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4-20
  

  • 全选
    |
    论文
  • 王峰, 徐飚, 杨正林, 凌英华, 何光华, 陈胜, 卿明敬, 桑贤春
    J4. 2011, 25(2): 197-20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水稻优良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获得了24份半矮化突变体,其中4份较为特别。与其他半矮化突变体相比,d11和d24的包穗程度较轻,分别为-2.7和-2.6cm,农艺性状变化较小,有效穗与原始材料相比无变化;缙恢10号对GA3敏感,d9和d18对GA3钝感,d9是全节间缩短型突变体,d18则为顶节缩短型突变体,其平均穗颈长仅为0.31cm,整个穗子被完全包裹在剑叶叶鞘中,包穗度为-24.4cm。遗传分析表明,d9、d11、d18和d24的半矮化性状均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为水稻矮化基因资源的丰富和GAs信号传导途径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 杨德卫, 卢礼斌, 郑向华, 黄镜浩, 叶宁, 刘成德, 程朝平, 何琴, 叶新福
    J4. 2011, 25(2): 202-20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60Co γ射线辐照籼稻材料M804,获得了1个性状能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MU101,对其形态学及细胞学方面进行了鉴定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田间表现植株矮化,叶色浓绿,株型紧凑,长势较强,抽穗和分蘖正常,节间数较野生型减少2个,各节间不按比例缩短。该突变体可作为一个特殊类别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为该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遗传机理研究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理想株高的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 王兰, 龙云铭, 田华, 蔡千惠, 李金泉
    J4. 2011, 25(2): 208-21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自然低温鉴定,从84份水稻核心种质中初步筛选出13份苗期抗寒材料,其中包括3份籼稻和10份粳稻品种。在光照培养箱中进一步的低温处理结果表明:在较长时间的持续低温胁迫条件下,抗寒材料的抗寒级别分别达到1~4级,其中粳87-304达到1级;在低温变温处理的条件下,低温敏感品种三百粒和加巴拉植株的叶片枯萎、恢复室温后缓慢死亡,而抗寒品种桂花黄和苏粳2号的叶片没有明显枯萎;在较短时间的低温胁迫条件下,叶片卷枯程度、失绿程度可作为鉴定水稻苗期抗寒能力的有效指标。本研究为水稻苗期抗寒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并为水稻抗寒基因克隆提供材料基础。

  • 燕晓阳, 黄群策, 陈雪能
    J4. 2011, 25(2): 214-21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品系09-04-01和相应的二倍体09-02-01为研究材料,对其不同剂量离子注入后种子电解质外渗率及幼苗生长状况和酶活性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后,09-04-01种子电解质外渗率与对照相比的平均增幅低于09-02-01;09-02-01在10×1017N+/cm2注入剂量下幼苗生长状况较好,而09-04-01在30×1017N+/cm2注入剂量下幼苗生长状况较好;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因酶种类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09-02-01在10×1017N+/cm2注入剂量下POD和SOD活性最强;09-04-01在70×1017N+/cm2注入剂量下POD和SOD活性最强。结果说明一定剂量的氮离子注入能够增强清除自由基的酶的合成能力,09-04-01比09-02-01效应更为显著。

  • 徐小炜, 徐丽, 董昕, 金危危, 陈绍江
    J4. 2011, 25(2): 220-22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经卫星搭载的高油玉米自交系BY815和常规自交系1145、F349为材料,从中筛选突变体并对其表型,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变异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SP1代,BY815出现表型变异的频率为21.61%,而1145和F349出现表型变异的频率仅为2.57%和3.13%。在SP2代仅发现6个表型变异突变体,其中,BY815白化苗突变体HT-3和1145叶色条纹状斑点突变体HT-5较有特点。在这2个突变体中,正常植株与突变体植株的比率均表现为3∶1,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规律。对这6个突变体材料进行细胞学观察,未发现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利用130对SSR引物分析表明,只有1个来自1145的突变体有8.46%的多态性差异位点,而在其余突变体中未发现差异位点。

  • 陆瑞菊, 陈志伟, 何婷, 王亦菲, 杜志钊, 高润红, 邹磊, 黄剑华, 陈佩度
    J4. 2011, 25(2): 226-23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确定盐胁迫下大麦籽粒产量和萌发期生长指标与小孢子培养阶段盐胁迫下愈伤组织产量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以2份大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以下3项研究:(1)诱导培养基中NaCl含量对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产量的影响;(2)萌发液中NaCl含量对大麦种子萌发期生长指标的影响;(3)NaCl胁迫处理对大麦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NaCl含量提高可降低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产量,但2份品种的降幅存在明显的差异;萌发液中NaCl含量提高可降低种子发芽率、主根长度和胚芽鞘长度,2份品种间降幅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盆栽条件下NaCl胁迫处理的大麦单株产量明显低于无NaCl的对照,2份品种间有差异。NaCl胁迫下,2份供试材料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产量的相对值与种子萌发期的发芽率、主根长度和胚芽鞘长度的相对值以及单株产量的相对值存在着一定的相关,说明供试品种的耐盐性在小孢子水平与植株水平上是一致的。

  • 张玉刚, 韩振海
    J4. 2011, 25(2): 231-23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笔者前期克隆的MxNas1基因功能,构建了苹果属植物小金海棠MxNas1基因正义和反义两种表达载体,并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转化了烟草。对转基因烟草分别进行0和1μmol/L Fe处理14d后,转正义载体烟草在缺Fe情况下叶片没有黄化,表现出较强的抗缺Fe能力;转反义载体植株比对照烟草幼叶提前出现黄化现象,表现了更加不耐缺Fe。对分别经0、1、40和100μmol/L浓度Fe-EDTA处理14d后转基因烟草的Fe、Mn、Cu、Zn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无论哪种浓度Fe处理,转正义载体烟草叶中Fe、Mn、Cu、Zn含量比对照提高1.2~1.5倍,根中则提高不明显;转反义烟草叶中除了Mn的含量有所降低外,Fe、Cu、Zn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

  • 郭亚华, 谢立波, 孟凡娟, 刘录祥, 王雪, 高永利, 周宇, 庞洪影
    J4. 2011, 25(2): 237-24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空间条件对植物的诱变机理,以经空间诱变的甜椒(Capsicum frutescens Linn.)第4代植株叶片为主要试验材料,研究其叶片光合指标、色素含量和叶片细胞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后连续4代自交授粉获得的变异体SP06-31植株叶片内,叶绿素a、b,叶绿素a与b的比值和总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与对照L06-30相比均有所下降,而且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与对照 L06- 30相比差异显著。L06-30和 SP06-31 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变化表现为“单峰型”;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表现为“漏斗型”。同时,叶片细胞出现细胞破裂、叶绿体内淀粉粒数量增多、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基质以及叶绿体外渗及部分叶绿体基粒片层模糊等现象。

  • 赵明霞, 隋炯明, 王晓杰, 乔利仙, 郭宝太, 王晶珊
    J4. 2011, 25(2): 242-24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花生离体培养高频率体细胞胚(体胚)诱导方法,及平阳霉素(PYM)对体胚发生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以PYM作为化学诱变剂进行花生离体诱变提供有效方法。以花生品种花育20号和花育22号成熟种子的胚小叶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浓度2,4-D(0, 5, 10, 15, 20mg/L)的MSB5(MS无机盐+ B5有机成分)培养基上诱导体胚培养。结果表明:当2,4-D浓度为 10mg/L时,体胚诱导率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除花育20号添加10mg/L与5mg/L无极显著差异),花育20号和花育22号体胚诱导率分别高达80.1%和92.9%。将形成体胚的外植体转接到添加4mg/L BAP的体胚萌发培养基上,成苗率达85%以上。以此培养方法为基础,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YM(0, 1, 2, 3, 4, 5mg/L),进行体胚的诱导。结果显示:PYM对体胚发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平阳霉素浓度的增大,体胚诱导率显著下降,外植体褐化率急剧上升。2个供试品种的PYM抑制浓度不同,综合褐化率和体胚形成率,确定花育20号和花育22号适宜的PYM离体诱变浓度分别为3~4mg/L和4~5mg/L,诱变培养时间为30d。

  • 郝梦雨, 郎明林, 杨学举
    J4. 2011, 25(2): 247-25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印度芥菜核糖体相关膜蛋白RAMP4 家族成员BjJ10-2基因的开放读码框,成功构建了pET32a-BjJ10-2原核表达载体,通过热激法将其转化到原核表达菌株BL21(DE3)plysS中,得到重组大肠杆菌BL21(pET32a-BjJ10-2)。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到在IPTG诱导下BjJ10-2在BL21菌株中获得表达。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重组大肠杆菌BL21(pET32a-BjJ10-2)和对照菌株BL21(pET32a)的抗盐性,结果表明,过表达BjJ102的BL21菌株的抗盐性明显高于对照菌株,其抗NaCl的浓度可高达0.8mol/L。半定量RT-PCR的结果表明BjJ10-2基因响应盐胁迫,在印度芥菜根部其mRNA转录丰度显著增强,在8~12h达到峰值。说明BjJ10-2是一个新的盐胁迫响应基因,可能在植物抗盐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刘华, 蒋玲曦, 王金斌, 谭芙蓉, 吴潇, 朱宏, 赵凯, 唐克轩, 唐雪明
    J4. 2011, 25(2): 253-25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环境释放条件下,比较了转基因青蒿及其野生型受体的基本农艺性状、抗逆性及耐常用除草剂等特性。在旱、盐胁迫下,通过测定3种转基因品系和其野生型受体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及脯氨酸等生理指标,比较了转基因青蒿和野生型的耐受性。结果显示,转基因青蒿品系ANF176、GFH13的株高、茎粗显著低于其野生型受体,转基因青蒿品系SQS159的冠幅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野生型受体。其他指标的比较试验研究显示转基因青蒿品系与其野生型受体没有显著差异性。在本试验条件下,这3种转基因青蒿品系具有与野生型类似的抗逆能力(耐盐性、耐旱性),转基因青蒿与野生型对2种除草剂克无踪和金都尔不具有耐受性。

  • 吴如健, 黄镜浩, 温寿星, 蔡子坚, 罗土炎, 陈良锋, 王周文
    J4. 2011, 25(2): 259-26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福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茎尖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后,经组织培养获得其再生植株,以此为材料,结合常规压片法与超薄切片技术,研究航天搭载对福橘当代无性系细胞有丝分裂行为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航天搭载对福橘茎尖具有诱变作用,所得13个诱变无性系中,有丝分裂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08004’无性系植株的有丝分裂畸变率明显高于其他无性系:中期染色体数目异常畸变率为0.34%,落后染色体畸变率为0.69%,微核畸变率为0.86%;并且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结构发生异常,可见C形(0.17%)或S形纺锤体(1.20%),细胞发生多极分裂(1.03%)。绝大多数航天搭载当代无性系的细胞超微结构正常。‘08004’无性系植株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呈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典型特征:细胞核内染色质凝集;叶绿体类囊体结构解体;出现自体吞噬小体;细胞液泡化并发生质壁分离,最终形成凋亡小体。PCD过程中,线粒体保持其结构完整性,直至PCD末期才发生结构变化。

  • 王建华, 陈秀兰, 王琳, 张容, 王锦荣, 刘健, 焦隽, 何震天
    J4. 2011, 25(2): 266-26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粳稻品种盐粳10号干种子为材料,于2006年经育种专用卫星搭载15d后返地种植。通过连续3代选育,从其后代群体中获得一批突变体。本文详细报道了选育过程,并提出了SP1代多本栽插、控制分蘖,SP2~SP3代混合选择和定向筛选相结合的水稻选育方法。

  • 舒小丽, 张琳琳, 吴殿星
    J4. 2011, 25(2): 270-27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代谢谱技术是指某一个代谢途径中超过一个基因被干扰后,对该途径中的某种特定的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代谢谱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品种分类与真实性鉴定、基因功能、代谢调控与系统生物学研究、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并在农作物成分改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代谢谱技术最早主要用于拟南芥的研究,在水稻中的应用目前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从水稻代谢谱分析方法入手,简要概述了代谢谱技术在水稻代谢调控、基因组学、品种鉴定以及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

  • 姜秀杰, 张德权, 张东杰, 李淑荣, 高美须, 王志东
    J4. 2011, 25(2): 276-28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不同包装协同抗氧化剂对辐照调理鸡肉理化指标的影响,对添加抗氧化剂的辐照调理鸡肉分别采取普通包装、真空包装及气调包装后经5kGy辐照处理,4℃下贮藏,分别在辐照的第0、3、7、10、14、18和21天对鸡肉pH值、TBA值、TVBN值及色度a*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化剂结合气调包装的调理鸡肉在贮藏期间pH值有所升高,但变化相对不大;TBA值升高,真空包装组可有效抑制脂肪氧化的速度,但不显著(P>0.05);TVB-N值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真空包装效果较好,第21天TVBN为14.29mg/100g,未超过鲜肉参考指标;在整个贮藏期内真空包装和无氧包装a*值均显著升高(P<005),在第21天时真空包装仍保持稳定的鲜红色。因此在提高贮藏过程中辐照调理鸡肉的理化特性方面,真空包装效果最佳。

  • 李伟明, 哈益明, 永富, 张彦立
    J4. 2011, 25(2): 281-28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葵花籽、核桃、开心果和榛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在0、1.0、3.0、5.0和10.0kGy剂量范围内4种样品辐照剂量与信号强度的关系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样品在辐照前后ESR波谱有明显区别,其信号强度与辐照剂量均呈正相关。辐照后样品的ESR强度和谱形都发生变化,应用ESR法能够鉴定4种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其中核桃和开心果的ESR谱线中心信号左右两侧出现的2个对称小峰证明了纤维素自由基的存在。研究得出核桃的最低检出剂量接近1kGy,其余3种样品的检出剂量更低。本研究证明,应用ESR法能够定量检测干果类食品的吸收剂量。

  • 张婷, 陈召亮, 乔勇进
    J4. 2011, 25(2): 286-29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灰葡萄孢病菌(Botrytis cinerea)分生孢子为研究对象,采用0.5、1.0、2.0和3.0kGy剂量电子束辐照灰葡萄孢分生孢子,分别测定5℃和25℃培养条件下辐照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的萌发活性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25℃和5℃培养条件下,2.0kGy处理分生孢子完全萌发时间比对照分别延迟了5和9d;24h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降低了46.57%和33.68%;芽管长度抑制率分别为25.12%和74.29%;分生孢子对草莓的致病力显著降低,25℃培养2d时,经2.0kGy辐照处理后的分生孢子病情指数为4.17;5℃培养15d时,病情指数仅为15.28,显著低于对照。电子束处理可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及芽管伸长,延迟其萌发时间,降低其致病力,且剂量越高,效果越明显。

  • 肖欢, 冯敏, 朱佳廷, 陈秀兰, 翟建青, 罗时石, 王泽港
    J4. 2011, 25(2): 292-29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4种脱水蔬菜为对象,研究ATP生物发光法检测辐照处理脱水蔬菜样品的含菌量时,ATP生物发光强度与细菌含量不一致的原因。结果表明:辐照对样品的本底发光无明显影响,也未改变荧光素酶发光系统的光谱;电离辐射在杀灭样品中细菌的同时降低了细菌体内ATP酶的活性,使死亡细菌中的ATP不能随细菌的死亡而降解,并从死亡细菌体内扩散出来,从而增加了样品中游离ATP的浓度,导致细菌ATP提取液的发光强度与实际含菌量不一致;去除样品中游离ATP后,细菌ATP提取液的发光强度与实际含菌量的动态变化已趋于一致。ATP生物发光技术可很好地应用于辐照产品的细菌检测。

  • 王跃进, 徐亮, 詹国平, 胡明, 李柏树, 常红雷, 覃怀莉
    J4. 2011, 25(2): 298-30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9MeV高能X射线辐照处理青杨虎天牛的老熟幼虫和蛹,测定其化蛹率、羽化率并观察蛹、成虫及卵的发育。结果表明:100%阻止老熟幼虫化蛹和羽化的最低吸收剂量分别为60Gy和50Gy;应用机率值分析,推算出辐照导致幼虫死亡率达到99.9968%的最低吸收剂量为72.3Gy,95%置信区间为64.4~89.1Gy;2~3日龄的蛹经100Gy辐照后未能完全死亡,但80Gy辐照后羽化的成虫不育。

  • 蔡先峰, 郭波莉, 魏益民, 孙淑敏, 魏帅
    J4. 2011, 25(2): 302-30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稳定性同位素分析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动物产地来源和生活史的有效技术,也是一项新兴的食品追溯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动物组织器官中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特征,组织器官同位素的平衡时间,以及饲料、饮水、地域和贮藏加工过程对同位素组成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动物源性食品产地和动物生活史的溯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冯海强, 潘志强, 于翠平, 王校常
    J4. 2011, 25(2): 308-31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缺少相应的检测技术,市场上常有用无公害农产品充当有机农产品销售的情况发生。有机茶在我国是最大的有机认证产品,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导致有机茶无法实现现质优价。根据δ15N在土壤、肥料及植物领域的最新研究结果及平衡原理,结合有机茶生产肥料使用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鉴别有机茶是否施用过化肥的最新方法——δ15N分析法,并对其原理及可行性作了详细的分析说明。

  • 方芳, 黄卫东
    J4. 2011, 25(2): 313-31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酮醇是一类重要的类黄酮类物质,它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饮料和红葡萄酒中。本文对黄酮醇类物质的分类、组成、生物学性质及其检测方法进行论述,并对今后研究重点提出展望。

  • 高占锋, 王红云, 付才, 黄志国, 吕林, 刘彬, 赵广永, 罗绪刚
    J4. 2011, 25(2): 317-32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人工瘤胃短期发酵,采用4×2析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利用15N标记尿素代替日粮粗蛋白的0%、10%、20%、40%,分别发酵24和48h,研究日粮不同尿素添加量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及其在瘤胃中的代谢。结果表明:不同尿素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瘤胃pH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尿素处理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在发酵48h时显著高于发酵24h;尿素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颗粒相和液相微生物的含氮量影响不显著(P>0.05);瘤胃食糜各相中的尿素氮与日粮尿素添加量呈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1);瘤胃食糜各组分总氮中尿素氮所占的比例与日粮尿素添加量呈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1);日粮尿素在瘤胃食糜各组分中的分配数量依次为上清液(54.88%~73.03%)>未消化饲料(27.83%~37.56%)>液相微生物(7.99%~10.18%)>颗粒相微生物(4.5%~6.17%),尿素添加量和发酵时间不改变尿素氮在瘤胃食糜的发展趋势。

  • 艾克拜尔·伊拉洪, 贾宏涛, 吐尔逊·吐尔洪, A.I.Karpuhin, S.P.Torshin
    J4. 2011, 25(2): 325-33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新疆灌耕灰棕漠土腐殖质组分及其性质,并利用凝胶过滤法室内研究了外源137Cs与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的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在研究条件下,137Cs与粘土矿物的结合率最高,占总量的78.37%;21.63% 的137Cs积累于腐殖质中,其中与胡敏酸、富啡酸、胡敏素结合的分别为5.78%、6.60%和9.25%。腐植酸与137Cs结合形成分子量较小的4个复合体,即他们的质均分子量>700,392,168和<100。但胡敏酸与金属离子137Cs不仅结合成稳定的有机无机复合体,而且可以形成稳定性更高的腐殖质金属离子配合物。

  • 罗宏海, 赵瑞海, 李俊华, 张亚黎, 张旺锋
    J4. 2011, 25(2): 331-33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陆早13号棉花为材料,在皮棉产量2500kg·hm-2以上的膜下滴灌条件下,于花铃期分别进行1/2、1/4剪叶和1/2、1/4疏蕾处理,研究库源改变对叶片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疏库处理降低了主要源叶(对应的主茎叶和对位果枝叶)中吲哚乙酸(IAA)峰值,推迟了异戊烯基腺嘌呤及其核苷(iP+iPA)的积累,降低了玉米素及其核苷(Z+ZR)和脱落酸(ABA)含量,导致14C同化物输出率及在棉铃中的分配率显著降低,使单铃重和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CK)。减源处理显著增加了开花后28~35d棉铃中细胞分裂素(CTks)各组分含量,增强了盛铃期棉铃对14C-同化物的调运能力,其中去1/4叶处理的单株铃数、单铃重和产量均与CK无明显差异。表明通过协调关键栽培技术调控库源关系,可影响棉株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调节同化物运转及分配的方向和速率,对实现新疆棉花超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 刘秀珍, 李翔, 向云, 李静波, 毕如田, 牛越先
    J4. 2011, 25(2): 337-34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是重要的土壤物理特性, 为研究坝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内涵和利用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来描述与土壤性质的关系,本研究计算了树儿梁小流域坝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并分析了分形维数与各粒级组成及其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树儿梁坝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随土壤黏粒的增加而增大,坝前、坝中、坝尾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分别为2.7278、2.7184和2.685,符合Stokes沉降原理,坝地颗粒组成各粒级含量及变化范围整体差异较小,在垂直剖面上变化都很微弱。坝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阳离子代换量、全钾、缓效钾、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来描述土壤性质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

  • 史雨刚, 孙黛珍, 雷逢进, 杨进文, 王曙光
    J4. 2011, 25(2): 342-34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耐盐性强的晋农207和耐盐性弱的运麦218两个冬小麦品种种子为试材, 用20%的PEG及100mmol/L的KNO3水溶液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研究模拟NaCl胁迫环境下引发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幼苗耐盐性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引发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2个品种小麦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使2个小麦品种种子的膜透性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不同程度提高了2小麦品种幼苗的耐盐指数和耐盐比率。在100mmol/L NaCl溶液胁迫下,引发处理下2小麦品种幼苗叶片膜透性及MDA含量降低,SOD、POD活性和RN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表明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通过提高幼苗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增强了小麦幼苗的耐盐性。试验还表明,引发处理对弱耐盐品种运麦218产生的引发效果要好于强耐盐品种晋农207;KNO3水溶液的引发效果总体上强于PEG。

  • 安冰, 唐运来, 陈梅, 敖嘉, 王丹
    J4. 2011, 25(2): 348-35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材料,在三叶期用不同浓度Cs+(CsCl)进行处理,处理浓度分别为0、0.5、1、5 、10 和20mmol·L-1,处理7、14、21和28d后分别取样,研究小麦对不同浓度Cs+的富集差异,并探讨Cs+对小麦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苗中Cs+含量与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根是主要的富集器官,其次为茎;在20mmol·L-1处理28d后,根的Cs+含量分别是叶和茎的3.3和1.7倍;根、茎、叶Cs+含量分别是0.5mmol·L-1处理浓度的51.3、64.2和43.3倍。所有处理时期根茎叶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与处理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均为S/R>L/R和R/S>S/S>L/S。对抗氧化指标的分析发现,随着Cs+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小麦幼苗POD和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应激性上升后下降的动态变化,MDA和H2O2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与处理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POD和CAT清除过氧化物的能力是有限的,高浓度时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抗氧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

  • 段鹏飞, 刘天学, 赵春玲, 张学林, 李潮海
    J4. 2011, 25(2): 353-35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郑单958、浚单20、登海662三个高产玉米品种为材料,于2007-2008年在河南省4个生态区(豫南、豫中、豫东、豫北)研究了气象因子对河南省夏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生态区的玉米产量表现为豫北>豫东>豫中>豫南,其中豫北玉米2年平均产量为708.5kg/667m2,显著高于其他3个生态区。豫东玉米籽粒中粗淀粉、粗脂肪和赖氨酸的含量较高,豫北玉米籽粒中粗蛋白含量较高,豫中玉米籽粒中粗蛋白、粗脂肪和赖氨酸的含量较低。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光照时数、吐丝后光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0.92),与生育期总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籽粒中粗蛋白含量与生育期光照时数、吐丝后光照时数和吐丝后日均光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76,0.85,0.88),气象因子与粗淀粉、粗脂肪及赖氨酸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试验表明:在豫北,光照、吐丝后光照、吐丝后日均光照充足是籽粒高产优质的有利因素;在豫南,降雨较多限制了产量的形成;在豫中,生育期积温、吐丝后积温、吐丝后日均积温较高不利于粗淀粉、粗脂肪及赖氨酸的形成积累;在大气湿度较高的豫东,则有利于粗淀粉、粗脂肪及赖氨酸的形成积累。

  • 李萍, 郝兴宇, 杨宏斌, 林而达
    J4. 2011, 25(2): 358-36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绿豆影响,有助于人们了解未来气候变化后绿豆生产的变化,以提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本研究利用FACE (Free Air CO2 Enrichment)系统在大田条件进行了绿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受CO2浓度升高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后,绿豆叶面积、株高、节数、茎粗增加;倒数第一完全展开叶叶面积增加6.1%~34.65%,倒数第二完全展开叶叶面积增加4.45%~43.64%;收获期,绿豆株高、节数、茎粗分别增加19.56%、8.24%、9.71%;绿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则有下降的趋势,蕾期和花荚期,倒数第一片完全展开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1.53%、14.21%,花荚期,倒数第二片完全展开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7.06%;收获后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24.45%,单株籽粒产量增加13.87%,而收获指数则有下降趋势;产量的提高是由于单株有效荚数显著增加,而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变化不显著。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将促进绿豆的生长发育,使绿豆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增加。

  • 樊洪泓, 李廷春, 李正鹏, 林毅, 蔡永萍, 金青
    J4. 2011, 25(2): 363-36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MSAP)技术,研究不同聚乙二醇(PEG-6000)处理浓度下霍山石斛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和变化模式。结果表明:经5%、10%和15% PEG6000处理的霍山石斛DNA甲基化比率分别为34.7%、32.9%和30.4%,均低于对照的37.2%,且甲基化水平与PEG-6000处理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998)。与对照相比,5%、10%和15% PEG-6000胁迫下霍山石斛基因组DNA发生甲基化变化的位点比例为12.02%、12.50%和15.53%,去甲基化位点比例为8.39%、8.55%和8.45%;发生DNA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位点之比、DNA甲基化多态性均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而逐步提高。

  • 南丽丽, 师尚礼, 朱新强, 郭全恩
    J4. 2011, 25(2): 369-37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根茎型清水苜蓿、直根型陇东苜蓿、根蘖型甘农2号杂花苜蓿和野生黄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测定3类根型的4个苜蓿品种(材料)在秋末至翌年初春根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6项指标的变化,以研究不同根型苜蓿品种(材料)对低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4个苜蓿品种(材料)其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过氧化氢酶均随着气温下降而增加、随着气温升高而减少;而SOD活性和MDA含量,在不同品种(材料)之间随气温的变化规律不同。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4个品种强弱顺序为:根蘖型野生黄花苜蓿材料>根茎型清水苜蓿>根蘖型甘农2号杂花苜蓿>直根型陇东苜蓿。

  • 罗英, 罗明华
    J4. 2011, 25(2): 375-38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叶型丹参(SA)和小叶型丹参(SI)为材料,设置了对照正常供水(CK)、轻度干旱胁迫(LD)、中度干旱胁迫(MD)、重度干旱胁迫(SD)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丹参叶片气体交换特征与保护酶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下2个丹参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对SA的Pn影响明显大于SI。(2)干旱胁迫下,2个品种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I的WUE高于其相应对照,3个干旱处理下分别是SA的1.2、2.27、2.17倍。(3) 轻度干旱胁迫下,2个品种叶绿素(Chl a, Chl b和Chl a+b)含量均升高,中度和重度胁迫下下降。(4) 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上升,而SI增加的幅度小于SA;轻度胁迫下,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PX)、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升高,而在中度和重度胁迫时有所下降,但在中度胁迫时SI的CAT和APX活性分别高出其对照5.92% 和 8.07%。结果表明小叶型丹参具有更强的干旱适应能力。

  • 刘娜, 蔡丛希, 孙勃, 张志明, 汪俏梅
    J4. 2011, 25(2): 382-39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核盘菌侵染拟南芥哥伦比亚生态型(Col-0)过程中,拟南芥的发病症状、活性氧和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的变化,及其抗性相关基因和芥子油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侵染过程中, 拟南芥的受侵染部位出现黄色水渍状病斑,随发病时间的延长病斑逐渐扩大到整株,其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相对电导率不断上升,活性氧(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大量累积,植物细胞大量死亡;4-甲基硫氧丁基芥子油苷、总脂肪类芥子油苷和总芥子油苷含量逐渐下降,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4-甲氧基-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和总吲哚类芥子油苷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抗性相关基因PR1和 PDF1-2,以及吲哚类芥子油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都大幅度增强;抗性的诱导存在一定的系统性。研究表明芥子油苷,特别是吲哚类芥子油苷很可能参与了拟南芥对核盘菌侵染的防卫反应。

  • 常卫华, 张勇, 王燕玲, 张红, 徐鹏, 吴海凤
    J4. 2011, 25(2): 391-39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剂量重离子束辐照、FSH与LH的配比及添加不同浓度丙酮酸钠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 IVM)的影响。结果显示1.0和1.5Gy辐照可以明显提高绵羊卵母细胞IVM;成熟液中添加10μg/ml FSH与10μg/ml LH(1∶1,即Ⅱ组)时其IVM最高,显著高于Ⅰ组(1:2)、Ⅲ组(2∶1)(p<0.05),极显著高于Ⅳ组(5∶1)(p<0.01);另外成熟液中添加0.2g/L的丙酮酸钠时,IVM显著高于添加0.1g/L(p<0.05),极显著高于添加0.4g/L和0.6g/L(p<0.01)的丙酮酸钠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1.0和1.5Gy剂量辐照对绵羊卵母细胞IVM具有促进作用,FSH∶LH为10μg/ml∶10μg/ml(1∶1)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成熟效果,在绵羊卵母细胞成熟液中添加02g/L的丙酮酸钠可以获得最优的IVM。

  • 史建君
    J4. 2011, 25(2): 397-40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1.02.0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概述了核爆炸以及发生重大核事故时进入生态环境的放射性核素,特别是具生物学意义的几种重点核素的生态环境行为,主要包括137Cs、95Zr、90Sr、131I、3H和14C,为正确认识核事故情况下的污染状况,维持社会稳定,对制定应急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应对措施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