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19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5-08-20
  

  • 全选
    |
    论文
  • 张怀渝,宋云,畅志坚,张晓军,任正隆
    J4. 2005, 19(04): 245-25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SDSPAGE和APAGE电泳技术,对不同剂量低能(25keV)N+离子注入小麦稳定品系CH3286的M3代种子储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束注入能有效地诱导小麦种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高剂量(10.8×1016N+cm2)N+注入的诱变频率高于中剂量(7.2×1016N+cm2),其亚基总变异频率分别是13.7%和4.2%。不同位点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N+离子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以Glu1D最敏感,变异频率由大至小分别是Glu1D>Glu1B>Glu1A。低能N+离子束注入诱导的醇溶蛋白变异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有相似的规律。醇溶蛋白遗传区对N+离子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其中ω醇溶蛋白最敏感,能产生较多的变异,其次是γ和β醇溶蛋白,最不敏感的是α醇溶蛋白。在M3代植株群体中筛选到一些农艺性状较稳定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变异株。

  • 崔欢虎,靖华,马爱平,亢秀丽,杨丽萍,黄明镜,马步州
    J4. 2005, 19(04): 251-25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就不同小麦品种(系)对Ar+注入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1016Ar+cm2注入对参试的21个品种(系)的存活率影响可分为5种类型:极敏感型、敏感型、过渡型、迟钝型和极迟钝型;Ar+注入对高水肥型、中水肥型和旱地型小麦品种(系)的敏感性依次为高水肥型>中水肥型>旱地型。本项研究可为Ar+注入不同小麦品种(系)发生诱变的半致死剂量提供实验依据。

  • 吴爽,张书标,李成荃,王守海,杨仁崔
    J4. 2005, 19(04): 255-25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核辐射诱变方法,育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X07S的长穗颈突变系X07eS。等位性测验表明该突变系含有eui1基因,突变系花粉育性与eui1基因独立遗传,即eui1基因的长穗颈表达不影响花粉育性。在完全不育期,突变系与X07S株高相差不大;在可育期,由于倒1、2节间的伸长而使得X07eS的株高显著增加,且完全解除包穗。X07eS的穗总粒数比X07S有显著性增加,穗长、颖花长及长宽比均有增加的趋势,两者柱头生活力差异不显著,且柱头外露率都较低。此外,X07eS对“920”敏感性提高。

  • 朱雪梅,邵继荣,杨文钰,任正隆
    J4. 2005, 19(04): 260-26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人工控温,对不同穗重型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的酶活性及同工酶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穗型品种Ⅱ优162、冈优527在适温(24℃)、次高温(29℃)和高温(32℃)下,叶片中的3种保护酶活性都呈上升的趋势;而中穗型品种D优68和轻穗型品种E优540,在高温下其3种保护酶活性下降。从同工酶表达看,SOD的同工酶谱带在不同穗重型品种间无明显差异,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CAT表达则在重穗型与中穗和轻穗型品种间有明显不同,特别是高温胁迫(38℃)下,中穗型和轻穗型品种谱带C1消失,而重穗型品种则产生1条新的CAT谱带C0。POD表达研究发现,不仅穗重型间,且在同一类型的品种间也存在差异性,但前者间的差异显著大于后者,表明不同穗重型可能存在不同的高温应答机制。

  • 汪炳良,李水凤,曾广文,邓俭英
    J4. 2005, 19(04): 265-26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去甲基化因子5氮杂胞苷(5azaC)对萝卜开花及幼苗茎尖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用0(对照)、0.10、0.25、0.50和1.00mmolL5azaC处理‘短叶13’萝卜种子6d,除对照外,茎尖组织DNA甲基化水平均有所降低,并与春化后茎尖组织DNA甲基化水平相当;茎尖组织DNA甲基化水平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同时,5azaC处理明显促进春性品种萝卜‘短叶13’的开花。结果表明5azaC可以部分代替低温诱导萝卜开花。

  • 李洪勋,吴伯志
    J4. 2005, 19(04): 269-273+32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滇丰4号玉米做材料研究了4个栽培处理(A、B、C、D)在3个坡度(3°、10°和27°)上种植玉米微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B处理(沿等高线+薄膜覆盖+秸秆覆盖+开沟种植)效果最佳:B处理构建了高产玉米冠层的微环境特性和冠层结构,并改善了叶片光合特性。生育期间3个坡度上B处理的平均细胞间隙CO2浓度始终大于对照(处理D),2002年平均比对照增加39.37%,2003年增加36.78%。2003年9月2日光合速率在12:00时,处理B比对照增加24.35%。经相关分析可知,各个坡度总体上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范国强,翟晓巧,马新业,黎明
    J4. 2005, 19(04): 274-278+25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毛泡桐和白花泡桐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情况。结果表明,白花泡桐叶片和茎段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0.3mgLNAA+14mgLBA和MS+0.3mgLNAA+8mgLBA,其最适培养基皆为MS+0.3mgLNAA+17mgLBA。从体细胞胚胎发育所需时间来看,两种泡桐叶片的体细胞胚胎发育能力均高于茎段。

  • 寿森炎,宰文珊,黄锡志
    J4. 2005, 19(04): 279-28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以3个熟性不同的莲藕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莲藕膨大过程中褐变酶活性的变化。实验表明:随着膨大节数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增加;第4节藕体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褐变酶活性增加,且熟性不同品种之间有明显差异。并探讨了品种熟性、藕体大小和环境条件对莲藕褐变酶的影响。

  • 冯敏,高岳,吕海燕,杨书华,万定珍,王泽港,罗时石,马飞,葛才林
    J4. 2005, 19(04): 282-28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ATP发光技术测定脱水蔬菜和调味品的初始含菌量,发现脱水蔬菜和调味品中细菌ATP的生物发光强度与其初始含菌量之间显著相关,从样品的制备到获得ATP发光强度结果的检测过程仅需1~2h。该技术可用于辐照灭菌前的微生物检测。

  • 杨俊诚,朱永懿,陈景坚,张建峰,梅勇,姜慧敏
    J4. 2005, 19(04): 286-29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了南瓜、油菜、虎尾草、红梗叶甜菜、东升叶甜菜和红甜菜等几种植物,通过盆栽模拟,研究不同活度137Cs污染的广东大亚湾水稻土、浙江秦山水稻土和北京褐土的生物修复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3种土壤上均对137Cs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并随137Cs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2=0.9989。在污染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试验发现,虎尾草、油菜和南瓜所吸收137Cs的比活度随土壤的pH值降低而增加。6种植物的生物修复能力差异较大,综合评价结果为,对137Cs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的顺序是:虎尾草>油菜>红梗叶甜菜>南瓜>红甜菜>东升叶甜菜。

  • 周明,涂书新,孙锦荷,郭智芬
    J4. 2005, 19(04): 291-29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土培、石英砂培、有机酸释钾实验及矿物X衍射分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籽粒苋(Amaranthusspp.)对土壤矿物钾的吸收利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籽粒苋能有效地利用土壤和云母(黑云母和金云母)中的钾;籽粒苋品种R104、CX4对钾的吸收量高于一般型品种(CX77);籽粒苋根系能引起云母矿物向蛭石转化;籽粒苋根系分泌物中的草酸比一般有机酸具有更高的释放矿物中钾素的能力。

  • 王鲜忠,吴建云,孙燕,潘红梅,张家骅
    J4. 2005, 19(04): 297-30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用酶解法结合差速离心分离仔猪睾丸间质细胞,并研究其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结果表明在0~50IUml内,睾酮的分泌量随着hCG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50IUml~100IUml内,加大hCG剂量并不能增强间质细胞的分泌功能。研究还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功能逐渐减低,培养1d和2d时对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的反应能力最强;随着培养时间的进一步延长,间质细胞的反应性下降,4d时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间质细胞对首次刺激的反应敏感,当连续给予刺激时,睾酮的分泌受到抑制,在24h的分泌峰后不再出现分泌高峰。而首次刺激后间隔2d再刺激,间质细胞虽有反应,但反应较弱。

  • 王克勤,陈静萍,李文革,彭伟正
    J4. 2005, 19(04): 301-30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对生产原料和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监测及产品辐照保藏效果的分析,确定碗形酱汁猪肘方便菜辐照杀菌最适宜的工艺及辐照剂量。研究表明,采用4.0~6.0kGy辐照杀菌,根据辐照后贮藏温度的不同,保质期可延长达2~6个月,其感观和理酱汁猪肘方便菜化指标均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 林宝刚,张明龙,王桂荣
    J4. 2005, 19(04): 304-30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ima、Shan2A、Ogu和辐照处理的新雄性不育系Xin1和Xin2及其保持系Shan2B的种子进行了脂酶和过氧化物酶分析,结果表明:5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比保持系Shan2B多1条迁移率为0.45的脂酶(EST)谱带;Xin1、Shan2A和Polima各有4条过氧化物酶(POD)谱带,保持系缺少1条迁移率为0.61的POD谱带,推测这一同工酶的表达可能与雄性不育相关。

  • 许奕华,张玉平,陈梅香,鲁韧强
    J4. 2005, 19(04): 307-30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山松催芽后的种子用60Coγ射线辐照,种植结果表明:辐照延缓了种子萌芽期和萌芽高峰期,降低了萌芽率和幼苗的生活力,同时也降低了黄色苗在幼苗中的比例和幼苗的生长高度,对黄色苗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 常胜合,苏明杰,秦广雍,吴玉萍,赵海珍
    J4. 2005, 19(04): 309-31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3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用玉米干种子作为实验材料,设打印纸覆盖、铝箔覆盖和不覆盖3个处理,研究了在低能离子注入种子的过程中,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处理中不能传递热量的打印纸覆盖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不覆盖的种子的发芽率其次,而可以传递热量的铝箔覆盖的种子发芽率最低。温度能够显著影响注入后种子的发芽,靶室内的高温总体上降低了种子的生活力。文中对离子注入时的温度效应做了校正,并给出了校正后的种子发芽曲线。

  • 唐掌雄,刘志芳,邵俊明,龚胤昕
    J4. 2005, 19(04): 312-31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重点介绍能量为(MeVu)级离子辐射的生物效应和离子辐射育种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以及作者在该领域中的初步研究结果,简述了低能离子束(几十keV)在辐射育种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 李春寿,阮关海,张琳琳,吴殿星
    J4. 2005, 19(04): 317-32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ILLING(TargetingInducedLocalLesionsINGenomes),是一种全新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它提供了一种高通量、低成本规模化高效筛选化学诱变剂EMS诱发产生点突变的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TILLING的原理和技术优势,并对其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突变分子育种和预测突变频率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

  • 李娜,焦浈,秦广雍
    J4. 2005, 19(04): 322-32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5.04.0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如RFLP、RAPD、AFLP、SSR、STS、SNP等,并简要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基因标记与定位、遗传图谱构建、外源染色体鉴定与标记、种质资源鉴定和辅助育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