射对雄虫的损伤极大。低剂量辐射(特别是500rad)下F1较对照:各龄级虫口数提高;成虫期雌虫数明显高于对照,雄虫数略高;孵化量、孵化率提高;单株雌成虫鲜重、干重均明显增重;怀卵量大幅增多;雌成虫个体鲜干重、鲜干比、体积无差异。对于500rad辐射的胭脂虫,F2在有效生殖率、鲜干重和鲜干比方面效果较F1还好,存在优势显效滞后现象。但连续培育3代后,与对照已无差异。

  • 张竞竞, 曹冬冬, 易建勇, 李赫, 姜微波
    核农学报. 2014, 28(6): 1040-104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阐明绿豆的体内抗氧化作用,本文以绿豆皮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绿豆皮水提液(mungbean hull extracts,MHE)对高温条件下大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前或高温处理后分别灌胃以浓度为10、20、40 mg·mL-1 MHE的大鼠,其血清MDA含量、NOS活性、LDH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清T-AOC、GSH含量、SOD活性、CAT活性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高温处理后灌胃MHE对大鼠血清抗氧化能力提高的效果好于高温处理前灌胃。MHE中的活性物从多方面维持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这对阐明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生化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袁勇军, 汪吴, 戚向阳
    核农学报. 2014, 28(6): 1047-105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枯草芽孢杆菌Y-6抗菌肽抑制桃软腐菌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利用PDA平板法研究了该抗菌肽对桃软腐菌的抑制活性,探讨了其对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的影响,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考察了抗菌肽对桃软腐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评价了抗菌肽对桃软腐菌利用糖和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抗菌肽能有效抑制桃软腐菌的生长繁殖及孢子萌发,其最低抑菌浓度为175ug·mL-1;该抗菌肽对桃软腐菌孢子壁具有溶解作用,并且可以抑制桃软腐菌SDH和MDH酶活性。此外,当抗菌肽作用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桃软腐菌后导致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受阻或停止。B.subtilis Y-6抗菌肽对桃软腐菌孢子壁的破环、抑制桃软腐菌呼吸代谢及利用营养物质的酶的生物合成是其主要的抑制机理。

  • 季晓敏, 王亚男, 徐嘉杰, 黄健, 智姝婕, 苏秀榕
    核农学报. 2014, 28(6): 1052-106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充分利用雨生红球藻这一微藻资源,研究虾青素低温抗氧化的萃取技术。本文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研究了雨生红球藻粉超微粉碎后细胞壁的结构变化,确认破壁的最佳条件。采用超临界CO2对其进行萃取,运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并对萃取后的精油逐个进行GC-MS分析其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60目,萃取压力42 MPa,萃取温度47℃,萃取时间120 min,液固比1.6,在此条件下,虾青素在藻粉中的提取率可达1.23%,在萃取物中提取率为4.84%。然后将响应面不同条件得到的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可知当压力40MPa,温度55℃,液固比为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最高为155.1 mg·g-1;当压力45MPa,温度45℃,液固比为2,多不饱和脂肪(PUFA)含量最高为132.05 mg·g-1

  • 邵平, 刘佳, 王欧丽, 孙培龙
    核农学报. 2014, 28(6): 1062-106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铜藻多糖(tong zao polysaccharide,TZP)微波辅助提取的工艺条件,利用分级醇沉法得到TZP30%、TZP60%和TZP80% 3个多糖组分。并对其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自由基和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其还原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铜藻多糖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65,提取温度72℃,提取时间39min,多糖提取率为12.02%(n=3);在试验浓度范围内,TZP30%组分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高达98.07%;TZP60%组分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达85.01%;TZP80%组分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还原力较大。铜藻多糖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前景。

  • 彭小燕, 木泰华, 孙红男, 张苗, 陈井旺
    核农学报. 2014, 28(6): 1070-107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果胶是一种酸性多糖大分子,具有胶凝、乳化、增稠、稳定等功能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等行业。甜菜渣是甜菜制糖的副产物,富含果胶多糖,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提取果胶原料。大量研究表明由于甜菜果胶分子量低、乙酰化程度高,导致其凝胶性差,但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因此结合国内外对甜菜果胶的研究成果,本文针对影响甜菜果胶功能性质的主要因素,如结构和提取方法及乳化性进行综述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旨在为甜菜果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董向艳, 彭晴, Ojokoh Eromosele, 张迷敏, 谢越, 杲龙, 石波, 陆国权
    核农学报. 2014, 28(6): 1076-108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寡聚半乳糖醛酸主要是指由2~20个半乳糖醛酸通过α-1,4键连接而成的一种功能性低聚糖,部分半乳糖醛酸以甲酯化的形式存在。文中介绍了寡聚半乳糖醛酸的结构特点,评述了寡聚半乳糖醛酸对植物体(诱导活性、促进生长发育、抑菌)、动物体(促进双歧杆菌增殖、阻止有毒物质吸附、抗癌、促进微量元素吸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有利于寡聚半乳糖醛酸的进一步研究。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 肖春燕, 邢潇晨, 刘会芳, 徐巍, 崔金霞
    核农学报. 2014, 28(6): 1083-109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低温前NO处理对低温(10℃/6℃)过程中黄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和抗氧化酶活性的调控作用,以津研4号黄瓜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一氧化氮(NO)供体SNP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NO清除剂PTIO,研究低温胁迫过程中黄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低温处理前喷施NO供体SNP仅显著提高了ΦPSⅡ、POD和APX活性,但低温后24h,SNP处理提高了ΦPSⅡ、Fv/Fm、qP、NPQ及光化学反应P部分的份额,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了非光化学耗散Ex的部分,改善光能分配不平衡,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48h,而NOS抑制剂L-NAME和NO清除剂PTIO却能够阻断SNP的作用效果。与低温前相比,各处理(即处理1.喷施蒸馏水;2.喷施蒸馏水+SNP;3.喷施L-NAME+SNP;4.喷施PTIO+SNP)在低温后24和48h,丙二醛(MDA)的积累相比于对照减少了12.82%、16.69%,电导率值降低了13.33%,15.54%,SOD活性上升,CAT酶活性迅速下降,POD先上升后下降,NOS抑制剂L-NAME和NO清除剂PTIO阻碍了SNP在低温前和低温过程中显著诱导抗氧化酶的活性,说明NOS路径产生的NO在调节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酶活性提高黄瓜耐冷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低温过程中APX和POD对H2O2调节发挥主要作用。

  • 陈剑杰, 曹谨玲, 罗永巨, 古少鹏
    核农学报. 2014, 28(6): 1092-109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鲤鱼为受试材料,研究水环境中氟对其血液和鳃组织免疫相关酶ACP、AKP、SOD、CAT的活性,NBT阳性细胞数量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氟化钠(0、40、80、120 mg·L-1)暴露30 d后,与对照组比较,鲤鱼血液中、鳃组织中的氟含量都有增加,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鲤鱼血清中免疫相关酶ACP和AKP活性低于对照组,且在80、120mg·L-1显著低于对照组,SOD、CAT活性在120mg·L-1显著低于对照组;鲤鱼鳃中免疫相关酶 ACP、AKP、SOD、CAT低浓度组活性较高,而高浓度组较低,且均在120 mg·L-1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水环境氟暴露浓度的升高,鲤鱼NBT阳性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低、鲤鱼鳃组织中的IL-1β蛋白表达也均较对照组低。CORREL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水氟暴露浓度与鲤鱼免疫相关酶活性ACP、AKP、SOD、CAT活性和IL-1β蛋白表达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水环境中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鲤鱼鳃免疫能力产生抑制作用。

  • 郭美俊, 郭平毅, 原向阳, 高虹, 高贞攀, 冯雷, 王斌强, 宁娜, 余凯凯, 董淑琦
    核农学报. 2014, 28(6): 1099-110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0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浆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0,2.5,5,7.5,10,12.5,15g·667m-2)对谷子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硒酸钠喷施浓度的增加,谷子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变化呈现相反趋势。在灌浆期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千粒重、穗粒重、穗重影响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7.5g·667m-2的亚硒酸钠溶液,可显著提高谷子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性能,同时提高谷子的产量。

  • 刘桂红, 闫妍, 张铁耀, 杜金哲, 于贤昌, 李衍素
    核农学报. 2014, 28(6): 1108-111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农26为试材,以正常施氮(2.392 g N·株-1)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亚适宜温光环境下浇灌1倍(增施16%氮肥)和2倍(增施32%氮肥)含氮量营养液对结果期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适宜温光环境下,与对照相比,浇灌1倍氮营养液处理的黄瓜株高、茎粗、产量和品质均明显升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含氮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与氮代谢相关的N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均明显上调。而浇灌2倍氮营养液处理下,黄瓜生长受抑,产量和品质降低。说明在亚适宜温光环境下,0~16%的范围内合理增施氮肥能使黄瓜N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上调,促进黄瓜对氮的吸收与代谢,最终促进植株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但过量(>16%)增施氮肥会抑制黄瓜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

  • 赵财, 柴强, 黄高宝, 周海燕, 刘辉娟, 朱静
    核农学报. 2014, 28(6): 1116-112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干旱和种间作用下,外源化感物质对作物根系作用机制研究薄弱问题,本文以小麦间作蚕豆为参试对象,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水平下(田间持水量的75%,60%,45%),研究了小麦根系分泌物丁香酚(2-甲氧基-3-烯丙基苯酚)对单作和间作蚕豆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以期为通过化感作用途径调控间作群体探索新的思路。结果表明:土壤中浓度为300×10-6mol·kg-1的丁香酚对单作和间作蚕豆根系活力和根体积、根干重和根长等形态特征均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化感负效应;随供水水平的提高丁香酚对蚕豆根系的化感效应呈减弱趋势,不同供水水平下化感效应绝对值表现为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5%时最大,60%居中,75%最小。蚕豆根系活力的化感效应值在75%和60%供水水平下,均与45%供水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单作和间作蚕豆化感效应值在75%供水水平处理下,较45%供水处理分别降低64.0%和56.8%;而种植模式、丁香酚和供水水平对蚕豆根系活力、根体积、根长和根干重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因此,生产实践中,可通过优化水分管理达到弱化化感物质对间套作作物间根系的负效应,从而达到克服间套作群体中因某一种作物化感物质累积而造成的毒害作用。

  • 段素梅, 杨安中, 黄义德, 吴文革, 许有尊, 陈刚
    核农学报. 2014, 28(6): 1124-113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皖稻153、两优0293等9个品种为材料,利用土壤水势张力计控制土壤水分,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进行自然干旱处理与常规水分管理,研究干旱对不同品种水稻生长、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和孕穗期水稻土壤水势控制在-75kPa左右10d时间,对水稻的株高、分蘖动态、绿叶面积、叶片水势和叶片含水量均产生明显影响;水稻植株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响应明显,MDA浓度、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从产量上看,新两优6号、新两优香4号和两优0293三个品种抗旱性较强,其中,新两优6号干旱处理分别比对照减产最小,仅是3.32%和4.27%;新两优香4号和两优0293两个品种虽然也减产,但减产幅度在10%以内。

  • 王燕平, 王晓梅, 侯国强, 孙晓环, 齐主鑫, 宗春美, 白艳凤, 徐德海, 郭数进, 李贵全, 任海祥
    核农学报. 2014, 28(6): 1133-114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22份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品系)为研究材料,使用快速简便的高渗溶剂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室内模拟干旱胁迫试验,探讨干旱胁迫对不同大豆品种(品系)萌发性状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不同品种进行抗旱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的吸水率、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根长指数均比清水对照低。品种间萌发性状存在差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相对发芽率,为73%,变异幅度为4.25%~44.56%,变异系数最小的为12h吸水率,为11%,变异幅度为28.54%~48.75%,12h吸水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根长指数与萌发抗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大豆芽期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初步鉴选出4个强抗型大豆品种,分别为:晋大74、晋大70、晋大83和晋大73,鉴选出3份敏感型品种,分别为晋大75、黑珍珠、扁茎豆,其他15份品种为中抗型品种。研究结果可为大豆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 邵瑞鑫, 李健, 陈建辉, 苗丰, 信龙飞, 杨青华
    核农学报. 2014, 28(6): 1142-114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6.1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玉米早衰型品种豫单 2002 和晚衰型品种郑单 958 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活性氧与膜脂抗氧化的变化及复合调节剂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郑单 958 各个叶位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和脱落酸(ABA)含量明显低于豫单 2002(P<0.05),而郑单 958叶片过氧化氢酶(CAT)、玉米素(ZR)和赤霉素(GA3)含量明显高于豫单 2002(P<0.05)。但是,自主研发的植物生长复合调节剂拌种能降低各叶位叶片H2O2、MDA 和 ABA累积量,叶片中 CAT、ZR 和 GA3 含量显著增加(P<0.05),以有效地防止活性氧对质膜的伤害,延长叶片功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