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肖国举, 仇正跻, 张峰举, 马飞, 姚玉璧, 张强, 王润元. 增温对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5, 35(3): 1-12 [2] 刘殿红. 保水剂对马铃薯生长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3] 廖佳丽, 徐福利, 赵世伟. 宁南山区施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 (4): 48-52 [4] 杨金娟. 不同培肥方式对中部干旱区马铃薯植株及土壤质量的影响[D]. 银川: 宁夏大学, 2013 [5] 王婷, 海梅荣, 罗海琴, 郭华春, 达布希拉图. 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5(5): 737-742 [6] 杜守宇, 杜伟. 宁夏南部山区及中部干旱带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马铃薯, 2008, 22(5): 309-311 [7] 孙凤英, 刘民, 张袁, 付强. 不同保水剂用量对春玉米耗水量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3, (11): 42-46 [8] 秦舒浩, 王蒂, 张俊莲, 代海林, 牛桂强, 郭荣. 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土壤水分特性及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3, 48(2): 30-33 [9] 刘洋, 龙凤, 李绍才, 王琴, 孙琦. 保水剂和PAM对人工土壤颗粒水分蒸发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 2015, (2): 44-47 [10] 崔娜, 张玉龙, 自丽萍. 不同粒径保水剂对土壤物理性质和番茄苗期生长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1, 25(1): 127-130 [11] 李继成, 张富仓, 孙亚联, 李志军, 罗朋. 施肥条件下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土壤团聚性状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28(2): 48-53, 89 [12] 卢会文, 肖关丽, 黄淋华. 不同保水剂施用方式对马铃薯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7(3): 334-339 [13] 陈海丽, 吴震, 刘明池. 多功能保水剂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06, 20(4): 345-348 [14] 杨永辉, 赵世伟, 黄占斌, 白岗栓,刘娜娜. 沃特多功能保水剂保水性能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究, 2006, 24(5): 35-37 [15] 杨逵. 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的保水性能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8 [16] 黄伟, 田迎宇, 张俊花, 张立峰. 保水剂不同用量处理对甜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23(3): 80-84 [17] 杜社妮, 耿桂俊, 于健, 张沛琪, 白岗栓. 保水剂施用方式对河套灌区土壤水热条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5): 270-276 [18] 侯贤清, 贾志宽, 韩清芳, 孙红霞, 王维, 聂俊峰, 杨宝平. 不同轮耕模式对旱地土壤结构及入渗蓄水特性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5): 85-94 [19]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0-58 [20] 侯贤清, 李荣, 韩清芳, 贾志宽, 王维, 杨宝平, 王俊鹏, 聂俊峰, 李永平. 轮耕对宁南旱区土壤理化性状和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2, 49(2):117-125 [21] 李儒, 崔荣美, 贾志宽, 韩清芳, 路文涛, 侯贤清. 不同沟垄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16): 3312-3322 [22] 谢奎忠, 杨楼, 陆立银, 李建军.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庄薯3号商品薯率的影响[J]. 长江蔬菜, 2010, (10): 52-55 [23] 汪亚峰, 李茂松, 宋吉青, 罗春燕, 李章程, 左旭. 保水剂对土壤体积膨胀率及土壤团聚体影响研究[J]. 土壤通报, 2009, 40(5): 1022-1025 [24] 龙明杰, 张宏伟, 陈志泉,陈港, 曾繁森. 高聚物对土壤结构改良的研究Ⅲ. 聚丙烯酰胺对赤红壤的改良研究[J]. 土壤通报,2002,33(1):9-13 [25] 杨红善, 刘瑞凤, 张俊平, 王爱勤. PAAM-atta复合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及其物理性能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19(3): 38-41 [26] 杨永辉, 吴普特, 武继承, 赵世伟, 赵西宁, 黄占斌, 何方. 保水剂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及利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6(12): 19-26 [27] 白文波, 李茂松, 赵虹瑞, 刘布春, 武永峰, 宋吉青. 保水剂对土壤积水入渗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24): 5055-5062 [28] 崔亦华, 崔英德, 郭建维, 董奋强, 秦建忠. 可生物降解高吸水性树脂及其降解性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07, 21(5A): 235-238 [29] 张朝巍, 董博, 郭天文, 张东伟. 施肥与保水剂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增产效应的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6): 152-156 [30] 廖佳丽, 徐福利, 赵世伟. 不同保水剂对宁南山区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18(1): 238-242 [31] 刘殿红, 黄占斌, 蔡连捷, 魏仲香. 保水剂用法和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17 (1): 266-270 [32] 杜社妮, 白岗栓, 赵世伟, 侯喜录. 沃特和PAM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8): 72-79 [33] 武继承, 郑惠玲, 史福刚, 杨占平. 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5): 4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