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专栏征稿丨粮食产后减损

 

专栏缘起与导读

粮食安全是国内国际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2022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经发出警告,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相比国际形势,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态势稳健。然而近年来,大宗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加之暴雨洪涝、地震台风、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频发,我国粮食保供稳价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完成这一目标,粮食产后减损大有可为。据测算,我国粮食每年在储藏、运输、加工等产后环节损失量在700亿斤以上,接近粮食大省吉林全年粮食产量。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当务之急。

粮食产后损失发生在收获、干燥、储藏、运输、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本专栏涵盖粮食产后干燥、储藏减损、加工减损等多个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展现国内外在粮食产后减损方面的科技前沿和应用创新,为本领域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

 

专栏主要议题

1、粮食产后干燥理论、技术与装备;

2、粮食产后品质劣变机理与控制技术;

3、粮食储藏霉虫、毒素发生机理与控制技术;

4、加工减损理论与技术;

5、绿色保鲜防腐材料制备与功能评价;

6、粮食产后减损的其他方面

 

专栏主编

王刚,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粮油减损与真菌毒素防控创新团队科研骨干。2016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博士学位,同年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入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储藏霉菌及毒素控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9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6篇,参编著作2部,申请或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中国农科院杰出科技创新奖1项(第三完成人)。

 

吕扬勇,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粮油食品微生物危害防控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研究方向为真菌毒素合成调控与防控,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各1项、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在《Journal of Hazards Materials》《Food Control》《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项,参编教材1部(副主编)。

 

投稿须知

1. 参考《核农学报》2023年已发表论文格式,登录官网获取并执行本刊投稿须知;

2. 登录核农学报官网进行投稿,并注明粮食产后减损专栏投稿;

3. 综述要求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该领域的资深专家;

4. 投稿截止时间:2024430日;

5. 预计出版时间:20248-11月;

6. 未尽事宜,请联系010-62815961


发布日期:2023-12-08    浏览: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