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05-23
  

  • 全选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 李赟, 郭倩, 王君, 田菊, 康向阳
    核农学报. 2014, 28(5): 749-75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动银白杨倍性育种进展,利用秋水仙碱溶液注射处理,对银白杨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常规压片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了秋水仙碱处理对小孢子母细胞染色体行为和微管骨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加秋水仙碱处理可诱导银白杨花粉染色体加倍,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细线末期-粗线期施加0.5%秋水仙碱溶液注射处理7次,可获得最高达82.23%的2n花粉。由于注射处理5次与7次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从节约成本和降低毒害考虑,在实际应用中以0.5%秋水仙碱溶液注射处理5次为宜;(2)秋水仙碱处理导致银白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异常,包括双线期细胞核仁数目增多、微核形成,终变期染色体紧贴核仁,中期I染色体发生极度收缩聚集成团;(3)受秋水仙碱影响,银白杨小孢子母细胞细胞质微管骨架分布发生紊乱。粗线期小孢子母细胞内微管骨架不再呈网状均匀分布于细胞质,而是聚集呈短带状,从而失去对染色体行为的控制。

  • 易继财, 曹友培, 梅曼彤
    核农学报. 2014, 28(5): 757-76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60Co-γ射线处理籼稻品种青华占的干种子,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卷叶突变体(γ-rl),对其进行叶片细胞学观察、根形态特性分析及生长素(IAA)和色胺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卷叶突变体γ-rl叶片的中脉面积比野生型增加,而侧脉数目减少;突变体种子萌发后幼苗的主根长度比野生型显著缩短,根总数也显著减少,表明幼苗期γ-rl的根系发育明显差于野生型;突变体γ-rl幼苗的主根生长对外源IAA、IAA抑制剂NPA处理的反应与野生型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幼苗期,突变体γ-rl叶片内源IAA的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而色胺的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但在抽穗期,突变体γ-rl叶片的IAA和色胺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将为阐明该突变体卷叶突变产生的原因及卷叶相关基因(OsFMO(t))的功能打下基础。

  • 雍洪军, 张芳军, 张德贵, 张晓聪, 李明顺, 潘光堂, 张世煌, 李新海, 荣廷昭
    核农学报. 2014, 28(5): 765-77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7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 5个国内合成群体和5个美国群体为父本,吉单261双亲自交系为母本,组配20个测交组合。基于有利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改良理论,分析了10个群体改良我国东北区杂交种吉单261产量和穗行数的育种潜力及改良策略。研究表明,供试群体具有改良杂交种性状的利用价值,辽旅综、中综3号、BSCB1等3个群体具有同时提高杂交种产量和穗行数的潜力。建议采用吉853回交吉853 × 辽旅综和吉853 × 中综3号组合,或对W9706 × BSCB1组合连续自交,获得新改良系,期望实现对现有杂交种吉单261的持续改良。

  • 赵曦, 王广金, 李铁, 刘丽艳, 谭巍巍, 陆杰, 付亚书, 刘昭军
    核农学报. 2014, 28(5): 772-77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7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应用RAPD技术在分子水平进行大豆空间诱变突变体的差异性分析,为大豆空间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基础。首次应用RAPD标记对大豆空间诱变的12个品系及4个原始对照种进行多态性分析。随机选用的70个RAPD 引物对原始对照种及12个空间诱变品系进行扩增,共获得247条DNA 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39 条,总多态性位点比率为15.8%,品系间多态性位比率在1.43%~10%之间,扩增片段长度在250-2100bp之间。因此,通过空间诱变能够在DNA 水平上导致大豆遗传物质变异,并且RAPD是一种研究植物空间诱变材料的较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 张进, 刘伯斌, 李建波, 陈军, 卢孟柱
    核农学报. 2014, 28(5): 777-78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lp蛋白属于AAA+类ATP酶超级家族,广泛参与各种生物学过程。本研究在基因组水平上对杨树I类Clp基因家族的成员,从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及表达特性方面进行分析。杨树中共有9个I类Clp基因,各成员在不同组织、发育阶段及各种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不同,说明它们参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杨树I类Clp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 孙宗涛, 魏佳, 李俊敏, 王旭, 沈国新, 陈剑平
    核农学报. 2014, 28(5): 784-78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7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们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编码的外壳蛋白P10在该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甚少。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P10为诱饵钓取拟南芥cDNA文库,得到与P10互作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5A-2。通过分别构建猎物和诱饵载体共转化酵母,结果表明P10与AteIF5A-2在酵母中互作。利用农杆菌转染烟草表皮细胞瞬时表达体系发现,P10和AteIF5A-2形成融合荧光蛋白后,荧光主要形成囊泡状的结构。通过荧光共定位实验分析发现,P10与AteIF5A-2能够共定位。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致病机制。

  • 刘云飞, 万红建, 韦艳萍, 李志邈, 叶青静, 王荣青, 阮美颖, 姚祝平, 周国治, 杨悦俭
    核农学报. 2014, 28(5): 790-79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BS-LRR(nucleotide-binding site and leucine-rich-repeat)是植物中最大类抗病基因家族之一。番茄基因组测序完成为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NBS-LRR抗病基因家族提供了机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番茄NBS-LRR抗病基因家族成员数目进行鉴定,并对其染色体定位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随后,将番茄和马铃薯NBS-LRR抗病基因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番茄基因组共包括252个NBS-LRR抗病基因,分布于番茄12条染色体上;63.5%的基因成簇存在,大部分为串联重复;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番茄CC-NBS-LRR(CNL)亚家族较其他亚家族扩展程度大;同线性分析发现番茄中共79个NBS-LRR抗病基因与马铃薯基因具有同源关系。结果将为番茄NBS-LRR抗病基因家族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利用番茄NBS-LRR基因进行基因定位以及相关抗病基因克隆等奠定基础。

  • 李利斌, 曹齐卫, 张允楠, 孙小镭
    核农学报. 2014, 28(5): 800-80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8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SnRK2基因在逆境应答和ABA信号转导及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但是有关黄瓜(cucumis satovus L.)SnRK2全基因组水平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黄瓜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SnRK2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染色体分布、内含子-外显子结构、系统进化、顺式调控元件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黄瓜的SnRK2基因不均匀地的分布在基因组中,它们的外显子多数为9,编码区序列长度在909-1140bp之间。它们在遗传上分为3个不同的类群,预测编码的蛋白都具有激酶的典型结构。而且,在SnRK2基因上游调控序列中都含有多个不同激素和逆境应答顺式元件,预示它们在逆境应答和激素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本文为进一步研究黄瓜SnRK2基因在逆境和激素应答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郝瑞杰, 张启翔, 杨炜茹, 王佳, 潘会堂, 程堂仁
    核农学报. 2014, 28(5): 808-81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8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阐明真梅与其远缘杂交子代花香存在差异的原因,以粉红梅、燕杏和美人梅为材料,利用GC-MS测定了各树种花朵顶空挥发及内源萃取苯甲醛、苯甲醇、乙酸苯甲酯和苯甲酸苯甲酯的含量;通过提供不同醇类底物的方法,研究了各树种花朵对底物的利用效率及选择特异性。结果表明:乙酸苯甲酯是影响梅花花香特征的重要成分,内源萃取物中各花香物质的含量与其挥发效率呈正相关。各树种花朵用不同醇类底物处理后都能合成相应的酯类产物,而且对苯甲醇底物都具有选择特异性。试验发现燕杏、美人梅花朵在苯甲醇处理后能促进苯甲酸苯甲酯的合成。文章分析讨论了苯甲醇底物供应不足及竞争代谢途径的存在可能是真梅与其远缘杂交子代香味产生差异的原因。

  • 杨保安, 张建伟, 张福彦, 陈建峰, 程仲杰, 陈晓杰, 崔党群
    核农学报. 2014, 28(5): 817-82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4.08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地利用国外小麦Puroindoline优异变异类型,以从乌克兰、俄罗斯、西班牙等4个国家搜集的81份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KCS)、分子标记技术及DNA测序技术,对其硬度表型、Puroindoline不同变异类型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材料中硬质麦比例较高,为92.6%,软质麦比例较低,仅为7.4%,且没有发现混合型小麦,SKCS硬度指数范围较宽,为25~86。硬质麦的Puroindoline基因型检测中,共检测到 Pina-D1bPinb-D1bPinb-D1cPinb-D1d 4种类型,其中Pinb-D1b 所占比例较高,占58.7%,Pina-D1bPinb-D1c 则分别为28.0%和12.0%,而Pinb-D1d类型所占比例极低,仅为1.3%。Puroindoline 不同等位变异类型的籽粒硬度大小也存在差异,其中Pina-D1b 突变型的硬度值最高,野生型最低,且Pina-D1bPinb-D1c 两种硬质类型的籽粒硬度呈显著性差异,而Pinb-D1bPinb-D1cPinb-D1d 之间的籽粒硬度差异不显著。

  • 方献平, 陈文岳, 马华升, 余红, 王淑珍, 忻雅
    核农学报. 2014, 28(5): 825-83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8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病菌侵染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之一,而植物响应病菌胁迫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 涉及到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因此,植物-病原菌的互作应答机制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该文主要从蛋白应答角度入手, 对最近几年植物-病菌互作抗性蛋白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分析了病菌胁迫下植物常见抗性蛋白的应答情况,并讨论了对病菌可能的抗性机制,为抗病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及后续相关基因功能深入研究和抗病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 李澧, 朱佳廷, 冯敏, 顾贵强, 杨萍, 王德宁
    核农学报. 2014, 28(5): 833-83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8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60Co γ射线辐照-水解法制备玉米多孔淀粉。分别考察了γ射线辐照剂量和水解时间对多孔淀粉形貌和吸附量的影响,得到多孔淀粉的最佳制备条件为:40 kGy的辐照剂量和6小时的水解时间。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甲基紫吸附结果表明,此条件下制备的多孔淀粉孔分布均匀,甲基紫的吸附量为1.56mg·g-1

  • 戚蓉迪, 颜伟强, 岳玲, 徐赟, 陈志军, 包英姿, 戚文元, 吴爱忠, 孔秋莲
    核农学报. 2014, 28(5): 839-84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8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辐照处理在农产品检疫除害、杀菌保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智利进口甜樱桃为对象,研究了电子加速器辐照处理对果实花青素、色泽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甜樱桃经过0.00、0.41、1.06、1.88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分别于室温(13~17℃)贮藏7 d、低温(4±1℃)下储藏15 d。结果表明,电子束处理对果实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与贮藏温度和剂量有关,0.41kGy电子束处理的总花青素和单体花青素含量高于对照和其它剂量电子束处理。电子束处理可影响花青素的聚合和降解,4℃贮藏15 d时,电子束处理花青素聚合色素比均小于对照。硬度下降是甜樱桃贮藏的主要问题,适宜剂量电子束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可减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幅度。电子束辐照对甜樱桃的色泽、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 其果实的失重率和霉变率均低于未辐照果实,保鲜效果良好。

  • 徐龙, 葛林梅, 郜海燕, 陈杭君
    核农学报. 2014, 28(5): 845-85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8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赫尔”黑莓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贮藏条件对黑莓果实采后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果实经预冷处理后,分别置于0、5、10和20℃下贮藏,分析了果实贮藏期间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硬度和腐烂率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20、10和0℃相比,5℃贮藏不仅降低了黑莓果实的腐烂率,延缓了TSS和TA含量的下降,而且抑制了果实LOX活性的上升,同时POD、CAT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有利于果实保持较低的自由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果实衰老进程和延长贮藏期。

  • 杨雪, 董立峰, 付金锋, 郑国勇, 王凤宝
    核农学报. 2014, 28(5): 851-86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小麦面粉低褐变的育种方法,本研究对15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低酚酶活性的连续3代选择,通过对60份样品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酚含量、吸水率、面粉褐变速率,以及种皮、种胚、胚乳各部分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酚含量的测定,发现多酚氧化酶选择次数与酚酶活性、吸水率、褐变速率、种胚酚酶活性、种皮酚酶活性、胚乳酚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褐变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经过3次酚酶活性的选择,导致15个小麦品种(系)的酚酶活性逐渐降低,褐变速率也越来越低,为培育低面粉褐变速率新品种提供依据。小麦面粉白度是磨粉品质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小麦制粉精度及划分面粉等级的重要标准,但目前对小麦面粉白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面粉白度的育种方法更是缺乏。本研究的多代低酚酶活性染色标记选择法是小麦面粉白度有效选择方法之一,该方法简便易行,投入小,效果可靠,在小麦面粉白度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

  • 丁媛, 徐茂琴, 缪芳芳, 蔡江佳, 周君, 张春丹, 李晔, 苏秀榕
    核农学报. 2014, 28(5): 861-86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识别贝类的科学方法,运用电子鼻区分不同种类和不同加热温度的贝类,建立一个包含所有种类和温度的贝类模型,通过判别函数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区分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加热温度的贝类;建立的贝类气味指纹模型的成功率可达到95%以上。可知利用电子鼻建立贝类的气味指纹模型是可行的。该模型准确灵敏,可为食品特别是水产品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依据。

  • 夏珊珊, 曹少谦, 刘亮, 戚向阳
    核农学报. 2014, 28(5): 869-87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马面鱼皮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为马面鱼皮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胶原蛋白提取前处理条件为:采用10%异丙醇脱脂,料液比1:15,时间20h;采用7.5% NaCl溶液除杂蛋白,料液比1:10,时间24h。胶原蛋白最佳提取工艺为:0.38mol·L-1乙酸溶液,料液比1:30,时间33h,此条件下实际得率为362.5mg·g-1。氨基酸分析表明,甘氨酸含量为24.12%,其残基数占总残基的1/3左右,羟脯氨酸含量为9.31%,未检测到色氨酸,符合胶原蛋白的特征。

  • 张群飞, 徐大伦, 杨文鸽
    核农学报. 2014, 28(5): 876-88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8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以碱性蛋白酶酶解虾籽的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虾籽酶解后氨基酸态氮含量为响应值,对碱性蛋白酶酶解虾籽的工艺条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初始pH值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建立了氨基酸态氮含量与酶解条件的回归方程:Y(g ·100mL-1)=0.47+0.036X1+0.017X2+0.029X3-2.500×10-3X1X2-0.010X1X3+0.023X2X3-0.036X12-0.023X22-0.026X32;在分析各因素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得出虾籽酶解的适宜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3℃,酶解时间4.7 h,初始pH值7.9,此时氨基氮含量为0.51±0.02 g ·100 mL-1,与模型的预测值相近;虾籽酶解后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超过呈味阈值,其中谷氨酸含量增加最多,由0.06 g ·100 g-1增加到1.96 g ·100 g-1,显著提高了虾籽酶解液的鲜味。

  • 邓丽华, 梁钰莹, 周红丽, 蒋立文, 唐小娟
    核农学报. 2014, 28(5): 883-88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8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大豆黄浆水生产食醋,将废水转变成有用物质,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为生产优质低能耗的食醋提供新工艺技术。本文以黄浆水为原料,研究不同的料水比、酒精和豆浆的添加量以及醋酸菌接种量对黄浆水液态发酵制醋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料水比为1:0,酒精度为5%,豆浆添加量为6%,醋酸菌的接种量为2%为黄浆水液态发酵制醋的最适宜条件,培养7d后即达到酸度>3.5%。

  • 夏之云, 郭波莉, 魏益民, 梁灵
    核农学报. 2014, 28(5): 890-89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追溯系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水果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水果产业链追溯体系构建及应用对保障水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查和分析我国水果产业链的基础上,结合水果GAP生产技术和HACCP管理体系,筛选确定出水果产业链关键溯源指标体系,并构建了水果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基地基本信息子系统、基地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仓储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以及系统维护子系统七个功能模块。为建立水果产业链追溯系统,保障水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 田先娇, 宋鹏飞, 陈宗瑜, 谭淑文, 吴潇潇
    核农学报. 2014, 28(5): 897-90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8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烤烟品种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及化学成分组成与δ13C的关系,在云南烤烟主产区玉溪市大营街自然环境下大田种植烤烟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和NC71,分析了不同烤烟品种δ13C值、丙二醛、光合色素、比叶重等生理指标和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K326的比叶重、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最高,总糖、还原糖、氯含量、钾含量最接近适宜值范围,总氮含量、糖烟碱比均处于适值范围内。(2)4个烤烟品种烟叶的δ13C值范围为-26.27‰~-24.83‰,表现为:K326>NC71>红大>云烟87,说明可以用烟叶δ13C值作为评价烤烟生态适应性指标。经相关性分析,烤烟叶片的δ13C值仅与烟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p<0.01),与其它生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p>0.05)。

  • 伍钧, 王静雯, 张璘玮, 刘影, 陈璧瑕, 孟晓霞
    核农学报. 2014, 28(5): 905-91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9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正红6号玉米为供试材料,在四川省资阳市临江镇石灰性紫色土上,研究了大型养猪场猪粪尿厌氧发酵的沼液对四川山丘区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用量5000~7000kg·667m-2时,玉米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当沼液用量3000~7000kg·667m-2时,玉米籽粒中Fe、Mn、Zn、Cu、Ca、Mg含量均较高。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和品质,沼液用量以5000~7000kg·667m-2为宜。

  • 张建军, 党翼, 樊廷录, 赵刚, 王勇, 王磊, 李尚中
    核农学报. 2014, 28(5): 912-91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陇东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简化施肥技术,研究了控释尿素一次性基肥和普通尿素分期施(即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灌浆期冬小麦冠层NDVI值、功能叶SPAD值随施氮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等氮量的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以达到或超过普通尿素分次施用的效果,覆膜与否和肥料处理单因素间差异显著,互作不显著。本试验以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180kg·hm-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中地膜覆盖栽培为3549.0kg·hm-2和13.2kg·mm-1·hm-2;露地栽培为2251.5kg·hm-2和9.15kg·mm-1·hm-2,且产量构成优;施用等氮量的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能提高灌浆期功能叶SPAD值,即叶绿素含量,有助于延缓后期衰老,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穗粒数和粒重,还能显著增加冬小麦NDVI值,即冬小麦群体密度,实现高产。

  • 王振华, 郑旭荣, 宋常吉
    核农学报. 2014, 28(5): 919-92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节水和增产是干旱区北疆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采用滴灌与复播油葵种植相结合的方式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粮油增产的有效途径。该文以北疆复播油葵为研究对象,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标准农田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滴灌灌溉定额对油葵耗水、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效应,定量分析了灌溉定额、蒸发蒸腾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滴灌油葵的节水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复播油葵现蕾期和开花期两个生育期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比例超过57%,是油葵生长过程中的两个需水关键期,不同灌水定额对油葵株数、株高、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均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而采用中等灌溉量可以满足节水和增产的双重目标。滴灌复播油葵节水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286mm,灌水6次,其中苗期和灌浆期灌水量均为47.67mm,现蕾期和开花期灌水量均为95.33mm。

  • 兰国防, 李洪涛, 林参, 马骏, 吕超, 张新忠, 许如根
    核农学报. 2014, 28(5): 929-93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9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基因型大麦开颖系开颖角度的差异性及遗传稳定性,本文以扬农啤7号×扬0187杂种F1花药培养构建的DH群体中的199个开颖系为材料,分别测定参试材料2年6试点的开颖角度,对参试材料的开颖角度进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开颖角度在基因型间、年份间、试点间及基因型、年份、试点的二因素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大于其余因素间的差异。DH群体开颖角度的分布均呈现非正态近双峰分布,大麦开颖角度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开颖DH群体的平均开颖角度在6试点间仅相差1°,部分试点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依据开颖角度的大小, DH系被聚为三类,6试点不同类DH系开颖角度的平均值、变异系数及DH系数目比较接近。19个DH系6试点同聚为第一类,其开颖角度大且稳定;仅7个DH系6试点同聚为第二类,其开颖角度居中且稳定;66个DH系6试点同聚为第三类,其开颖角度较小但稳定。

  • 赵永平, 蔺海明, 张恩和, 何庆祥, 魏玉杰
    核农学报. 2014, 28(5): 935-94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9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适宜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种植的甜叶菊及高光效育种材料,对引进的14个不同基因型甜叶菊种质资源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和甜菊醇糖苷含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甜叶菊整个生育期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 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 Tr)、气孔导度(stomata conductance, Gs)变化均呈“低-高-低”的单峰曲线,且峰值都出现在现蕾期。各次测定表明各基因型间Pn、Tr和Gs与干叶产量、甜菊醇糖苷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X-2和 ZY-0911两个基因型光合速率和干叶产量均较高,分别较平均值提高9.18%、8.66%和6.41%、9.68%。基因型间甜菊醇糖苷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BY-0915-2和ZY-0911甜菊醇糖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5.33%和14.30%,较平均增加31.31%和22.49%。综合分析得出,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要引种高光效甜叶菊进行栽培或作为育种亲本时,应首选引自安徽的8(ZY-0911)。

  • 朱四喜, 王凤友, 刘冬, 杨秀琴, 张建民, 苏春花, 吴云杰
    核农学报. 2014, 28(5): 942-94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5.0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模拟人工湿地实验系统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r(VI)(0、5、10、20、40和60 mg ·L-1),研究Cr(VI)对菖蒲(Acorus calamus)生长、铬累积与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菖蒲株高、根长在低(5、10 mg ·L-1)、中浓度(20 mg ·L-1)Cr(VI)胁迫时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在高浓度(40、60 mg ·L-1)有所下降,但地上、下部干重、根冠比、耐性指数随着铬胁迫浓度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菖蒲亚细胞组分中均积累一定量的铬,但积累的铬在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的分配比例有不同的差异。在Cr(VI)胁迫下,菖蒲地上和地下部分Cr(VI)积累量显著升高,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同时,低胁迫浓度时菖蒲对铬的转运系数显著高于在中、高胁迫浓度时的转运系数,且地上、下部富集系数均表现为在低、中胁迫浓度时的值较高,而高浓度胁迫时较低。可见,菖蒲对水体中铬具有较强的积累和转运能力,在修复水体铬污染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