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6-20
  

  • 全选
    |
    论文
  • 张景欣, 杨祁云, 王慧, 曾列先, 刘永柱, 郭涛, 朱小源, 陈志强
    J4. 2010, 24(3): 425-42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对卫星搭载水稻品种航恢七号SP3代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研究,并对抗性变异株系作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250个航恢七号SP3代农艺经济性状优良株系经接种后,抗性变异株系H24对菌株GD3286表现抗性分离,分离比例为119∶108,其抗性遗传可能受2对互补抗病基因控制,且在SP4代仍存在抗性分离;H24 SP5代株系的抗谱较原种对照显著提高,其抗谱达到84.4%,而原种对照的抗谱仅为40.6%,且H24对部分致病谱较广或专化性致病菌株表现抗病突变。经全基因组内微卫星多态性分析,H24与原种对照间未表现DNA多态性。

  • 章忠贵, 刘斌美, 许学, 张丽丽, 王敏, 吴跃进
    J4. 2010, 24(3): 430-43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4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4个水稻日本晴株高突变体近等位系为材料,研究了株高对水稻农艺性状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与穗长、节间3长、重心高度、主茎鲜重、主茎干重、千粒重、单株生产力和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2长呈显著正相关;同时株高与倒伏关系密切,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弯曲力矩、秆型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农艺性状与抗倒伏相关性显示,穗长、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第1、2节间)、主茎鲜重及干重、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生产力和生物产量等对植株的抗倒伏性影响较大。

  • 许永汉, 彭建斐, 邓敏娟, 吴学龙, 鲍烈明, 陈锦清, 金卫
    J4. 2010, 24(3): 436-44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报道由早籼品种“广陆矮4号”经 60Co γ射线辐射诱变产生的水稻无叶枕突变体Oslg1-3。该水稻无叶枕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将基因定位在第4号染色体,并最终克隆出该基因。除了无叶枕以外,Oslg1-3 突变体的叶角即叶片与叶鞘之间的夹角也很小,因而叶片直立,可以用来培育叶片直立型水稻新品种。田间试验分析表明,经过遗传改良的Oslg1-3 品系在合理密植的条件下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显示出该突变体材料在水稻育种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方结红, 张明洲, 刘, 军, 王雪艳, 孙传信
    J4. 2010, 24(3): 442-44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4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水稻中淀粉去分支酶1 (isoamylase 1,ISA1)和SUSIBA2-like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ORF分别编码了811个和572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USIBA2-like与SUSIBA2氨基酸同源性为80.7%,同属于第1类WRKY转录因子家族,且三级结构相似,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ISA1基因在灌浆期12d胚乳中的表达量达到了1个峰值,在叶、根、茎中不表达;SUSIBA2-like基因也在灌浆期12d胚乳中的表达量达到了1个峰值,在根中没有检测到表达,在叶、茎中有表达。

  • 曹墨菊, 程江, 汪静, 张采波, 潘光堂, 荣廷昭
    J4. 2010, 24(3): 447-45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突变体姊妹交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中的细胞分裂素(ZT)、赤霉素(GAs)、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的含量及比值的变化,并通过外施赤霉素试验,调查了外施赤霉素对育性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赤霉素并不能使植株的育性发生改变。苗期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的内源IAA、ABA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拔节期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的内源ZT、GAs、IAA和ABA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核小孢子期可育株与不育株雄穗中的IAA、ABA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双核花粉期可育株与不育株雄穗中仅有ABA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可育株中ZT、GAs和IAA含量高于不育株,ABA含量低于不育株。太空诱变玉米核不育突变体不属于赤霉素敏感型;不育突变体的发生可能与ABA、IAA的关系更为密切。

  • 于绍轩, 韩粉霞, 孙君明, 韩广振, 葛一楠, 闫淑荣, 杨华
    J4. 2010, 24(3): 453-45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4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的3个大豆品种中黄28、中黄29、中黄31为材料,调查了空间诱变后代SP1、SP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检测SP2、SP3种子的蛋白质组分(11S/7S球蛋白)、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等品质性状分析检测,以为利用空间诱变技术改良大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大豆品种对空间环境的反应敏感性不同,中黄28和中黄29的SP1代分别获得3株和12株变异株,变异率分别为0.417 %和1.667 %,而中黄31的SP1代没有发现变异植株,且中黄28的2株(01-SP2-1、01-SP2-2)和中黄29的5株(02-SP2-2、02-SP2-5、02-SP2-6、02-SP2-7、02-SP2-8)变异株在SP2代发生性状分离;空间环境使大豆11S 蛋白亚基发生变异,SKTI基因发生突变。空间诱变既可改良农艺性状,也可改良品质性状。

  • 何娟娟, 刘富中, 陈钰辉, 杨文才, 连勇
    J4. 2010, 24(3): 460-46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的3个茄子高代自交系为材料,分析茄子航天诱变后代的变异及其SSR多态性。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处理能显著影响茄子当代(SP1)种子的萌发,诱使株高、株型、叶片、果形等植物学性状在二代(SP2)发生变异,多数变异性状可在三代(SP3)稳定遗传;不同基因型材料对航天诱变处理的敏感度不同,长茄05-18的敏感性最高,圆茄05-9较05-7敏感性高;SSR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变异株系与其未经航天处理自交系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性,说明航天诱变可以使茄子在分子水平上发生变异。

  • 贾玉芳, 陈曙, 柴明良
    J4. 2010, 24(3): 466-46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以0(对照)、5、10、20和40Gy的60Co γ射线辐照沟叶结缕草匍匐茎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比较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再生情况,测定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以及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5Gy辐照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再生没有影响;10 和20Gy处理对愈伤组织的再生速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再生分化形成3个以上小苗的外植体比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2.50%和8.68%;而40Gy辐照使愈伤组织的胚性保持能力和再生率分别下降21.67%和8.78%。不同处理对再生植株的SOD、POD、CAT活性及染色体倍性没有影响;与对照相比,经γ射线辐照的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中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最高可达对照的2.4倍(20Gy)。

  • 尹美强, 郭平毅, 温银元, 王计平, 赵娟
    J4. 2010, 24(3): 470-47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4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不同剂量的磁化等离子体处理晋豆20种子,分析被处理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呼吸与能量的代谢以及同功酶谱的变化,为探讨磁化等离子体对种子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根长、干重没有显著变化;2.0~3.0A处理组苗高、鲜重比对照分别增加 17.8%~26.9%和12.70%~17.08%;2.0A处理侧根数比对照显著增加,增幅为11.8%。当处理剂量为2.5A时,根系活力提高60.9%,叶片和根系的呼吸速率分别提高43.68%和38.92%,ATP含量分别提高37.79%和47.68%。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后幼苗同工酶谱没有特异性条带的产生,但POD和酯酶同工酶的活性得到了普遍提高,其中2.5A处理后POD活性最高。综合分析指标表明2.5A的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对刺激种子活力、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效果最佳。

  • 刘汉梅, 赵耀, 顾勇, 张怀渝, 黄立碧
    J4. 2010, 24(3): 476-48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密码子简并性特征造成了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的不同基因在密码子使用上存在不同的偏爱性。本研究运用Codon W软件对水稻、玉米、高粱、小麦、大麦、拟南芥、豌豆的waxy基因的密码子用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waxy基因的密码子用法差异较大,前者偏向于使用以G或C碱基结尾的密码子,后者则偏向于使用以A或T碱基结尾的密码子。不同物种的waxy基因在密码子用法差异上表现为,进化上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其基因密码子用法越相似。因此,基于基因密码子用法的研究,可作为目前各种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用于物种进化关系和分子进化机制研究。

  • 马超, 何娟, 郝青南, 王蕾, 鲁晓燕, 马兵钢
    J4. 2010, 24(3): 482-48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GenBank中Lyc-β基因 (X86452) 及Lyc-ε基因 (Y14387) 设计引物,通过高保真PCR从番茄cDNA中克隆到两段长度为302 和330bp的Lyc-β基因片段和两段长度为302 和288bp的Lyc-ε基因片段。从质粒pCAMBIA-2301 (AF234316) 克隆出gusA基因长度为168 和235bp的2个内含子片段。根据RNAi原理将正、反向序列与内含子连接,之后插入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构建成4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植株,通过PCR鉴定共获得107株转基因植株。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干扰效果,结果显示经4组干扰载体干扰后,转基因植株中目的基因mRN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3.4%、16.4%、15.2%和21.8%。进一步用HPLC对应分析转化株的番茄红素含量,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番茄红素平均增长量分别为3.4、2.1、3.4和2.0μg/g。同时测定转基因植株中的β-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含量,发现它们根据干扰的基因不同呈现对应的变化。

  • 吴玉, 杨迎伍, 邓伟, 李正国
    J4. 2010, 24(3): 490-49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番茄EBF2基因的功能,利用RT-PCR技术从番茄果实cDNA中扩增了全长EBF2基因,将其与绿色荧光蛋白(GFP)构建成融合表达载体,在烟草原生质体中进行瞬时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内。将该基因定向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构建成由组成型启动子CaMV35S启动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EBF2,通过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Micro Tom番茄。经PCR及GUS组织染色检测,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

  • 洪桂云, 姜绍通, 于淼, 杨英, 刘彦群, 魏兆军
    J4. 2010, 24(3): 495-50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Long-PCR方法,克隆并测定了樟蚕(Eriogyna pyretorum)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樟蚕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为15,327bp,基因组碱基组成为39.17% A,11.55% C,7.63% G,41.65% T,共有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 基因和1个AT 富含区(A+T-rich区)。樟蚕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与鳞翅目其他昆虫相同。除cox1和cox2基因外, 其他蛋白编码基因含有典型的ATN起始密码子;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有11个使用TAA作为终止密码子。预测了22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发现除trnS1(AGN )缺少DHU臂外, 其他的tRNA具有典型的三叶草结构。

  • 岑举人, 步怀宇, 张来军, 王英娟, 毕彦博, 贾敬芬
    J4. 2010, 24(3): 502-50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土三七叶片为外植体,在MS+6-BA 2mg/L+NAA 1mg/L培养基上直接生成不定芽,经MS+IBA 0.2mg/L培养基诱导生根,多次继代培养、移栽,建立了土三七不定芽植株再生体系。用RAPD分析了野生土三七、连续3次继代试管苗和移栽苗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用选取的2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的88个条带,条带数在2~8条之间,平均4.4条。不同植株扩增获得的条带数目和带型一致, 表明在所检测范围内继代培养和移栽未影响土三七DNA序列。所建立的直接再生程序可用于土三七试管苗大量生产。

  • 赵金梅, 李, 芳, 周, 禾, 孙启忠, 毕, 静
    J4. 2010, 24(3): 507-51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外植体类型、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等因素对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影响的试验,建立了高效的紫花苜蓿组织培养体系,即以真叶为外植体,在MS+0.2mg/L 2,4-D+0.01mg/L NAA+0.2mg/L KT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可达到100%,愈伤组织继代2~3次,然后在MS培养基上分化,分化率可达90%。分化苗转入1/2MS培养基进行生根,形成完整的组培苗。愈伤组织诱导的正交试验表明,2,4-D浓度是影响苜蓿愈伤组织诱导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外植体类型、NAA浓度、6-BA浓度和KT浓度;对苜蓿愈伤褐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外植体类型,其次是KT、2,4-D、6-BA、NAA浓度。外植体类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褐化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生长素(2,4-D、NAA)对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大于细胞分裂素(6-BA、 KT)。分化试验表明,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分化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愈伤诱导培养基的激素配比。

  • 刘会超, 贾文庆
    J4. 2010, 24(3): 513-51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消毒方式、平切刻伤、植物生长调节剂、AC、黑暗处理对魏紫牡丹侧芽污染、不定芽发生、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g/L多菌灵溶剂浸泡侧芽、0.1%升汞消毒7min,侧芽污染率降至5%。诱导侧芽不定芽发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Ca2++6-BA 2.5mg/L+NAA 0.2mg/L,萌芽率达81.13%。AC对侧芽不定芽分化、枝条生长有明显影响。诱导牡丹侧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WPM+6-BA 1.0mg/L+NAA 0.1mg/L,增殖系数可达到7.88。牡丹不定芽接种到1/2WPM+IBA 3.0mg/L+NAA1.0mg/L的诱导生根培养基上,黑暗处理8d,生根率高达85.75%。

  • 尹翠翠, 张, 燕, 张景华, 陈瑶瑶, 王广东
    J4. 2010, 24(3): 518-52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杂交兰F1代无菌苗(2n=2x=40)为供试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02%、0.05%、0.10%和0.20%的秋水仙素对其根状茎处理24、48和72h,成功获得了四倍体植株。试验结果表明,以0.10%的秋水仙素处理48h诱导效果最佳,变异率为36%。根尖染色体压片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80,二倍体对照为2n=2x=40。加倍后的植株较二倍体植株粗壮,叶片变厚,颜色变深,茎基部粗壮,颜色深,生长势变缓,根系变粗,根状茎增粗,可作为新材料加以利用。

  • 曹君迈, 李, 强, 王, 崇
    J4. 2010, 24(3): 522-52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乌拉尔甘草外植体、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并对胚状体诱导和成苗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适宜乌拉尔甘草胚状体诱导培养的最佳外植体为芽,优化培养基为MS+甘氨酸0.3g/L+蔗糖30g/L+琼脂5g/L+ 2,4-D 0.2mg/L;2,4-D对胚状体诱导具有促进作用。适宜胚状体诱导成苗的最佳外植体为芽,培养基为MS,成苗率达到66.67%,外源激素对胚状体诱导成苗具有抑制作用。

  • 莫官站, 张启翔, 潘会堂, 孙, 明
    J4. 2010, 24(3): 527-53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菊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甘菊多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500mg/L的秋水仙素水溶液浸渍种子12h,变异率为23%,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根尖染色体压片检查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36,并且获得了同源四倍体甘菊1株(2n=4x=36)。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叶片下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变大,叶绿体数变多,叶片变小,花径变大,舌状花数目减少,管状花数目增多。

  • 洪森荣, 尹明华
    J4. 2010, 24(3): 532-53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带芽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带芽茎段不定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果树带芽茎段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2.0mg/L+6\|BA 2.0mg/L+NAA 0.1mg/L,最佳蔗糖和琼脂浓度分别为40和7.5g/L,最佳pH值6、培养温度25℃,培养条件为光培养。证明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够实现香果树带芽茎段不定芽的高频增殖,为珍稀濒危植物香果树的快速繁殖提供了一条简单.有效的途径。

  • 周万平, 郎春秀, 熊鲜艳, 陈锦清
    J4. 2010, 24(3): 537-54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菜籽芥酸含量的遗传调控对培育工业用高芥酸油菜和食用低芥酸油菜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油菜籽芥酸生物合成过程和甘油三酯组装特点的基础上,对油菜高芥酸和低芥酸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油菜籽芥酸含量遗传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 吴萍, 史钧, 李正鹏, 祝嫦巍
    J4. 2010, 24(3): 542-54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啤酒糟为主要原料,以杏鲍菇为菌种进行木聚糖酶发酵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并对其粗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酶能力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培养时间、料水比、氮源、pH、碳源。固态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为以6∶2∶2配备的啤酒糟、玉米芯、麸皮混合物,氮源为1.5%的酵母膏,pH为5,装瓶量为7g/50ml 三角瓶,接种量为25%,培养天数为9d,料水比为1∶1.6。其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为6。在pH为4~7时酶的稳定性较好,但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较差,60℃以上时酶活力损失70%以上。

  • 董晓颖,高美须, 潘家荣, 张春红, 王志东, 李淑荣
    J4. 2010, 24(3): 548-55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虾过敏蛋白分子量及抗原性的影响。利用酶解、超高压、微波3种方法处理虾过敏蛋白,利用SDS-PAGE对虾过敏蛋白分子量大小进行测定,用OPA法对各种酶解条件下蛋白质的水解度进行测定,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各种处理后过敏蛋白抗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蛋白酶处理后虾过敏蛋白特征条带消失,而经超高压和微波处理的分子量大小没有变化;间接竞争ELISA检测表明三种处理均会导致虾过敏蛋白致敏性不同程度降低或消失。

  • 刘春泉, 宋江峰, 刘玉花, 李大婧
    J4. 2010, 24(3): 555-56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与气\|质联用技术结合,分析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加工过程中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在鲜样、烫漂及高温高压杀菌后的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中分别检测到30、29和39种风味化合物,这些成分可归类为:含硫类、酯类、醛类、醇类、酮类、烃类、芳香族类、酸类、呋喃类和含氮类化合物。在糯玉米软罐头成品的风味成分中,含硫类、醇类、醛类和酸类化合物分别占化合物总数的65.55%、9.62%、4.81%和4.36%。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的总峰面积增加,尤其是含硫类、酯类、芳香族类、酸类等化合物最为显著,这些物质对形成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特有的风味起到重要的作用。

  • 乔, 宇, 范, 刚, 潘思轶, 程, 薇, 王少华, 熊光权, 廖, 李, 陈学玲
    J4. 2010, 24(3): 562-56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辐照和巴氏杀菌对橙汁品质的影响,对锦橙汁分别进行1.4、2.8、5.6kGy 3种不同剂量辐照及巴氏灭菌处理,使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橙汁色度、pH值和Vc含量,并对橙汁香气进行感官评定。在鲜橙汁、巴氏灭菌汁和3种辐照样品中分别检测到了54、47、57、55和53种成分,2.8kGy剂量辐照处理后橙汁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最高,β-月桂烯、柠檬烯和γ-松油烯等橙汁特征香气物质经辐照后保持率高于巴氏灭菌。各种处理后Vc含量均有所下降,橙汁橙香均减弱。1.4kGy辐照后的橙汁感官评价结果最好,因此可以对橙汁进行低剂量辐照灭菌。

  • 王殿轩, 刘, 炎, 曹, 阳, 李淑荣
    J4. 2010, 24(3): 569-57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用微波功率160、320、480、640和800 W处理裸露的和混合于小麦粉中的各虫态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结果表明:对于裸露的赤拟谷盗用上述功率各处理5、10、15、20、25和30 s时,800 W、25 s可完全致死卵,320 W、30 s可使幼虫和成虫完全致死;800 W、20 s可完全致死幼虫、蛹和成虫。对混合于小麦粉中的各虫态赤拟谷盗,当用上述功率各处理20 s时,均不能完全致死各虫态;单独使用800 W分别处理5、10、15、20和25 s时,仅800 W、25 s可完全致死各虫态。微波处理对赤拟谷盗杀虫效果显著。

  • 王红梅
    J4. 2010, 24(3): 575-57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绿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磁场强度和切割速度对绿豆芽鲜重和芽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处理对绿豆芽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磁场强度1.2T、切割速度0.7m/s时促进作用最明显;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随磁场强度及切割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磁场强度超过1.2T,切割速度超过0.7m/s时,磁场对绿豆芽的鲜重和芽长的促进作用随磁场强度和切割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利用磁场处理可以促进绿豆芽生长,是一项操作简便、促进增产的有效方法,

  • 马友平
    J4. 2010, 24(3): 580-58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恩施州境内采集442个土壤样品,对其进行全硒含量的测定,研究其空间异质性和分布格局。为了绘制土壤全硒含量分布图并进行验证,将442个样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建模样品点,样品数为424个,占总样品的96%;另一部分为检查点,样品数为18个,占总样品的4%。经分析,建模样品的全硒含量不服从正态分布,但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经数据变换后在GS+软件中构造出了变异函数,变程R=38100m,块金值为0.268,空间异质性指数Q=0.28,说明全硒含量的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用普通克立格法(OK法)绘制全州的土壤全硒分布图,发现利川市齐岳山以西土壤全硒含量相对偏低,小于1.28μg·g-1。用交叉验证法和F检验法对土壤全硒含量分布图验证认为,所构建恩施州土壤全硒含量分布图是可用的。

  • 杜慧玲, 吴济南, 王丽玲, 郭平毅
    J4. 2010, 24(3): 585-58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盆栽小麦试验,研究了苯磺隆污染对土壤尿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处理前期(14d前)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除第1天0.1、0.5mg/kg处理),且抑制作用随着苯磺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第7天脲酶活性最小,最大抑制率为74.8%;处理后期(14d后)对脲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最高激活率达183.0%。而低浓度苯磺隆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具有一定的激活效应,高浓度苯磺隆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具有抑制-激活效应,对碱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处理的最初7d,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处理前期(14d前)。结果表明苯磺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苯磺隆处理的浓度和培养时间有关,同时还与土壤酶的种类有关,土壤尿酶活性对表征苯磺隆污染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 郝兴宇, 李萍, 林而达, 仝乘风, 魏 强, 巫国栋, 董小刚
    J4. 2010, 24(3): 589-59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谷子的影响,有助于人们了解未来气候变化后,谷子生产的变化,以提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本研究利用FACE (Free Air CO2 Enrichment)系统首次在大田条件进行了谷子生长发育受CO2浓度升高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后,谷子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在相同CO2浓度下,抽穗期FACE圈内谷子叶片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与环境CO2浓度的比值(Ci/Ca)会下降,叶片光合能力有所下降,出现光适应,但水分利用效率(WUE)会提高。

  • 李迪秦, 刘卉林, 秦建权, 张运波, 杨胜海, 陈立军, 周美兰, 唐启源, 彭少兵
    J4. 2010, 24(3): 594-59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湘早籼24、湘早籼143和自选1号3个早籼品种为研究对象,早、中、晚 3季栽培,通过分析抽穗后单株主穗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籽粒颖壳和子房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变化,探讨稻米色素形成的规律,确定籽粒灌浆、稻米色素沉积、米质形成的最佳切合时期和保健色米的收获适期。结果表明,水稻灌浆期籽粒的干重随着灌浆的进行呈逐渐上升趋势,早季栽培的水稻籽粒干重的增加速率快,灌浆时间短;而晚季栽培的水稻籽粒干重的增加速率较缓,灌浆时间长,成熟后籽粒干重比早季栽培的重。收获期对色素的影响最大,水稻籽粒子房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颖壳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且延后于颖壳色素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保健色稻收获适期早、中、晚季稻分别在抽穗后25、20和25d。

  • 卢秉林, 王文丽, 李, 娟, 车宗贤
    J4. 2010, 24(3): 599-60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5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探讨了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 beijerinck N45及用其研制的生物氮肥对春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生物氮肥的研制及其与化学氮肥的最佳配比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供试菌株N45具有对春小麦的增产作用和对氮肥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将其研制为生物氮肥后,其效果在田间得到了很好的再现,盆栽与田间试验均是与半量化学氮肥配施效果最佳,相比同量化肥处理分别提高春小麦秸秆产量12.70%和16.34%;籽粒产量15.31%和11.77%;氮素收获指数0.68%和0.13%;氮肥农学利用率30.37%和59.39%;氮素吸收利用率26.53%和88.66%;氮肥偏生产力15.27%和11.77%;氮肥生理利用率12.24%和35.24%,同时还能够提高秸秆和籽粒中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累积量。

  • 马明生, 樊廷录, 王淑英, 李尚中, 赵, 刚
    J4. 2010, 24(3): 605-61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6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我国北方12个冬小麦品种(系)和美国德州3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旱作和拔节期有限补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之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浆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论旱作还是有限补灌,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之间产量、WUE、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灌浆过程的进行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灌浆中后期达到最大。小麦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在旱作条件下高于有限补灌。在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生育期降雨较常年减少1/3,属于严重干旱年份,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与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明显相关性,但到灌浆中后期和后期却达到显著相关;小麦拔节期补灌100mm水分后,不同基因型小麦表现出明显的水分补偿或超补偿效应,并且灌浆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与产量、WUE均呈显著正相关,并在灌浆中后期和后期达到极显著相关。因此,旱地冬小麦灌浆中后期和后期穗下节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筛选高效用水品种的参考指标之一。

  • 邸 伟, 金喜军, 马春梅, 龚振平, 董守坤, 张 磊
    J4. 2010, 24(3): 612-61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绥农14为材料,利用砂培和15N标记的方法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大豆全株氮素积累量及叶柄、荚皮、籽粒中氮素积累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高氮水平增加了叶片和茎中氮素积累量,N150较N0处理叶片的氮素积累量增加了3倍,而茎增加了5倍,但减少了根中氮素积累,降低了大豆全株和籽粒中根瘤固氮量及其所占比例,降低了肥料氮和根瘤氮的收获指数,其中根中氮素积累N150较N50处理降低了60.3%,全株根瘤氮和籽粒中根瘤氮N150较N0分别降低了74.9%、85.7%,肥料氮的收获指数N150较N50降低19.8%,根瘤氮的收获指数N150较N0降低25.5%。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大豆产量也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施氮水平的增加促进了大豆植株株高、结荚高度和始荚节位的显著增加,但对节数没有明显影响, N150和N0比较株高增加了55.2%,结荚高度增加了199.7%,始荚节位增加了142.9%。

  • 王鹏, 曾玲玲, 王发鹏, 张维理, 李志宏
    J4. 2010, 24(3): 618-62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田间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黄壤2个点烤烟追肥15N积累、吸收比例、氮素利用率及15N在各器官分配。结果表明,烤烟于移栽后35d追肥,追肥15N积累于移栽后13周达到高峰,烟叶采收结束时(17周),追肥15N积累量分别为16.13和15.28kg/hm2,分别占烟株吸收总氮的16.95%~16.51%,追肥氮(15N)利用率为51.20%~ 61.73%,追肥中氮是烟株氮素重要来源之一,2个点追肥中15N在上部、中部、下部烟叶及茎+花中积累分别占吸收肥料总15N的32.30%~32.72%、32.68%~31.47%、17.65%~17.28%、27.22%~26.44%,60%以上追肥15N集中在中、上部烟叶。因此,烟株吸收追肥15N比例高、吸收时间拖后,追肥15N集中分布于中上部烟叶等均为黄壤烟区上部烟叶烟碱偏高的重要因素。

  • 刘德育, 于方玲, 孙冰玉, 贺国强, 元, 野, 赵光伟, 李恒全, 孙广玉
    J4. 2010, 24(3): 623-62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烤烟植株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的日变化,以及激发能的分配特性。结果表明,烤烟叶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中午降低,PSⅡ功能下调,有明显的光抑制。在光合有效辐射(PPFD)逐渐增强过程中,Fv/Fm 和ΦPSⅡ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增加,激发能由PSⅠ向PSⅡ分配的比例增加,说明引起烤烟光抑制的原因除了NPQ之外,分配给PSⅡ能量增加是光抑制非常重要的因素。PPFD逐渐减小时,光抑制逐渐减缓,光化学效率恢复,激发能分配不平衡性系数(β/α-1)下降,PSⅡ能量负荷减轻,失活的PSⅡ恢复活性。

  • 张晓雪, 王 丹, 钟钼芝, 徐长合, 于海蛟, 周国辉
    J4. 2010, 24(3): 628-63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133Cs和88Sr对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inn)幼苗株高、根长、叶绿素和丙二醛等的影响及植株对2种元素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低浓度(0.1和0.5mmol/L)133Cs和88Sr处理下,鸡冠花幼苗的株高和根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高浓度(1.0和5.0mmol/L)的133Cs和88Sr会抑制其生长;鸡冠花幼苗的叶片、茎段和根部干重随着133Cs和88Sr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133Cs和88Sr在鸡冠花幼苗体内的分布均为根部>茎段>叶片。随核素133Cs和88Sr浓度的上升,鸡冠花幼苗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升再降趋势,而MDA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

  • 王 学, 徐恒戬, 刘 涛
    J4. 2010, 24(3): 634-63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6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研究了稀土元素—铈(Ce3+)和重金属元素—铅(Pb2+)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Ce3+和Pb2+在低浓度范围内均能促进白菜植株的生长,刺激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过氧化物酶(POD)、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浓度高于20mg/L时,2种元素对白菜幼苗的生长发育都有较强的毒害作用,均能破坏保护酶防御系统的平衡,造成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引起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积累。在较高浓度(20~100mg/L)范围内,Ce3+表现出比Pb2+更强的毒性。由此可见,稀土元素Ce3+与重金属元素Pb2+毒害机制相似。这提示应该严格控制稀土元素的使用和排放,尽量避免其带来与重金属相似的灾害。

  • 柳 玲, 吕金印, 张微
    J4. 2010, 24(3): 639-64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5、15、40、60mg·kg-1)K2CrO4 胁迫下芹菜生物量、各器官中铬累积量和叶片Vc、硝酸盐含量变化及铬胁迫对芹菜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低浓度铬(5mg·kg-1)处理下芹菜生物量无显著变化,而中、高浓度铬(40、60mg·kg-1)处理下芹菜地上部和根部干重极显著降低(P<0.01),根冠比升高,耐性指数(TI)下降。(2)不同浓度Cr6+ 处理下芹菜地上部和根部铬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根部对铬有较强的滞留作用;不同浓度处理下各器官对铬的积累量均为:根>叶>茎。(3)随着Cr6+处理浓度增加,芹菜叶片中丙二醛(MDA)、Pro、可溶性糖、硝酸盐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绿素、Vc含量及根系活力呈现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浓度下升高,在高浓度下逐渐降低。低浓度(5mg·kg-1)Cr6+ 处理对芹菜未产生明显影响,中、高浓度(40、60mg·kg-1)Cr6+处理对芹菜生长发育造成一定伤害。

  • 吴雁斌, 王一航, 张 武, 马荷花
    J4. 2010, 24(3): 645-64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6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4℃低温胁迫下, 5%聚乙二醇 PEG-6000和0.10mmol/L SNP分别处理,5%PEG-6000与0.10mmol/L SNP同时处理对陇薯3号马铃薯试管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对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下,PEG-6000和0.10mmol/L SNP都可以胁迫试管苗,导致其酶活性、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都有所上升,其中0.10mmol/L SNP可以显著提高上述各项生理指标,并在和5%PEG-6000共同处理时缓解PEG造成的渗透胁迫。

  • 梁运江,谢修鸿,许广波,依艳丽,李艳茹
    J4. 2010, 24(3): 650-65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3.0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辣椒的水肥耦合效应,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灌水定额、氮肥和磷肥对保护地辣椒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灌水或施肥过多过少都引起辣椒叶片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灌水、施氮和施磷3因素中,某一因素均以其他2因素代码值为零水平时辣椒叶片光合作用速率较高。3因素对辣椒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磷>施氮>灌水。施磷效应较大,施氮和灌水效应较小且大小相近。用频率分析方法得出辣椒叶片光合作用速率≥0.29mg·m-2·S-1的综合水肥管理措施为:灌水167.7~179m3·hm-2·次-1,施纯氮231~261.2kg·hm-2,施纯磷204.9~220.5 kg·hm-2。灌水、施氮和施磷对辣椒产量和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效应趋势基本相同,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辣椒良好的光合生理特性为辣椒产量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