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斯建, 穆鼎, 义鸣放. 辐射百合对其鳞片扦插幼苗耐热生理反应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05, 19 (6): 412-424 [2] 陈传军, 沈益新, 周建国, 李志华.高温季节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J]. 草业学报, 2006, 15 (4): 81-87 [3] 李云, 张钢, 杨际双. 热激锻炼对高温胁迫下菊花生理代谢的影响[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 26 (2):175-178 [4] 刘媛媛, 滕中华, 王三根, 何光华.高温胁迫对水稻可溶性糖及膜保护酶的影响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0 (2): 59-63 [5] 曹志洋, 韦志彦, 李兴军. 高温高湿处理对稻谷发芽率与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0 (1): 22-28 [6] 徐小万, 雷建军, 罗少波, 李颖, 王恒明, 田永红, 曾莉. 高温高湿对不同品种(系)现蕾期辣椒(Capsicum annuum L.)抗氧化性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0, 24 (2): 394-400 [7] 张玉明.不结球白菜耐热性鉴定方法的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00 [8] 胡俏强, 陈龙正, 张永吉, 徐 海, 宋 波, 苏小俊, 袁希汉. 普通白菜苗期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J]. 中国蔬菜, 2011, (2): 56-61 [9] 苏小俊, 李彬, 袁希汉, 曹碚生. 小白菜田间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04, (5): 63-65, 95 [10] 刘燕燕.不结球白菜耐热性鉴定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11] 郝再彬, 苍晶, 徐仲. 植物生理实验技术[M]. 黑龙江;哈尔滨出版社. 2002 [12] 唐启义, 冯明光. 1997. 实用统计分析及计算机处理平台[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189-192 [13] Pastenes C, Horton P.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on photosynthesis in beans (Ⅱ: CO2 Assimilation and metabolite contents)[J]. Plant Physiology, 1996, 112: 1253-1260 [14] 罗少波, 李智军, 周微波. 大白菜品种耐热性的鉴定方法[J]. 中国蔬菜, 1996, (2):16-18 [15] 萧顺元, 赵大中. 柑桔叶片耐热性生理生化指标初探[J]. 果树科学, 1990, 7 (4): 217-220 [16] 陈应松, 刘星辉. 高温胁迫对桃和柚细胞膜透性和光合色素的影响[J].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7, 15 (37): 233-237 [17] 刘箭. 菜豆热激蛋白在生物膜上的定位[J]. 植物学报, 1995, 37 (2): 87-90 [18] Min-Hisun Hsieh. A class of soybean low molecular weight heat shock proteins[J]. Plant Physiology, 1992, 99: 1279-1284 [19] Chen H H, Shen Z Y, and Li P H. Adaptability of crop plants to high temperature stress[J]. Crop Science, 1982, 22: 719-725 [20] 徐小万, 雷建军, 罗少波, 曹必好, 陈国菊, 李颖, 王恒明. 辣椒苗期耐热耐湿鉴定方法的研究[J]. 核农学报, 2009, 23 (5): 884-890 [21] 李成琼, 宋洪元, 雷建军, 宋明, 任雪松, 向珣.甘蓝耐热性鉴定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20 (4): 298-301 [22] 涂三思, 秦天才. 高温胁迫对黄姜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04 (4): 98-100 [23] 赵福康, 刘友良. 胁迫条件高等植物内Pro代谢及调节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 1999, 16 (5): 540-546 [24] 周斯建, 义鸣放, 穆鼎. 高温胁迫下铁炮百合幼苗形态及生理反应的初步研究[J]. 园艺学报, 2005, 32 (1): 145-147 [25] 王向阳. 高温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26 (1): 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