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3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8-12-10
  

  • 全选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 薛应钰, 叶巍, 杨树, 谢玉琴, 徐秉良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289-229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高效溶磷菌株并探讨其促生效果,本研究以木霉T6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微波、硫酸二乙酯(DES)、紫外(UV)单一和微波-DES-UV复合诱变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并测定了诱变菌株对番茄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单一最佳诱变条件为:900 W微波辐照70 s,2%DES处理40 min,20 W UV照射90 s。利用3种单一最佳诱变条件组合进行复合诱变获得了一株具有高效溶磷能力的突变株T6-MDU45,该突变株的溶磷量为353.46 μg·mL-1,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59.10%,其培养9 d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分别为38.58 mm·d-1和8.02×109 CFU·mL-1,与出发菌株无显著差异。多次传代试验表明,该突变株遗传稳定性较好。对番茄幼苗的促生试验结果表明,突变菌株T6-MDU45灌根处理后,番茄幼苗的株高、根长、茎粗、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磷较CK分别提高了29.29%、41.36%、27.45%、44.87%、108.33%、36.55%和109.92%,且能显著提高光合效率,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综上,通过复合诱变可明显提高木霉菌株的溶磷促生能力,获得的突变菌株为土壤改良及多功能木霉制剂、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
  • 迟天华, 徐婷婷, 刘颖鑫, 马杰,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张飞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298-230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菊花野生近缘种耐寒性的遗传变异机制,本研究以二倍体近缘种异色菊(不耐寒)×菊花脑(耐寒)种间F1为材料,研究脚芽期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脚芽数量和脚芽高度3个耐寒性状的杂种优势、主基因效应和相关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鉴定出高耐寒株系。结果表明,种间F1群体的LT50、脚芽数量和脚芽高度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1.75%、51.80%和41.95%;3个耐寒性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其中脚芽高度的中亲优势达到极显著差异(P < 0.01)。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明,LT50、脚芽数量和脚芽高度分别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和1对加性主基因控制。相关性分析表明,LT50与脚芽数量、脚芽高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 < 0.01),为LT50的间接选择提供了依据。基于耐寒性状隶属函数值的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高耐寒、耐寒、低耐寒和不耐寒4个等级,其中高耐寒株系将为今后菊花耐寒性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亲本材料。本研究明确了菊花二倍体近缘种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机制,为今后耐寒性QTL定位和菊花耐寒育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赵林姝, 余曼丽, 郭会君, 古佳玉, 谢永盾, 赵世荣, 熊宏春, 刘录祥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305-231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挖掘花药培养力相关性状QTL,阐明花药离体培养的遗传控制基础,本研究以突变新种质H307与优质早熟品种郑麦9023为亲本,构建了含有131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表型分析结果表明,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白苗分化率、白苗产率均表现为双侧的超亲分离,绿苗产率则表现为单侧的超亲分离,仅有超低亲的株系;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及QTL Icimapping 3.3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花药培养力相关性状基因/QTL的定位研究,检测到4个与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产率、白苗分化率相关的QTL,分别位于5B、6B和3D染色体上,其中位于6B染色体上与绿苗分化相关的QTL位点,其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亲本H307,可能是1个新的QTL位点。本研究结果为在实践中解决花药培养基因型限制问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王让剑, 李慧玲, 高香凤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313-232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茶树被茶丽纹象甲取食诱导的分子防御机制,以取食诱导叶片为处理组,以未取食叶片为对照组,利用转录组测序法获得茶树新梢叶片被茶丽纹象甲危害前后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从中筛选茶丽纹象甲危害诱导的茶树防御机制相关的酶基因。结果表明,COG功能比对共获得39 037个注释,包括25个功能类别,其中防御机制功能类别包含的单基因数为316个;KEGG功能比对共获得27 075个注释,包括363个生物代谢通路;从COG比对结果的防御机制功能类别中筛选出差异表达酶单基因簇8个,均上调表达,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MAPK信号路径、类黄酮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萜类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基于KEGG代谢通路分析,初步归纳了8个防御机制相关酶之间的关系。RT-qPCR分析结果表明,8个酶单基因在茶丽纹象甲取食茶树新梢叶片后72 h内均上调表达,其中双特异性磷酸酶3、双特异性MAP激酶磷酸酶、花色素还原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NADPH依赖的丙酮醛还原酶基因表达差异主要由机械损伤作用导致。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茶丽纹象甲危害诱导的茶树分子防御机制研究及其抗性茶树种质鉴定提供了参考。
  • 王广龙, 却枫, 陈伯清, 任旭琴, 熊爱生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326-233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ACS基因在胡萝卜不同组织和逆境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以胡萝卜品种黑田五寸为试验材料,克隆得到编码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S)的基因DcACS,采用DNAMAN、NCBI、ExPASy和MEGA 5.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不同胡萝卜组织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胡萝卜DcACS基因全长1 485 bp,编码494个氨基酸;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含有ACS特有的7个保守结构域和4个不变氨基酸残基,在进化关系上与葫芦科的黄瓜和香瓜亲缘关系最接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DcACS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响应高温、低温、干旱和盐胁迫等非生物胁迫。本研究克隆的DcACS基因为研究胡萝卜生长发育及响应非生物胁迫等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杨彬, 许蔷薇, 牛明月, 楼雄珍, 黄华宏, 童再康, 林二培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335-234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开发云锦杜鹃SSR分子标记,并研究云锦杜鹃SSR引物在杜鹃属内的通用性,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对云锦杜鹃转录组数据进行SSR信息分析,并开发引物通过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检测,进行了引物多态性和通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云锦杜鹃转录组数据拼接组装得到84 633条Unigene,通过Misa软件发现21 900个SSR位点,发生频率为20.58%,平均分布距离为2.67 kb,单、二、三个核苷酸重复为主要的SSR位点类型;根据云锦杜鹃SSR序列设计获得SSR引物8 439对,随机选取45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32对SSR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介于2~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5.2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多态信息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175 5、0.700 6、0.640 4、1.326 4和0.701 7。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中25对SSR引物可在其他31种不同杜鹃属植物(或品种)中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可转移率为78.125%,表明云锦杜鹃SSR引物在杜鹃属植物间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本研究结果为云锦杜鹃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杜鹃属植物亲缘关系等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 潘艳艳, 雷丽萍, 卢佳芳, 杨文鸽, 顾晓英, 钱云霞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346-235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壳聚糖涂膜对鲈鱼在冰藏过程中品质及其细菌菌群变化的影响,每隔3 d测定壳聚糖涂膜组(K)和对照组(C)鲈鱼样品的感官评分值、菌落总数、pH值、TVB-N值、TBA值作为品质评价指标,同时采用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技术结合细菌文库分析冰藏过程中鲈鱼肌肉的细菌群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K的鲈鱼细菌总数、pH值、TVB-N值、TBA值均显著低于C(P<0.05),感官分析结果表明,冰藏时K的鲈鱼货架期为18~ 21 d,而C的鲈鱼货架期为12~15 d;T-RFLP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冰藏0~9 d时,C、K均有3个优势末端限制性片段(T-RFs),分别为T-RF 141、456和488 bp,C在冰藏12 d时T-RF 490 bp为优势峰,冰藏18 d时C出现T-RF 555 bp,而K在冰藏15 d时也出现优势峰T-RF 490 bp,一直持续到冰藏21 d又出现了T-RF 555 bp;T-RFLP技术结合细菌文库分析结果表明,T-RF 490 bp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T-RF 555 bp则是厚壁菌门的环丝菌属(Brochothrix sp.),由此推断假单胞菌属和环丝菌属是造成鲈鱼货架期缩短的优势腐败菌。本研究为鲈鱼的生物保鲜及冰藏过程中鲈鱼肌肉细菌菌相变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崔跃慧, 范海潇, 王甜, 朱迎春, 李晓宏, 马玲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355-236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不同贮藏温度下调理猪肉饼的货架期模型,将猪肉饼在-1℃(冰温贮藏)、4℃(低温贮藏)、20℃(常温贮藏)条件下贮藏,对贮藏期间猪肉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及菌落总数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阿伦利乌斯(Arrhenius)方程建立以TVB-N值和菌落总数为关键品质因子的调理猪肉饼货架期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调理猪肉饼的TVB-N值活化能Ea和反应速率常数k0分别为55.22 KJ·mol-1、1.25×109,菌落总数的Ea和k0分别为28.16 KJ·mol-1、3.84×103。验证结果表明,以TVB-N值为关键品质因子的预测模型相对误差在10%以内,以菌落总数为关键品质因子的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均大于10%,说明以TVB-N值为关键品质因子的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1~20℃范围内调理猪肉饼的货架期,这为调理猪肉饼包装贮藏及流通智能化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陈丽艳, 潘道东, 曹锦轩, 孙杨赢, 曾小群, 吴振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363-237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超声波处理对成熟过程中鹅肉蛋白结构及品质的影响,以宰后24 h的鹅胸肉为原料,经不同时间(0、30、60 min)超声处理后,于4℃下分别贮藏成熟1、2、3、5、7 d,采用电镜、拉曼光谱、蛋白凝胶电泳等技术对蛋白质结构及品质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熟过程中鹅肉的蛋白结构及降解变化趋势为处理Ⅱ>处理Ⅰ>CK。超声波处理时间越长,鹅肉肌纤维束、超微结构中的A带、I带、Z线和M线等破坏越严重,分子量25~35 kD之间的蛋白条带浓度在成熟第5、第7天时略有增大。同时,蛋白二级结构分析显示,超声波处理能加快α-螺旋向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方向转化的速度。成熟期间的肉品特性表明,超声波处理能使L*值明显增大(P<0.05),但对b*值的影响不大;各组的鹅肉在成熟过程中pH值变化趋势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超声处理能够减少肉的蒸煮损失,降低肉的硬度,并使粘着性增加。本研究为应用超声波技术改善鹅肉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瞿瑗, 余国贤, 黎杉珊, 申光辉, 罗擎英, 吴贺君, 张志清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373-237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青花椒籽蛋白质的组成及其基本性质,采用Osborne法分级提取青花椒籽中的4种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并分析4种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青花椒籽中4种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3.06%、21.64%、6.41%、40.02%,等电点依次为3.0、3.3、2.0、3.3。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清蛋白表面细致多层,谷蛋白呈山脊状,清蛋白和谷蛋白分子均连接紧密,局部有孔,孔径较大;球蛋白呈光滑的突触分层结构,结构相对密集,局部有较小孔隙;醇溶蛋白分子连接紧密,呈不规则的球状,连接成较大的分子基团。DSC分析表明,热变性温度分别为35.71、37.75、33.44、40.01℃。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清蛋白亚基的分子量分布在34.414、21.841、11.059 kDa,球蛋白亚基的分子量分布在32.924、20.683 kDa,醇溶蛋白没有谱带,谷蛋白亚基的分子量大致分布在32.441、19.801、11.059 kDa。本研究为花椒籽蛋白的精细高值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卢海青, 胡冯垞, 陈川, 蔡艳, 毛艳玲, 杨震峰, 冯美芳, 陈树兵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380-238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3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苹果汁中展青霉素(PAT)经紫外照射后的降解效果,本试验以添加PAT标准品的市售苹果汁为研究对象,考察紫外照射强度、PAT初始浓度、液层厚度、温度对苹果汁PAT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其降解曲线和降解方程进行拟合,同时对比分析紫外处理前后苹果汁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紫外照射处理可有效降低苹果汁中PAT含量,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紫外照射强度越大、PAT初始浓度越低、液层厚度越小,苹果中PAT降解速率越快,即温度对PAT降解速率的影响较小。建立紫外照射强度、PAT初始浓度、液层厚度3种影响因素的光解速率常数,回归方程(y=-0.143-0.087x1+0.014x2+0.011x3)模型拟合度R2=0.988,回归方程显著。此外,紫外照射处理对苹果汁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影响不大。本研究结果为紫外降解苹果汁中PAT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 朱广琪, 李芳浩, 舒琳, 许佳琪, 陈圆, 励建荣, 韩晓祥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388-239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提高金华火腿利用率及经济价值,采用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分步水解金华火腿,制备金华火腿酶解液,然后在碱性蛋白酶初步水解金华火腿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风味蛋白酶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风味蛋白酶第二步酶解条件为料水比1:5(w/v)、风味蛋白酶用量2.90%、初始pH值5.70、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金华火腿的水解度为22.00%。酶解产物中氨基酸含量为干物质重量的48.19%,其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明显提高,极大地增强了酶解产物的鲜味强度。分步酶解工艺可制备出高品质的金华火腿风味基料,这对提高金华火腿的利用率和整体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研究结果也为金华火腿风味调味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张文婷, 孔秀林, 孙健, 徐飞, 朱红, 岳瑞雪, 张毅, 钮福祥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397-240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甘薯叶片多酚提取工艺,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甘薯叶片中的多酚,以多酚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和液料比对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研究甘薯叶片中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比较不同品种甘薯叶片和块根中多酚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甘薯叶片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3%、超声时间35 min、液料比40 mL·g-1,在此条件下徐薯36号甘薯叶片烘干样多酚得率为32.92±0.093 mg·g-1(RSD=0.21%)。据此分析测定了12个品种甘薯叶片和块根多酚含量,发现甘薯多酚含量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其中徐紫薯6号叶片和块根中的多酚含量均最高。不同肉色甘薯块根多酚含量大致为紫肉型>红(黄)肉型>白肉型。本研究结果为甘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 郑亚萍, 吴正锋, 王春晓, 王才斌, 沈浦, 赵红军, 冯昊, 孙秀山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406-241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不同耕作措施下花生镁(Mg)营养特性变化,利用鲁东3个典型棕壤花生田试验点(望城、夏甸和齐山)开展耕作试验,研究免耕、浅耕20 cm、深耕30 cm和深松30 cm下花生镁吸收特征、土壤交换性镁临界值,以及镁吸收与产量、品质和磷协同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花生植株总镁吸收量以深耕30 cm处理最高,浅耕20 cm和深松30 cm处理次之,免耕处理最低。花生荚果部分镁吸收量(6.7~11.8 kg·hm-2)低于根茎叶针等其他部分镁吸收量(18.9~31.9 kg·hm-2),且免耕较相应耕作处理降低21.2%~36.7%。荚果镁的吸收显著促进了花生产量的增加及品质的提升,总体表现为荚果镁吸收量每增加1.0 kg·hm-2,花生产量可增加500 kg·hm-2,同时花生含油量、蛋白质含量、蔗糖含量、百果重、百仁重分别增加196.0、83.4、15.7、14.0和6.4 kg·hm-2。随着花生镁吸收量的增加,磷吸收量也显著增加(P < 0.01),且荚果中磷对镁的响应程度大于根茎叶针等其他部分磷对镁的响应程度。一元二次方程模拟结果表明,典型棕壤花生田土壤交换性镁的临界值下限为402 mg·kg-1,低于下限值花生荚果镁及总镁吸收量随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当土壤交换性镁超过455 mg·kg-1时,花生镁吸收量与土壤交换性镁之间关系不显著,不再随之增加。综上,深耕等有效耕作措施可显著改善花生镁营养状况,有利于促进镁与磷的协同吸收,提高花生产量及品质。本研究结果为花生田镁营养合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徐寿军, 薛海楠, 刘志萍, 张凤英, 包海柱, 道日娜, 李国兴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414-242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大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以蒙啤麦5号为试验材料,运用正交回归试验设计,研究肥料和密度互作下春大麦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钾肥料、加大种植密度能够有效提高大麦的最大荧光(Fm),但超过这个范围,则导致Fm下降。增施氮、磷肥料、加大种植密度能够有效提高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但超过这个范围,则导致Fv/Fm下降。增施氮、磷、钾肥料能够有效提高光化学淬灭系数(qP),但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qP下降。肥料与密度因子互作效应分析表明,蒙啤麦5号抽穗期Fm的理论值最高,为935.089,相应栽培方案为施氮(N)108.37 kg·hm-2、施磷(P2O5)122.11 kg·hm-2、施钾(K2O)78.43 kg·hm-2、种植密度639.57万株·hm-2; Fv/Fm的理论最高值为0.79,相应栽培方案为施氮(N)103.77 kg·hm-2,施磷(P2O5)113.92 kg·hm-2,施钾(K2O)70.00 kg·hm-2,种植密度560.65万株·hm-2;qP的理论最高值为0.708,相应栽培方案为施氮(N)103.38 kg·hm-2,施磷(P2O5)113.86 kg·hm-2,施钾(K2O)70.00 kg·hm-2,种植密度563.04万株·hm-2。本研究为内蒙古东部灌区春大麦生产实践提供了最优栽培技术方案。
  • 王玉娇, 吴薇, 郭忠军, 常旭虹, 王德梅, 陶志强, 石书兵, 赵广才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423-243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4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种子老化机理和种子贮藏后的有效利用,以新春26号、新春30号和新旱688号小麦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温高湿老化方法对不同品种的春小麦进行处理,研究种子活力及根系生长特性在0、3、6、9 d老化处理条件下的变化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说明种子在较短时间内所受到的高温高湿胁迫伤害较轻,老化处理的时间越长,种子受伤害越深。经老化3 d处理的新春30号和新旱688号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新春26号的种子活力指标从老化6 d才开始下降;萌发后的幼苗表现为老化时间越长,苗高越矮,根系的长度越短,对根系的其他指标影响更加显著。种子发芽指标、活力指标与根干重、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平均直径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种子老化机理研究和种子贮藏后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倪国荣, 潘晓华, 石庆华, 吴建富, 周春火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431-243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灭菌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采用湿热灭菌、氯仿熏蒸和60Co-γ辐照3种灭菌方法,以不灭菌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灭菌方式对土壤灭菌效果及养分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灭菌方式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灭菌对土壤灭菌的效果最佳,辐照剂量为15 kGy;3种灭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杀菌率均达到100%;湿热灭菌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H值,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但对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显著;氯仿熏蒸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中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和土壤pH值;辐照灭菌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中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影响均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辐照灭菌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最小,湿热灭菌处理对养分含量的影响最大。红壤性水稻土是复杂的高缓冲环境,不同灭菌方法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不同。综上,3种灭菌方式均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及总鲜重。本研究为不同试验目的选择干扰最小的灭菌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 邵庆勤, 周琴, 王笑, 蔡剑, 黄梅, 戴廷波, 姜东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438-244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物质积累转运与抗倒性的关系及其对多效唑的响应,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小麦品种(矮抗58、良星66、济麦22、烟农19、安农0305、皖麦29、偃展4110和新麦20)为主区,以多效唑喷施时期(倒五叶期、倒四叶期、倒三叶期和对照)为副区,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及喷施多效唑对其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矮抗58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最小,抗倒伏能力最强。皖麦29和良星66在茎鞘中积累的干物质较多,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质的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产量较高,抗倒性也较强。多效唑对小麦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及抗倒性的增加效果均以在倒五叶期喷施效果最好,其次为倒四叶期。与对照相比,倒五叶多效唑处理下,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的转运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的降幅分别为4.59%~26.03%和5.99%~30.38%,成熟期叶片、茎鞘和穗轴+颖壳的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幅分别为17.33%~31.98%、19.07%~38.62%和7.14%~39.23%,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的增幅分别为0.19%~25.35%和3.28%~14.63%,重心高度的降幅为4.66%~8.15%,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的增幅分别为11.30%~36.79%和10.68%~46.58%。综上,皖麦29和良星66的产量高,抗倒性好。多效唑能同步增加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和茎鞘中的积累量和茎鞘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实现小麦高产和抗倒性间的协调,适宜喷施时期为倒五叶时期。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抗倒伏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袁军伟, 李敏敏, 刘长江, 韩斌, 尹勇刚, 孙艳, 郭紫娟, 赵胜建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448-245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葡萄砧木耐盐机制,采用沙培滴灌试验,研究NaCl胁迫对2个葡萄砧木品种101-14(耐盐性强)和188-08(耐盐性弱)生长及盐离子(Cl-、Na+、K+)在植株中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30 mmol·L-1NaCl胁迫处理后21 d,2个品种的叶片、新梢、根系的相对生长量均有所降低,101-14地上部分相对生长量均显著高于188-08,而根系的相对生长量显著低于188-08;101-14地上部分Na+和Cl-的积累量和积累速度均显著低于188-08,而根系中Cl-和Na+的饱和浓度差异不显著。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各器官的K+/Na+值呈显著降低趋势,188-08各器官、K+/Na+值下降的速度和幅度均显著高于101-14。综上,葡萄砧木耐盐方式是拒盐。本研究结果为葡萄砧木资源的耐盐评价及优良耐盐葡萄砧木种质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 郭蓉, 龚一富, 姜洁, 俞凯, 陈海敏, 王何瑜, 严小军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455-246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新型海藻生物肥对火龙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台湾水晶红心火龙果为试验材料,对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新型海藻生物肥,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处理后,统计火龙果产量,测定盛果期火龙果质量、体积、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糖酸比和抗坏血酸(Vc)含量。结果表明,新型海藻生物肥可以促进火龙果生长,提高火龙果产量和品质,其中叶面喷施新型海藻生物肥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作用效果最佳。海藻生物肥浓度为1 000倍稀释液时,火龙果单果重(309.77 g)、单果体积(390.71 cm3)、横径(11.62 cm)和纵径(7.82 cm)均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2.00%、39.20%、9.10%和21.80%;同时火龙果品质也得到提高,火龙果TSS含量最大(9.63%),较对照(7.47%)增加了28.90%,TA含量(0.17%)显著降低,糖酸比(55.56)大幅增加,较对照增加了65.70%,Vc含量(10.71 mg·100 g-1)较对照(7.69 mg·100 g-1)也增加了23.30%。当海藻生物肥浓度为1 500倍稀释液时,火龙果产量增加最为明显,火龙果桩果数最多,达89.60个·桩-1,较对照提高40.00%;在该浓度处理下,火龙果产量最高,达2 894.88 kg·667 m-2,较对照增加了 1 345.32 kg·667 m-2;该浓度处理也提高了火龙果的生长和品质,单果重(291.07 g)、单果体积(359.00 cm3)和TSS含量(8.90%),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3.40%、27.90%和19.10%。本研究为新型海藻生物肥的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窦明明, 雷飞益, 石峰, 马留辉, 张亚琴, 杨正明, 陈雨, 陈兴福
    核农学报. 2018, 32(12): 2462-247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8.12.2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微肥与氮磷钾肥不同配比量对川泽泻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川泽泻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田间试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泽泻主要药效成分23-乙酰泽泻醇B(Y1)、24-乙酰泽泻醇A(Y2),建立主要药效成分与锌(X1)、硼(X2)、钼(X3)和氮磷钾肥(X4)施用量的数学函数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对所建立数据模型进行统计频数的选优可知,当锌肥为17.685 0~20.272 5 kg·hm-2、硼肥为24.890 0~28.034 5 kg·hm-2、钼肥为 0.192 3~0.270 4 kg·hm-2、氮肥为309.920 0~355.940 0 kg·hm-2、磷肥为166.88~191.66 kg·hm-2、钾肥为202.64~232.73 kg·hm-2 时,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大于0.11%。当锌肥为17.820~20.265 kg·hm-2、硼肥为23.826~26.842 kg·hm-2、钼肥为0.179~0.199 kg·hm-2、氮肥为333.970~389.090 kg·hm-2、磷肥为179.830~209.510 kg·hm-2、钾肥为218.365~268.539 kg·hm-2时,24-乙酰泽泻醇A的含量大于0.15%。综上,本研究优化出了提高川泽泻中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的施肥方案,且结果可靠,为泽泻生产上提高药效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