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2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5-08-03
  

  • 全选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 贺超, 肖小军, 章智, 彭琦, 黄英金, 廖江林
    核农学报. 2015, 29(8): 1437-144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克隆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相关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本研究以水稻灌浆期耐热纯系XN0437T和热敏感纯系XN0437S为材料,于灌浆初期(扬花后第8 天)进行38.0/33.0 ± 0.5℃(白天/夜间)温度处理,设3次高温处理重复;高温处理结束时,取耐热和热敏感纯系籽粒提取总RNA,3次高温处理样品的总RNA等量混合后,利用SMART技术合成cDNA双链,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分5个区段回收大小不同的cDNA,分别克隆到pGEM-T Easy Vector载体,构建了5个全长cDNA亚文库并分析了这些亚文库的质量。结果表明:5个全长cDNA亚文库共获得7974个阳性克隆,平均插入片段大于1.0 kb,整个文库的全长率约为75%;插入片段大于0.5 kb的亚克隆文库的滴度均大于4.6 × 106 pfu·mL-1、重组率大于98.1% ± 0.79%。为获得全长cDNA文库克隆目的基因的全长奠定了基础。

  • 郭丽颖, 赵宏伟, 王敬国, 刘化龙, 孙健, 宋微, 姜思达, 兴旺, 邹德堂
    核农学报. 2015, 29(8): 1444-145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黑龙江省稻瘟病生理小种组成,明确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情况,本研究利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对2012年采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绥化等4个地区的130个稻瘟病菌株进行鉴定,并对36份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抗瘟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同时利用73个SSR标记分析了36份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结果共鉴定出7个群38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为ZD5(21.54%)、ZD7(9.23%)、ZA53(8.46%)、ZA61(6.92%)、ZA55(6.15%)和ZA21(5.38%),总频率为59.23%;黑龙江省36份主栽品种中,稻花香、龙粳21、龙粳31、牡丹江30、绥粳8、绥粳13、松粳9、松粳15、五优稻一号、东农415等10个品种,目前在黑龙江省稻瘟病抗性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并通过联合致病性系数(VAC)和联合抗病性系数(RAC)分析得出,稻花香+龙粳21、龙粳31+牡丹江30等22个搭配种植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防病效果;基于抗谱的聚类分析,可将36份主栽品种分成4个类群,其中第2类群抗谱最广(70.00%~93.33%);基于SSR标记聚类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均将供试材料划分为6个类群。本研究为主栽品种的改良、合理布局以及亲本选配提供了依据。

  • 杨双, 韩晓日
    核农学报. 2015, 29(8): 1455-146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玉米碳代谢关键酶PEPC和SPS活性的遗传特性,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和4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沈3336×沈3265组合4个世代的灌浆期穗位叶PEPC和SPS活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PEPC和SPS活性的遗传模型分别为B-1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和E-1模型(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调控PEPC活性的主基因遗传率为36.5%,调控SPS活性的主基因遗传率为17.7%,多基因遗传率为35.9%。结果为玉米碳代谢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下一步开展QTL定位研究奠定基础。

  • 李华伟, 许泳清, 邱思鑫, 刘中华, 邱永祥, 汤浩, 余华
    核农学报. 2015, 29(8): 1464-147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可同时检测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甘薯G病毒(SPVG)和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多重RT-PCR检测方法,本文根据SPCSV热激蛋白基因(hsp70)及SPVG、SPFMV外壳蛋白基因(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引物筛选,优化多重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SPCSV、SPVG和SPFMV 3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该体系能有效扩增出大小为304、433、601 bp 3个特异性片段。测序结果表明3种病毒与参考序列的一致性达94%~99%。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可稳定、准确、灵敏地同时检测单一或复合侵染3种甘薯病毒,为甘薯脱毒和病毒病诊断奠定基础。

  • 王仲慧, 刘金兵, 刁卫平, 王述彬, 潘宝贵, 戈伟
    核农学报. 2015, 29(8): 1471-147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辣椒花药培养体系,以13个不同基因型辣椒材料为试材,对影响花药培养的因子:外源激素、碳源(蔗糖、麦芽糖、葡萄糖)、低温预处理、外源有机添加物、活性炭及植株开花时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均可诱导出胚状体,其中有8个供试材料可获得健壮的再生植株,基因型是限制辣椒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的关键因素,不同基因型间出胚率不同,其中G201出胚率最高,达到31.76%;在不同外源激素处理中,NAA比IAA更适合辣椒的花药培养,且NAA与KT浓度配比以0.5:1.0效果最佳;不同碳源处理中,30 g ·L-1的蔗糖浓度最适合辣椒花药培养。4)不同预处理中,4℃低温预处理1-3d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其中以处理2d时的出胚率最高;有利于胚状体发生的外源添加物为50 μmol ·L-1AgNO3 和 4 g ·L-1活性炭;处于初花期和盛花期的花蕾均可诱导成胚,其中初花期花蕾更适合辣椒花药培养。研究为加快辣椒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 王晶, 娄群峰, 魏庆镇, 李子昂, 付文苑, 陈劲枫
    核农学报. 2015, 29(8): 1479-148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拓宽黄瓜的遗传基础,促进黄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构建黄瓜突变体库,利用不同处理时间和浓度梯度的EMS溶液诱变黄瓜自交系长春密刺的吸胀种子,建立适合黄瓜突变体库构建的诱变体系。长春密刺种子诱变处理获得M1群体,经过连续自交产生M2和M3,对获得的相关突变体进行显微结构、色素含量、遗传特性等特征的分析和测定。结果发现,适合于黄瓜突变体库构建的EMS诱变方法为1%处理10 h或1.5%处理8 h。经表型鉴定,获得了株型、叶片、花器官以及果实性状突变体,突变率为11.17%。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发现植株矮化突变体和花瓣叶片化突变体的表皮细胞结构与对照存在明显差别;对幼叶黄化突变体的色素分析表明,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同时减少导致该突变体的叶色黄化。通过构建和分析F2分离群体,发现幼叶黄化突变体和果皮白绿突变体均为单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突变所致。本试验用EMS最佳诱变剂量处理长春密刺吸胀种子,可以有效地构建黄瓜突变体库,这些稳定遗传的突变体为黄瓜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了可用材料。

  • 张振超, 潘跃平, 毛忠良, 颜志明, 吴国平, 姚悦梅, 秦文斌, 解振强, 戴忠良
    核农学报. 2015, 29(8): 1487-149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易出胚基因型与难出胚基因型小孢子共培养,可促进难出胚基因型小孢子胚胎发育,提高产胚率。本研究以易出胚甘蓝型油菜(ZS758)基因型与难出胚青花菜(Q1和Q2)基因型为试材进行小孢子混合培养,研究不同数量花蕾混合共培养对青花菜小孢子胚胎诱导效率、胚胎发育过程、胚状体数量及类型和植株再生。结果表明:共培养中青花菜和油菜小孢子胚胎发育过程基本一致;不同处理中,T1-3(2个青花菜Q1花蕾+10个ZS758花蕾)和T2-3(2个青花菜Q2花蕾+10个ZS758花蕾)每蕾平均出胚数分别为12.5个和14.1个、子叶型胚比例分别为78.3%和81.7%、小孢子胚萌发率分别为92.6%和87.6%,均显著高于对照;T1-2(6个青花菜Q1花蕾+6个ZS758花蕾)和T2-2(6个青花菜Q2花蕾+6个ZS758花蕾)获得的青花菜小孢子再生植株数最多,分别为13株和27株;青花菜和油菜小孢子再生植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易于区分。此方法不仅能有效促进难出胚青花菜基因型胚胎发育获得胚状体,而且提高了子叶型胚所占比例,对提高小孢子培养应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陈敏敏, 张建军, 周音, 顾俊杰, 沈强, 张平
    核农学报. 2015, 29(8): 1494-150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生长素对百合根外植体体细胞胚胎再生的影响,采用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对根外植体体胚诱导及发育进行研究,同时对不同根长外植体和不同根段外植体的体胚发生能力、不同激素对体胚扩增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NPA对根外植体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抑制作用明显,体细胞胚胎发育畸形。含有根尖的根处植体均能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均高于94.4%;对照(不含根尖的根外植体)及远离根尖的根段外植体诱导产生少量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仅为8.9%。0.3cm根外植体(含根尖)生长系数最高,为36.8;单位重量根外植体(含根尖不同长度)产生的体胚数为21.8~26.3,差异不显著。在含有0.5 mg ·L-1 Picloram的培养基中球形胚增殖率最高,达98.9%;在含有0.2 mg ·L-1 Picloram的培养基中球形胚增殖系数最高,为20.1。结果表明内源生长素的含量及外源生长素的添加与百合根体细胞胚胎诱导关系密切,内源生长素运输参与百合体细胞胚胎的诱导及形态建成。本研究为百合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 王红娟, 巢建国, 李雅婷, 李颖硕, 向增旭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02-150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茅苍术表观遗传差异,以不同倍性的茅苍术为试验材料,应用MSAP技术研究其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本试验选用20对选扩引物,在茅苍术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中检测到的基因位点数分别为520和527,其相应的扩增总甲基化率为56.92%和55.03%,四倍体基因组DNA半甲基化率高于二倍体,而全甲基化率低于二倍体;四倍体与二倍体相比,DNA甲基化模式发生调整的基因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52.53%。本研究为深入揭示四倍体茅苍术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薛应钰, 叶巍, 张树武, 徐秉良, 杨百昶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09-151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高效解磷木霉突变株,以木霉菌株T2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对紫外诱变条件进行优化,考察突变株的解磷量、植酸酶活性、生长速率、产孢量、遗传稳定性和拮抗能力。结果表明,最佳诱变条件为照射强度20 W,照射时间40 min,照射距离30 cm;在此条件下得到一株具备高效解磷能力的突变株T2-8。该菌株15d的解磷量和植酸酶活性分别达到193.36 μg ·mL-1和784.35 nmol ·L-1,较出发菌株(90.01 μg ·mL-1和335.22 nmol ·L-1)分别提高了114.82%和133.98%,9 d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分别为35.42 mm ·d-1和8.25×109CFU ·mL-1,高于出发菌株,多次传代试验证明,T2-8解磷能力稳定,对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拮抗能力与出发菌株无显著差异。说明紫外光诱变方法是木霉高效解磷菌株选育过程中一种有价值的菌株改良技术,获得的突变菌株为进一步开发多功能微生物肥料提供了优良材料。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 王守经, 柳尧波, 胡鹏, 汝医, 王兆华, 孙宏春, 许方佐, 王志东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17-152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生物毒素电子束辐射降解剂量对小麦粉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辐照效应,采用0、1.9、4.0、6.2、8.4和10.0kGy的高能电子束射线辐照处理小麦籽粒,研究了不同辐照处理对小麦籽粒含水量、面粉色泽、面粉沉淀数值及降落数值、面筋指标和面团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极显著地降低了小麦籽粒的水分含量,对小麦粉色泽L*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a*值、b*值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大于6.2kGy的高剂量辐照显著提高了小麦面粉干、湿面筋的含量,对照与辐照样品、各辐照样品之间的面筋指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面粉的沉淀数值和降落数值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与未辐照样品相比,辐照处理显著地提高了小麦粉面团的吸水率和弱化度、降低了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指数,此外,小麦粉面团的拉伸曲线面积、拉伸阻力、拉伸比例等流变学参数,随辐照剂量增加呈下降趋势。高能电子束射线辐照处理,能导致小麦粉部分质量指标的下降,因此可将辐照剂量控制在2.0kGy以下。该研究结果为小麦高能电子束辐射贮藏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 黄仁华, 杨会玲, 陆云梅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25-153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富硒栽培红阳猕猴桃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和硒代谢的变化,提高贮藏期硒组分的利用率,本研究将富硒栽培红阳猕猴桃分别在-1.5(冰温)、5(低温)和20℃(常温)3个条件下贮藏,分析了不同贮藏温度对果实品质和硒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冰温贮藏下果实硬度、可滴定酸下降速率以及呼吸峰值均显著低于低温和常温贮藏(P<0.01);同时,果肉总硒、有机硒、硒蛋白和硒多糖含量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且下降速率大小依次为室温 >低温 >冰温。本试验说明通过冰温贮藏可以延长果实贮藏期和降低硒组分的流失,为果实贮藏保硒以及硒组分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罗娅, Andrew East, Julian Heyes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32-153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Anatoki、Kakariki、Barton、Unique 和 Apollo 5个新西兰主栽费约果品种为试材,通过分析其果实构成特点,探讨不同品种和成熟阶段对费约果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费约果的营养价值,为其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费约果果实富含酚类物质(4.90~10.31 g ·100g-1 DW),其中原花青素含量尤为突出(0.44~0.83 g ·100g-1 DW)。不同的品种、成熟阶段和果实部位(果皮、果肉和果浆)均显著影响了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在5个费约果品种中,Anatoki的总酚含量(10.31 g ·100g-1 DW)、原花青素含量(0.83 g ·100g-1 DW)和铁离子还原能力(16.56 g ·100g-1 DW)最高;过熟阶段的费约果果实较成熟阶段果实具有更高含量的总酚和抗氧化能力。费约果果实的果皮中积累的生物活性物质最多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其次是果肉,果浆积累最少。研究认为费约果果实废弃物在食品和保健行业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

  • 赖谱富, 赖锋连, 陈君琛, 沈恒胜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39-154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脱脂多年生藤本豆粉为原料,采用50%乙醇浸提法提取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研究树脂纯化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其抑菌活性。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考察AB-8、HPD100 2种大孔树脂及聚酰胺树脂对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的吸附解吸性能,筛选出适合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分离纯化的树脂为聚酰胺;结合静态与动态吸附解吸试验,得出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上样浓度0.31 mg ·mL-1、pH值 5、流速1.5 BV ·h-1,此条件下吸附量为34.01 mg ·mL-1,解吸时宜选用70%乙醇溶液。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粗提物和纯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同浓度下藤本豆总黄酮粗提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高于纯化物;浓度低于30 mg ·mL-1时,藤本豆总黄酮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高于纯化物;高于30 mg ·mL-1时则相反。研究结果为多年生藤本豆总黄酮活性成分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

  • 弓威, 顾丰颖, 贺凡, 王锋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47-155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山楂叶为研究对象,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nhnken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山楂叶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并对山楂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能力及其还原力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山楂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 :35,提取时间39min,提取温度72℃,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得率预测值为29.198 mg ·g-1,实测值为28.991 mg ·g-1,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71%。山楂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18.96μg ·mL-1和64.43μg ·mL-1,而且对Fe3+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山楂叶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山楂叶功能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 刘光快, 韦克苏, 高贵, 汪兴, 戴辉, 王丰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59-156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烤烟采后烤前喷施外源添加剂对上部烟叶经济特性和内在化学品质、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以K326为材料,喷施清水为对照,对上部烟叶采后烤前分别喷施硫代硫酸钠(T1)、硫脲(T2)、苹果酸(T3)、NaCl(T4)和EDTA(T5)5种化学试剂,考察各处理单叶重、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常规化学成分、评吸质量、香气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各处理单叶重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T1除外),其中T2上升幅度最大,但其杂色烟率最高、上中等烟率和均价最低;T3的上中等烟率及均价均最高;与对照(CK)相比,各总糖及总氮的影响不明显,T3烟碱的降低幅度最大,T1、T3钾/氯值的提升幅度最显著,T3的烟叶评吸质量效果最好,提高香气物质含量最显著。综上所述,采后烤前喷施苹果酸对上部烟叶品质的改善效果最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烤烟生产、烘烤调制确定合理的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刘珂舟, 袁夏冰, 刘露, 杨勇, 韩其国, 应南娇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66-157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高压脉冲电场灭菌技术的最优灭菌参数,以大肠杆菌为试验对象,采用正交试验,对杀菌过程中的一系列参数和影响因素(场强、脉宽、频率、时间、脉冲数等)进行分析,得出了最优的灭菌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的灭菌效果影响最大的是脉冲个数,其次是脉宽与场强,最后则是作用时间与脉冲频率。大肠杆菌的最优高压脉冲电场灭菌参数组合为脉宽5μs,脉冲个数400个(即脉冲频率10Hz,作用时间40s),电场强度30kv ·cm-1。本研究对高压脉冲电场灭菌技术在生产线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张问, 杨文鸽, 徐大伦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72-157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漂洗鱼肉是鱼糜加工的重要步骤之一,适当的漂洗工艺可以显著提高鱼糜及其制品的品质。鱼肉漂洗有多种方式,主要有水洗、碱洗、盐洗、气浮漂洗等。本文综述了漂洗介质种类、漂洗次数、漂洗温度、漂洗水量对鱼糜及其制品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复合成分漂洗液在鱼肉漂洗中的应用,旨为改进鱼糜加工漂洗工艺提供参考。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 贾永霞, 张春梅, 方继宇, 李弦, 张世熔, 徐小逊, 蒲玉琳, 李婷, 李云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77-158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观赏绿化植物应用于植物修复技术的可行性,以细叶百日草(Zinnia angustifolia(Z. linearis))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其在不同浓度镉处理下的生长响应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镉处理浓度≤60 mg ·kg-1时对细叶百日草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植株生物量的显著增加,当镉处理浓度达到120 mg ·kg-1时,植株生物量有所降低,但是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细叶百日草各器官中镉含量表现为根 >茎 >叶 >花的分布格局,且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均逐渐增加,在镉处理浓度为120 mg ·kg-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62.47、271.86、210.36、116.38 mg ·kg-1。植株对镉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地上部对镉的最大富集量每盆为1 342.44 μg ·pot-1,每株为335.61 μg ·plant-1。说明细叶百日草对镉有很强的耐性和富集能力,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镉污染土壤的观赏绿化植物。本文为观赏绿化植物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一定依据。

  • 王晨光, 郝兴宇, 李红英, 韩渊怀, 韩雪, 宗毓铮, 李萍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83-158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光合能力影响,了解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后大豆光合生理变化,为气候变化下的大豆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开放式大气CO2富集系统(free air CO2 enrichment,FACE)试验平台,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叶片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后,大豆净光合速率(Pn)增加,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大气CO2浓度升高使CO2同化速率相对应的荧光量子产量(ΦCO2)平均降低了29.8%,光化学淬灭系数(qP)平均降低了4.6%。但大豆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没有显著变化。

  • 耿广涛, 宋桂成, 董文庆, 江晨亮, 许晓明, 唐灿明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89-159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高种植密度对玉米不同叶位光合特性的影响,本文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第3叶(基部往上计数)叶绿素a(Chla)含量明显低于第6、9叶,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9.0万株 ·hm-2处理的第3叶叶绿素降解明显。叶绿素荧光数据表明,第3叶的Fo明显高于第6、9叶;而第3叶的Fv/Fm、PI和ETo/ABS明显低于第6叶和第9叶;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第3叶的Fv/Fm、PI和ETo/ABS逐渐降低。玉米基部第3叶的净光合速率(Pn)和光饱和点(LSP)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呈现快速降低的趋势,而第6、9叶变化不明显。高种植密度条件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特性差异显著。种植密度愈高,第3叶的ETo/ABS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明显;与第6、9叶相比,第3叶的Pn和LSP均处于较低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高种植密度对郑单958下位叶(第3叶以下)光合特性有较强的影响,对第6、9叶的光合特性影响较小。本试验为郑单958种植密度的确定以及耐密植玉米新品种的筛选提供了检测方法。

  • 祁旭升, 王兴荣, 张彦军, 乔海明, 张建平, 米君
    核农学报. 2015, 29(8): 1596-160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胡麻成株期抗旱鉴定性状指标和评价种质的抗旱性,本试验设置抗旱指标筛选和种质抗旱鉴定2项试验。在抗旱指标筛选试验中,开花期测定了干物质量,成熟期考察了株高等8个性状,脱粒后测定了种子含油率,运用简单相关、等级相关性和逐步回归、直接通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性状旱/水相对值与产量抗旱系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抗旱性关系密切的性状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单株粒数。以这5个性状为评价指标,对参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加权抗旱系数法的评价结果与产量抗旱系数的相关性高于平均抗旱系数法。在种质抗旱鉴定试验中,成熟期考察了株高等8个性状,选择上述已筛选出的5个性状,应用加权抗旱系数法和用逐步分类法,对190份国内外种质进行抗旱性评价和等级划分,一级抗旱型29份、二级26份、三级81份、四级27份、五级27份;不同类型种质的整体抗旱性存在差异,地方资源较好、育成资源次之、引进资源较差。本研究为胡麻抗旱种质资源的发掘、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 程建徽, 梅军霞, 郑婷, 魏灵珠, 吴江
    核农学报. 2015, 29(8): 1607-161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6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评价不同砧木嫁接对南方湿热地区欧亚种葡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嫁接栽培的生物学效应,以22份砧木嫁接的欧亚种葡萄红亚历山大为试材,研究砧木对葡萄生长、产量与品质指标的影响,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葡萄砧穗组合的果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长势的隶属函数值以5BB嫁接植株最高;砧木对嫁接葡萄单株产量影响较大,变异系数23.11%,以Dog Ridge、Saltcreek、Freedom与Rupestris du lot单株产量较高;对葡萄果实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的是色度角与花色素苷含量,其变异系数为64.19%和53.35%,Freedom、Rupestris du lot、Saltcreek与华佳8号砧嫁接显著促进接穗果实着色;对葡萄果肉中总酚、类黄酮以及FRAP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较高,变异系数分别34.92%、35.12%、37.22%与36.58%,SO4、Rupestris du lot与Freedom嫁接果实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主成分分析评价表明,在南方高温高湿栽培环境下,Freedom、Saltcreek与Rupestris du lot 3个砧木可提高红亚历山大葡萄的果实品质和产量。本研究为南方地区葡萄的嫁接栽培评价提供一定指导。

  • 尚宏芹, 高昌勇
    核农学报. 2015, 29(8): 1617-162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外源NO对高温胁迫下辣椒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松阳辣椒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高温胁迫下辣椒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培养液中添加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高温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辣椒幼苗的株高增加率和鲜重增加率降低,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大,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水培液中添加一定浓度SNP后,与高温对照组(T0)相比,高温组辣椒幼苗的株高增加率和鲜重增加率显著提高,在SNP浓度为100~200μmol·L-1时最高,分别增加85.2%和45.3%;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随着SNP浓度的提高而先增加后降低,在SNP浓度为100~200μmol·L-1时最高,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53.8%和30.0%,SOD和POD活性分别增加34.1%和54.4%;MDA含量先降低后增加,以SNP浓度为100 ~200μmol·L-1时最低,降低26.0%~28.4%。一定浓度的外源NO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可能通过诱导辣椒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细胞的膜脂过氧化,提高辣椒幼苗对高温胁迫的抵抗能力,这对阐明外源NO缓解辣椒高温胁迫的生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于世欣, 吴小宾, 崔秀敏
    核农学报. 2015, 29(8): 1624-163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6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以10年生晚熟桃品种中华寿桃为试材,研究了施肥枪施肥与开放射状沟撒施对土壤养分动态含量的变化,以及对植株叶片养分含量、桃树产量和桃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量下,0~40cm土层中施肥枪施肥土壤中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显著高于开放射状沟撒施,最高可提高46.92%和30.0%,40~60cm土层中差异不显著;各土层土壤NH4+-N、NO3--N含量显著高于开放射状沟撒施,最高可提高76.44%和48.77%。不同施肥方式施肥后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中等施肥量施肥枪施肥处理与最高施肥量放射状沟撒施处理的叶片全磷含量相同,全钾含量变化不规律,相同施肥量不同施肥方式处理间差异显著;相同施肥量下,施肥枪施肥对果实单果重、果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提高果实产量有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施肥枪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本研究为果园高效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 廉华, 谢秀芳, 李欣, 黄超, 李莹, 李雪微, 马光恕
    核农学报. 2015, 29(8): 1632-163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5.08.16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磷素对甜瓜幼苗根系形成的生理机制,本试验在现代化温室条件下,以金妃甜瓜为材料,采用基质培养方法,设置了5个磷素处理水平(分别为0.3、0.6、0.9、1.2、1.5 mmol ·L-1),测定甜瓜根系鲜重、干重、根体积、根系活力、蛋白质、硝态氮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适宜磷素用量(即0.9~1.2 mmol ·L-1)时,对幼苗根系生长促进作用最强,可以显著增加根系鲜重、根系干重和根体积,提高根系活力、硝态氮和蛋白质含量,增强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而当磷素用量低于0.6 mmol ·L-1或高于1.5 mmol ·L-1时,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通过研究磷素营养对甜瓜幼苗生长过程中根系形态变化、物质积累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磷素对甜瓜幼苗根系形成的作用效应,为甜瓜生产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为甜瓜壮苗培育、高产生产提供技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