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16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02-12-20
  

  • 全选
    |
    论文
  •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J4. 2002, 16(06): 337-34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辐射诱发早熟同型系的发生率与水稻品种亲缘有密切关系。同一亲缘或组合衍生的品种早熟同型系发生率基本相似 ;不同亲缘品种早熟同型系的发生率不一 ,有强、弱和一般 3种类型。一般亲缘差异较大的亲本杂交后代早熟同型系发生率比亲本亲缘差异较小杂交后代高。研究表明 :IR8(Peta×DGWG)、IR1 2 7(Cpslo×Sigadis)以及IR2 4(IR8×IR1 2 7)衍生的品种早熟同型系发生率都较高 ,属于诱发早熟同型系发生的优势系谱

  • 吴关庭,刘庆龙,王贤裕,吴国泉
    J4. 2002, 16(06): 342-34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3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分析测定了 1 1个优质早籼品种 (系 )及从其中诱变获得的 1 9个突变体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 ,与原亲本相比 ,辐射诱发突变体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以及淀粉粘滞性谱 (RVA谱 )发生了明显或比较明显的变化 ;大多数突变体同时在一个或多个主要品质性质上产生了正向和负向变异 ,少数突变体基本保持了原亲本的稻米品质 ,个别的甚至在此基础上还有若干品质性状得到显著改进。

  • 周柱华,齐延芳,许方佐,邢燕菊,徐立华,邱登林
    J4. 2002, 16(06): 347-35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6 0 Coγ射线辐照玉米杂交种 (F1)的花粉 ,然后采取自交方法授粉 ,以探讨辐照花粉对F1M1结实及后代植株的影响

  • 林祖军,孙纪霞,迮福惠,崔广琴,辛国胜,刘学庆,王建玲
    J4. 2002, 16(06): 351-35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3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电子束辐射对菊花组培苗、唐菖蒲及百合种球进行诱变育种研究 ,旨在探索新的高效诱变育种途径。

  • 王亦菲,黄剑华,陆瑞菊,孙月芳,周润梅,周志疆,谢祝捷,刘成洪
    J4. 2002, 16(06): 355-35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平阳霉素 (Pingyangmycin)对甘蓝型油菜品系 9885和 9841的单倍体茎尖进行诱变处理 ,以草酸作为选择压力 ,获得一批耐草酸性明显比原始品种提高的变异体。经大田抗菌核病性鉴定 ,筛选出 3份抗病性比耐病品种显著提高的种质材料

  • 李云,王宇,田砚亭
    J4. 2002, 16(06): 360-36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赞皇大枣组织培养快速繁殖问题 ,通过对启动培养、增殖培养、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 4个阶段培养条件的研究 ,筛选出该品种的最佳启动、增殖、壮苗和生根培养基 ,分别为 :MS+6-BA0 5mg L +IBA0 1mg L ;MS +6-BA1 5mg L +IBA0 1~0 2mg L ;MS +KT0 5mg L +NAA0 2mg L ;1 2MS+IBA0 6mg L +NAA0 2~ 0 3mg L。

  • 张维,徐玉泉,陈明,林敏
    J4. 2002, 16(06): 366-36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3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工业废水中分离到几株苯酚类化合物降解菌 (A1、A2、A3、A4、A5、A6) ,电镜观察各菌的鞭毛特征 ,A2、A3、A4菌无鞭毛 ,A1、A5、A6菌有鞭毛。几株降解菌的外部形态均为短的杆状菌。经JEOL 1 0 0CX透射电镜观察 ,A2、A5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A2菌细胞核中含有的聚 β 羟基丁酸 (PHB) ,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 陈玉霞,夏和舟,林勇,周国全
    J4. 2002, 16(06): 370-37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单板源动态辐照运行中剂量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以及产品箱内吸收剂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单板源剂量场任一水平面上 ,离开源面的距离与剂量间的关系符合y =AeBx变化规律 ;任一立面上离开源棒中心的距离与剂量间的关系符合y=a +bx变化规律。采用动态步进式辐照脱水香菜 ,其产品箱内吸收剂量不均匀度仅 1 47,射线利用率可达 2 1 6%。

  • 杨俊诚,朱永懿,陈景坚,潘家荣,余柳青
    J4. 2002, 16(06): 376-38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3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污染水平相同的情况下 ,不同土壤对春小麦吸收137Cs有很大影响 ,植株中137Cs的比活度相差几十倍。在同一种土壤、不同污染水平下 ,春小麦对137Cs的吸收与土壤中137Cs的污染水平呈正相关。在137Cs污染的土壤上施用钾盐可以降低春小麦植株对137Cs的吸收。防治效果与钾盐施用量有关 ,本试验结果为土壤阳离子代换量 1 / 3 0的量施用效果最好 ,使植株中的137Cs比活度降低 84 74%~88 89% ,与不施钾盐的对照组的差异十分显著

  • 史建君
    J4. 2002, 16(06): 382-38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3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95Zr在茶树 土壤系统中的迁移与分布动态研究 ,并应用库室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各分室的拟合方程。结果显示 :1 茶树从土壤中吸收的95Zr主要集中在茎秆中 ,且茎秆中的95Zr比活度随时间呈缓慢增加 ,并在一段时间后逐渐趋于动态平衡 ;其余各部位的比活度较低 ,大部分接近于本底水平 ,表明95Zr被茶树茎皮部吸收后不易在其体内迁移、输运 ;2 喷施进入土壤中的95Zr主要滞留在表层 ( 1~ 5cm)土壤中 ,占总量的 98 9% ,表明95Zr被表层土壤吸附 ,不易随渗流水向下迁移 ;3 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得茶树和土壤中95Zr比活度的消长动态拟合方程分别为Ct(t) =9 2 3 60 ( 1 -e- 0 14 59t)和Cs(t) =486 84( 0 1 4 58-0 0 0 0 0 82e- 0 14 59t) ,经方差分析 ,表明回归方程较好地反应了95Zr在茶树 土壤系统中的消长动态。

  • 叶庆富,戚文元,孙锦荷
    J4. 2002, 16(06): 387-39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 ,研究了14 C 甲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形成结合残留( 14 C BR)的规律、主要影响因子及14 C BR在腐殖质中的动态分布规律等。结果表明 :( 1 ) 14 C 甲磺隆在 7种土壤中形成的14 C BR含量在培养初期的 2 0d内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 2 0d后 ,14 C BR含量只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是14 C 甲磺隆在土壤中形成BR的主要影响因子。14 C -甲磺隆在各类土壤中的14 C BR的最大值分别占引入量的 48 5%、46 5%、52 6%、1 9 3 %、49 7%、42 0 %和 46 5% ;( 2 )在整个培养试验过程中 ,14 C 甲磺隆在 7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14 C BR ,主要分布在富啡酸和胡敏素中 ,前者中的相对百分比大于后者 ,而在胡敏酸中的相对百分比较小。土壤中14 C 甲磺隆BR的形成过程中 ,富啡酸的作用 >胡敏素 胡敏酸

  • 赵希岳,史建君,刘立丽,张永熙,陈传群,王寿祥
    J4. 2002, 16(06): 393-39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小粉土、黄红壤、青紫泥和海泥中的吸附 ,并研究了不同比活度95Zr对土壤吸附比的影响 ,测定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 ,95Zr进入淹水土壤后迅速被土壤吸附达到吸附平衡。不同土壤有不同的饱和吸附率 ,海泥 >青紫泥 >小粉土 >黄红壤

  • 巨晓棠,潘家荣,刘学军,陈新平,张福锁,毛达如
    J4. 2002, 16(06): 397-40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15N示踪微区试验研究了常规灌溉和磷钾供应充足的条件下 ,冬小麦生育期肥料氮的去向。结果表明 ,冬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收获期冬小麦吸收肥料氮占总吸氮量的比例 45% ,吸收土壤氮占 55%。氮肥在整个作物 土壤体系中的回收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少 ,损失量增加。施氮量为 1 2 0kgN hm2 时 ,氮肥的损失率只有 9% ,在作物中的回收率为 45% ,在 0~ 1 0 0cm土壤中的残留率为 45% ;施氮量为 3 60kgN hm2 时 ,氮肥的损失率为 55% ,在作物中的回收率为2 3 % ,在 0~ 1 0 0cm土壤中的回收率为 2 1 %。残留肥料氮以NH4 N存在的数量很少 ,以NO3 N存在的数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低量施氮时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的数量远远高于前两种形态 ,但在高量施氮条件下 ,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的比例与NO3 N相当。肥料氮在 0~ 1 0 0cm土壤各层次中均有残留 ,随着深度的增加 ,残留量减少。从整体上看 ,肥料氮在收获时往下移动超出 1 0 0cm土体。

  • 王志东,胡瑞法
    J4. 2002, 16(06): 403-41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4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辐射诱变育种成果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 ,分析了影响新品种产生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得出了科研投资、人力资本和辐照设施是决定辐射诱变方法所育成新品种产量水平及推广面积的最重要因素。并得出了并非所有的从事辐射诱变育种的单位必须有辐照设施 ,国家仅需加强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从事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单位的辐照设施投资 ,而将节省的经费用于诱变育种研究项目的投入 ,使更多的单位能够进行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工作 ,增加选育出具有更优良变异材料的机会

  • 熊光权,张金木,何建君,林若泰,叶丽秀
    J4. 2002, 16(06): 411-41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4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辐照综合方法保鲜板栗 ,采取低剂量辐照杀灭害虫及抑制发芽 ,结合低温和膜包装技术 ,有效抑制失水和呼吸强度 ,从而达到无公害保鲜。该方法杀虫率高 ,不破坏营养成分 ,无残留 ,不污染环境 ,板栗保鲜 6个月 ,商品好果率 (除坏果和失水部分 )达 92 % ,杀虫率达 1 0 0 % ,发芽率为 0 % ,并具新鲜板栗特有的口感和风味。

  • 刘继红,徐小勇,邓秀新
    J4. 2002, 16(06): 414-41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园艺产品属鲜活商品 ,含水量高 ,极易腐坏变质 ,辐射能够延长园艺产品的贮藏寿命 ,起到保鲜作用。本文对近 2 0年来国内利用辐射技术进行园艺产品保鲜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范家霖,胡为民,张建伟,杨保安,陈云堂,王柏楠,陈海军
    J4. 2002, 16(06): 418-42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2.06.0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了核技术在河南省农业上的研究与应用 ,总结分析了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并就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设想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