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忠厚, 魏猛,陈晓光,史新敏,张爱君,李洪民,丁艳锋. 不同肉色甘薯块根主要营养品质特征与综合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9): 1705-1714 [2] 谢一芝, 张黎玉, 吴纪中. 甘薯育种研究动态及展望[J]. 北京农业, 2007,(2): 6-7 [3] 沈升法,吴列洪,李兵. 基于图像RGB 特征值的甘薯色素与肉色关系初步探讨[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16(4): 888-894 [4] 林汝湘,谢春生,冯祖虾,黄宏城.我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部分营养成分分析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5, 28(4): 39-45 [5] 沈升法, 吴列洪, 李兵. 迷你甘薯优质高效生产[J]. 中国蔬菜, 2008,(6): 48-50 [6] 季志仙. 早熟优质迷你型甘薯高效育种程序的建立与应用[J]. 作物杂志, 2014,(3): 36-38 [7] 后猛,张允刚,王欣,唐维,刘亚菊,唐忠厚,靳容,闫会,马代夫,李强. 橘红肉甘薯块根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46(19): 3988-3996 [8] 张小明, 牟德华, 张松树, 马志华. 甘薯中β-胡萝卜素在膨大期的变化规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8): 303-305 [9] 吕长文, 王季春, 唐道彬, 王三根, 赵勇, 李艳花. 甘薯块根碳水化合物合成与积累动态特性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1,26(2): 23-27 [10] 黄华宏, 陆国权, 郑遗凡.不同生育期甘薯块根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3): 462-467 [11] Ma D F, Li Q, Li X Y, Li H M, Tang Z H, Hu L, Cao Q H, Xie Y P, Wang X. Selection of parents for breeding edible varieties of sweetpotato with high carotene content[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 8(10): 1166-1173 [12] 傅玉凡. 稀有植物紫肉甘薯 [ Ipomoea batatas (L.) Lam.]主要性状与影响因子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8 [13] 陆国权. 紫心甘薯的理化品质及其加工适应性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00,15(1):45-49 [14] 吴列洪,沈升法,李兵. 甘薯甜度与薯块蒸煮前后糖分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9):25-28 [15] 刘文静, 余华, 任丽花, 潘葳, 郭嘉. 甘薯营养成分与口感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12):91-95 [16] 沈升法, 吴列洪, 李兵. 紫肉甘薯部分营养成分与食味的关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3): 555-564 [17] 沈升法, 吴列洪, 李兵. 紫甘薯颗粒全粉加工专用品种育种品质指标和策略的初步探讨[J]. 核农学报, 2015, 29(5): 908-915 [18] 沈升法, 吴列洪, 李兵. 春薯垄作方式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 26(3): 549-555 [19] 李兵, 沈升法, 吴列洪. 覆膜对‘浙薯20’春、夏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上海农业学报, 2014, 30(4): 78-80 [20] 谢彩锋, 李义辉, 古碧, 杭方学, 李凯. 不同木薯品种(系)在不同生长期淀粉特性的分析[J]. 核农学报, 2014, 28(8): 1384-1391 [21] Noda T, Kobayashi T, Suda I. Effect of soil temperature on starch properties of sweet potatoes[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01, 44(3): 239-246 [22] 陆国权. 甘薯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2 [23] 沈升法, 吴列洪, 李兵. 甘薯浙薯81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10): 1260, 1266 [24] 余成章, 傅文泽, 何文中, 胡蓉, 李锦泉, 庄丽君, 何梅玉, 李春妙. 高产高胡萝卜素甘薯新品种泉薯10号[J]. 中国种业, 2013,(7): 99-100 [25] 刘峰,王凤,王洋,张海,管洪波,张海燕. 甘薯新品种_吉徐薯1号选育[J]. 辽宁农业科学, 2013,(4): 86 [26] 郑光武, 郑全仲. 甘薯块根干率测定[J]. 农业科技通讯, 1985,(10): 13 [27] 武崇光, 许海涛, 冯启焕, 陆漱韵. 测定甘薯干率取样部位的研究[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1, 17(4):54, 59 [28] 谢一芝, 邱瑞镰, 戴起伟, 吴纪中, 张黎玉, 徐品莲. 甘薯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及高胡萝卜素育种[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8, 18(4): 4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