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第17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03-12-20
  

  • 全选
    |
    论文
  • 王晶,刘录祥,赵世荣,杨俊诚,郭会君,赵林姝,陈文华
    J4. 2003, 17(06): 405-40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紫松果菊的风干种子进行不同剂量的7Li离子束注入和γ射线照射处理 ,结果表明 ,与γ射线照射相比 ,7Li离子束注入处理具有损伤效应轻的特点。二者虽然在一定剂量范围都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但对种子成苗的影响依诱变源和剂量不同而有所不同。7Li 1 0 9ions cm2 处理对幼苗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随着7Li离子束剂量升高 ,幼苗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真叶的生长发育迟缓 ,成苗率明显下降。γ射线处理的种子成苗受到显著抑制 ,处理剂量越高 ,成苗率越低 ;当剂量高于 1 5 0Gy时 ,一般不能萌发真叶而导致幼苗死亡。在7Li离子束处理的M1代植株中出现花期、花径、花色、瓣形或瓣数的变异类型 ,变异主要发生在 1 0 11ions cm2 和 1 0 12ions cm2 两个剂量处理中 ,总体变异频率在 1 67%~ 6 67%之间。

  • 魏玉波,梁乃亭,布哈丽且木,张银宝
    J4. 2003, 17(06): 409-41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优质、耐冷性水稻品种花之舞干种子经 5 0Gy60 Coγ射线处理 ,在M2 代群体中选育出茎叶超绿基因突变体绿花舞。经多代种植性状稳定 ,该突变体叶片、叶鞘、穗轴以及果柄均为深绿色 ,至完熟后仍不变黄。稻草中叶绿素含量增加 2 2倍。收获后经干燥的稻草仍为浅绿色。饲喂实验表明 ,马、驴、羊在食用时对其有明显的选择性。

  • 张书标,杨仁崔
    J4. 2003, 17(06): 412-41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半双列杂交的设计分析了采用直接辐射诱变育成的水稻长穗颈不育系的 1 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表明 ,含有eui1基因的长穗颈不育系Ⅱ 32eA1的株高、穗颈伸出度、剑叶、倒 2叶、穗长、倒 1节、着粒密度及生育期等 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表现不同于Ⅱ 32A ;而含eui2基因的协青早eA2只有株高、倒 1节、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同协青早A差异显著。两个长穗颈不育系的株高、穗颈伸出度、剑叶长、倒 2叶、倒 3叶、穗长、倒 1节、倒 2节、倒 4节、倒 5节、千粒重和结实率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都大于原不育系。其余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的变化依两个长穗颈不育系有所不同。结果表明 ,采用核辐射诱变的育种技术路线选育水稻长穗颈不育系是可行有效的。

  • 张利华,王林友,王建军
    J4. 2003, 17(06): 417-42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米质不同的 7个不育系和 7个恢复系 ,采用NCⅡ交配设计分析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①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糙米粒长、粒宽、长宽比 ;整精米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度等性状上基因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大小等性状上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②通过对母本、父本及其互作对F1贡献率分析 ,父本基因型方差在糙米率、精米率、糙米粒长、整精米粒长、垩白大小等性状上比母本对一般配合力方差所作贡献大。母本在整精米率、糙米粒宽、糙米长宽比、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这些性状上比父本所作贡献相对要大。③亲本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在各性状上均是相互独立的 ;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自身的表现型值则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说明在育种中必须注意亲本自身性状的改良。④狭义遗传力以糙米粒长、糙米粒宽、糙米长宽比、整精米粒长、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较高 ,这些性状可作为早代选择的间接指标。

  • 陈建明,俞晓平,陈俊伟,吕仲贤,程家安,陶林勇,郑许松,徐红星
    J4. 2003, 17(06): 423-426+41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稻株受白背飞虱为害后 ,感虫品种 (TN1和汕优 63)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比抗虫品种 (N2 2 )明显 ;汕优 63和N2 2品种的二磷酸核酮糖 (Ru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均增加 ,TN1品种在为害 5d时Ru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明显增加 ,而在为害 1 0d时显著下降 ;感虫品种受害后叶片光合产物滞留比抗虫品种多 ,即感虫品种光合产物向叶鞘、茎、分蘖和根等部位的转移量少于抗虫品种。

  • 张建伟,杨保安,吕丽萍
    J4. 2003, 17(06): 427-42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60 Coγ射线照射开花期盆栽小麦 ,结果表明 ,小麦籽粒性状变异明显 ,对改良豫麦 5 7的籽粒品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讨论了该方法的应用要点和育成新品系的应用前景。

  • 闫洪睿,张雷,鹿文成,梁吉利,刘英华,刘发
    J4. 2003, 17(06): 430-43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60 Coγ射线不同剂量辐照大豆品系、品种及F1风干种子 ,探讨其对F1M1 F1M6、LM1 LM6及BM1 BM6植株的出苗、苗高、株高、熟期、半孕、不孕、双茎、存活及倒伏等的影响 ,选出了一些有益的稳定突变类型 ,有望在黑龙江北部高纬寒地推广应用。

  • 翁伯琦,江枝和,林勇,黄挺俊,肖淑霞
    J4. 2003, 17(06): 434-43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经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辐照对姬松茸菌丝生长、扭结和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0 2~ 0 5kGy低剂量辐射后的姬松茸菌丝 ,细胞壁比对照厚 ,而且细胞出现重度质壁分离。随着辐照剂量增大其细胞壁则变薄 ,而且细胞出现轻度质壁分离。经高剂量辐射后 ,姬松茸菌丝生长速度减缓 ,菌丝生长呈稀弱状 ,但与对照相比 ,采用低剂量辐射则有利于促进菌丝生长和提前扭结 ,其子实体增产率达 34 8%。

  • 蒋霞敏,翟兴文,董姣娣,王洵,王建华
    J4. 2003, 17(06): 438-44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雨生红球藻作为试验材料 ,从超微结构变化角度研究了X、γ射线的致突变效应 ,结果表明 :X、γ射线辐照能引起细胞膜受损 ,细胞的原生质球偏移 ,核仁出现电子稀疏区域 ;叶绿体粘连成团 ,类囊体条断裂 ,电解质外渗 ;核糖体增多 ;线粒体个体增大 ,线粒体膜受损。X射线辐照能引起淀粉鞘出现空隙和马蹄形蛋白核形成 ,内质网变少。γ射线辐照能引起淀粉鞘消失 ,滑面内质网增多 ,高尔基体增多增大。X、γ射线辐照引起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损伤 ,可能是造成突变的原因。

  • 李桂英,韩粉霞
    J4. 2003, 17(06): 442-44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就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研究的方法 ,不对称体细胞杂种的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丁增成,李春涛,唐菲,徐宏青,史丹
    J4. 2003, 17(06): 447-44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玫瑰鲜切花 ,结果表明 ,植株经 0、5 0、1 0 0、2 0 0和 30 0Gy(剂量率 4Gy min)处理后 ,呼吸速率、脯氨酸 (Pro)、丙二醛 (MDA)和鲜花的花色、冠茎、叶色发生变化 ,2 0 0和 30 0Gy剂量处理后玫瑰鲜切花花期相对延长。

  • 郭利平,傅俊杰,张世民,包劲松,俞雪钧,郁梦红
    J4. 2003, 17(06): 450-452+43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辐照对鸡腿肉脂肪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鸡油的过氧化物值含量的影响 ,并探讨了不同贮藏时间对脂肪和油脂的自氧化作用。结果表明 ,脂肪酶活性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过氧化物酶活性随剂量增加而上升 ,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油脂的过氧化物值也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贮藏时间对过氧化物没明显影响。

  • 朱佳廷,李正魁,赵永富,张卫东,金捷,吴雷,汪兴海,赵久明
    J4. 2003, 17(06): 453-45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面包糠辐照杀菌工艺。结果表明 ,剂量均匀性和堆码高度与产品转向有着密切关系 ,杀菌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 ,色泽与剂量呈负相关。面包糠粗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 1 7种氨基酸含量辐照前后无显著差异 ;提出了适宜杀菌剂量为 6~ 1 0kGy ,可将面包糠保质期延长至 1年。

  • 施惠栋,陈荣辉
    J4. 2003, 17(06): 458-46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已建成的综合利用辐照加工加速器和60 Co装置的固定资产投入、运转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说明建造 1 0MeV、3kW的加速器总投资和运转成本均比建造 60 0kCi60 Co( 2 2 2× 1 0 15Bq)装置低 ,而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则高。

  • 蔺万煌,萧浪涛,黄见良,洪亚辉,李合松
    J4. 2003, 17(06): 462-465+45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垩白度差异较大的 3个早籼稻品种为材料 ,先后分 3期播种 ,应用14 C示踪技术研究了籽粒灌浆期剑叶净同化速率、籽粒库活力及相应的源 /库比与稻米垩白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稻株源 -库特性与稻米垩白度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低垩白品种剑叶净同化速率、籽粒库活力和源 /库比均显著高于高垩白品种。稻株库的容量大、库的活力低而源叶同化物又供应不足 ,势必形成垩白。因此 ,保证源的供给充足、适当的库容 (库的大小 ) ,较大的源 库比和强大的库活力对减少稻米垩白极为重要。研究还发现 ,垩白度高的水稻品种 ,其剑叶中同化物的输出百分率相应较低 ,推测其源叶中同化物的输出或韧皮部装载存在障碍。

  • 潘家荣,邹国元,魏丽,王保忠
    J4. 2003, 17(06): 466-47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裂区和正交设计的田间试验 ,研究了不同熟相类型小麦在不同群体密度、不同氮肥追施策略下的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 ,探讨了不同熟相类型小麦通过群体调节和氮肥追施实现高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群体密度和追氮方法均对不同熟相类型小麦的产量和产量构成产生显著影响 ,并且存在交互作用。黄熟型小麦获得高产的可能性较大 ,早衰大穗型小麦在适宜的栽培和气候条件下 ,也有可能获得高产。同时利用15N年示踪技术研究不同熟相下追肥方法对化肥氮去向。

  • 李世娟,诸叶平,孙开梦,鄂越
    J4. 2003, 17(06): 472-475+48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节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对不同施氮量的氮素吸收和氮素平衡 ,并比较了两种灌溉制度下小麦对节肥施氮量的吸收动态。结果表明 ,与常规施氮量处理相比 ,节水灌溉条件下节肥施氮量处理的氮肥损失率降低 ,氮肥当季利用率和土壤残留率提高 ;基施氮肥的利用率高于追施氮肥 ;土壤肥料氮的残留率在 2 9%~ 41 %之间 ,分布于 1m土层中 ,其中60 %以上集中在 0~ 2 0cm土层 ;在整个小麦生长季内 ,肥料氮并没有淋洗到 1 30m以下。节肥施氮量在常规灌溉下的当季利用率比在节水灌溉下降低 1 6 6%。

  • 寇长林,徐建生,王恒宇
    J4. 2003, 17(06): 476-48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不同施肥时期对砂质潮土小麦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残留与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在一半做底肥的基础上 ,以拔节期追肥小麦产量最高。在返青期与孕穗期追肥之间 ,低氮肥用量情况下 ,以孕穗期追施小麦产量较高 ,而在高氮肥用量时二者没有差异。氮肥一半做追肥施用植株吸收氮量比氮肥全部做底肥显著提高 ,这种提高主要来自肥料氮。拔节期追肥利用率最高。小麦收获后土壤中肥料残留氮的 31 7%~ 66 8%分布在 0~ 40cm土层内 ,且随施肥时间的推迟 ,0~ 40cm土层内残留氮所占的比例增加 ,而底施和返青期追施的氮肥在下层残留的比例高于后期追肥 ,其在 80~ 1 0 0cm土层的累积量甚至超过了表层土壤残留量。但后期追肥氮素挥发损失严重。

  • 冯绪猛,罗时石,胡建伟,吴进才,王泽港,马飞
    J4. 2003, 17(06): 481-484+41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农药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测试了施药后水稻叶片中丙二醛及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农药处理的水稻叶片中丙二醛及叶绿素含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农药处理浓度的加大 ,水稻叶片中丙二醛含量也在逐渐增加 ,影响的时间也加长 ;而叶绿素的含量却逐渐减少。

  • 尚兴甲,王梅芳,张兰稳,孔繁华,王淑杰,陈建中
    J4. 2003, 17(06): 485-48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3.06.0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15N对冬小麦不同追肥时期的效果、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在秸秆、籽粒中的分配、土壤残留、挥发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拔节期追肥 1次 ,再追施穗肥 1次效果最好 ;前期追肥秸秆对氮的利用率高 ,但籽粒对氮的利用率低 ;后期追肥籽粒对氮的利用率高 ,而秸秆对氮的利用率低 ;前后期结合追肥比 1次追肥土壤氮素残留量高 ,损失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