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洪程, 龚金龙. 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7): 1273-1289 [2] 朱德峰, 张玉屏,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7): 3404-3414 [3] 白人朴. 关于“十三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4, 35(4): 1-5 [4] 于林惠, 丁艳锋, 薛艳凤, 凌启鸿, 袁钊和. 水稻机插秧田间育秧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3): 73-78 [5] 李杰, 邓建平, 杨洪建, 孙流庆. 江苏省水稻机插集中育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中国稻米, 2016, 22(3): 56-59 [6] 朱德峰, 王岳钧, 陈惠哲, 徐一成, 陈一平. 水稻机插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J]. 中国稻米, 2018, 24(3): 7-9 [7] 寿建尧, 杨长登, 戚航英, 吴森贤. 超级早稻中早39叠盘暗出苗机插育秧模式增产机理和操作规程[J]. 中国稻米, 2017, 23(2): 57-59 [8] 周爱珠, 朱德峰, 金昌盛, 徐刚勇. 早稻机插叠盘出苗育秧效果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7): 104-106 [9] 潘一峰, 高兴友. 水稻机插秧叠盘暗出苗育秧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 2018(4): 52-53, 55 [10] 鲁立明, 陈少杰, 蒋琪, 张怀杰. 叠盘出苗稀播技术对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8, 24(4): 84-85 [11] 赵青松, 狄霖, 胡锁军, 钟志仁. 叠盘暗化催芽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6, 22(5): 71-73 [12] 陈林涛, 马旭, 齐龙, 鹿芳媛, 孙国栋, 陈桂生, 谭永炘. 水稻秧盘育秧流水线自动叠盘装备现状与展望[J]. 农机化研究, 2017, 39(6): 260-264, 268 [13]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123-123, 131-132 [14] 张庆, 徐晓杰, 徐洁芬, 朱邦辉, 徐玉峰, 朱晓玉. 硬地喷灌育秧方式下播种量对“武运粳30号”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J]. 上海农业科技, 2017(1): 30-31 [15] 陈惠哲, 向镜, 徐一成, 林贤青, 张玉屏, 朱德峰. 水稻免耕机插质量、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6): 610-616 [16] 陈惠哲, 徐一成, 向镜, 张玉屏, 朱德峰. 免耕条件下泡田对土壤容重及水稻机插质量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36(3): 79-82 [17] 张文平, 杨臻, 吴佩佳, 李依扬, 程新, 李昆太. 乳酸菌胞外多糖对逆境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9, 33(1): 138-147 [18] Brown H T, Morris G H.Researches on the germination of some of the Gramineae[J]. Journal of the Chemistry Society, 1980, 57: 458-528 [19] Palmiano E P, Juliano B O.Biochemical changes in the rice grain during germination[J]. Plant Physiology, 1972, 49: 751-756 [20] 言普, 李桂双, 段俊. 高压对水稻种子细胞膜透性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33(2): 174~179 [21] 张文毅, 袁钊和, 吴崇友, 金梅. 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分析研究——水稻种植机械化由快速向高速发展的进程[J]. 中国农机化, 2011, 32(1): 19-22 [22] 朱德峰, 张玉屏,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王亚梁. 我国稻作技术转型与发展[J]. 中国稻米, 2019, 25(3): 1-5 [23] 徐一成, 朱德峰, 赵匀, 陈惠哲. 超级稻精量条播与撒播育秧对秧苗素质及机插效果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1): 99-103 [24] 姚雄, 杨文钰, 任万军. 育秧方式与播种量对水稻机插长龄秧苗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6): 152-157 [25] Liu Q H, Wu X, Ma J Q, Chen B C, Xin C Y.Effects of delaying transplanting on agronomic traits and grain yield of rice under mechanical transplantation pattern[J]. PLoS One, 2015, 10(4):123330 [26] 邹应斌. 水稻育秧技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J]. 作物研究, 2018,32(2):163-168 [27] 沈建辉, 邵文娟, 张祖建, 杨建昌, 曹卫星, 朱庆森. 水稻机插中苗双膜育秧落谷密度对苗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4, 30(9): 906-911 [28] 徐一成, 朱德峰, 陈惠哲. 不同机插密度对免耕机插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4, 35(5): 9-12 [29] 陈惠哲, 徐一成,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朱德峰. 超级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效果及产量形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23):4240-4250 [30] 张洪程, 赵品恒, 孙菊英, 吴桂成, 徐军, 端木银熙,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形成群体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2): 3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