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4-10-27
  

  • 全选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 闫冬, 别小妹, 陆兆新, 吕凤霞, 赵海珍, 张充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37-174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多粘类芽孢杆菌JSa-9产LI-F类抗菌脂肽的产量,本研究采用亚硝基胍(NTG)、60Co-γ射线和低能N+离子注入3种不同诱变方法,确定了NTG最佳诱变浓度为50μg·mL-1,60Co-γ射线最佳诱变剂量为200Gy;当低能N+离子注入能量为10keV,最佳注入时间为60 s,当注入能量为20keV,最佳注入时间为30 s.最终从300株突变株中筛选得到1株苯丙氨酸缺陷型菌株N1-37和1株组氨酸缺陷型菌株N2-27,均由NTG诱变获得.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N1-37和N2-27抑菌圈直径比出发菌株JSa-9分别增加45.54%和32.3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确定LI-F类抗菌脂肽产量,结果表明,N1-37和N2-27产LI-F类抗菌脂肽的产量是原始菌株JSa-9的1.71倍和1.4倍,经连续传代10代,试验表明2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不仅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上,还可以作为亲本菌株进行细胞融合研究.

  • 陈胜勇, 李彩凤, 侯静, 马凤鸣, 李观康, 何霭如, 余小丽, 汪云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44-175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索了在氮素诱导下,甜菜gln2序列变化情况及氮素对gln2的调控表达情况.根据已知甜菜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2,登录号为AY026353)设计特异引物,利用RT-PCR方法克隆甜菜质体型谷氨酰胺合成酶的cDNA(GS2 cDNA)片段和甜菜质体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组DNA(GS2 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甜菜GS2 cDNA片段序列,并首次得到甜菜GS2 DNA序列,并将GS2 DNA登录到了NCBI网站的GenBank(登录号为EU55813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S2 DNA长度为6 144bp,含有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氮素诱导的GS2 cDNA序列长度为1 296bp,与gln2序列相似性达99.92%,可编码431个氨基酸残基;其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的质体型谷氨酰胺合成酶(GS2)有很高的同源性,与菠菜GS2的同源性最高,属于混合型蛋白,具有Gln-synt保守功能域,N端为beta-Grasp domain,C端为catalytic domain.采用半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氮素处理下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表明,NO3-N∶NH4+-N=80∶20和NO3-N∶NH4+-N=50∶50的处理对GS2基因表达的促进效果最好,NO3-N∶NH4+-N=0∶100对GS基因诱导作用最差.研究甜菜GS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对甜菜实现高同化氨及增产增糖有重要意义.

  • 王炜, 杨随庄, 谢志军, 欧巧明, 叶春雷, 曹世勤, 罗俊杰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51-175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可以用于植物品种改良及种质创制.本研究以陇春21号、宁春4号和花培9355三个不同基因型材料为供试材料,取其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继代愈伤组织培养6个月后进行分化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对这些无性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鉴定筛选,从R5中筛选出了12份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材料.同时,为明确体细胞无性系4-8的抗条锈性的遗传基础,对试验材料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接种鉴定及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表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具有较好的抗条锈特性,尤其对当前甘肃省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3号(CY33)表现免疫;且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系对条中33号的抗性基因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这为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小麦抗锈新种质的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 滕斌, 王力, 吴敬德, 张琛, 张瑛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60-176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水稻Wx等位变异对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携带有5种不同Wx等位基因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ingle-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为材料,在同一遗传背景下对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pparent amylose content,AAC)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 (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 酶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Wx等位基因水稻材料籽粒灌浆过程中的AAC差异在灌浆早期(花后6d)已较明显,随着籽粒发育, 非糯水稻花后6~11d是直链淀粉的快速增长期.籽粒灌浆过程中,不同Wx等位基因间籽粒AAC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在直链淀粉积累特性上存在明显不同.较高和高AAC品系(携Wxg2Wxg3基因)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快,在灌浆初期(花后11d)便达到与籽粒成熟期一致的水平,之后变化不大;低、中等AAC材料(携WxtWxg1基因)直链淀粉积累速率相对中等,灌浆初期(花后11d)AAC并不高,其直链淀粉的积累是个渐近的过程,直至灌浆后期(花后26d)才达到最大含量;糯稻(携wx基因)则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AAC变化不大,始终保持着极低的含量水平.在整个灌浆期间,籽粒GBSS酶活与AAC均呈正相关,其中灌浆早期(花后6d)相关度最高,随后相关度逐渐降低,但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r>0.820).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Wx座位等位变异机制奠定基础.

  • 陈华, 邓烨, 张冲, 蔡铁城, 熊发前, 唐荣华, 周双彪, 庄伟建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65-177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挖掘花生茎中重要的功能基因,了解花生茎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以闽花6号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花生茎不同生育时期混合的全长cDNA文库,并对文库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该文库原始库容为1.25×106 cfu·mL-1,重组率达100%,插入片段大小为750~2 000 bp,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1 000bp,达到文库质量要求.随机挑选50个单克隆进行5'端测序,共获得50条有效序列.通过与NCBI 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和注释,获得已知功能基因或具推测功能的基因29个,未知功能基因9个,新基因12个,其中47个(94%)基因为花生未报道的基因.因此,该文库的构建为克隆和研究花生茎部重要表达基因,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花生茎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了基础.

  • 韩冬梅, 柴晓杰, 王逸云, 刘世才, 岳文静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73-178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磷脂酶C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盐藻中克隆出了一种磷脂酶C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KF573428),命名为DsPLC,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DsPLC的cDNA全长2 628 bp,开放阅读框1 782 bp,编码 593个氨基酸.该蛋白质为亲水性稳定蛋白,没有信号肽,也没有跨膜区域,是一种非跨膜蛋白,存在多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为无规卷曲和α -螺旋.进一步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盐藻与衣藻、团藻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正常情况下DsPLC的表达量很低,当受到高盐胁迫时表达量急剧升高,且在胁迫4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是对照组的10倍左右,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DsPLC可能在盐藻抵御外界盐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DsPLC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

  • 何仁锋, 冯尚国, 陈喆, 高岭, 沈晓霞, 沈宇峰, 王志安, 王慧中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81-178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菊花种质资源,为药用菊花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鉴定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并优化药用菊花的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CoT-PCR)体系,在方差分析基础上,运用L25(56)正交设计在5个水平上对影响药用菊花SCoT-PCR反应的模板DNA、Mg2+、dNTPs、Taq 酶、引物5个因素进行优化试验,并对PCR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药用菊花SCoT-PCR最佳反应体系(20 μL):模板DNA 10 ng,引物0.8 μmol·L-1,dNTPs 0.2 mmol·L-1,Mg2+ 2.0 mmol·L-1,Taq酶1.5 U,SCoT反应的影响因素依次为:Taq酶>引物>dNTPs>Mg2+>模板DNA.优化的SCoT-PCR反应体系在多个药用菊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验证,结果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多态性丰富等特点,该体系的建立为药用菊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发育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李坤峰, 陈志, 陈剑平, 季杭峰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90-179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大花月季Vendela为试验材料,利用直接器官发生途径,对影响大花月季组培产业化快繁生产体系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大花月季种苗组培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Vendela外植体最佳消毒处理方式是先用洗洁精溶液浸泡30min,75%的酒精处理40s后再用0.1%的氯化汞消毒处理10min;腋芽萌发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16-BA +0.05 mg·L-1 NAA + 蔗糖30 g·L-1;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1.2 mg·L-1 6-BA +0.05 mg·L-1 NAA + 30 g·L-1蔗糖;继代时每丛2个芽培养后期新生不定芽整齐度好,叶色浓绿,植株健壮,方便不定芽生根诱导材料选择;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1 IBA + 30 g·L-1蔗糖,且不定根的长度在0.5~1cm时移栽较容易,苗成活率可达95%以上,整个快繁体系达到组培苗产业化生产的要求.

  • 佘琳芳, 陈菁珏, 常乐, 任梓铭, 夏宜平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98-180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配比对石蒜属植物愈伤诱导的影响,本文以换锦花和忽地笑的花器官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观察了愈伤组织亚显微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两个种的5种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忽地笑子房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8.2%;换锦花5种外植体均在1mg·L-1 BA+1mg·L-1 2,4-D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且在此培养基上获得最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64.7%;培养过程中出现3种形态的愈伤组织,根据色泽、质地、亚显微结构分析,认为浅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为胚性愈伤组织,这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植物的高效再生体系和转基因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 赵艳, 贺卫丽, 雷家军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06-181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四倍体亚洲百合品种花粉生活力低的原因,本试验以3个四倍体亚洲百合品种布鲁拉诺(Brunello,2n=4x=48)、瓦迪索(Val Di Sole,2n=4x=48)、穿梭(Tresor,2n=4x=48)为试材,采用卡宝品红染色常规压片法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观察,并对其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四倍体亚洲百合品种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较多异常现象,包括在后期Ⅰ、后期Ⅱ和末期Ⅱ出现滞后染色体,在末期Ⅰ出现染色体桥,在后期Ⅱ出现分裂不同步、不均等分离,在末期Ⅰ、四分体时期出现微核,以及出现了三核四分体等.品种布鲁拉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频率为10.22%、穿梭为21.48%、瓦迪索为33.15%.布鲁拉诺的花粉生活力明显高于其它2个品种,为81.03%,穿梭为66.03%,瓦迪索为48.81%.花粉母细胞减数过程中存在的异常现象可能是导致四倍体亚洲百合品种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为百合多倍体育种及无花粉新品种选育奠定一定基础.

  • 刘林, 张迎信, 刘群恩, 李枝, 曹立勇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11-181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类病变突变体是研究细胞程序性死亡和防卫反应的理想材料.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类病变突变体易受环境因子和遗传背景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植物类病变突变体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以期对植物超敏反应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 王娜, 张振葆, 黄凤珠, 李洪有, 张素芝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19-182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的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参与多种不同的信号途径,功能具有多样性.WRKY蛋白除具有高度保守的WRKYGQK基序外,通常还具有Cys2His2或Cys2His-Cys型锌指结构,它通过与靶基因启动子中的W-box[(T)TGACC(A/T)]特异结合调控其表达,从而响应植物的逆境胁迫及其它信号途径.为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WRKY在植物非生物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阎海青, 曲静然, 程安玮, 陈相艳, 王文亮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28-183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测定EPP和NEPP对IL-1β和IL-6mRNA表达的影响,确定蓝莓可萃取多酚(EPP)及不可萃取多酚(NEPP)是否具有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蓝莓中EPP和NEPP均能抑制细胞中IL-1β、IL-6 mRNA的表达,EPP的抑制效果要优于NEPP.当培养时间为48 h时,EPP和NEPP的添加浓度为10~200μg·mL-1对IL-1β和IL-6 mRNA抑制作用明显.当EPP的添加浓度为100μg·mL-1时,在12~48 h培养时间内,对IL-1β和IL-6 mRNA抑制作用明显;而100μg·mL-1 NEPP处理组中,在48h时对IL-1β和IL-6 mRNA抑制效果明显.这表明从蓝莓中的NEPP同EPP一样可通过抑制IL-1β、IL-6 mRNA的表达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对今后蓝莓在医药保健方面研究奠定基础,不可萃取多酚的研究为多酚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 吴先辉, 潘廷跳, 尹娜, 庞杰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34-183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辐照处理对魔芋葡甘聚糖溶解度及流变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不同辐照剂量60Co γ射线处理魔芋葡甘聚糖粉末,考察其溶解度和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辐照处理能提高魔芋葡甘聚糖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魔芋葡甘聚糖的触变性、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同时辐照使魔芋葡甘聚糖偏近于牛顿流体,辐照剂量越大、浓度越小,魔芋葡甘聚糖越偏近于牛顿流体.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魔芋葡甘聚糖凝胶食品、仿生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 孙梦姣, 陈再鸣, 钱琼秋, 张丽永, 汪炳良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41-184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紫外照射对双孢蘑菇中维生素D2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紫外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两个试验因素,对2个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Imbach)菌株Ag10和Ag11-1的子实体进行不同处理,发现紫外照射对双孢蘑菇不同菌株子实体中麦角甾醇和维生素D2含量均有影响.结果表明,在30 ~50 cm的照射距离范围内紫外照射15 min(1.125~0.945 J·cm-2)时,随着照射距离的缩短,子实体麦角甾醇含量持续下降,而维生素D2含量持续提高;在30 cm照射距离下照射10~20 min(0.75 ~1.5 J·cm-2),随照射时间的延长麦角甾醇含量持续下降、维生素D2含量持续增加.在本试验设定的紫外波长(260 nm)条件下,30 cm的照射距离处理20 min(1.5 J·cm-2)对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维生素D2含量的效果最佳.为进一步优化照射条件提供了依据.

  • 李阳, 汪超, 胡建中, 廖李, 王俊, 汪兰, 吴文锦, 熊光权, 程薇, 李冬生, 乔宇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47-185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辐照和高温灭菌处理对风干武昌鱼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风干武昌鱼为原料,对其分别进行2.2、4.4和6.6kGy剂量辐照及高温灭菌处理,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质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在风干武昌鱼、高温灭菌和三种剂量辐照的风干武昌鱼鱼肉中分别检测到53、27、35、46和42种成分.风干武昌鱼鱼肉挥发性成分中醛类、酮类和醇类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31%、42.24%与8.05%. 经过高温和三种剂量辐照的风干武昌鱼鱼肉总挥发性成分下降91.27%、5.23%、67.64%和35.26%.2.2kGy剂量辐照下己醛、2,5-辛二酮含量分别上升30.09%、33.13%;壬醛、1-辛烯-3-醇、反-2-辛烯醇的含量分别下降15.12%、2.41%、3.23%.因此,在挥发性成分的保留程度上,辐照灭菌要优于高温灭菌.这为选用合适的辐照灭菌保藏提供了试验数据.

  • 潘峰, 侯凯, 董品利, 陈郡雯, 胡博, 吴卫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54-185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测定瓦布贝母3种生物碱(西贝母碱、贝母辛和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本文以Tigerkin C18色谱柱(4.6×150 mm,5 μm)作为分析柱,乙腈-0.1%二乙胺水(70∶30)作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ELSD检测器参数设为以压缩空气为载气,流速2.5 L·min-1,漂移管温度75℃进行了试验并确认其为适合的分离和检测条件.结果显示,西贝母碱、贝母辛、贝母素乙分别在0.192~3.84、0.191~3.82和0.178~3.5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确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5%、100.47%、99.40%,RSD分别为1.0%、2.6%、1.6%(n=6).瓦布贝母样品含量测定值分别为0.0835%、0.0271%、0.0174%, RSD分别为1.3%、2.0%、2.6%(n=3).此法用于测定瓦布贝母生物碱含量,操作简便、快捷,结果稳定可靠,可以为瓦布贝母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参考.

  • 黄福如, 罗颖飞, 张敏, 杨海龙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60-186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一种快速纯化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A. oryzae)蛋白酶的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盐双水相系统,从米曲霉固态发酵粗提液中萃取蛋白酶,考察PEG分子质量、盐、PEG浓度、(NH4)2SO4浓度、pH值、粗酶液加入量对蛋白酶萃取的影响,并以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萃取条件.结果表明,选用 PEG/(NH4)2SO4双水相系统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EG-600浓度25%,(NH4)2SO4浓度24.82%,pH值6.97,粗酶液加入量为24.0%,在此条件下蛋白酶的提取率94.74%.双水相法为纯化米曲霉A. oryzae蛋白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李庆鹏, 崔文慧, 杨洋, 李安, 项丽霞, 郭芹, 哈益明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67-187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反式脂肪酸的膳食来源以及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并且通过对国内外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标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我国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标准建设与安全监管的建议.

  • 王晓彬, 吴瑞梅, 刘木华, 张庐陵, 蔺磊, 范苑, 马宁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74-187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检测叶菜中噻菌灵农药残留,利用快速前处理方法提取空心菜菜汁,分别采集不同浓度噻菌灵水溶液的表面增强拉曼信号和以菜汁为基质的噻菌灵溶液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信号.结果表明,噻菌灵水溶液的表面增强拉曼信号在0.1~10 m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选取1 009cm-1特征峰强度制定噻菌灵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22.以菜汁为基质的噻菌灵溶液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最低检测浓度为0.2 mg·L-1,在该浓度下,990、1 225和1 527cm-1处的特征峰明显,与噻菌灵水溶液的特征峰振动归属一致,可作为鉴别叶菜中噻菌灵农药残留的依据.研究结果为叶菜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方法支持.

  • 叶磊, 郜海燕, 周拥军, 陈杭君, 陶菲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80-188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鲜切果蔬因方便新鲜、营养丰富而受到消费者推崇,但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品质极易劣变,同时受到微生物侵染,降低其食用品质并缩短了货架期.脉冲强光是一种冷杀菌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环保节能和无残留等特点.本文简述了脉冲强光技术的杀菌机制和特点,并介绍国内外将其应用于鲜切果蔬杀菌和保持贮藏品质的最新研究进展.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 武海斌, 张坤鹏, 宫庆涛, 孙瑞红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85-189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昆虫病原线虫与根瘤菌配合使用的可行性,在室内测试了根瘤菌对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s bacteriophora,Taishan strain H06)存活及侵染率的影响;同时探究了在大田条件下花生不同生育时期,根瘤菌和昆虫病原线虫配合使用对花生植株性状、荚果产量及防治花生蛴螬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根瘤菌剂对线虫的存活均无亚致死作用,对线虫的致死率无明显影响;在结荚期,播种时接种根瘤菌的叶片厚度、重量及面积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8.53%、16.75%和26.22%.结荚期施用H06线虫对蛴螬的防治效果达80.7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38.78%).播种期接种根瘤菌+结荚期施用线虫的处理使花生总荚数、荚果重和百粒重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41.51%、220.66%和9.88%.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将播种期接种根瘤菌与结荚期施用H06线虫配合使用,可起到防虫固氮双重效果,进而提高花生产量的目的.

  • 王妮, 朱亚萍, 邢尚军, 马海林, 井大炜, 杜振宇, 刘方春, 刘静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91-189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施用牛粪、对侧柏根际微域的作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CF(单施化肥)、CM(牛粪)和CM+CF(牛粪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侧柏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CF处理相比,CM+CF处理明显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的含量,其中氨基酸总量、有机酸总量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26.01%、56.38%和24.16%;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腐殖酸和胡敏酸的含量,并提高了胡/富,其中胡敏酸含量分别比CK、CF和CM处理高出84.62%、56.52%和6.40%.不同施肥处理对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亦产生了较大影响,CM+CF处理降低了根际土壤的pH值,提高了根际土壤的EC值、阳离子代换能力和饱和持水量.此外,CM+CF处理还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交换性Ca的含量,而对交换性Mg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与CM+CF处理相比,CM处理对侧柏根际微域的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认为,牛粪与化肥配施能够更有效地改善侧柏根际区域的微生态环境.该研究为侧柏园林绿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裴帅帅, 尹美强, 温银元, 黄明镜, 张彬, 郭平毅, 王玉国, 原向阳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97-190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4个品种的谷子晋谷28、晋谷45、晋谷42和晋谷77-322进行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研究.试验首先筛选出合适的PEG浓度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在正常供水和模拟干旱条件下测定了种子发芽特性及生长、生理生化等指标.结果表明:18%PEG浓度为合适的干旱胁迫条件;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谷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抗旱指数都呈下降趋势.在18%PEG的胁迫下,谷子的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SOD和POD 活性、MDA含量都有所升高,差异较显著.其中,晋谷45的脯氨酸含量、蛋白质含量、SOD、POD活性比对照分别提高 462.34%、34.17%、113.84%、61,22%,晋谷28的SOD活性提高266.35%.晋谷42的POD活性比28、45、77-322三个品种分别降低了9.9%、7.5%、19.5%,MDA含量28增幅最小,42增幅最大比CK增加98.7%.经过隶属函数法分析谷子萌芽期抗旱性的强弱顺序为:晋谷45>晋谷28>晋谷77-322>晋谷42.研究为谷子抗旱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 吴茂力, 姜心禄, 池忠志, 郑家国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905-190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9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用超级稻德香4103、Q优8号、II优602进行机插秧,总氮为195 kg·hm-2,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机插秧传统型、改进型、优化型肥料配置对稻米主要品质的影响,为制定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依据.稻米主要品质在品种和肥料配置间的差异极显著,并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肥料配置能够有效改善米质;不同品种对肥料配置响应存在差异.德香4103采用改进型肥料配置,延长胶稠度7 mm,降低直链淀粉含量5.5个百分点,垩白度、垩白粒率提高;Q优8号采用传统型肥料配置,分别降低垩白度、垩白粒率及直链淀粉含量4.3、15及0.4个百分点,延长胶稠度11mm;II优602采用优化型肥料配置,提高蛋白质0.5个百分点,分别降低垩白度、垩白粒率1.9、5个百分点,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米质得到改善.

  • 何春雨, 杜久元, 白斌, 申三宝, 张礼军, 柴强, 黄高宝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910-191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2010年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全膜全生育期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技术(简称M)对冬小麦叶片、秆鞘(节秆和叶鞘)、颖壳(颖壳和穗轴)、整株与籽粒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含水率动态变化,并以相应的千粒重大小来衡量水分消耗的效应,目的在于揭示水分在不同器官内的分布、流动和消长规律,为该技术在旱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参考.设计M和露地(CK)、10粒/穴密度(相当于267.75 kg·hm-2的播种量)、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的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M能够显著(P<0.01)增加各器官水分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内总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CK;返青至完熟阶段,M叶片、秆鞘、整株的平均含水率分别显著(P<0.05)高于CK处理 4.76%、3.0%、4.76%;扬花至灌浆,M处理的籽粒与颖壳平均含水率显著高于CK 3.33%(P<0.05)与6.12%(P<0.01).CK千粒重略高(P>0.05)于M处理0.29%~2.73%,但在群体和穗粒数上显著(P<0.01)比M低 16.69%~35.11%与4.03%~5.11%,从而影响了最终产量的提高, 显著(P<0.01)低于M 29.87%~34.73%.M处理能够满足较高的公顷穗数和穗粒数生长发育要求,从而通过大群体和高的籽粒产量获得高产,也是M供给、调配、协调不同生育阶段植株、不同部位水分能力的体现.相关性分析表明,M显著地影响各器官的水分分布和流动关系,叶片与整株的含水率同步性最高.同时,M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群体营养器官冗余导致的水分和养分偏耗与供应不足问题.本研究揭示了全膜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不同部位水分消长动态和规律,为该技术在不同降水区域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 于雪, 黄嘉鑫, 王玉波, 刁志伟, 李彩凤, 盖志佳, 马凤鸣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918-192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9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甜菜品种双丰八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的氮素水平对甜菜功能叶片光系统II(PSII)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P都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N1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有所下降.而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则低于N0处理.适量追施氮肥改善了甜菜叶片的光合能力,提高了PSII 的活性和光化学最大效率及PSII反应中心开放部分的比例,使叶片所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在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含糖量和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中,Fv/Fm与含糖量呈显著正相关水平(R=0.8301*),qP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水平(R=0.8786*),qN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水平(R=-0.8560*),Y (II)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8134*).研究为甜菜的生理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提高甜菜的肥料利用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琼, 陈金融, 张春明, 王亮, 李勇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924-193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9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核素铯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总结了土壤放射性核素铯污染的修复方法.以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土壤放射性核素铯污染修复为例,重点阐述了铲土去铯、深翻客土去铯、悬土去铯及植物修复去铯等方法的修复过程及效果,并就土壤铯污染所面临的问题及土壤修复方法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