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10-20
  

  • 全选
    |
    论文
  • 朱 丽 胡 江 颜美仙 高振宇 刘 坚 钱 前 郭龙彪
    J4. 2010, 24(5): 873-88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8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图位克隆获得目的基因OsCSLD4的基础上,利用Invitrogen公司的Gateway 系统将500bp的OsCSLD4基因cDNA编码序列以反向互补的方式插入pANDA35HK,构建了水稻卷窄叶突变相关基因OsCSLD4的干涉载体pANDAH05。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干涉载体pANDAH05及对照空载体pANDA35HK分别转化突变体原始亲本日本晴幼胚。转基因阳性植株表型观察结果显示:干涉载体pANDAH05转化日本晴幼胚后,T0代植株出现了类似于突变体1ah137的表型,叶片明显变窄,卷曲程度增加,株高降低;对照空载体pANDA35HK转化日本晴幼胚后,T0代植株仍保持野生型表型;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日本晴转干涉载体pANDAH05后,目的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干涉强度不同目的基因表达量降低程度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基因OsCSLD4在水稻叶片形态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李瑞清1,2 武立权1,2 舒庆尧2 赵海军2 吴殿星2 王荣富1
    J4. 2010, 24(5): 881-88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60Co γ射线离体诱变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获得一个新的白化转绿突变体G9。该突变体从出苗到4叶1心期,叶色表现出明显的白化现象,从第4新生叶开始,新老叶片开始转为正常绿色,到6叶1心时秧苗完全转绿;在2叶期,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极少,随着叶色转绿,叶绿素含量开始显著增加,4叶期约为亲本的1/4,而至6叶期,突变体和亲本的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叶色白化转绿变异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用144个SSR标记分析了突变体和亲本的SSR组型,未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差异,说明该突变体确系诱发突变而来,两者存在很好的近等基因特性。对G9/AM6的F4代的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发现突变基因对幼苗总根数、白根数、最长根长度和苗期株高均有显著影响;对植株分蘖能力、成熟期株高、单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有效穗数无明显影响。

  • 周美兰 茹振刚 骆叶青 罗 丕 李 青 郭小孔 周 萍
    J4. 2010, 24(5): 887-89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8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6-2009年在湖南长沙采用分期播种方法以两系小麦不育系BNS和对照百农矮抗58、农大211、农大3688和杨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BNS雄性育性在南方生态区域的转换规律。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BNS雄性育性表现为完全败育→高度不育→部分可育→完全可育的育性转换规律;雄性完全败育阶段以花粉典型败育为主;3月中、下旬开花阶段,花粉完全败育;4月上旬开花阶段,雄性育性发生转变,4月中旬开花阶段,花粉可育。雄性育性的转换伴随着开花习性发生转换。

  • 姬生栋1 王知丰1 王聪睿2 岳春晖1 陈 鹏1 朱德来1 王海莎1 侯磊磊1
    J4. 2010, 24(5): 895-90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8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N+离子束介导玉米总DNA获得的2个稳定遗传至第6代的水稻早熟变异株系C(08-5-121-6-1)和D(08-5-121-6-2)进行分析。首先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然后用这10对引物对早熟变异株系C和D分别扩增。结果显示,变异株系C、D和阴性对照水稻B(豫粳6号)与阳性对照玉米A(郑单14)之间的AFLP扩增图谱相似率分别为157%、162%和116%,说明变异株系与对照豫粳6号的AFLP扩增图谱存在显著差异。变异株系C和D与阴性对照豫粳6号相比,分别扩增出50条和58条差异带,其中新带分别为25条和35条,缺失带分别为19条和15条,变异株系C和D分别扩增到与阳性对照玉米相一致的目的带6条和8条,说明变异株系C和D基因组DNA与玉米基因组DNA相似性高于对照水稻。

  • 陆瑞菊1,3 杜志钊2 陈志伟1,3 何 婷1,3 王亦菲1,3 黄剑华1,3
    J4. 2010, 24(5): 901-90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卫星搭载大麦品种花30种子的180份SP2代和14份SP3代作为供试材料,设置0和50g/L NaCl溶液25℃、12h浸种后,分别置于含NaCl 0和15g/L的溶液中发芽,比较种子萌发阶段的耐盐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主根长度、发根数、芽鞘长度和发芽率影响率上均存在广泛变异;大部分材料的直接表达型耐盐性比花30的高,而诱导表达型耐盐性比花30的低;直接表达型耐盐性可以遗传,而诱导表达型耐盐性不能传递给后代。

  • 倪志勇 李 波 范 玲
    J4. 2010, 24(5): 910-91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肉桂醇脱氢酶(CAD)是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类。本研究从棉花中克隆了一个CAD基因,命名为GhCAD3(GenBank 登录号为FJ376601)。GhCAD3全长1573 bp,具有1个1080 bp的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为35 bp,3′非编码区为458 bp,编码35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39116 kD,等电点为748。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GhCAD3与其他CAD一致性为6413%。为了进一步研究GhCAD3基因的功能,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AD3,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05 mmol/L IPTG在37℃下诱导7 h。

  • 杨先泉1, 2 王 翠1, 2 赵 勤1 刘勇强3
    J4. 2010, 24(5): 917-92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剂量(270、315、360和405Gy)60Co γ射线照射3个马铃薯品种(系)S6-3、S6-4和川芋5号块茎,分析辐照剂量对田间成苗率、出苗动态及几个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供试品种(系)致死作用剂量效应明显,适宜剂量为317~399Gy。辐照降低出苗率、推迟出苗期、延长出苗持续期,品种(系)间存在敏感性差异;辐照当代(M1)田间未筛选到具有显著形态性状变异的个体。S6-3叶片生理特征分析表明:本试验剂量范围内,辐照对马铃薯当代植株表现的影响主要是损伤和抑制效应。分析认为:在马铃薯块茎辐射诱变时应采用较低的剂量率,并应对后代(VM2)株系进行更细致的形态性状、生理生化特性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

  • 张素维 蒋阿维 孙扬吾 李擎天 黄黎芳 孔 瑾
    J4. 2010, 24(5): 922-92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拟南芥根毛发育是分子发育生物学的重要模型。本试验通过分析拟南芥根毛突变体bst的芯片数据,并对筛选到的下调表达变化超过2倍的基因的启动子进行根毛顺式作用元件RHE(Root Hair Element)的筛查,初步获得了根毛发育候选基因。结果表明,在bst中下调表达变化超过2倍的494个基因中,共有13个基因启动子中有RHE元件,其中5个为已报道的参与根毛发育基因,8个为本研究首次发现的参与根毛发育的候选基因。

  • 张佳琦1,2 朱金启2 李 胜2 魏兆军1
    J4. 2010, 24(5): 926-93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蛋白酶调节抑制因子(Trypsin-modulating oostatic factor, TMOF)可以有效地抑制昆虫中肠胰蛋白酶的活性。本文为了研究埃及伊蚊TMOF同源物基因在转基因植物广谱抗虫中的作用,利用人工合成的Aea-TMOF同源物基因,以改造过的pCAMBIA1301质粒为基本载体,构建了由组成型CaMV35S启动子驱动Aea-TMOF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 Aea-TMOF。然后,采用冻融法转入农杆菌LBA4404菌株,通过叶盘法对烟草进行了遗传转化。经PCR和GUS染色检测,Aea-TMOF同源物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

  • 田丹青1,2 梅淑芳1 沈晓霞1 舒小丽1 吴殿星1
    J4. 2010, 24(5): 932-93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0~450Gy 8种剂量60Co γ射线辐照马棘干种子,研究表明:150Gy以下低剂量辐照对种子具有刺激效应,350Gy以上的高剂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00~450Gy之间时,剂量与出苗率、成苗率和苗高显著相关,综合考虑苗高和成苗率,初步认为马棘种子辐照以300Gy为佳。经300Gy辐照诱变2代出现黄色、白色、虎斑、紫色等4大类型的10种叶色变异,尤以黄色突变谱最丰富。并对比分析了黄色、紫色和银白3种叶色突变体材料的物候期、成枝量、分枝长度、主干花序数、结荚果数、成熟种子数、耐逆性与适应性等特征特性。

  • 徐 宏1 胡小红2 陈军顺3 黄志勇1 朱培林2 汪 江1
    J4. 2010, 24(5): 937-94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选育产量高、活性物质含量高、抗逆性强的栀子新品种,选取现有本地栀子种质资源中表现较好的类型的枝条,利用60Co γ射线进行辐射诱变处理,然后将优选的株系通过扦插繁殖、栽培,经过多年的稳定和筛选,选育出了具有树型适中、分枝匀称、冠形圆满、花果期集中、结实量多、果实大、果实中栀子苷与色素含量高、抗寒、适应性强等特点的新品系——天顺栀子。经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品系与普通栀子一样安全无毒性。

  • 庄 静1,2 Zhang Jian2 熊爱生3 周熙荣1 孙超才1
    J4. 2010, 24(5): 941-94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拟南芥RAV类转录因子的序列,通过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甘蓝型油菜的BnaRAV-2基因序列,再利用RT-PCR方法从甘蓝型油菜沪油15中扩增出编码RAV类转录因子基因BnaRAV-2-HY15,并进行了序列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转录因子基因长1119 bp,编码372个氨基酸,含有相对保守的AP2结合域和B3结构域,具有典型的植物RAV类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BnaRAV-2-HY15 和AtRAV2具有相似的三维结构。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发现BnaRAV-2-HY15受到PEG、高盐和低温的诱导表达。BnaRAV-2-HY15基因在沪油15盛花和籽粒发育时期的根、茎、叶、花、蕾和荚中均检测不到明显的表达。

  • 沈程文1,2 黄建安2 赵世浩2 宁正祥1 李家贤3 赵超艺3 陈 栋3
    J4. 2010, 24(5): 948-95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EST-SSR标记对云南134份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30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27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23个;共检测到263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88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达0501,高于其它地区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资源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分别为0413和0597,说明资源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大,遗传基础较宽。聚类可将134份资源划分为4大组。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753~098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1,表明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小。云南茶树资源间亲缘关系的揭示为今后茶树资源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刘本英1,2 李友勇2 孙雪梅2 王丽鸳1 贺 巍1 成 浩1
    J4. 2010, 24(5): 956-96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EST-SSR标记对云南134份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30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27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23个;共检测到263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88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达0501,高于其它地区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资源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分别为0413和0597,说明资源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大,遗传基础较宽。聚类可将134份资源划分为4大组。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753~098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1,表明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小。云南茶树资源间亲缘关系的揭示为今后茶树资源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 吴 玲 付凤玲 李晚忱 刘海岚
    J4. 2010, 24(5): 968-97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密度不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开发一般只基于2种基因型的序列差异,用以检测其他基因型的材料时多态性不高,不能满足玉米基因精细定位需要的现状,本研究从公共数据库下载来自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表达序列标签(EST),结合运用各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开发基于EST序列的高多态性SNP标记。通过对2018530条EST序列的比对分析,拼接发掘出遍布全基因组的80363个SNP位点。在SNP位点两侧保守序列上设计PCR引物,开发出12388 个SNP标记(www.sicau.edu.cn/web/yms/snp/snp.html),包含34721个SNP位点。其中,6008个标记只含单一SNP位点,12762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大于04,具有高度多态性。

  • 赵 霏 周屹峰 任三娟 傅俊杰 庄杰云 沈圣泉
    J4. 2010, 24(5): 973-97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水稻品种珍汕97B/密阳46所构建的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 以350和550Gy γ射线辐照成熟种子,以相对发芽率和相对成苗率作为考察其耐辐射损伤指标,进行QTL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受不同剂量辐照后,株系间表现出耐辐射损伤的差异。350Gy剂量处理共检测到2个耐辐射的加性效应QTL,其中qRR(g)8-1(相对发芽率为指标)有效基因来自于父本,其遗传贡献率为653%;qRR(s)2-2(相对成苗率为指标)有效基因来自于母本,其遗传贡献率为1281%。550Gy剂量处理共检测到4个耐辐射的加性效应QTL,其中以相对发芽率为指标,检测到的qRR(g)1-2和 qRR(g)8-2,其有效基因分别来自于母本和父本,共可解释1438%变异;以相对成苗率为指标,则检测到qRR(s)5-2和qRR(s)10,共解释1965%变异。在不同剂量处理下,还检测到9对双基因相互作用。比较表明,水稻耐辐射损伤的QTL表达可能与辐照剂量有关。

  • 张跃强 樊哲儒 李剑峰 吴振录 王岩军 王 重
    J4. 2010, 24(5): 978-98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春9号为母本,新春6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当代种子用80Gy  60Co γ射线辐照,经多代单穗选择,温室加代,培育成早熟、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新春30号。于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品种稳产高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锈病和白粉病)、抗倒伏性强、生长势好、早熟,属于优质中强筋类型,产量水平为5250~9000kg/hm2。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多年来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结合选育小麦新品种取得的成果表明,辐射诱变与杂交结合的育种技术是选育抗旱高产、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的有效方法。

  • 冯 敏1 王 玲1 杨 萍1 刘春泉2 唐玉新1 林家彬1 朱佳廷1 王德宁1
    J4. 2010, 24(5): 982-98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干制海兔为原料,研究辐照对其杀菌效果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干制海兔杀菌效果明显,4kGy剂量辐照后,菌落总数由初始的107cfu/g降低到<103cfu/g,霉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cfu/g,大肠菌群<10MPN/100g,辐照前后均未检出沙门氏菌。从统计分析的结果看,虽然辐照组中蛋白质、脂肪及大部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显著高于或低于CK中的含量,但和水分、碳水化合物、VA等一样,它们的含量与辐照剂量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它们的含量不因辐照剂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或减少;辐照对灰分、氨基酸(除胱氨酸和脯氨酸)及VB2和VB3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对VE的影响显著,当辐照剂量为2kGy时,VE的含量高于CK中的含量,而剂量继续增大时其含量却不断减少且都低于CK中的含量。

  • 袁勇军 方 圆 陈 伟 戚向阳
    J4. 2010, 24(5): 987-99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臭氧水及低温保藏对黄鱼的保鲜效果。分别使用098、312和468mg/L 3种浓度的臭氧水对冰鲜黄鱼进行处理,浸泡时间分别为5、10和15min,低温4℃下贮藏至10d。结果表明,臭氧浓度越高、浸泡时间越长,杀菌及保鲜效果越好。使用浓度为468mg/L的臭氧水浸泡处理黄鱼15min后杀菌效果最好,其TVB-N值第6天为2353mg/100g,结合感官指标,黄鱼保鲜期比对照延长2d。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水可有效用于黄鱼的保鲜。

  • 杨文鸽1 傅春燕1 徐大伦1 姚周麟2 施惠栋3
    J4. 2010, 24(5): 991-99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美国红鱼为对象,利用不同剂量电子束处理,对冷藏期内鱼肉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过氧化值(POV)及鲜度指标K值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美国红鱼肉的杀菌效果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有效降低美国红鱼肉的菌落总数,其中D10=161kGy,D=540kGy,冷藏期间辐照组样品菌落生长缓慢,且辐照剂量越大,杀菌效果越强;电子束处理后美国红鱼肉TVB-N值、POV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在冷藏期内对照组TVB-N值、POV、K值的上升速度大于辐照组样品;辐照对美国红鱼肉感官影响不明显,但6kGy辐照组鱼肉色泽略微变红。综合考虑,美国红鱼肉经4kGy 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杀灭其中的微生物,冷藏条件下保质期可达到14d,比对照延长5d左右。

  • 曹 宏 翟建青 韩 燕 汪兴海 包建忠 王锦荣 陈秀兰
    J4. 2010, 24(5): 996-100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09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辐照真空包装酱鸭制品,并测定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及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示,采用6kGy辐照并于25℃±05℃下贮藏的产品保质期为90d;对酱鸭先采用90℃~95℃、30min的巴氏低温二次杀菌,再以6kGy辐照处理,于25℃±05℃下贮藏,则保质期可延长至120d。辐照能够很好地满足酱鸭产品商业卫生要求,在贮存期内既可以保证其微生物安全性,又对感官与营养价值无显著影响,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 李 新 林若泰 熊光权 程 薇 乔 宇 廖 涛 耿胜荣
    J4. 2010, 24(5): 1001-100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猪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感官及电子鼻试验研究辐照剂量、TBHQ浓度和包装中氧气含量对冷鲜肉辐照异味和脂肪氧化作用的影响,确定最佳辐照工艺。结果表明,在处理条件为辐照剂量24kGy,TBHQ油溶液浓度1g/L,真空包装时,辐照冷鲜肉产生的异味达到不可察觉程度,并能较好地抑制脂肪氧化。电子鼻试验表明,通过最优控制方法,辐照后的冷鲜肉与未处理的冷鲜肉气味相似度达到9103%。

  • 赵永富1 李俐俐1 王志东2 汪昌保1 季 萍1 王 超1
    J4. 2010, 24(5): 1006-101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4种香辛料和2种干制海鱼为材料,通过直接荧光过滤技术/平板计数法(DEFT/APC)比较辐照前后DEFT计数和APC计数的差异,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log(DEFT/APC)>40时,表明产品至少已进行过10kGy剂量的辐照处理,DEFT/APC法的检测灵敏度与样品初始菌数及D10值相关。

  • 职爱民1 李青梅1 刘庆堂1 柴书军1 赵丽娜1,2 胡骁飞1 杨艳艳1
    J4. 2010, 24(5): 1011-101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重氮化法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分别与西马特罗(CIM)偶联作为免疫原或包被原,用BSA-CIM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OVA-CIM包被后用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选择高效价、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小鼠进行抗原超强免疫;取脾细胞应用杂交瘤技术与骨髓瘤细胞建立分泌CIM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CIM mAb,对CIM mAb的效价、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免疫的6只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0-3;融合后筛选出3B11-H4、2A11-G11和4F5-F11共3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其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分别为1∶800、1∶1600和1∶1600,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106、1∶1.02×107和1∶2.56×107,3B11-H4株对CIM的IC50为040ng/ml,与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其他β2激动剂交叉反应性小于02%。本试验获得了高效价、敏感、特异的抗CIM mAb,为CIM残留ELISA检测试剂盒和试纸条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徐德钦 夏更寿
    J4. 2010, 24(5): 1015-101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竹黄无性型菌株ZHLS-03发酵菌丝体中竹红菌甲素的含量,并对其菌丝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按50μg/ml的浓度测定了菌丝体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等3种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3种植物病原菌以及白色假丝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2种病原细菌的抑制能力;同时测定菌丝体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饱和正丁醇等3种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菌株ZHLS-03液体培养至6d,菌丝体中竹红菌甲素含量最高,可达到28029mg/g;菌丝体甲醇和正丁醇提取物分别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活性,甲醇相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7478%,抗白色假丝酵母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069mm,且反应15min后正丁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324%。

  • 梁 皓1 张明晶2 王宝刚1 姜微波1
    J4. 2010, 24(5): 1020-102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山东大瓜枣为试材,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负压渗透处理对鲜枣贮藏期间生理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维持鲜枣果实体内较低的活性氧水平(H2O2),提高果实自身抗氧化能力(T-AOC、OH·、O2·-、DPPH),维持果实自身的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及总酚含量;1-MCP处理对果实过氧化氢酶(CAT)呈现抑制表达作用,而对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则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 罗 霆1,2,3,4 欧阳雪庆1 杨丽涛1 李杨瑞3,4
    J4. 2010, 24(5): 1026-103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接种固氮菌klebsiella L03对甘蔗品种B8和ROC22的生物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 B8的固氮百分率最高为3128%Ndfa,从苗期开始就显著高于ROC22,分蘖期和伸长初期的固氮量和固氮百分率与ROC22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B8和ROC22的根、茎、叶都可发生固氮,以伸长初期(60d)叶片中的固氮能力最强。接种L03能显著提高B8和ROC22各器官的含氮量,其中对ROC22叶片和B8茎的含氮量提高作用最明显。不同甘蔗品种、相同品种的不同器官甚至相同器官的不同生长时期固氮作用有很大差异。

  • 张风宝1,2 杨明义2
    J4. 2010, 24(5): 1032-103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试图结合7Be示踪和分形理论定量化描述降雨对坡面的侵蚀过程。7Be示踪结果显示,降雨初期,坡面细沟间侵蚀贡献率高,细沟侵蚀贡献率低,随着降雨的进行,细沟间侵蚀贡献率降低,而细沟侵蚀贡献率增大并处优势,在降雨后期,细沟间侵蚀贡献率又有增大的趋势。整个降雨过程坡面细沟沟网分形维数整体呈增大趋势,在细沟发育中前期增加快,后期增加变缓,中间有波动。细沟沟网分形维数与总侵蚀量和细沟侵蚀量均呈正相关,分维变与相对应总侵蚀量和细沟侵蚀量也均呈正相关,但与细沟侵蚀量的相关性最好,说明细沟沟网分形维数可表征细沟发育过程和坡面侵蚀强度的变化。

  • 张 毅1 蔡 艳1 杨 杰1,2 张世熔1 李 婷1 袁大刚1 黄爱萍3
    J4. 2010, 24(5): 1038-104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熵权系数法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对512汶川地震典型灾区——彭州市新黄村农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探讨了该区域土壤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震后人类活动分析其土壤质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质量分布以2级水平为主,1级次之,3级最少,分别占区域面积的819%、167%和14%。震后人类活动会影响土壤质量,其中以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和引入重金属物质而引起的土壤质量变化为主。

  • 王淑英1 樊庭录1 丁宁平2 赵 刚1
    J4. 2010, 24(5): 1044-105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始于1979年的黄土旱塬黑垆土长期5种肥料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一熟轮作条件下旱地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气候年型如何,作物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大小依次为:有机无机肥结合(MNP)>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SNP)>单施化肥(NP)>单施农家肥(M)>单施化肥氮(N)>不施肥(CK);MNP和SNP施肥方式在旱地农业生产中具有显著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2种施肥方式下小麦平均产量较CK增加189%和15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3%和 165%,玉米平均产量较CK增加125%和9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1%和96%。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化肥尤其是氮肥的增产效果受降水影响年际之间波动性很大, 但无机氮磷结合农家肥、无机氮磷配合秸秆还田能有效减缓产量的波动,起到抗逆减灾和稳定产量的作用。有机无机肥结合(MNP)和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SNP)是实现旱地有限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施肥方式。

  • 陈惠哲1,2 朱德峰1 林贤青1 张玉屏1
    J4. 2010, 24(5): 1051-105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杂交稻中浙优1号和甬优9号为材料,研究微生物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施用微生物肥后2个水稻品种分别增产41%和87%,其中主要增加了水稻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和籽粒粒重;但分蘖成穗率有所下降;微生物肥能提高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穗分化期和齐穗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也有利于增加齐穗期的物质生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肥能提高氮素的农学利用率,实现减肥增产,且随着施氮量下降,氮素利用率呈升高趋势。

  • 马忠明1,2 孙景玲3 杨蕊菊2 杨君林1,2
    J4. 2010, 24(5): 1056-106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研究了0、210、420和630kg/hm2(NO、N1、N2和N3)4种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200cm土层硝态氮的含量整体表现为N3>N2>N1>N0。各生育时期低氮水平下0~60cm土层,中、高氮水平下的0~8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显著。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作物生育时期的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小麦挑旗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期,而6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玉米大喇叭口期。N0处理硝态氮累积量各生育时期变化差异较小。小麦与玉米共生期内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表现为玉米带>小麦带,差异最大的时期为小麦灌浆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期。土壤硝态氮向深层的运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与N0相比,施氮后100~2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小麦带增加了1053~6253kg/hm2,玉米带增加了1791~7039kg/hm2。优化氮肥施用比例,适当降低小麦播前施氮量可减小土壤硝态氮深层淋溶的风险。

  • 马 丽1,2 刘天学1 韩德果2 付 景1 赵振杰1 李潮海1
    J4. 2010, 24(5): 1062-106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于2005-2007年两年度在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设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垄作和平作(对照)2个处理,重复2个周期。采用水分平衡法,研究了一体化垄作条件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垄作后,产量性状明显优于传统平作。垄作全年2季作物较平作增产9112~21688kg/hm2,增产幅度达45%~100%,其中,垄作冬小麦增产2425~5103kg/hm2,增产幅度为27%~59%,接续的夏玉米增产6687~16586kg/hm2,增产幅度达59%~128%;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表现为,冬小麦不育小穗数降低,成穗数增加,夏玉米果穗秃尖变短,2季作物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增加。垄作节水效果显著,全年2季作物总耗水量降低61%~11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3%~249%,其中垄作冬小麦耗水量降低92%~14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2%~234%,接续的夏玉米耗水量降低37%~9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3%~248%。

  • 杨桂霞1,2 赵广才2 许 轲1 常旭虹2 杨玉双2 马少康2 丰 明2 徐凤娇3
    J4. 2010, 24(5): 1068-107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有色小麦皖麦38、绿麦1号和kz6061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灌水和生长调节剂对有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有色小麦千粒重、容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影响不显著,灌3水较灌2水处理显著提高有色小麦醇溶蛋白含量,而显著降低干、湿面筋含量。不同粒色小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差异显著,kz6061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皖麦38和绿麦1号。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沉降值、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在不同粒色小麦中差异显著,沉降值和面筋指数以皖麦38最高,干、湿面筋含量以kz6061最高。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皖麦38的清蛋白和球蛋白,绿麦1号的球蛋白,kz6061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对有色小麦面筋指数亦有显著影响。

  • 阳显斌, 张锡洲, 李廷轩, 余海英, 吴德勇
    J4. 2010, 24(5): 1073-107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土培盆栽条件下,以130份小麦为材料,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小麦的干物质量、氮素含量和籽粒产量,将供试品种按籽粒产量由低到高低依次分为I、II、III、IV、V、VI等6类型,研究了各类型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籽粒产量差异较大(CV=3316%),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籽粒产量水平提高呈增加的趋势(r=02740**),提高氮素吸收量和籽粒氮素利用效率均可提高籽粒产量。(2)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籽粒产量水平类型小麦植株含氮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不密切。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吸氮量与籽粒产量极显著相关(r=02890**、09175**)。(3)不同生育时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在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但其与籽粒产量相关性不显著。提高氮素收获指数和拔节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可提高籽粒产量。(4)拔节期-成熟期不同类型间小麦干物质量随籽粒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表现尤为突出。籽粒产量水平较高的品种在拔节期后有较强干物质和籽粒产量形成能力。(5)氮素吸收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是影响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

  • 越鹏, 李彩凤, 陈业婷, 赵丽影, 王园园, 滕祥勇, 王南博
    J4. 2010, 24(5): 1080-108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甜研七号(偏高糖型)和甜研八号(偏丰产型)甜菜作为试材,在5个氮素水平(0、60、120、180和240kg/hm2)下,研究了甜菜功能叶片(第15片真叶)在生育进程中和不同叶龄下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的变化动态及其对块根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光合特性指标均为单峰曲线变化,在叶片完全展开后第21天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降低,2个品种均表现为这一趋势。单一叶龄(以21d叶龄为例)在0~120kg/hm2施氮水平下,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过量施氮则增长不显著。在生育进程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同块根产量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以甜研七号为例,相关系数分别为R=083**和R=093**;同产糖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5*、R=086*;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同产质量的相关性基本与光合速率(Pn)相同,胞间CO2浓度(Ci)则与其他光合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21d叶龄下,两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同块根产量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或极显著正相关。

  • 王悦琳, 宗晓娟, 李德全
    J4. 2010, 24(5): 1086-109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烟草NC89品种野生株系(WT)和转玉米ZmMPK7基因株系为材料,在NaCl胁迫条件下,对其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进行分析,以探讨转ZmMPK7基因烟草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盐胁迫加重,转基因烟草植株比野生型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叶绿素含量(Chl),并且转ZmMPK7基因株系能提高烟草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诱导抗氧化酶 (SOD、APX、CAT和POD)活性之间协调变化。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烟草植株MDA含量及电解质外渗量较低,膜脂过氧化较轻,其耐盐性得到改善。

  • 柳玲, 吕金印, 张微
    J4. 2010, 24(5): 1093-109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Cr6+处理对美国西芹和日本西芹铬总累积量及器官中铬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处理(0mg·kg-1 Cr6+)芹菜根部和地上部铬在亚细胞中分布为:F3(可溶部分)>F2(细胞器及膜部分)>F1(细胞壁及残渣);40mg·kg-1Cr6+处理为:F1>F3>F2,细胞壁(F1)是铬在芹菜细胞内的主要结合位点。芹菜根部和地上部铬化学形态以醋酸提取态占优势,NaCl和HCl提取态也占较大比例。60mg·kg-1Cr6+处理下2个品种芹菜地上部和根部铬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相同浓度铬处理下,铬含量和总积累量为:根>叶>茎,日本西芹各器官中铬含量和总累积量相对高于美国西芹。2个芹菜品种对铬的吸收均以根部为主要滞留器官,以细胞壁部位为主要的亚细胞分布区域,铬在芹菜体内以难溶性磷酸盐类、蛋白结合态类和草酸盐类为主要化学形态存在形式。

  • 贺忠群, 李焕秀, 汤浩茹, 贺超兴, 张志斌, 王怀松
    J4. 2010, 24(5): 1099-110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5.10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3%、06%和10%)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2 对番茄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植株生长受抑,生长促进物质IAA、GA3和Zeatin含量下降,生长抑制物质ABA含量增加,接种Glomus mosseae-2增加了植株干物质量和这些激素的含量;(2)菌根形成过程中,Glomus mosseae-2参与调节内源激素平衡, 降低了叶片ABA/IAA、ABA/GA3、ABA/Zeatin及ABA/ (IAA+GA3+Zeatin)的比值; (3)气孔导度(gs))和ABA/Zeatin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同一盐浓度胁迫下,接菌株有较高gs和较低的ABA/Zeatin值。 ABA和Zeatin共同调节气孔对盐胁迫的响应,维持接菌株较高的气孔导度,增强了番茄的耐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