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2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8-06-20
  

  • 全选
    |
    论文
  • 张宏纪;刁艳玲;孙连发;孙岩;刘东军;郭强;兰静;黄景华;杨淑萍;孙光祖;
    J4. 2008, 22(03): 243-24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航天诱变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龙辐麦18与亲本龙94-4083在植物学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龙辐麦18生育期较其亲本长2d,株高高5.1~5.4cm,产量构成因子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亲本增产5.3%~6.4%,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龙辐麦18不仅保留了亲本龙94-4083的主要优良品质,而且增大了抗延阻力和面团面积。在龙辐麦18 DNA的RAPD分子标记检测中,60个引物的多态率为6.7%,与其亲本在OPAQ-6、OPP-4、OPP-2和OPK-154对引物扩增产物上存在多个位点的变异;在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标记中,发现龙辐麦18具有1条1151bp的特异谱带,该谱带对应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为GluA3e,这可能是龙辐麦18较其亲本具有更大抗延阻力和面团面积的原因之一。龙辐麦18与亲本主要特征特性的对比研究充分证明了航天诱变育种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臧威;张淑园;张国民;李柱刚;孙剑秋;张兰兰;严善春;
    J4. 2008, 22(03): 248-252+27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稻为材料,通过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结合组织培养技术,采用以黑龙江省优势稻瘟病菌谱系产生的混合粗毒素提取液作为选择压力,进行继代培养和分化培养筛选抗瘟水稻突变体。研究表明,水稻成熟胚经过60Coγ射线辐照后,获得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很低而且褐化率很高,但是通过苗瘟抗性鉴定发现,再生植株中对稻瘟病表现抗性的植株比例较大,说明辐射诱发突变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抗病育种途径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 张从宇;王敏;张子学;崔广荣;胡能兵;
    J4. 2008, 22(03): 253-255+27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60Coγ射线、激光及两者复合处理小麦皖科0101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及其与激光复合处理的小麦M1代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苗高、根长、活力指数、出苗率、成株率均比对照低;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比对照分别推迟4、11、11、6和9d;越冬蘖、最高蘖、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比对照显著降低,而千粒重和成穗率比对照显著增加。60Coγ射线单一处理和与激光复合处理的M2代,均有少数植株发生株高、穗型、熟期、粒重、抗赤霉病变异。激光单因素处理的M1和M2代生育期及农艺性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 梁高峰;押辉远;谷运红;宋笑明;秦广雍;
    J4. 2008, 22(03): 256-25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技术,将Prd29 A:DREB1 A融合基因导入小麦品种温麦19。共处理温麦19的小花800朵,获得241粒种子,结实率为30.9%,通过PCR检测和GUS组织化学分析,证明外源的Prd29 A:DREB1 A融合基因已经整合到其中5个T0代植株的基因组中。

  • 李慧峰;李贵全;李玲;
    J4. 2008, 22(03): 260-26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晋豆24及其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后代为试验材料,利用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诱变后代大豆贮藏蛋白亚基11S和7S的组分含量、亚基组成和各亚基的含量及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大豆贮藏蛋白种质资源中,同一品种的不同亚基和不同品种的同一亚基间均有较大变异;11S球蛋白与7S球蛋白呈极显著负相关,与11S/7S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根据11S/7S比值将诱变后代群体分为比值较高(平均为1.70)、居中(平均为1.25)和较低(平均为0.79)3类,为诱变育种选育优质专用大豆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 鹿金颖;韩新运;梁芳;薛淮;潘毅;张纯花;刘敏;包文生;
    J4. 2008, 22(03): 265-27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水羊角椒和天水牛角椒搭载"神舟三号"飞船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经4代自交选育分别得到"021-7-1"和"024-3-1"两个突变系,用"021-7-1"为母本,"024-3-1"为父本育成杂交种航椒6号。本试验对航椒6号和其双亲以及诱变亲本天水羊角椒和天水牛角椒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突变品系"024-3-1"较原始亲本天水牛角椒果实大,单果重为52.4g,提高了12.7%;"021-7-1"单株结果数平均为10.4个,较原始亲本天水羊角椒增多了25.3%。航椒6号在产量上有明显杂种优势,其主要特性为:早熟,定植至始收50d左右;果实长羊角形,纵径26.3cm,横径3.68cm,肉厚0.32cm;单果质量51g左右,平均产量41335.5kg/hm2;鲜食品质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经RAPD分析,"024-3-1"与天水牛角椒相比有7条差异条带,"021-7-1"与天水羊角椒相比产生1条差异条带;航椒6号有父母本共有带和特有带,并且保持航天诱变产生的变异带。

  • 敖妍;潘青华;
    J4. 2008, 22(03): 271-27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60Coγ射线辐照扶芳藤枝条,扦插苗平均分枝数与辐照剂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倾斜和匍匐生长的植株比例呈增加趋势。80 Gy处理有利于使植株的叶色在冬季仍保持绿色。V1代筛选出株高、平均节长、粗/长、叶形指数、叶面积以及枝条枯梢、分叉、叶序变化等性状的变异体。

  • 蒲小明;林壁润;胡美英;沈会芳;
    J4. 2008, 22(03): 276-27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紫外线和微波复合诱变星形孢菌素产生菌(Stretomyces sp.4138),以硫酸链霉素抗性偶联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紫外线处理50s后,在含硫酸链霉素0.8μg/ml的分离培养基上筛选到突变株HZ-09,比原始菌株H-0效价提高了30.46%;再以HZ-09为出发菌株进行微波处理30s后,硫酸链霉素抗性筛选获得突变株HW-25,比原始菌株H-0效价提高了284.20%。菌株HW-25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稳定。

  • 宋安东;苏丽娟;谢慧;曲音波;杨铭;
    J4. 2008, 22(03): 280-28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A10为出发菌株,经450 Gy60Coγ射线诱变处理,选育出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A50,对其产纤维素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优化,确定了所试因素的最佳组合,即主碳源浓度为5%,其中麸皮与玉米秸秆比例为1∶1,辅加碳源为0.1%的葡萄糖,辅加氮源为0.2%的磷酸氢二铵,Tween-80添加量为0.1%,培养基初始pH为5.0,30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30ml、接种量10%、培养温度为32℃、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至60h时,纤维素酶活和滤纸酶活均达到最高,分别为27.28和1.98IU/ml,较出发菌株A10分别提高了33.2%和45.59%。

  • 李玉平;姜在民;冯俊涛;徐珊;张兴;
    J4. 2008, 22(03): 286-290+27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测定愈伤组织生长量、黄酮含量和产量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生长及其黄酮产量的影响,为大规模细胞培养生产大花金挖耳药用成分黄酮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黄酮含量为根>子叶>下胚轴,黄酮产量以根愈伤组织为最高;继代次数在3~12代愈伤组织的黄酮产量较为稳定;愈伤组织生长及黄酮生物合成的适宜培养温度为25℃;10min紫外线照射引起黄酮含量的提高;MS、B5、NT及其组合培养基中,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生长及黄酮产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接种35-40d后愈伤组织黄酮产量达到最高值,其中NT培养基中黄酮产量高于其他培养基中愈伤组织黄酮产量。

  • 陈晓明;魏宝丽;张建国;
    J4. 2008, 22(03): 291-29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短小芽孢杆菌E601不同形态菌落分布情况及中子辐照对其影响,对短小芽孢杆菌不同形态菌落进行了反复传代,并采用CFBR-Ⅱ快中子脉冲反应堆分别对不透明菌落进行了低、中、高剂量的一次中子辐照和二次中子辐照,发现:(1)在正常传代条件下,E601短小芽孢杆菌有半透明型和不透明型菌落存在;(2)经反复传代,半透明菌落可产生各占一半的半透明型与不透明型两种菌落形态,而不透明菌落基本不产生半透明菌落;(3)中子辐照对菌落分布影响较大,随着一次中子辐照剂量的升高,半透明菌落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当中子二次辐照剂量最高时,半透明菌落所占比例最大。因此认为E601短小芽孢杆菌之所以能产生两种不同形态菌落,主要是由半透明菌落的不稳定性决定的。在中子辐照中,半透明菌落型菌株耐辐照能力高于不透明型菌落菌株。

  • 罗红兵;赵葵;周文新;倪媚楠;屠乃美;孔福全;
    J4. 2008, 22(03): 296-29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30Gy7Li离子辐射玉米杂交种农大108的种子,从M3代材料中获得雄性不育突变材料39I3-2,并通过套袋杂交获得了不育材料的杂交组合。调查不育突变植株性状及其杂交组合和F2代雄花育性,结果表明,不育材料39I3-2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状表现稳定,呈现出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的核不育的遗传特点。雄性不育突变体的出现与重离子辐射诱导有关,为基因突变的结果。

  • 宋英今;季静;刘海学;王罡;杨少辉;王洁华;
    J4. 2008, 22(03): 300-30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不同激素处理及不同外植体对安祖花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中,外植体是诱导安祖花愈伤组织的主要因素;以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 NAA+2.0mg/L 6-BA;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的主要因素是6-BA;不定芽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5mg/L 2,4-D+1.0mg/L 6-BA。

  • 陈静萍;王克勤;熊兴耀;李文革;彭玲;
    J4. 2008, 22(03): 304-309+36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60Coγ射线处理干稻草秸秆及粗纤维,评价辐照对稻草纤维组织降解作用以及提高稻草秸秆纤维酶降解效果。采用DNS法和硫酸-苯酚法分别测定稻草辐照样品热水浸提液中水溶性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通过高效气相色谱分析稻草秸秆各辐照处理提取液中还原糖各组分的变化,并用电子显微镜扫描观测辐照对稻草秸秆纤维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00~1500kGy的剂量处理稻草秸秆,能有效破坏稻草的纤维组织结构,特别是稻草表面硅晶结构和纤维结构,且随辐照剂量加大破坏程度增强,辐照稻草热水浸提液水溶性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显著增加。辐照与酶复合处理后稻草秸秆纤维的转化率提高到88.7%,辐照稻草秸秆酶降解后的水溶性还原糖含量达到214.4mg/g,总糖含量达758.5mg/g,极显著地提高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含量,其中葡萄糖含量提高最大,占单糖总量的62.64%,其次是甘露糖。辐照对稻草秸秆木质素降解无明显影响。

  • 赵军旗;邓钢桥;邵赛;李文革;邹朝晖;彭玲;罗志平;
    J4. 2008, 22(03): 310-313+28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单一辐照和协同处理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在协同降解中研究了辐照剂量、H2O2浓度、溶剂/溶质体积质量比、乙酸4个因素的作用。对前3个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和不同水平的多重比较,同时对降解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协同降解效果较好,即15%H2O2、1.5%HAc、H2O2溶液/壳聚糖体积质量比4∶1、辐照剂量为110kGy可以使壳聚糖的分子量从8.7×105降低到104以下,且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 于勇;金水丰;腾斌;王俊;
    J4. 2008, 22(03): 314-318+37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辐照剂量这一因素加入到常用的3组平衡含水率模型中,对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稻谷进行平衡含水率的研究,建立受辐照剂量、环境相对湿度和环境温度三因素影响的3组平衡含水率模型,拟和模型系数。并分析了3组平衡含水率模型的相关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和标准差。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相对环境湿度和环境温度下,辐照剂量对稻谷的平衡有明显的影响。无论在吸附还是在解吸附过程中,辐照剂量越高稻谷的平衡含水率越低。此外,在试验范围内,修正的Chung-Pfost模型和修正的Henderson分别适合预测稻谷的解吸附和吸附过程中的平衡含水率。

  • 唐秀欢;潘孝兵;万俊生;刘月恒;杨永青;
    J4. 2008, 22(03): 319-323+29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修复技术适用于大面积、低活度的放射性污染治理,在一些大面积放射性污染区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在某放射性典型污染区域取样,测量了该区域盐生植物及其生长土壤的137Cs含量,以生物富集系数(BC值)为指标,分析了不同核素土壤分布、K元素含量等因素对BC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区植物对137Cs的吸收BC值在10-5~10-2数量级之间,多数区域由于核素分布不均匀而引起BC值下降,均匀分布则有利于核素的吸收。另外,BC值还与土壤K元素含量呈负相关。

  • 余志扬;岳玲;汪海燕;丁炜;叶庆富;杨征敏;吕龙;
    J4. 2008, 22(03): 324-32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丙酯草醚(ZJ0273)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油菜田除草剂。本文以[A环-U-14C]丙酯草醚为示踪剂,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采用液体闪烁测量技术对其在7种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丙酯草醚在7种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均能极显著符合Freundlich、Langmuir和线性模型,相对而言,前两种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883~0.9998)明显高于线性模型(R2=0.9173~0.9593);(2)丙酯草醚在7种土壤中的解吸等温线能被Freundlich模型和线性模型很好地描述;(3)丙酯草醚极易被土壤吸附,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其吸附的差异较大,吸附常数KF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之对应的解吸率极低。丙酯草醚吸附解吸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应科学合理地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使用。

  • 李俊杰;李勇;
    J4. 2008, 22(03): 329-333+32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组织的5个土壤样品中137Cs和210Pb活度分析的国际比对结果。本实验室比对用HPGe低本底γ谱仪对土壤样品进行测量,用LabSOCS(Laboratory Sourceless Calibration Software)进行系统无源效率刻度。通过IAEA的评价指标对结果进行评价表明,所测定的5个土壤样品中137Cs和210Pb活度结果都满足达标的要求,成功通过了IAEA的比对。IAEA公布的所有参加的18个实验室的比对结果显示,137Cs活度测定结果有82%的实验室属可接受,而210Pb活度测定结果只有33%的实验室属可接受。对这次国际比对总结分析经验和不足:137Cs与210Pb相比,其分析不确定性相对小,分析误差容易控制;210Pb是土壤中本身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其穿透能力较低,受土壤母质和本底的影响,其分析误差不容易控制。

  • 卢澄;潘家荣;高志贤;姚伟;
    J4. 2008, 22(03): 334-33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利用蛋白A法和巯基自组装膜法将抗体固定在压电石英晶体金电极上,结果表明巯基自组装膜法效果更好。在利用巯基自组装膜法固定甲基对硫磷抗体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基于直接法和竞争法的甲基对硫磷压电免疫传感技术并对两种技术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竞争法的压电免疫传感技术对对硫磷抗原抗体反应的响应频移值较大,可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检测限。

  • 郭海龙;马春梅;董守坤;金喜军;龚振平;
    J4. 2008, 22(03): 338-34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5N示踪技术和框栽方法,对大豆不同生育期(苗期V4,初花期R1,盛花期R2,结荚初期R4,鼓粒期R5,成熟期R6,收获期R8)各部位及全株氮素来源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生育前期土壤氮和肥料氮是根、茎、叶片氮素的主要来源,在生育后期根瘤固氮开始增加;随生长大豆荚果氮素中土壤氮所占比例逐渐减小,根瘤固氮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并在收获期(R8)达到总量的70.6%,肥料氮所占比例一直很低。苗期至初花期(V4~R1)是无机氮营养期,大豆主要依靠土壤氮和肥料氮;初花期至鼓粒期(R1~R5)是无机氮营养与根瘤固氮并行期,既依靠土壤氮和肥料氮,又有根瘤固氮的供应;鼓粒期至收获期(R5~R8)是根瘤固氮营养期,主要依靠根瘤固氮。

  • 曹兵;贺发云;徐秋明;蔡贵信;
    J4. 2008, 22(03): 343-34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小青菜、大白菜和番茄3种露地蔬菜的氮肥利用率及其氮素去向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小青菜和大白菜上施氮增产显著(p<0.05),而在番茄上未表现出增产效应;施氮使3种蔬菜的吸氮量显著增加。用差值法和15N-示踪法测得的3种蔬菜氮肥利用率相当,且利用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小青菜生长期间土壤氮素总损失低于10%,而大白菜和番茄生长期间土壤氮素损失分别为41.9%~48.6%和34.2%~46.0%。试验中未发现小青菜生长期间有氮素淋溶,大白菜和番茄分别有9.2%~10.9%和10%~10.2%的标记尿素被淋溶到40cm以下土层。

  • 叶萌;赵敏;万雪琴;张泽锦;刘轩;
    J4. 2008, 22(03): 348-352+33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植物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5年生黄柏主干环状全剥皮及新皮再生对叶片光合效率、蒸腾速率以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剥皮后7-29d,其光合效率、叶绿素荧光最大量子效率ΦPO、实际量子效率ΦP’和光化学猝灭qp均显著低于对照(未剥皮树),35d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蒸腾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剥皮导致的光合下降不是由气孔因素引起,也不是光系统结构的破坏,而是因剥皮阻断了光合碳同化物向下运输,从而发生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反馈抑制。一旦韧皮部向下运输的功能恢复,反馈抑制随即解除,光合作用迅速恢复至常态。

  • 石伟琦;王国安;李晓林;
    J4. 2008, 22(03): 353-35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claroidum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气体交换和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对羊草生长第45、60和75天的测定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能提高植株的含磷量、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降低植株δ15N值,但对羊草的内在水分利用效率和δ13C的组成未产生显著影响;植株生长的不同时期对其气体交换和稳定性同位素δ13C、δ15N均产生显著影响;时间和接种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植株的光合速率、δ13C和δ15N;羊草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的提高归因于菌根真菌改善植株磷营养和增加根系碳分配所致;而植株内在水分利用效率和δ13C无显著性差异是因为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总是发生同方向变化造成的;菌根植物具有较低δ15N是源于菌根真菌吸收N,并富集15N,转运给植株贫化的15N所致。试验结果为认识草原植物的碳水平衡和N循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 王成;王之盛;周安国;刘贵莲;薛白;
    J4. 2008, 22(03): 359-36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稳定同位素(15N-Gly)示踪技术和氮平衡试验,比较研究了外源代谢调节物(黄芪组方浓缩物、半胱胺)对PIC肥育猪生长性能、体蛋白动态代谢和氮沉积的影响。选用32头体重59.82±1.32kg的PIC商品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CON组、NCAE组、CAE组和CS组。每处理设4个重复,每重复2头猪。试验结果表明:(1)黄芪组方浓缩物和半胱胺均明显提高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其中基础日粮+半胱胺70mg/kg组(CS组)显著提高肥育猪日采食量(P<0.05),基础日粮+黄芪组方浓缩物250mg/kg组(CAE组)和基础日粮+非稳定化处理黄芪组方浓缩物250mg/kg组(NCAE组)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P<0.05),从而使肥育猪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2)黄芪组方浓缩物和半胱胺均显著增加肥育猪体蛋白沉积速率、显著提高氨基酸利用效率和生物学效价(P<0.05);黄芪组方浓缩物显著提高可消化氨基酸用于合成体蛋白质的速率(P<0.05),降低内源尿氮排泄速率。(3)黄芪组方浓缩物和半胱胺调控体蛋白沉积的强度和途径不同:半胱胺主要通过降低体蛋白降解速率26.71%,增加体蛋白沉积速率63.53%(P<0.05);黄芪组方浓缩物通过降低体蛋白降解速率和提高体蛋白合成速率,共同增加体蛋白沉积,与对照组相比,NCAE和CAE组体蛋白质降解速率分别降低了24.84%和13.66%,体蛋白合成速率分别提高了22.86%和19.18%。(4)黄芪组方浓缩物和半胱胺均可改善氮代谢,体现在CS组显著提高氮的净利用率和生物学效价(P<0.05),CAE组极显著改善沉积氮、氮的净利用率和生物学效价(P<0.01),NCAE组显著提高氮的净利用率和生物学效价(P<0.05)。

  • 杨玉;黄应祥;贺俊平;耿建军;
    J4. 2008, 22(03): 365-36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对蛋鸡性成熟过程中卵巢重、E2及P4水平的影响为目的。结果表明:在性成熟过程中,卵巢重和卵巢表面卵泡数随着年龄和能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多,22周龄时,除低能Ⅱ组外,其他各组卵巢质量和优势卵泡(10mm以上)明显增多,与低能Ⅱ组差异达显著水平;血清E2和P4含量持续上升,22周龄时均达较高水平;高能组E2和P4水平显著高于低能组,到22周龄,对照组E2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高能组又显著高于低能Ⅱ组;其他4组P4水平显著高于低能Ⅱ组,说明过低的能量水平通过影响E2和P4水平的分泌进而影响卵巢卵泡的发育。

  • 王春梅;李湛;伍国强;张金林;王锁民;
    J4. 2008, 22(03): 370-37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22Na+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小麦在NaCl胁迫下根系的Na+外排能力,并对植株法与外排液法2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小麦根系在NaCl胁迫下具有明显的Na+外排能力,且随着NaCl浓度增加而增强,以阻止过多的盐分在体内积累。使用外排液法在3个盐浓度下所测得Na+外排速率均略高于植株法,但2种测定方法差异不显著,结果基本一致。综合比较表明,在植物根系Na+外排速率的测定中,拟推荐采用外排液法,使操作简便并能减少系统误差。

  • 孙涌栋;李贞霞;李新峥;罗未蓉;
    J4. 2008, 22(03): 374-37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Cu2+浓度对黄瓜发芽期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Cu2+(25 mg/L)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下胚轴长、下胚轴粗度、生物量和相对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及其他浓度处理;而幼苗的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均在此浓度得达最低。但在高浓度Cu2+(Cu2+浓度在50~300mg/L时)处理下,随着Cu2+浓度增加,黄瓜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幼苗生长的各项生理指标开始上升,对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在300mg/L时抑制作用最显著。

  • 朱聪;郭江峰;
    J4. 2008, 22(03): 379-38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土壤中引入134Cs后接种抗辐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研究其对放射性铯在土壤中化学形态的影响。在抗辐射球菌存在的情况下,利用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吸收134Cs,初步研究了134Cs化学形态与结球甘蓝对其吸收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34Cs在土壤中主要以残留态形式存在,且接种抗辐射球菌的土壤残留态134Cs比在无菌土壤中的比例高28.64%~38.17%。结球甘蓝对134Cs的吸收量约为12100Bq/g,但在接种抗辐射球菌后,结球甘蓝对134Cs的吸收量约为8500Bq/g,比未接种细菌时的吸收量下降了约29%。抗辐射球菌可以改变134Cs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从而降低植物对134Cs的吸收。

  • 胡留杰;白玲玉;李莲芳;曾希柏;
    J4. 2008, 22(03): 383-38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砷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工农业生产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砷是高毒元素,在微量水平上就能对动植物体产生一定危害。砷的危害通过生物有效性予以表达,其生物有效性与其在土壤中的累积量及形态密切相关。本文就砷在土壤中的存在价态、与土壤胶体的结合形态、砷生物有效性及不同形态砷的测定技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以期为深入开展土壤中砷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高美须;刘春泉;
    J4. 2008, 22(03): 388-38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志东;高美须;
    J4. 2008, 22(03): 390-39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3.03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