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高意帆, 陈银银, 温涛, 高刚强, 常洪庆, 刘天学, 李鸿萍
为探究微生物菌肥对大豆(Glycine max)和花生(Arachis hypogaea)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大豆品种菏豆13和花生品种开农1760为材料,分别在盆栽和大田中开展微生物菌肥拌种与不拌种处理(CK),测定植株农艺性状、根系性状、叶片光合参数、土壤酶活性、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菌肥拌种后盆栽菏豆13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期、结荚期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盆栽开农1760的株高、茎粗、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下针期、饱果期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大田内大豆、花生植株在农艺性状上的增长趋势与盆栽表现一致;对于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直径、根系总体积,菏豆13较CK在开花期增幅最大,分别为27.09%、32.53%、10.84%、38.07%,开农1760的各根系性状较CK在开花下针期增幅最大,分别为63.94%、50.95%、27.14%、37.94%;菌肥拌种显著增强了植株根际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磷酸酶的活性,菏豆13较CK分别增加10.26%、45.09%、25.64%,开农1760较CK分别增加29.03%、38.30%、8.93%。同时,菌肥拌种使盆栽菏豆13的饱荚率、单株粒重、百粒重分别提高9.30个百分点、12.94%、7.75%,大田植株的饱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5.88%、4.67%、11.80%、7.51%、11.79%;使盆栽开农1760的单株果重、单株仁重、百仁重分别提高3.00%、9.32%、13.73%,大田植株的百仁重、饱荚率、干物质积累量、荚果产量、籽粒产量分别提高4.33%、2.33个百分点、13.99%、10.49%、9.0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根系性状、光合参数之间呈现正相关的互作效应。综上,两种豆科作物经微生物菌肥拌种后,均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及叶片光合能力,并促进植株生长、提升产量和籽粒品质。本研究结果为科学施用与推广微生物菌肥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