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06-25
  

  • 全选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 黄永相, 郭涛, 蔡金洋, 刘永柱, 张建国, 王慧, 陈志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4个水稻品种返回式卫星搭载和60Co-γ射线辐照两种条件下SP2(M2)和SP3(M3)的稻米品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后代稻米品质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变异幅度和方向因品种或性状不同而异;空间诱变后代的胶稠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主要为正向变异,而直链淀粉含量多为负向变异,其变化趋势与γ射线辐照后代相似,但前者更有利于创造米粒长宽比大、糊化温度低和垩白小的变异株系。稳定性分析显示,空间诱变后代米粒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在SP2与SP3间的相关系数变幅分别为0.2979~0.9039和0.2356~0.7142,并且大多数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可在SP2对其进行早代选择。
  • 王五宏, 叶国锐, 李必元, 岳智臣, 钟新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4个结球甘蓝品种为试材, 研究不同条件对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因型是限制小孢子胚发生的主要因素。适宜取材的花蕾大小为2.5~4.0mm,瓣药比为2/3~7/6,盛花期是取蕾的适宜时期;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和添加适量活性炭均可显著提高胚状体诱导率,但对于难出胚基因型没有起到诱导出胚的作用;胚状体的诱导和萌芽需要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6-BA的参与,适宜的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NLN-13 + 0.2mg·L-1 6-BA + 0.1mg·L-1NAA,胚状体诱导率为38胚/10蕾,适宜的胚状体生芽培养基为MS+0.4mg·L-16-BA+0.1mg·L-1 NAA+ 3% 蔗糖+ 0.7% 琼脂,芽诱导率达46.7%。
  • 王凤宝, 付金锋, 董立峰, 王伟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选育药膳同源的多倍体菜用枸杞新品种,以软枝型二倍体枸杞昌选1号为诱变材料,其干种子用0.05%秋水仙素和2%二甲基亚砜混合水溶液间歇处理,通过M1自交及M2选择,选育到染色体倍性优势强大、对瘿螨免疫、高抗白粉病和根腐病、营养品质和药用品质优异的天精3号,该品种属于多倍混倍体,2009年10月通过了同行专家的鉴定。
  • 王北艳, 殷奎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 pCAMBIA1300 质粒为基础,构建了植物冷诱导表达载体pCAMBIA1300-rd29A-ICE1,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粳稻品种空育131中。PCR、RT-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ICE1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并正常表达。与对照相比,低温处理后超表达ICE1基因的水稻转基因株系存活率和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丙二醛含量积累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抗低温胁迫能力。
  • 张建伟, 杨保安, 范家霖, 张福彦, 李浩, 程仲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就超高产小麦的概念、超高产小麦培育的理论依据以及发展超高产小麦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阐述。同时,分析了现阶段超高产小麦育种现状,提出了我国超高产小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人工诱变创造种质资源在超高产小麦育种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自身多年诱变育种实践简要介绍了在超高产小麦育种以及种质资源创新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 曾祥然, 魏健, 贾霖, 关明俐, 刘钊, 兰金苹, 刘丽娟, 李莉云, 刘国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s, RNase, RNS)T2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其保守性提示了功能的重要性。在水稻基因组中有8个RNase T2成员,本试验采用基于抗体的蛋白质组学策略,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技术检测了它们在叶片生长及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发现OsRNS1-OsRNS7蛋白质在叶片中有表达,其中OsRNS4主要在苗期表达,提示其在苗期发挥作用,其它蛋白质主要在成株期表达,但没有检测到OsRNS8的表达;水稻OsRNS4在盐胁迫条件下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盐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作用,其它RNase T2蛋白质的表达大多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将RNase T2蛋白质的表达与转录信号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部分基因中有一定的相关性。本试验获得的数据为揭示水稻RNase T2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线索。
  • 蔡健, 兰伟, 廖秋平, 马同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检测水稻第1染色体上恢复基因Rf3和第10染色体上恢复基因Rf4的等位性分化,利用8个携带Rf3基因座位,16个携带Rf4基因座位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和华粳籼74(HJX74)为父本,野败型(W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ZsA)和Y型(Y)细胞质雄性不育系Y华农A(HnA)为母本杂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鉴定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 的F1杂种株并对其花粉和小穗育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24个SSSLs和HJX74对于2个不育系的恢复力存在着显著的不同,携带Rf3基因座位的SSSLs恢复力均低于携带Rf4基因座位的SSSLs,并且低于对照品种HJX74;SSSL S6对于WA-CMS的花粉小穗育性分别为7.2%和15.5%,对于Y-CMS 的花粉小穗育性分别为1.3%和12.4%,表现出最弱的恢复力;SSSLs S14-S18和 SSSL S20对这2种不育系的平均花粉和小穗育性分别高于70%和85%,表现出较强的恢复力。(2)在恢复基因Rf3和Rf4基因座分别鉴定出3个和4个等位基因,由弱到强依次命名为Rf3-1、Rf3-2、Rf3-3和Rf4-1、Rf4-2、Rf4-3、Rf4-4,受体亲本HJX74的基因型为Rf3Rf3/Rf4Rf4,其Rf3的恢复性强于Rf4恢复性。(3)在HJX74的遗传背景下,WA型不育细胞质的可恢复性好于Y型不育细胞质。
  • 陈淑萍, 王雪征, 崔银辉, 茜晓哲, 宋聪敏, 庞建周, 陈秀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小麦远缘杂交单倍体胚植株再生频率,剥取胚龄16~20d的小麦单倍体胚无菌条件下接种到不同配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直径<500μm的小胚在1号培养基、直径>500μm态的较大胚于2号培养基能一步成苗直接发育成具有丛生芽和健壮根的幼苗;若把丛生幼芽分开后分别转移到1/2 MS基础培养基,则可分化增殖为多株麦苗。小胚培养基配方为:1/2MS+0.1mg·L-12,4-D+0.2mg·L-1 BA+300mg·L-1 LH(水解乳蛋白)+ 50g·L-1蔗糖+7g L-1琼脂,pH=5.8,成苗率71%;大胚培养基配方为:1/2 MS +0.1mg·L-12,4-D+0.2mg·L-1BA+30g·L-1蔗糖+7g·L-1琼脂,pH值5.8,成苗率83%以上,以上培养基维生素部分为正常MS培养基维生素加入量的2倍。适宜于小麦单倍体胚再生和繁殖的生长素效果:2,4-D>IBA>IAA,培养基加入2,4-D后经继代培养途径形成单倍体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增加了单胚再生植株数和植株丛生苗数量,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胚成苗率以及染色体加倍效率,从而提高远缘杂交单倍体育种水平,缩短小麦新品种生产周期。
  • 任喜波, 戴希尧, 高金远, 姚太梅, 刘敬美, 孙淑利, 韩佩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的品系L0908和L0915为材料,对P1、F1、P2、B1、B2和F2,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了硝酸盐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硝酸盐含量最适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0)模型,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682.293和-27.938,两对显性效应分别为-424.058和-428.376,皆具有负向效应。B1、B2和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6%、37.5%和46.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2%、11.7%和0%,环境遗传率分别为60.8%、50.8%和53.9%。上述结果说明,萝卜硝酸盐含量的遗传受到2对主效基因控制,但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大。
  • 王新新, 吴亮, 朱生凤, 赵林, 安伟, 陈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对于自生固氮菌和共生固氮菌的密码子使用特征已有较深入的了解,然而对于既可以进行自生固氮又可以共生固氮的固氮菌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本研究采用对应分析、相关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具有这一特征的茎瘤固氮根瘤菌ORS571基因组密码子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该类固氮菌密码子使用特征。以有效密码子数量(ENC)和密码子第3位GC含量(GC3s)分别为x、y轴绘制ENC-plot图谱,同时绘制描述仅受基因组碱基组成影响条件下的ENC和GC3s关系的期望曲线。结果发现,部分基因位于期望曲线上,说明该菌密码子偏好性受到了基因组碱基组成影响。对应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包括固氮相关基因在内的全部基因在对应分析第1向量轴上的坐标值均与密码子适应指数和GC3s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该菌码子偏好性还受基因表达水平和GC3s的影响。22个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在高表达基因中显著增多,确定为最优密码子。其中21个密码子以G/C结尾,说明最优密码子有强烈的GC3s偏好。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 刘超超, 高美须, 胡贵钊, 王志东, 赵杰, 李淑荣, 许舒婷, 李树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将60Co-γ辐照引入苦瓜的鲜切加工过程,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苦瓜杀菌效果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剂量0.52kGy以上的辐照处理对鲜切苦瓜细菌、大肠菌群、肠炎沙门氏菌(D10=0.33),英诺克李斯特菌(D10=0.29)杀灭效果显著;1.86kGy以下的辐照对鲜切苦瓜色度、硬度的影响在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0.52~1.86kGy辐照处理对苦瓜的色泽、气味、质地和滋味、组织状态等方面可接受性没有显著影响。因此,0.52~1.86kGy辐照剂量可以有效控制鲜切苦瓜中的微生物而不影响其感官品质,能满足糖尿病人的食用要求,货架期可达6d。
  • 李淑英, 聂莹, 杜欢, 赵仲麟, 马鑫, 李燕, 唐选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得到高活热稳定性的纳豆激酶生产菌,本研究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纳豆激酶生产菌,以酪蛋白平板法作为活性筛选方法。经过辐照剂量筛选确认800 Gy为最适诱变剂量,在该剂量下正突变率最大,高达45%。经过800 Gy诱变共得到60株活性提高的菌株。不同温度热处理后,11株菌在65℃显示了很好的热稳定性。

  • 姜鹏飞, 程惠, 赵长东, 孙建, 王化冰, 韩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辣椒红色素性质的研究,本文探索一种新的改变其水溶性的方法,即自乳化法制备水溶性的辣椒红色素。对其加以超声震荡可得到小粒径稳定的水溶液。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等,确定了最佳条件:自乳化的最佳HLB值为13.6;复合乳化剂为吐温80和司盘80;反应条件为辣椒红色素质量分数是30%,甘油质量分数为10%,温度为55℃,反应时间是1.5h,超声功率为200W,最终可得到较高色价的水溶性辣椒红色素。最后对其水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 王美芳, 赵石磊, 雷振生, 吴政卿, 晁岳恩, 徐福新, 杨攀, 杨会民, 刘加平, 李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近年来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和新育成高代品系为材料,采用近红外(NIR)、面筋仪、粉质仪、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和凝胶色谱(SE-HPLC)方法等对蛋白品质指标及淀粉糊化参数进行分析,分析各品质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与面包烘焙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谷蛋白大聚体(GMP)、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沉降值、湿面筋指数、弱化度与多数蛋白品质指标间存在正向0.01或0.05水平相关,GMP、SDS-沉降值、湿面筋指数、干面筋含量、面粉蛋白含量、麦谷蛋白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均与面包烘焙品质间达0.01水平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面包体积和评分间分别达0.01和0.05水平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及弱化度与面包体积和评分间分别达0.05和0.01水平负相关。吸水率与糊化温度、最终粘度、回生值间达0.01水平负相关,形成时间与峰值粘度和稀澥值间达0.05水平正相关,GMP与糊化温度间达0.05水平负相关。各品质参数对面包体积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湿面筋指数>弱化度>形成时间>湿面筋含量>糊化温度等,对面包评分的作用大小依次为麦谷蛋白>稳定时间>醇溶蛋白>面粉蛋白含量>吸水率等。小麦品质测试指标间有着广泛的相关性,湿面筋指数、弱化度和麦谷蛋白、稳定时间是反映面包烘焙品质的重要指标;早代可进行GMP或SDS-沉降值测定,中高代可进行面筋仪、粉质仪测定;在品质测试过程中应重视湿面筋指数、弱化度的重要性,小麦粉淀粉品质对面包品质的影响也应引起关注。
  • 范蓓, 杨杨, 王锋, 董元元, 李庆鹏, 李伟明, 王凤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解决冷敏型芒果(Mangifera indica L.)在冷藏过程中的冷害问题,采用0.08mmol·L-1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溶液处理采后青芒果果实,于2℃下冷藏12d,观测了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呼吸强度。结果表明,外源NO处理能显著降低采后芒果果实的冷害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处理后芒果果实冷害发生推迟,冷藏8d和12d后冷害指数分别降低68.5%和28.2%,细胞膜透性、MDA含量等冷害相关指标水平显著降低。冷藏前用外源NO处理可以提高芒果冷藏中的抗冷性,减轻冷害发生。
  • 邵平, 薛力, 陈晓晓, 孙培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对银耳品质的影响。以银耳收缩率、复水比、色泽、多糖含量以及微观结构等指标评价联合干燥效果,并与单独的热风干燥和单独的真空干燥进行对比,分析联合干燥的成本优势。结果表明,不同联合干燥条件热风60℃——真空50℃、热风60℃——真空60℃、热风60℃——真空70℃干燥效果均较好,干制后的银耳收缩率不低于60%,复水比可达12以上,多糖含量22%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微观组织结构,相比单一的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联合干燥成本分别降低19%和51%。热风——真空联合干燥作为一种高品质、低能耗的干燥方式值得推广。
  • 邢广旭, 王方雨, 胡骁飞, 邓瑞广, 张改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已经筛选的抗新霉素单克隆抗体,直接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相偶联,确定其相应的工作浓度,建立了快速半定量ELISA试剂盒。结果表明,本研究研制的新霉素(NEO)阻断ELISA试剂盒可在30min内进行半定量检测,其特异性较强,与其它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交叉反应均比较低;试剂盒的在奶样、饲料和肌肉样品的检测限均为1μg·L-1;NEO-Kit在4℃至少可以保存6个月以上;试剂盒与液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方法检测新鲜奶样中NEO含量的结果比较之间无显著差异;对相同浓度的NEO样品回收率无显著差异。NEO快速半定量ELISA试剂盒的成功研制有助于进行现场样品检测,为检测NEO药物的滥用提供了新的快捷检测手段。
  • 李金星, 胡志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与合成色素相比,具有安全性高,资源丰富,且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理作用等优点,已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蓝莓富含花青素,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蓝莓的概况、蓝莓花青素的基本结构及种类、提取纯化技术、稳定性及其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蓝莓产业化发展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 周翔, 梁剑平, 辛志君, 陆锡宏, 杨贤鹏, 郭志廷, 郝宝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重离子束辐射改良海迪茨氏菌(Dietzia maris)菌株在降解方面的能力,将离子辐射学与环境修复学相结合,论证该菌在以柴油为代表的污染土壤中的修复能力。利用12C6+重离子能量为80MeV、LET为35.5keV·μm-1、吸收剂量率1Gy·min-1、辐射剂量为5~120Gy辐射具有降解石油烃的代表菌株Dietzia maris,经初选、复选筛选得到了突变菌株DMYR9,并对其在构建污染土壤样品中分解柴油率及修复前后土壤系统中酶活性相关参数与化学改良修复前后污染土壤样品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受柴油污染不久后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脂酶的活性呈现上升趋势,由突变菌体DMYR9修复后的污染土壤系统中脂酶活性呈现最低下降趋势,随着土壤中柴油被DMYR9降解,脂酶活性又不断降低,突变菌体数量及柴油降解率都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突变菌株DMYR9进行生物修复的效果优于化学法修复,这对今后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开发利用此突变菌体具有指导意义,并具有较高的后续应用利用价值。
  • 郑亚萍, 吴正锋, 王才斌, 梁晓艳, 陈殿绪, 孙学武, 王建国, 郑永美, 冯昊, 孙秀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田条件下,以砂姜黑土和棕壤为对象,研究了花生生育期内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旱地花生生育期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生育中期下降速率明显高于生育前期和后期,与花生对主要营养元素吸收速率一致;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土壤呼吸速率及主要土壤酶(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单峰曲线,高峰期多数出现在结荚中期。砂姜黑土细菌、放线菌及3种主要酶活性高于棕壤,真菌数量棕壤高于砂姜黑土;生育后期,棕壤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速率高于砂姜黑土,速效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两种土壤下降速率相近。因此,生育后期肥力下降较快,可能是棕壤花生易发生早衰的主要原因。土壤主要肥力指标间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不同土壤类型指标间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
  • 王潇, 宋正国, 武慧斌, 邹洪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OTC)中种植水稻,研究了南北方10个水稻品种(5种籼稻、5种粳稻)在CO2浓度升高下不同污染土壤上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特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CO2浓度和正常CO2浓度条件下,大部分的水稻品种最大光合速率在分蘖期,在成熟期最小;CO2浓度升高使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光合速率都增加,且在不同污染土壤上的水稻品种光合速率变化一致,5种粳稻光合速率增加幅度均在抽穗期最大,其增加幅度在高污染土壤和低污染土壤上分别为:64.14%~143.19%、73.58%~132.3%,5种籼稻光合速率增加幅度均在成熟期最大,其增加幅度在高污染土壤和低污染土壤上分别为:104.33%~256.00%、100.99%~254.81%。CO2浓度的升高对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的影响表现出趋势一致性变化,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在CO2浓度升高的情况下在各个生育期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 马廷蕊, 张金文, 梁慧光, 柳永强, 王金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块茎颜色马铃薯品种陇薯8号、陇薯7号、LC310-2和山东彩肉为材料,研究外源NO、H2O2、NO+H2O2处理对马铃薯块茎花青素合成及其信号物质Ca2+-ATPase和CaM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和H2O2处理后,4个基因型马铃薯薯皮和薯肉花青素积累,Ca2+-ATPase活性升高,CaM含量增加,其效果为NO+H2O2>H2O2>NO>水(CK),并且花青素的积累量与Ca2+-ATPase活性和CaM含量均呈正相关,其平均决定系数达0.9194和0.8859。说明NO和H2O2对马铃薯花青素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细胞Ca2+/CaM信号发挥了NO和H2O2对马铃薯花青素合成诱导的信号调节。
  • 杜长霞, 邵俏赛, 樊怀福, 徐艳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黄瓜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外源NO对Ca(NO3)2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70mmol·L-1的Ca(NO3)2胁迫下,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干重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片和根系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均升高,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叶面喷施NO供体SNP显著缓解了Ca(NO3)2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植株干重显著增加。同时,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MDA含量显著下降。以上表明,NO能够增强黄瓜幼苗对Ca(NO3)2胁迫的耐性。喷施SNP对正常营养液培养的黄瓜幼苗无显著影响。
  • 陈夏, 杨题隆, 刘训悦, 徐超, 丁兴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唑菌酯是我国创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高效杀菌剂。本文以14C放射性标记唑菌酯为示踪剂,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唑菌酯在黄瓜植株中的动态代谢变化及其规律。结果表明:(1)施药后,黄瓜植株对唑菌酯的吸收呈随时间推移而增加的趋势,至12d时黄瓜植株对唑菌酯的吸收量达到70%。(2)唑菌酯及其代谢产物在黄瓜植株中的结合残留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可提态残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本研究共检测到黄瓜植株的7个放射性代谢产物,其中之一为中间态代谢产物。
  • 赵滢, 艾军, 王振兴, 秦红艳, 张庆田, 许培磊, 刘迎雪, 沈育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NO对山葡萄耐盐性影响的生理机制,以1年生双丰山葡萄扦插苗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方法,研究了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50 mmol·L-1 NaCl胁迫下山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能显著提升盐胁迫下山葡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减少丙二醛(MDA)的产生和积累,保护光合机构免受活性氧伤害,从而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另一方面,外源NO使盐胁迫下山葡萄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保护性热耗散(ΦNPQ)升高,而初始荧光(Fo)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ΦNO)显著下降,表明外源NO通过保护性热耗散机制缓解盐胁迫引起的光抑制,增强光合电子传递效率,进而维持PSⅡ的正常功能,最终提高了山葡萄耐盐性。
  • 王蕊, 王应军, 马星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豌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豌豆幼苗在受到高浓度Cu离子(100mg·L-1)胁迫下,经2种稀土(La、Ce)元素分别处理后对豌豆幼苗的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u离子胁迫降低了豌豆幼苗SOD、POD和CAT活性,增加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适宜浓度的La(5~10mg·L-1)和Ce(5~20mg·L-1)可分别有效提高豌豆幼苗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并降低MDA含量,显著减轻了Cu胁迫对豌豆幼苗造成的毒害效应(P<0.05)。这说明La、Ce处理能有效提高细胞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Cu离子胁迫对豌豆幼苗膜系统带来的伤害。进一步研究还表明,La处理后对提高豌豆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MDA含量的能力要显著优于Ce。但高浓度(≥40mg·L-1)的两种稀土反而会加剧Cu对豌豆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伤害,表现出与Cu离子协同胁迫的毒害效应。

  • 杨体强, 朱海英, 袁德正, 刘瑶, 胡燕飞, 王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场环境对种子的影响属于当代效应,电场处理种子的生物效应是否存在有效时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1.0~5.5kV·cm-1场强范围,油葵种子用不同电场条件处理,筛选产生显著性影响的处理条件。再用显著性影响条件处理油葵种子,试验研究电场对种子萌发影响的有效时间。结果表明,电场处理油葵种子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种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电场对油葵种子萌发期的影响存在有效时间,有效时间为3周。在电场处理种子技术的应用中,电生物效应的有效时间是应该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