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20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6-08-20
  

  • 全选
    |
    论文
  • 王忠华;贾育林;
    J4. 2006, 20(04): 255-25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1.0%化学诱变剂EMS处理抗稻瘟病水稻品种Katy,获得一个水稻类病变坏死突变体,命名为lmm1。与对照Katy相比,该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发生了显著变异:植株变矮,分蘖数和千粒重显著减少。遗传学分析研究表明,该突变为单基因细胞核隐性突变。经稻瘟病与纹枯病真菌人工接种实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比对照Katy具有更强的广谱抗性,表明lmm1对于提高水稻广谱抗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 任祎;牛西午;王世研;韩美清;
    J4. 2006, 20(04): 259-26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氮离子注入和γ射线辐射谷子种子引起的后代个体基因组DNA变异进行检测并作比较。145份材料在经筛选后的10个具多态性的随机引物上扩增得到94个多态性位点,145份材料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978。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谷子种子可以引起体内基因组DNA发生突变,经氮离子束注入的后代遗传差异大于γ射线处理引起的后代遗传差异。其中剂量为2.5×1016N+/cm2的氮离子束处理引起的后代遗传差异最大,平均遗传距离为0.1920,表明离子束注入应用于谷子诱变育种可以引起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品种改良新技术。

  • 潘素君;戴良英;刘雄伦;张昊;王国梁;
    J4. 2006, 20(04): 263-26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8个籼稻品种作材料,研究了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9片段的pCAMBIA1301质粒的根癌农杆菌EHA105转化籼稻幼胚愈伤组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B培养基适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共培养时间以3d为宜。40mg/L的潮霉素可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筛选,抗性愈伤率在69.4%~85.3%之间;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幼苗分化率在15.4%~47.4%;鉴于多数籼稻愈伤组织分化时对潮霉素特别敏感,因此分化培养基中不加潮霉素;但为了减少假阳性,生根培养基中分别用20mg/L和30mg/L的潮霉素对幼苗进行筛选。

  • 鲍根良;左晓旭;王俊敏;骆荣挺;陶荣祥;郑涛;
    J4. 2006, 20(04): 269-27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海南和杭州两地分别对晚粳稻耐旱突变体G1、原亲本浙粳20及旱稻对照巴西陆稻IAPAR-9进行耐旱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1旱后再生能力明显强于亲本浙粳20和巴西陆稻IAPAR-9,表现为再生苗发生早,总再生苗数占干旱处理前总分蘖数的比例高。在干旱胁迫育秧处理时,G1最长根长、根茎长比及单苗干鲜重比显著大于亲本浙粳20,其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巴西陆稻IAPAR-9比较,G1最长根长稍短,但根茎长比和单苗干鲜重比明显大。

  • 方良俊;符小琴;叶群珊;张星福;符垂康;
    J4. 2006, 20(04): 273-276+30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对水稻幼苗做诱抗剂处理并进行盐胁迫,测定了不同品种幼苗各性状耐盐性诱导率,并进一步对品种R6幼苗的生理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诱抗剂对不同水稻品种幼苗的耐盐性诱导率有明显差异,品种R6的根长诱导率最高;用诱抗剂处理水稻品种R6后,耐盐能力比盐胁迫对照显著提高,表现为增加了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强了根系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诱抗剂还具有调节IAA和ABA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分布的作用。

  • 张宏纪;王广金;孙岩;黄景华;刁艳玲;郭强;尹静;孙光祖;
    J4. 2006, 20(04): 277-28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γ射线照射过的供体宁7840的DNA导入受体91B569,经温室加代和系谱法种植,在后代中获得6种类型的突变系:生育延迟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改变型、抗病型、矮秆型、丰产型和品质改善型。与供体和受体相比,每个突变系可具有2个以上的变异。突变系的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具有丰富的变异,与受体的电泳图谱差异较小,而与供体的电泳图谱差异较大。表明在导入经γ射线照射外源DNA后,后代显示的分子诱变效应大于基因转移效应。

  • 李开隆;肖静;刘桂丰;李志新;
    J4. 2006, 20(04): 282-28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大青杨生长速度,采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花粉技术,通过杂交获得大青杨三倍体。采用不同水培时间处理的单因素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在水培4d,温度15℃~28℃,相对湿度85%~95%时,采用0.12%秋水仙素处理大青杨雄花芽效果最好,A4级(d>50μm)花粉百分数为4.2%,大花粉粒百分率(d>37.5μm)达10.9%;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将0.1%、0.3%、0.5%的秋水仙素用注射、棉浸、棉浸+DMSO法处理水培2、4、6d的大青杨雄花芽,在雄花枝水培4d时,注射0.3%秋水仙素,诱导获得A3级大花粉粒(37.5μm

  • 毕静华;高月;刘永立;叶庆富;
    J4. 2006, 20(04): 287-291+30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阔叶猕猴桃(Actinidia latifolia)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各种抗生素对形态分化和器官形成的影响,并以叶盘为受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抗性愈伤组织和抗性芽,组织化学染色表明gus基因已在植物组织中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定芽分化来说,头孢霉素(Cef)效果明显好于羧苄青霉素(Carb)。Cef浓度为300mg.L-1时效果最好,再生频率达100%,平均再生芽数达最大为9.76个芽/外植体。生根过程中高浓度的Cef(≥200mg.L-1)明显抑制生根,而Carb对生根没有显著影响。在卡那霉素(Kan)和Carb组合处理中,Carb对生根没有显著影响,但Kan明显抑制生根。随着Kan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和平均根数迅速减少,当浓度升高到50mg.L-1时,生根完全被抑制。因此,农杆菌介导的阔叶猕猴桃遗传转化中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过程宜选用300mg.L-1Cef来抑制农杆菌生长,Kan筛选的临界浓度为20mg.L-1。在抗性芽生根过程中Kan浓度应该控制在50mg.L-1以内,并改用Carb作为杀菌剂,生根效果会更好。该研究确定了农杆菌介导的阔叶猕猴桃叶片遗传转化中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和用量,为通过基因工程对阔叶猕猴桃进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 郝晨;李云;姜金仲;刘洋;
    J4. 2006, 20(04): 292-295+35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观察四倍体刺槐花器,得出相应的花蕾外部形态、大小、颜色和花序中不同序位花蕾发育时期与大小孢子细胞学发育时期密切相关。因此根据花器形态特征可判断大、小孢子发育细胞学的时期,从而为四倍体刺槐花器离体培养接种外植体的选择提供依据。

  • 沈娟;别小妹;陆兆新;吕凤霞;朱筱玉;
    J4. 2006, 20(04): 296-298+33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N+注入芽孢杆菌选育高产抗菌物质菌株。注入N+的能量为25keV,剂量为50×2.6×1013、80×2.6×1013、100×2.6×1013、120×2.6×1013和150×2.6×1013N+/m2。结果表明最佳的注入剂量为50×2.6×1013N+/m2,选育出了1株高产菌株(Bacillus subtilisfmbJ224),其抗菌物质产量是出发菌株的1.96倍,经传代培养,其高产性能稳定。同时通过对该菌株的发酵特性研究,发现其产抗菌物质的模式为延滞合成型。

  • 李志能;刘国锋;包满珠;
    J4. 2006, 20(04): 299-30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悬铃木干种子,测定不同剂量对悬铃木M1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400Gy辐射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悬铃木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成苗率降低,株高、鲜重、根长也明显下降。辐射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极显著,50~250Gy处理各组出真叶期比对照组依次推后2、5、9、14d。300~400Gy处理组虽有发芽,但幼芽严重扭曲,15d后逐渐死亡。通过对悬铃木辐射组与对照组成苗率和根长进行比较,初步推测悬铃木辐射的半致死剂量为50Gy,辐照诱变的适宜剂量为50至250Gy。

  • 张素芝;李纪蓉;
    J4. 2006, 20(04): 303-30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5种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大蒜花苞气生鳞茎进行多倍体诱导,发现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处理时毒害作用较小,四倍体的诱导率最高能达到66.7%。而液体培养基浸泡处理的毒害作用较大,适宜进行高浓度短时间处理。添加1.5%二甲基亚砜和25℃的温度有利于四倍体大蒜的诱导。细胞水平的证据表明,经过秋水仙素诱导处理得到了大蒜四倍体植株。

  • 吴兰荣;陈静;石运庆;苗华荣;齐卫;陈效东;胡文广;
    J4. 2006, 20(04): 309-31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育22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采用60Coγ射线诱变处理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及适应性广的传统出口型大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内在品质与鲁花10号、花17、8130相当,外观品质特别是籽仁色泽优于同类品种,产量水平高于大花生主栽高产品种鲁花11号、海花1号、鲁花9号等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比同类品种短10~15d,且抗旱耐涝性及抗病性等综合抗逆性状较为平衡,是传统出口型大花生新品种选育的一个突破,可在我国北方大花生产区广泛推广利用。

  • 沈伟桥;舒小丽;张琳琳;夏英武;吴殿星;
    J4. 2006, 20(04): 312-31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浙辐201是新品系201干种子经60Coγ射线辐射培育而成的高抗性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新品种,具有直链淀粉含量高、胶稠度软和抗性淀粉含量高的特点,适合加工专用和功能食品开发,适宜在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省作早中熟早籼稻栽培。

  • 侯玉周;
    J4. 2006, 20(04): 314-31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汉钦;潘大建;范芝兰;李晨;陈建酉;
    J4. 2006, 20(04): 315-31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籼型香稻新品种粤航1号的选育,并对航天搭载材料的选择和香味性状突变进行了讨论。该品种鉴定结果为品质达国标优质3级以上,食味品质佳,既香又软,可加工中高档包装米。粤航1号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 孙逊;任瑞星;施巾帼;孟晖;唐掌雄;陶先萍;
    J4. 2006, 20(04): 318-32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用不同能量不同剂量的质子处理甜瓜干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质子辐照可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分裂行为异常,随着质子能量和剂量的提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呈增加趋势。质子对染色体的致畸效应有微核、染色体桥、断片等。从突变效应看,早熟突变较多,并从中选出T63-1-17-8-1-3早熟突变系。

  • 陈于和;秦素平;林小虎;董超华;东方阳;
    J4. 2006, 20(04): 321-32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秋水仙素在不同浓度(0.01%、0.05%、0.10%、0.15%、0.20%)和不同处理时间(12、24、36、48、60和72h)对黑麦根尖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指数、细胞加倍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使黑麦根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观察到的细胞内染色体数有14、28及56条不等;0.15%的秋水仙素处理24h,细胞的中期分裂指数最大,达到0.202%,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36h,细胞加倍指数最高,达到0.096%。

  • 赵军;陈晓斌;陈放;
    J4. 2006, 20(04): 324-32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剂量为5~25Gy的60Coγ射线,对重12~14g的西红花球茎进行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对西红花开花、花器官发育和球茎再生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辐照处理对西红花开花有刺激作用;5~10Gy为西红花的最适诱变剂量。

  • 郭平稳;李松兰;王锋;张磊;尹艳艳;杨利军;
    J4. 2006, 20(04): 327-33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重铬酸银剂量计对以静态堆码方式进行辐照的某中药中的剂量分布进行测量,并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统计误差在5%以内,计算值和实测值的相对偏差在20%以内,计算结果基本反映了该剂量分布的真实情况。

  • 刘超;汪晓鸣;王宏;
    J4. 2006, 20(04): 331-332+32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梨汁,研究不同辐照剂量,不同pH值,以及辐照与pH复合处理对梨汁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辐照处理和调节pH值对梨汁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kGy辐照与pH 3.1复合处理能抑制多酚氧化酶约92%的活性。

  • 刘志凌;唐玉新;肖蓉;曹庆穗;
    J4. 2006, 20(04): 333-335+33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我国辐射加工行业竞争状况及CRM信息系统框架两个角度出发,对我国辐射加工企业导入CRM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针对行业应用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 王自良;张改平;杨艳艳;张海棠;王选年;邓瑞广;
    J4. 2006, 20(04): 336-340+31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苯巴比妥(PB)经化学修饰在其苯环上引入活性基团氨基,合成半抗原对氨基苯巴比妥(pAPB),用重氮化法将pAPB偶联于BSA,合成人工抗原BSA-pAPB,并用红外(IR)、紫外(UV)、SDS-PAGE鉴定;用BSA-pAPB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技术建立抗PB的单克隆抗体mAb(PB mAb)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PB 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结果表明,BSA-pAPB偶联成功,偶联率为1∶19;筛选出1B9、3C4、3F6、4E6共4株杂交瘤细胞,其中最好的4E6株间接ELISA效价细胞培养上清为1∶8.1×102,腹水为1∶6.4×105,同种型为IgG1/κ,亲和常数(Ka)为2.08×1010L/mol,对PB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35μg/L,与巴比妥的交叉反应率(CR%)为12.4%,与其他化合物无CR。本试验研制出高效价、敏感、特异的PB mAb,可用于PB残留检测的免疫学实验。

  • 钟伟良;刘可星;
    J4. 2006, 20(04): 341-34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3.0和25.0 kGy剂量的60Coγ射线分别对供试土壤进行了辐照处理,以区分土壤中的内生菌根菌和其他土壤微生物;并以未经辐照处理的土壤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对黑麦草和百喜草吸收89S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照土壤中黑麦草和百喜草根部内生菌根的侵染率分别为48.0%和28.0%,说明两种草均易与内生菌根菌形成内生菌根。尽管内生菌根菌和其他土壤微生物对黑麦草和百喜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两种草对89Sr的吸收。

  • 陈海丽;吴震;刘明池;
    J4. 2006, 20(04): 345-34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新型多功能保水剂对黄瓜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多功能保水剂可以提高土壤绝对含水量,有效的促进黄瓜营养生长,黄瓜产量、结果数、单果重和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3.12%、10.34%、2.52%、13.12%,但对品质影响不大。

  • 许镇坚;田兵;华跃进;
    J4. 2006, 20(04): 349-35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6.04.0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含不同类型金属辅基(Mn或Cu,Zn)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抗氧化/促氧化作用特征,以及酶剂量对其抗氧化/促氧化作用的影响。用化学发光法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由Fenton体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导致DNA氧化损伤的影响。进一步利用.OH所致质粒DNA氧化后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的构型改变为实验模型,比较不同类型金属辅基和剂量对SOD抗氧化/促氧化活性的影响。Mn-SOD对.OH引起的DNA氧化损伤没有显著影响。然而,Cu,Zn-SOD在较高浓度(>200 U/ml)下,表现出强烈的促氧化效应,能够加剧DNA氧化损伤。研究结果表明,金属辅基对SOD的抗氧化或促氧化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可能与金属辅基在Fenton反应中的氧化还原特性相关。高浓度的Cu,Zn-SOD对.OH所致DNA氧化损伤存在显著的促氧化效应。高浓度的Mn辅基离子不能与Fenton体系中H2O2直接作用,并且不能促进羟基自由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