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05-30
  

  • 全选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 江世杰, 杨明坤, 陈明, 张维, 王劲, 罗学刚
    J4. 2013, 27(5): 533-53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5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耐辐射戈壁异常球菌(Deinococcus gobiensis I-0)是本研究室分离于戈壁沙漠环境中的微生物,对辐射、氧化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有超强的抗性。该菌基因组含有2个冷激蛋白编码基因(csp1, Dgo_CA1136和csp2,Dgo_PA0041),编码蛋白均具有典型的冷激蛋白家族特有的结构域。本研究以戈壁异常球菌I-0 Csp1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Csp1能显著增强模式菌株大肠杆菌对低温、高盐、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抗性;QRT-PCR分析显示在盐胁迫条件下Csp1表达菌株的海藻糖合成酶基因(otsAotsB)表达显著上调,其降解基因(treB、treC)无显著变化。Csp1通过调控海藻糖代谢途径,促进渗透保护物的积累,可能是增强细胞盐、干旱等胁迫抗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 梅淑芳, 赵华, 黄新, 叶红霞, 舒小丽, 吴殿星
    J4. 2013, 27(5): 539-54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5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野生马棘植株低矮,叶片窄小,生物产量低,且可食性较差,但与玉米、苜蓿和高粱等主要饲料作物相比,马棘的饲料应用具有广适性、耐逆性和低种植成本的技术优势。本研究旨在利用诱变方法提高马棘的产量、营养和可食性,采用300Gy的60Co-γ射线诱变马棘干种子,筛选获得了高产、高蛋白质、低纤维含量的突变体MJ-HPLF1MJ-HPLF1叶片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比野生型平均高30%以上;粗纤维含量明显降低,比野生型平均低20%以上;鲜草和干草产量都为野生型的2倍以上。
  • 姜宝杰, 陈华, 张冲, 邓烨, 蔡铁城, 石新国, 庄伟建
    J4. 2013, 27(5): 545-55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花生新品种闽花6号为材料,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胁迫处理植株,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花生受低温、干旱、各种激素、缺钙及黄曲霉等胁迫诱导的混合全长cDNA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8.86×106cfu,重组率达97.6%,插入片段多在1~2kb之间,平均大小为1 300bp。该cDNA文库的构建可用于花生抗逆基因的发掘,为揭示花生抗逆分子机理及花生品种改良奠定基础。
  • 陈臻, 徐秉良, 蒲崇建, 徐琼, 田谷
    J4. 2013, 27(5): 552-55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5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12C6+重离子辐射彩色马蹄莲,研究12C6+重离子辐射下彩色马蹄莲发生变异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与球茎萌发率、株高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组织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植株抗病性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辐射的适宜剂量为10~20Gy。同时应用ISSR技术对彩色马蹄莲进行检测分析,发现22条ISSR引物能扩增出121条谱带,其中55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45%,辐射后球茎与对照差异表现为增加或减少了扩增片段。分析表明:12C6+重离子辐射彩色马蹄莲表现的影响主要为损伤和抑制效应,但适宜剂量范围内12C6+重离子辐射可作为彩色马蹄莲育种的手段之一。
  • 孙出, 童川, 李梅, 施聪, 徐林峰, 沈圣泉
    J4. 2013, 27(5): 557-56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350Gy60Coγ射线辐照浙恢7954干种子,在诱变后代中筛选到大粒型突变体浙恢7954-BG3。研究表明,浙恢7954-BG3的谷粒明显变大,粒重显著增加,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均与原浙恢7954较为相似;遗传分析表明,浙恢7954-BG3的大粒突变性状受显性单基因控制;与3份骨干不育系所配组合的特征特性及其大区多点产量鉴定结果表明,浙恢7954-BG3既保持了原浙恢7954的高配合力,同时通过增加粒重而显著提高杂交稻产量。
  • 万国, 冯跃, 张凤娇, 徐群, 王一平, 袁筱萍, 余汉勇, 彭锁堂
    J4. 2013, 27(5): 562-56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5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早花时粳稻品种WAB368-B-2-H2-HB和晚花时粳稻品种六千辛杂交获得的F2群体284个单株作为作图群体,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利用117个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对水稻花时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检测。研究结果表明,F2花时性状呈连续的正态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4个影响花时的QTL,分别位于第1、1、10和12染色体上,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早花时亲本WAB368-B-2-H2-HB。其中位于第12染色体RM511-RM519区间的qFT-12可解释11.3%的表型变异,该位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 张凯, 罗小敏, 蒋玉春, 吴正丹, 王季春, 唐道彬
    J4. 2013, 27(5): 568-57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拓宽甘薯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筛选优良亲本,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SRAP标记对48份主要甘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机选用的37对SRAP引物中2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比率为78.4%,共获得126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3条多态性谱带,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48份种质材料的SRAP遗传距离为0.037~0.601,当遗传距离L1=0.46时,48份材料被聚为6个类群,包括1个复合大类群和5个独立类群,其中第Ⅰ复合大类群又包括7个亚类群,聚类结果与系谱吻合性较好。采用5个重要农艺性状对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L1=3.20时,48份材料也可被聚为6个类群,聚类结果与依据SRAP标记聚类分析的结果差异较大。甘薯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差异与地理来源无必然联系。
  • 蔡健, 廖秋平
    J4. 2013, 27(5): 576-58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矮败型细胞质(DA-CMS)的不育系协青早A(XqA)对8个携带供体恢复基因Rf3,14个携带供体恢复基因Rf4的水稻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SLs)和华粳籼74(HJX74, Rf3Rf3/Rf4Rf4)的恢复力进行测交鉴定, 并利用恢复力最强的SSSL S18与XqA组配,采用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构建BC3F2群体,筛选鉴定出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Rf3Rf3/rf4rf4,rf3rf3/Rf4Rf4和rf3rf3/rf4rf4的BC3F2单株,观察这些植株的花粉和小穗育性, 并利用213个多态性SSR标记对这些单株进行遗传背景分析,研究恢复基因Rf3和Rf4对于DA-CMS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同一细胞核背景下, 22个SSSLs和HJX74对于XqA的恢复力存在着显著的不同,携带恢复基因Rf3的SSSLs恢复力均低于携带恢复基因Rf4的SSSLs,并且低于对照品种HJX74;携带Rf3的SSSL S1和SSSL S2对于XqA的花粉(小穗)育性分别为14.1%(61.7%)和15.7%(62.5%),表现出较弱的恢复力;携带Rf4的SSSL S16-SSSL S22对于XqA的花粉和小穗育性均高于87%和95%,其中SSSL S18的表现出最强的恢复力(花粉育性89.2%,小穗育性96.4%)。在构建的BC3F2群体中,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Rf3Rf3/rf4rf4,rf3rf3/Rf4Rf4和rf3rf3/rf4rf4单株的遗传背景片段数平均为1.0,对应于恢复基因Rf3Rf4座位的代换片段平均长度分别为18.3 cM和12.8 cM。这4种基因型的遗传效应大小为Rf3Rf3/Rf4Rf4 > rf3rf3/Rf4Rf4 > Rf3Rf3/rf4rf4 > rf3rf3/rf4rf4,即恢复基因Rf4的恢复力大于Rf3的恢复力, 而且这两个基因表现出累积效应。
  • 董德臻, 管利莎, 童巧琼, 吕梦园, 王云佳, 卢泳全
    J4. 2013, 27(5): 584-59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5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吡虫啉在对抗水稻褐飞虱虫害中大量使用。本研究结合ISSR 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吡虫啉对褐飞虱的遗传多样性影响。利用20个ISSR引物对连续施用吡虫啉的褐飞虱9个世代的19份材料扩增,共获得49个位点,其中只有1个位点出现特异性条带。利用25对AFLP引物对供试材料扩增,结果共有111个扩增位点,呈现多态性条带的位点11个。共获得59个多态性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最高的是G8(10.2%),比例最低的是G1(1.69%)。多态性条带比例变化趋势表明,在筛选的早期G1、G2和G3世代,褐飞虱对吡虫啉的应答较快;在筛选的中期G4、G5和G6世代,褐飞虱对吡虫啉的应答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变化范围在1.69%~8.47%之间;在筛选的晚期G7,G8和G9世代,褐飞虱对吡虫啉的应答波动幅度较小,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变化范围在6.78%~10.2%之间。本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的连续使用,可能会造成褐飞虱DNA的突变,从而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本研究结果为揭示褐飞虱抗药性产生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 王鹏姬, 高金锋, 苏旺, 高小丽, 王鹏科, 冯佰利
    J4. 2013, 27(5): 591-59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5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荞麦无菌苗胚轴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了光照、蔗糖、L-苯丙氨酸和植物激素(2,4-D、NAA、6-BA)等因素对荞麦愈伤组织生长及黄酮合成的影响,为荞麦大规模细胞培养和工业化生产黄酮类化合物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光照对荞麦愈伤组织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能促进愈伤组织黄酮合成;蔗糖质量浓度为4%,荞麦的愈伤组织生物量、黄酮含量和产量达到最高;L-苯丙氨酸能促进荞麦愈伤组织黄酮合成,但对愈伤组织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L-苯丙氨酸浓度为150μmol·L-1,黄酮产量达到最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3种植物激素都能促进荞麦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合成,但2,4-D和6-BA的效果要优于NAA,但2,4-D的效果最佳。促进荞麦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积累最佳的激素配比组合为1.5mg·L-1 2,4-D+0.6mg·L-1 6-BA。
  • 唐富福, 徐非非, 包劲松
    J4. 2013, 27(5): 598-60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联分析是解析作物表型多样性遗传基础的有效工具,也是挖掘有利等位基因的重要手段,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挖掘覆盖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标记技术的不断改进,基于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研究作物的农艺、品质、产量和抗性等复杂性状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在系统介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详尽总结了其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存在的潜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 高义平, 赵和, 吕孟雨, 杨学举, 王海波
    J4. 2013, 27(5): 607-61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易错PCR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一种基因体外随机诱变技术,是农业、工业、生物制药等领域获得优异基因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易错PCR的基本原理、方法、发展历程,以及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应用领域,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途径。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 汪昌保, 赵永富, 哈益明, 李俐俐, 石岩
    J4. 2013, 27(5): 613-61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辣椒粉、干蘑菇、干红枣、核桃和螺旋藻等5种植物类食品为对象,研究了γ辐照诱导产生的ESR波谱特征,以此作为辐照产品鉴别的检测依据,并用此方法对南京辐照中心日常辐照产品进行了3年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辐照前后ESR波谱的差异可以检测产品辐照与否。常规辐照剂量下,辣椒粉、干蘑菇、红枣辐照的正判率为100%,核桃粉和螺旋藻粉的正判率分别为80%~88%和85%~92%。ESR法在辐照产品快速鉴别和质量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曾慕衡, 张雅君, 梁佳勇
    J4. 2013, 27(5): 619-62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紫玉米色素对辐射所致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对黑腹果蝇进行紫外辐射处理后,在普通培养基、含0.05 mg·mL-1和0.2 mg·mL-1紫玉米色素的培养基中繁殖,通过测定果蝇的寿命和繁殖力来分析紫玉米色素对紫外辐射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辐照处理后,果蝇在0.2 mg·mL-1色素组的平均寿命、半数死亡时间和最高寿命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其F1成虫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本实验研究表明紫玉米色素能够延长经辐射处理的果蝇寿命,改善和提高其繁殖力。
  • 陈其勇, 吴若昕, 常春艳, 肖亚兵
    J4. 2013, 27(5): 623-62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中草药中残留农药的去除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本文研究了辐照剂量、含水量等不同因子对人参中氨基甲酸酯及有机磷农药去除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白茯苓等不同中草药基质中两类农药同一剂量辐照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有效加速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降解;低剂量辐照下的农药降解不如高剂量的效果明显,农药辐照降解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呈增加的趋势,并在4~10 kGy区间内有波动;在不同的中草药基质中,有机磷农药降解效果普遍优于氨基甲酸酯农药。
  • 董宪兵, 唐春红, 张春晖
    J4. 2013, 27(5): 629-63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进行组合,以得到组合酶水解鸡骨素的最佳工艺。首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同时加酶时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适宜加酶量和水解温度,然后研究在适宜条件下,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不同添加方式对鸡骨素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3、温度40℃、pH值7.0的条件下先加1500U·g-1的木瓜蛋白酶水解2 h,灭酶后再加1200 U·g-1的风味蛋白酶水解2 h得到的鸡骨素水解液的水解度最高为28.8%,氮回收率为79.37%,蛋白表面疏水性指数最低。通过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法(SPME-GC-MS)对水解液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共检测出26种挥发性物质,吡嗪类含量最高达到41.94%,其中主要的风味物质为2,3,5-三甲基吡嗪(24.01%)和2,5-二甲基吡嗪(14.59%),醇类次之含量为21.83%,烃类含量18.09%,还有少量的醛类、酮、酚等。
  • 邵平, 陈蒙, 裴亚萍, 孙培龙
    J4. 2013, 27(5): 635-64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裂片石莼、亨氏马尾藻和海萝3种海藻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分步醇沉得到7种组分粗多糖,利用径向流色谱分离纯化粗多糖,测定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ABTS 3种自由基体系下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通过径向流处理,多糖回收率和蛋白脱除率分别可达97.79%和87.32%;7种海藻多糖组分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均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马尾藻60%醇沉组分(SHP60)抗氧化活性最高,在其70μg·mL-1浓度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4.34%和71.84%;同种海藻的中等分子量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较强。
  • 殷勇, 薄娟娟, 于慧春, 熊作周, 陶凯
    J4. 2013, 27(5): 641-64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食用油中铜、铅、锌三组分重金属同时检测为目的,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对三种金属混合溶液进行了电化学检测,获得了检测信号。利用平滑、平滑求导、卡尔曼滤波、小波包分析四种降噪方法对检测信号进行了降噪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融合数据,以降低数据维数。同时,借助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构建了四种不同模型。通过对预测集检验以及食用油样品的实际测试,得出基于平滑求导的回归模型预报结果较好,且满足食用油中铜、锌、铅检测精度要求。该研究为食用油中多组分重金属含量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 陈克明, 陈伟, 杨震峰
    J4. 2013, 27(5): 647-65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燕红水蜜桃果实低温贮藏期间果实冷害与可溶性糖和果胶类物质变化规律的关系。结果表明,桃果实采后低温(0℃)贮藏28 d后,果实冷害发生严重,正常的后熟过程无法完成,表现为果实出汁率上升缓慢,果实不能正常软化。同时发现,0℃贮藏期间,果实中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不显著,但果糖却大幅度下降。低温抑制Na2CO3-溶性果胶的降解,减少了CDTA-溶性果胶和水溶性果胶的积累,表现为果实软化能力降低,正常的后熟进程被阻断。这些结果表明,桃果实采后低温贮藏期间果糖损失和果胶类物质的代谢异常可能是加剧果实冷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 侯凯, 陈郡雯, 申浩, 翟娟园, 陈黎, 吴卫
    J4. 2013, 27(5): 653-65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川白芷不同器官内源激素的提取纯化和分析测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从川白芷不同器官组织中快速提取纯化并同步测定4种植物内源激素(玉米素、赤霉素、3-吲哚乙酸和脱落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80%甲醇提取后低温浓缩,最后用甲醇定容。采用Tigerkin C18柱(150mm×4.6mm, 5μm)以甲醇—0.6%乙酸(50:50)为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PDA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采用峰面积外标法(ESTD)进行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快捷,准确灵敏等优点,适合对川白芷内源激素进行快速同步测定。
  • 吴东晓, 杨文鸽, 徐大伦, 张进杰
    J4. 2013, 27(5): 658-66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氨基含量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对碱性蛋白酶酶解食用明胶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研究明胶酶解物的甲醛捕获特性。结果表明:(1)碱性蛋白酶酶解食用明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667U·g-1,温度61℃,pH值8.0,时间180min,在此条件下,所得酶解液的氨基含量为0.277mol·L-1。(2)酶解物能捕获甲醛,其甲醛捕获率受酶解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pH值的显著影响,与酶解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呈正相关,碱性环境有利于酶解物对甲醛的捕获。100℃反应1h,1%浓度酶解物的甲醛捕获率在pH值为7时达51.09%,pH值为9时高达82.77%。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 苑韶峰, 杨丽霞, 杨桂山
    J4. 2013, 27(5): 663-67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雨强、施磷水平、坡度以及植被覆盖度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构建了土壤TP和PP浓度与雨强、施磷量和坡度之间关系的回归模型,并对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雨强、施磷量和坡度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土壤侵蚀,促进了径流中TP、DP和PP的流失;而小白菜在不同的生长期内,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产流历时延长,径流量减少,但与各形态磷流失浓度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关系。双因素交互效应表明,雨强和施磷量、施磷量和坡度以及雨强和坡度对径流中TP和PP浓度的影响存在一个值域,即降雨强度在中小雨强0.83~1.17mm·min-1,施磷量处在不施磷和低施磷≤30kg·hm-2,坡度为0°和3°。低于这个值域时,其交互效应对径流中TP和PP浓度的影响不明显,高于这个值域时则都表现协同促进作用。因此,在农田管理上,应尽量采取措施削弱交互效应的协同促进作用,进而减弱土壤磷素径流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 陈海生, 严力蛟, 徐奂, 黄璐
    J4. 2013, 27(5): 673-68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统计学是研究具有结构和区域双重性质变量空间变异性的一种方法。本文根据《河南省1950年-2000年整编气象资料》提供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烟草各生长阶段的太阳总辐射量和光合有效辐射量,并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尺度下河南省烤烟种植区烟草各生长阶段的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变异性和分布特征。统计分析表明,上述各变量在河南省境内均可以较好地拟合为正态分布,满足地统计学所要求的平稳假设条件。河南省境内太阳总辐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5月份,为9.93%,最小的是7月份,为3.87%。地统计学分析表明:河南省烟草大田生长期太阳总辐射可以拟合为高斯模型,自相关距离为1997100.00m,并且块金值为18.45%, 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河南省烟草大田生长期太阳总辐射量在2170~2258MJ·m-2之间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20%,主要分布在南阳、信阳、洛阳、三门峡及平顶山地区;太阳总辐射量2258~2346MJ·m-2之间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07%,主要分布在驻马店、三门峡、洛阳、平顶山、南阳、信阳及漯河地区;太阳总辐射量2346~2436MJ·m-2之间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65%,主要分布在济源、郑州、漯河、周口、商丘、许昌、开封、安阳、新乡以及焦作等地;太阳总辐射量2346~2522MJ·m-2之间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65%,主要分布在焦作、鹤壁、安阳、新乡、开封、周口、商丘、许昌及濮阳等地。
  • 李飞跃, 梁媛, 汪建飞, 赵玲
    J4. 2013, 27(5): 681-68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生物炭(biochar)在土壤改良,污染物修复和固碳等方面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制备生物炭,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并能够实现碳封存和减缓气候变暖目的的管理策略。为此,本文重点概述了生物炭固碳的原理、特点、原因及潜力,并展望了生物炭固碳减排作用的理论研究方向,为生物炭固碳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 张达, 王云秋, 郝再彬
    J4. 2013, 27(5): 687-69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109为材料,对其无侧根特性的其它伴随性状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遗传突变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突变体的子粒宽、厚、百粒重、百粒谷物量均小于野生型,子粒和发芽第5天的百粒淀粉含量分别是野生型的135%和157%,萌发第4天的幼苗根系琥珀酸脱氢酶(SDH)比活性是野生型的8%;突变体经1 μmol·L-1的AgNO3处理后对ACC、H2O2、2,4-D及TIBA都表现出耐性,但对照组突变体(无Ag+处理)对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和H2O2的耐性低于野生型、对2,4-二氯苯氧乙酸(2,4-D)及三碘苯甲酸(TIBA)的耐性高于野生型。
  • 龙施华, 杨正坤, 郝再彬
    J4. 2013, 27(5): 694-69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大豆茎秆可溶性糖含量与株高的关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器(HPLC-ELSD)对其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检测。对原品种和突变体的株高调查及茎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原品种的株高及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突变体。研究表明,茎中糖含量与茎的高度相关。
  • 姜小凤, 王淑英, 李倩, 苏敏
    J4. 2013, 27(5): 698-70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水分胁迫下春小麦的抗旱机制,模拟半干旱与干旱条件下春小麦的生存机理,采用盆栽法进行了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春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持水量从80%、60%至40%,春小麦陇春27号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呈先增后减趋势,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增强。60%持水量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80%与40%持水量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40%和80%的可溶性蛋白含量,40%持水量下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60%和80%持水量下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说明春小麦陇春27号旗叶对水分胁迫十分敏感,中度或重度水分胁迫下光合速率下降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综合作用结果,中度胁迫下光合速率降低是由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而非光合原料缺乏所致,而重度胁迫下光合速率降低是由叶绿素含量降低和光合原料缺乏所致,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是春小麦陇春27号抵御半干旱和干旱胁迫的主要机制。
  • 王耀晶, 马聪, 张薇, 刘鸣达
    J4. 2013, 27(5): 703-70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3.05.07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培试验,在调节pH值和消除陪伴离子影响的基础上,以草莓为试材,用PEG6000(聚乙二醇6000,渗透势约为-0.15MPa)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下硅对草莓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草莓植株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加硅能有效地提高干旱胁迫下草莓植株的相对生长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增加植株生物量。与不加硅处理相比,施加适量浓度的硅可提高膜系统的稳定性,减少丙二醛积累,各加硅处理的丙二醛含量依次比不加硅处理降低26.56%~35.84%;可降低植物体内膜脂过氧化作用,使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保持在一定水平,提高植株抵抗干旱胁迫的能力;可提高SOD、POD、CAT活性。与不加硅处理相比,各加硅处理SOD、POD和CAT活性依次提高42.89%~57.347%、26.63%~47.80%和4.85%~44.64%,从而减轻活性氧自由基对草莓叶片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