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15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01-10-20
  

  • 全选
    |
    论文
  •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J4. 2001, 15(05): 257-26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籼稻的诱发突变导致了生态特征改变 ,从而产生了早熟同型系。这与籼稻生态类型有密切关系 ,不同生态型品种诱发出不同水平的早熟同型系 ;反之 ,相同生态型品种产生相似的早熟同型系。在诱发早熟同型系中产生了早熟生态类型品种 ,这为加速生态型品种的形成和种质创新提供了依据及可能。

  • 张义丰,刘录祥,王又丰,冯超
    J4. 2001, 15(05): 263-26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它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全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随着本区农业的发展 ,水资源短缺问题成为阻碍进一步提高农业产量的最大问题 ,本文在分析淮河流域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条件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与水稻旱作的谐适关系 ,提出麦茬水稻旱作在淮河流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崔海瑞,夏英武,高明尉
    J4. 2001, 15(05): 269-27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水稻突变体W1叶色及叶绿素 (Chl)生物合成的影响。W1是温敏型叶色突变体 ,叶色转变的临界温度约为 2 3℃。在高温下 ,突变体W1的Chl和类胡萝卜素 (Caro)含量与对照无显著的差异 ,幼苗呈绿色 ;低温 (1 5~ 2 0℃ )下W1的Chl和类胡萝卜素 (Caro)含量明显较低 ,表现白化。突变体W1白化苗中的Chla和Chlb含量同时下降 ,Caro Chl的比值增大 ,说明该突变体属于不是由Caro降低而导致的总叶绿素缺陷型。白化苗中Chl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原叶绿素 (酸 ) (Pchl)、镁原卟啉 (Mg proto)、原卟啉IX(ProtoIX)含量减少 ,而δ 氨基酮戊酸 (ALA)和胆色素原(PBG)大量积累 ,证明突变体W1低温下Chl生物合成卟啉原形成部位受阻

  • 王连铮,王岚,赵荣娟,裴颜龙,傅玉清,颜清上,李强
    J4. 2001, 15(05): 274-28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 1 991年开始 ,利用60 Coγ射线对 30个中国大豆品种进行处理 ,通过南繁北育 1 0代的个体选育 ,已育成 30余个大豆辐射品系。其中中作 96 5、中作 96 2、中作973、中作M1 5和中作M1 7产量性状表现较好。同时对大豆品质进行了筛选 ,含油量超过 2 2 %的有 3份。其中中作 397 2含油量达 2 3 52 % ,348 4粗蛋白含量在47 6 7% ;对 30个大豆品系分析了再生能力和研究了对农杆菌的敏感性 ,发现黑农35、黑农 37、Throne和中作 97再生能力较强。

  • 刘智宏,胡张华,郎春秀,黄锐之,陈锦清
    J4. 2001, 15(05): 282-28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3年来共收集 40份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材料 ,进行幼嫩子叶的离体培养 ,其中 3个品种获得较高的再生植株频率。辐照处理配合基因枪介导转基因研究表明 ,5Gyγ射线辐照处理能明显提高抗性愈伤的频率。GUS检测抗性愈伤组织 ,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大豆细胞 ,并在其中表达

  • 廖飞雄,潘瑞炽
    J4. 2001, 15(05): 286-28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60 Coγ射线辐照预先浸泡 1h的菜心种子 ,结果表明大于 2 0 0Gy的剂量处理引起膜透性迅速增大、MDA积累和POD活性显著提高 ,SOD活性在 40 0Gy以上时增大 ,六十天特青的辐射敏感性大于四九菜心 ;适宜的诱变剂量为 2 0 0~ 30 0Gy。

  • 达克东,张松,米瑞芙,周志文,魏钦平,束怀瑞
    J4. 2001, 15(05): 290-29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苹果品种“嘎拉”试管苗叶片为试材 ,建立了苹果离体叶片高效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 ,研究了创伤处理对外植体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效应。结果显示 ,创伤处理提高了外植体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和单位外植体体细胞胚胎产量 ,其中 ,各处理效应大小依次为 :刺伤 >横切 >纵切 ;一定范围内随横切次数和刺点数增加 ,外植体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率保持稳定的高水平 ,单位叶片直接体细胞胚胎产量逐渐增加。刺 8点时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率由对照的 6 5%增至 1 0 0 % ,直接体细胞胚胎再生数量由对照的 2 9 叶增至 2 6 2 叶

  • 罗时石,王泽港,葛才林,马飞,龚峥
    J4. 2001, 15(05): 294-29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保证钴辐照装置的安全运行 ,运用控制论的一些基本原理在优化本单位辐照装置的安全性能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实践证明 :该辐照装置的控制系统是安全有效的。本文较全面地对各种反馈系统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可对中、小型钴辐照装置控制系统的改造、优化钴辐照装置的安全性能方面作为借鉴

  • 齐孟文,王念萍,彭根元,石定燧,杨茁萌,安沙舟
    J4. 2001, 15(05): 298-30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鲁梅克斯K 1杂交酸模对氮素的吸收与施氮量的关系可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描述。植株氮素来自肥料氮的比例Ndff随施氮线性增加 ,但利用率随施氮量先上升后下降 ,变化范围从 32 1 1 %~ 42 78% ,在推荐施氮N3(6 0 0Nkg·hm- 2 )水平下为42 78%。根对肥料氮的截留率与植株利用率的趋势相似 ,在 1 9 87%~ 2 4 37%范围变化 ,植株吸收率在 51 97%~ 6 7 1 5%范围变化。肥料氮的土壤残留率基本不变 ,平均为 2 1 89%。氮肥回收率开始时随施氮无显著变化 ,N3处理后迅速下降 ,损失率趋势与之相同 ,但方向相反 ,在 9 40 %~ 2 5 93%范围变化。在分茬施肥的模式下 ,不同施氮下的土壤全氮不随茬次显著变化 ,但施氮对土壤全氮水平有显著影响 ,土壤全氮的全年周转率随施氮在范围 4 6 7%~ 9 39%变化

  • 路大光,康文,李咏军,王恩东,刘晓辉,刘琼茹,张书勇,王华嵩
    J4. 2001, 15(05): 302-30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光肩星天牛的适照时期为羽化后 7~ 1 0d ,适宜的辐照剂量为 70~ 90Gy,剂量率为 1 5Gy min。田间纱笼释放试验表明 ,释放比为 5∶1可压低野生虫口数量。利用昆虫不育技术防治光肩星天牛的难点是人工饲养

  • 刘录祥,郑企成,赵林姝,张义丰,王晶,赵世荣,陈文华
    J4. 2001, 15(05): 308-31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合分析了近 90个品种基因型未成熟胚及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频率分布的资料 ,结合实验分析 ,提出了一种可克服或减轻小麦遗传转化中基因型障碍的受体系统

  • 林音,刘宏跃,李香玲,施培新
    J4. 2001, 15(05): 311-31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和补充试验数据的分析 ,确定了谷物制品辐照杀虫加工工艺规范的工艺参数和技术要求 :辐照前要求产品含水量小于 1 2 % ,无蛹和成虫期害虫 ,产品包装后立即辐照 ,辐照杀虫最低有效剂量为 0 3kGy ,各种谷物制品的最高耐受剂量在 0 5~ 0 8kGy之间。

  • 刘录祥,赵林姝,郑企成,董志扬,王晶,赵世荣,陈文华
    J4. 2001, 15(05): 315-28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新,华跃进,孙锦荷,徐步进
    J4. 2001, 15(05): 316-32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1.05.0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核技术在昆虫学研究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特别介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昆虫分子生物学中基因探针及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并对核技术在昆虫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