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ang Y P, Li X G, Zhu J, Cheng Y F, Kong X J, Neil C T, Kadambot H M S, Li F M. Multisite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plastic-film mulch on dry and maize productivity in semiarid areas in China[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6, 220: 160-169 [2] 常磊, 韩凡香, 柴雨葳, 包正育, 程宏波, 黄彩霞, 杨德龙, 柴守玺. 秸秆带状覆盖对半干旱雨区冬小麦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12): 4150-4158 [3] 姬景红, 李玉影, 刘双全, 佟玉欣. 覆膜滴灌对玉米光合特性、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15, 23(1): 128-133 [4] Wang L, Li X G, Guan Z H, Jia B, Neil C T, Li F M. The effects of plastic-film mulch on the grain yield and root biomass of maize vary with cultivar in a cold semiarid environment[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8, 216(18): 89-99 [5] 付鑫. 旱作冬小麦农田秸秆覆盖的土壤生态效应及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9 [6] 李辉, 柴守玺, 常磊, 吴建民, 程宏波, 韩凡香, 李博文, 兰雪梅, 王芳, 李瑞. 西北半干旱区秸秆带状覆盖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31(6): 148-156, 256 [7] 周江涛, 李燕青, 闫帅, 赵德英, 程存刚. 果园地面覆盖对苹果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J]. 中国果树, 2019(4): 16-20, 117 [8] 李明, 崔世茂, 王怀栋. 不同地表覆盖对温室黄瓜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养分变化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1): 173-177 [9] 王晓宇, 郭华春. 不同培育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 2009, 23(6): 344-346 [10] 王红丽, 张绪成, 于显枫, 马一凡, 侯慧芝. 黑色地膜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6, 36(16): 5215-5226 [11] 李玲玲. Crop productivity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a dry land spring wheat-field pea rotation system[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6 [12] Li S Y, Li Y, Lin H X, Hao F, Miles D. Effects of different mulching technologies on evapotranspiration and summer maize growth[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8, 201: 309-318 [13] 赵思东, 张琳, 谢志明, 袁德义. 覆草栽培对梨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4): 66-70 [14] 王月宁, 冯朋博, 侯贤清, 李荣. 秸秆还田的土壤环境效应及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19(17): 140-144 [15] 张凯, 张玉鑫, 陈年来, 王晓巍, 康恩祥, 高世铭. 甘肃省高原夏菜种植气候区划[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5): 179-185 [16] 徐长春, 郑戈, 聂善明. 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甘肃省榆中县的调研[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2): 52-56 [17] 张景云, 万新建, 关峰, 缪南生, 石博, 涂建辉. 不同松花菜品种生长情况及营养品质分析[J]. 中国瓜菜, 2019, 32(12): 68-72 [18] 牛童, 郁继华, 张国斌, 杨建军, 曹永康. 水肥耦合对露地松花菜产量、品质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8, 53(6): 64-70, 81 [19] 尹作乾, 王琨, 王彦龙. 榆中县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探究[J]. 甘肃畜牧兽医, 2020, 50(3): 48-49, 51 [20] 李桃, 金胜利, 张光全, 火玉洁. 榆中县农业环境污染防控思路与对策浅议[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 29(3): 68-71 [21] Tian Y, Li F M, Liu P H. Economic analysis of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irrigation methods, with an example from China[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3, 60(3): 217-226 [22] 毕丽霏. 灌水下限和施肥量对榆林沙地马铃薯生长和水肥利用的影响[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23] 崔丽红. 青花菜花球质量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1(21): 19-20, 23 [24] 李龙, 郝明德, 王缠军, 董晓兵. 渭北旱塬保护性耕作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2(12): 46-52 [25] 丁林, 王文娟. 麦秸-塑膜复合系统对玉米生长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J]. 节水灌溉, 2019(6): 18-21 [26] 申胜龙. 不同覆盖方式与覆盖量对土壤水热氮利用及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7] 王昕, 贾志宽, 韩清芳, 杨保平, 聂俊峰. 半干旱区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保蓄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4): 196-202 [28] 高丽娜, 陈素英, 张喜英, 孙宏勇, 王彦梅, 邵立威. 华北平原冬小麦麦田覆盖对土壤温度和生育进程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27(1): 107-113 [29] 李娜娜, 池宝亮, 梁改梅. 旱地玉米秸秆地膜二元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31(4): 248-253 [30] 时学双, 李法虎, 普布多吉, 高建新, 李永峰, 曲珍. 秸秆覆盖对高海拔寒区土壤温度和春青稞生长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47(2): 151-160 [31] 陈素英, 喜英, 裴冬, 孙宏勇. 玉米秸秆覆盖对麦田土壤温度和土壤蒸发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10): 171-173 [32] 李迎, 刘小飞, 段爱旺, 高阳, 张俊鹏. 覆盖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5): 189-193 [33] 蔡太义, 贾志宽, 黄耀威, 黄会娟, 杨宝平, 张睿, 韩清芳, 聂俊峰. 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Ⅰ.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5): 63-68, 74 [34] 解文艳, 周怀平, 杨振兴, 关春林.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4): 128-133 [35] 孙红霞, 王维, 张鹏, 王智威, 贾志宽, 杨宝平, 韩清芳. 秸秆覆盖旱作瓜田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及对西瓜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7): 2004-2010 [36] 马建涛, 程宏波, 柴守玺, 王仕娥, 高甜甜, 常磊, 丁伟. 覆盖方式对旱地不同熟性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9, 54(2): 55-64 [37] Cook H F, Valdes G S B, Lee H C. Mulch effects on rainfall interception, soi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mpe-rature under Zea mays L[J].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06, 91(1): 227-235 [38] 胡实, 谢小立, 王凯荣.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田棵间蒸发和近地. 层气象夏麦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08(2): 170-173 [39] 翟胜, 王巨媛, 梁银丽. 地面覆盖对温室黄瓜生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10): 129-133 [40] 晋凡生, 李素玲, 萧复兴, 刘凤鸣. 旱塬地玉米耗水特点及提高水分利用率途径[J]. 华北农学报, 2000(1): 76-80 [41] 张海林, 陈阜, 秦耀东, 朱文珊. 覆盖免耕夏玉米耗水特性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2(2): 3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