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8-20
  

  • 全选
    |
    论文
  • 林龙湘, 张书标
    J4. 2010, 24(4): 657-66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为了明确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系福eS1生产过程中产生高秆株和矮秆株的原因,对高秆株和矮秆株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和花粉育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福eS1的生产应用过程中会出现高杆和矮杆2种异型株,它们出现的频率分别约为93×10-5和21×10-5。高秆株的株高比福eS1显著提高,株高的增加主要由于倒一节间长、倒二节间长、倒三节间长等的显著提高;高秆株的抽穗期比福eS1提早3~5d。矮秆株的株高比福eS1显著降低,包穗严重,倒一节间长缩短,主要农艺性状与培矮64S相似。遗传分析表明,福eS1中的高秆株仍为原来的长穗颈基因所控制,而矮秆株的产生是由于eui基因发生了回复突变。高秆株在可育期的结实率较福eS1高,在不育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可育。结果表明,福eS1中的高秆株是由于其育性转换温度升高,使其在可育期结实好,不育期表现不同程度的可育,导致高秆。

  • 黄雅琴, 黄群策, 燕晓阳, 秦广雍
    J4. 2010, 24(4): 662-66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品系(D070401)及其衍生后代(010401,D070201,DP070401)为研究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稻米的垩白性状、淀粉粒的形态特征和淀粉的晶体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材料相比,双胚苗二倍体品系D070201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垩白大小均最小,稻米的自然横断面中部无明显辐射状,裂痕少且浅,“粗短形”的不规则多边形胚乳细胞与淀粉粒分布均匀,多面体状淀粉粒呈现典型的晶体结构,数目多且排列致密,球形单粒淀粉粒和块状不规则的复粒淀粉体数目比较少,相对结晶度高,直链淀粉含量低,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均比其他四倍体品系好。

  • 孙丽娟, 蒋学皎, 谢锋香, 吴殿星, 祝水金, 陈进红
    J4. 2010, 24(4): 668-67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玉米自交系低植酸突变体及其野生型,通过田间试验与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光合速率。结果表明,与对应的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播种抽雄与播种吐丝时间均有延长,叶面积变小,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减少,根冠比提高,叶绿素计读数值SPAD降低,但净光合速率增加。同时,本文还针对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低植酸玉米育种改良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 金青, 蔡永萍, 林毅, 吕芮宏
    J4. 2010, 24(4): 675-67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6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杂交石斛类原球茎为材料,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为NO的供体,研究了60Co γ辐照和SNP复合处理对石斛悬浮培养类原球茎的生长和生物碱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 γ和SNP单独或复合处理都能促进类原球茎生物碱的合成,且复合处理对石斛类原球茎生物碱的合成有一定的累加效应, 但类原球茎生长减缓。适宜的复合处理组合为01mmol/L SNP+10Gy60Co γ辐照,此时类原球茎生物碱含量高达00676%,与各因素单独处理差异显著,单位培养基生物碱产量为对照组的635倍。NO抑制剂LNAME和cPTIO均能抑制各处理组合对类原球茎生物碱合成的促进作用。复合处理影响类原球茎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从而调控石斛类原球茎生长和生物碱合成。

  • 苗华荣 胡晓辉 崔凤高 石运庆 陈静 禹山林
    J4. 2010, 24(4): 680-68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60Co γ射线辐照花生品种鲁花11号,通过调查其M2代植株农艺性状,筛选到7个叶部特征明显变异的突变材料,利用107对SSR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分析突变材料的DNA变异。结果发现突变材料与原品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性,且均呈现多个位点突变。SSR标记的多态性分析表明,60Co辐照诱变可使花生的DNA分子多个区段内发生重复或缺失等结构性变异。

  • 孙洁, 吕加平, 刘鹭, 张书文
    J4. 2010, 24(4): 684-68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6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通过N+注入方式对乳酸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GS1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D3进行诱变,获得自溶度较高的乳酸菌菌株。离子注入剂量为1×26×103~6×26×1013时,菌株的存活率曲线呈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总突变率达到57%~74%。离子注入能量为50keV,最佳注入剂量为4×26×1013 ion/cm2,此时,菌体存活率为25%~33%。筛选得到的乳酸菌菌株,自溶度变化幅度在12798%~-5196%之间。得到2株自溶度显著提高的突变菌株,分别命名为LD3A3和GS1B13,与出发菌株相比其自溶度分别提高了12798%和11511%。经5次传代培养,突变株的自溶度和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结果表明离子注入诱变技术是一种理想的乳酸菌发酵剂菌种选育方法。

  • 梁新乐, 金英燕, 陈敏, 张虹
    J4. 2010, 24(4): 689-69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采用电镜及荧光显微镜方法,对经60Co γ诱变筛选获得的绿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阿维拉霉素高产突变株H15的菌落、孢子丝、分生孢子分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与原始菌株41119不同的是,突变株H15形态呈现显著变异:灰白绿色菌落,直线型孢子丝,分生孢子表面光滑无刺突,而菌株41119为螺旋状孢子丝,孢子表面带刺。液体培养菌丝荧光染色结果表明,H15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团形态分化过程也发生显著改变,孢子萌发形成多隔室菌丝,放射状生长逐渐形成菌丝团,核心菌丝出现凋亡后,菌丝团直径增长停滞。与原始菌株相比,突变株H15菌丝的成簇、形成完整菌丝团需要较长时间 (48h才形成完整菌丝团,245μm),菌丝团直径增长停滞阶段及凋亡的延滞使得产物阿维拉霉素得以较好积累,阿维拉霉素的合成主要集中在此阶段。此后菌丝生物量虽维持小幅波动,但对阿维拉霉素的积累没有意义。因此推测菌丝团的形成历程、停滞阶段菌丝团直径增长及凋亡“相对平衡”对于阿维拉霉素的积累可能有重要意义。

  • 王淑珍, 赵霏, 任三娟, 沈圣泉
    J4. 2010, 24(4): 694-69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6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原始亲本“秀水11”为轮回亲本,Fer转基因高代系(“Fer34”)为非轮回亲本,采用连续回交和自交,结合GUS组织染色检测,获得了性状稳定、且带有外源Fer基因的“Fer34XS11”,它与原“秀水11”组成近等基因系。对该近等基因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状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外源Fer基因对水稻导入系无不良影响,转基因系基本保持了原亲本的生物学特性。

  • 石海春, 乔晓, 柯永培, 傅体华, 余学杰, 秦家友
    J4. 2010, 24(4): 698-70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玉米自交系K169及其与大刍草(Zea mexicana schard)远缘杂交而成的5个选系为研究材料,对它们进行核型和SSR分析,以期从细胞学和分子水平的角度为玉米远缘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个远缘选系和轮回亲本K169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但在核型结构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自交系K169和远缘选系1191在第6染色体的短臂上有随体,1183和1189在第8染色体的短臂上有随体,1193和1195未发现带随体的染色体;选系1183、1193和1195的染色体长度比(最长/最短)与K169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选系1183和1195的核型类型与K169不一致。96对SSR引物在5个选系和轮回亲本K169中共检测出27个多态性位点,位点多态信息量(PIC)的平均值为0724;基因型多样性(H′)的平均值为1400,它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5791。综合分析表明,这些选系与其轮回亲本K169之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是一批新的玉米种质资源。

  • 刘华琳, 郝玉波, 慈晓科, 魏海潇, 董树亭
    J4. 2010, 24(4): 704-71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利用室内砂培试验,研究砷胁迫对33个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不同基因型玉米的耐砷性,以期降低砷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育种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不同性状指标对砷胁迫反应程度不同。砷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迁移情况因品种不同而异。全株砷富集量(RETP)与地下部砷富集系数(ECPU)、生物富集系数(BF)、地下部浓度(COPU)、地下部砷富集量(EOPU)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转运系数(TF)呈极显著负相关。以全株相对干物重(RTDW)和全株砷富集量(RETP)为筛选指标,得出DH3622、SY511、XQ742、ND5、LY18是相对耐砷、砷富集量相对较高的玉米品种;DH11、JZN218、QL1等15个是砷富集量相对较低、耐砷性相对较差的玉米品种。

  • 吕萌, 倪志勇, 王娟, 李波, 罗淑萍, 范玲
    J4. 2010, 24(4): 713-71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本研究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方法探索了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甲基化酶基因家族COMT和CCoAOMT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纤维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OMT1,COMT2,COMT3和CCoAOMT1,CCoAOMT2在棉花的7个组织器官(根、茎、叶、子叶、花瓣、雄蕊、胚珠)中都有表达,其中COMT1和CCoAOMT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趋势类似,COMT2,COMT3和CCoAOMT2表达趋势各异。在5~25d的棉纤维发育过程中,COMT1和COMT3表达稳定,COMT2表达量逐渐增加。而CCoAOMT基因家族的2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相对明显,CCoAOMT1在25d出现表达高峰,CCoAOMT2则在10d和15d呈现高表达量。本研究表明甲基化酶基因家族COMT和CCoAOMT在棉花的根,茎等维管组织中具有相对一致的高表达量,而在其他组织和发育纤维中则呈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纤维发育时期特异性。

  • 朱腾义, 范东东, 赵婷, 刘齐元, 王建革, 朱肖文, 程元强
    J4. 2010, 24(4): 720-72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对烟草胞质雄性不育性(CMS)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研究。以7个CMS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为材料,利用特异引物PCR法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coxⅡ),通过直接测序和比对,检测到coxⅡ中有3个核苷酸位点存在碱基变异,分别是:C770G、G772A和G773C,其中第770位碱基的变化导致了相应位点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第772和773位碱基的变化共同导致了1个编码氨基酸的改变。 对coxⅡ基因中第770位C→G的突变进行了240个烟草植株个体的PCRRFLP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保持系单株的线粒体coxⅡ基因片段都可以被HapⅡ酶切,酶切后出现2种条带;而全部雄性不育系单株的线粒体coxⅡ基因片段由于第770位C→G的突变都不能被HapⅡ酶切,电泳图中仅有1条未被切开的条带。说明coxⅡ基因第770位的SNP位点与烟草CMS特性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 王玲平, 周生茂, 曹家树
    J4. 2010, 24(4): 728-73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阐明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86MF在诸葛菜发育中的分子机理,本文根据已知同源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RTPCR和RACE 技术从诸葛菜中获得一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OvCYP86MF)全长cDNA 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876bp,含有1605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可编码534个氨基酸,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614kDa和690,具有细胞色素P450蛋白的典型特征,即保守结构域FNAGPRLCIG;原核表达显示该基因的融合蛋白在体外可以诱导表达;DANSTAR和Clustal W 软件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十字花科物种拟南芥相似性很高,达到80%以上,亲缘关系最近;与CYP86C亚家族成员在氨基酸水平上的相似性均高于50%,因此推断该基因属于CYP86C这个亚家族。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花蕾中特异表达。

  • 赵小强, 马晖玲, 周万海, 林栋
    J4. 2010, 24(4): 737-74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草地早熟禾品种Rugby Ⅱ成熟种子诱导的松软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以酶解法分离出原生质体,进行了原生质体培养;利用PEG融合法对Midnight Ⅱ和Nuglade的原生质体进行了融合,获得了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研究了不同酶液组成、酶解时间、愈伤组织继代时间和渗透压对草地早熟禾原生质体游离及生长的影响;预处理对亲本原生质体活力的影响和适宜的融合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继代培养8~10d的胚性愈伤组织,在10%纤维素酶+10%离析酶+05%果胶酶+03%崩溃酶条件下,酶解14~17h可得到产量和活力较高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KM8P培养基中培养3d后出现第1次细胞分裂,2~3 周后形成小细胞团,此时添换低渗培养基 2~3次,有利于小细胞团持续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试验获得了草地早熟禾品种Rugby Ⅱ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 5mmol/ml碘乙酰胺处理Nuglade原生质体10min及40μg/ml罗丹明处理Midnight Ⅱ原生质体5min,能有效地使Nuglade和Midnight Ⅱ原生质体失活;两品种融合PEG(6000)适宜浓度35%,融合率为98%。

  • 刘庆龙, 严文潮, 俞法明, 祁永斌, 吴关庭, 金卫, 金庆生
    J4. 2010, 24(4): 744-74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辐296是以早籼中间材料Z96-03为母本、晚籼品种广昌占为父本杂交,F1代干种子经80Gy 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采用系谱法育成的一个早籼常规品种。该品种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植株形态理想,叶直立,植株高大,茎秆粗,抗倒力较强,穗大而结实率高等特性。于2008年3月通过湖南省审定。

  • 那日, 杨生, 邢万金, 杨体强
    J4. 2010, 24(4): 748-75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同电场剂量处理细枝岩黄芪种子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电场强度为7kV/m,处理时间为100min,诱导培养基为MS+2,4D 20mg/L+6BA 10mg/L时出愈率可达910%,且生长情况较好,褐变程度轻。在MS+2,4D 20mg/L+6BA10mg/L诱导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后的各愈伤组织分别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当电场强度为7kV/m,时间为100min时分化率最高,达到783%。

  • 刘福平, 陈淳, 张文惠
    J4. 2010, 24(4): 752-75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探讨DNA提取中不同蛋白质变性剂对胞嘧啶(C)和5-甲基胞嘧啶(5mC)色谱的影响,建立蝴蝶兰类原球茎DNA总甲基化水平的HPLC测定方法。本实验采用2种CTAB法(蛋白质变性剂不含酚和含酚)提取基因组DNA,水解后分别以反相HPLC测定C和5mC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BDS Cl8,甲醇-10mmol/L戊烷磺酸钠-三乙胺(6∶90∶0.2,V/V)为流动相,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273nm。应用不含酚变性剂所提取DNA的水解液C和5mC能较有效分离。以本试验优化的DNA提取方法和HPLC色谱条件,基因组DNA水解液的C和5mC色谱可得到较好的效果。

  • 陈云堂, 郭东权, 吕晓华, 张建伟, 杨保安, 杜阅光, 刘江豫, 田占军, 张晓燕
    J4. 2010, 24(4): 757-76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利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烟草甲末龄幼虫进行辐照处理,研究电子束辐照对末龄幼虫42d内死亡率、完全致死时间、化蛹率和羽化率及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末龄幼虫的死亡率逐渐上升,但并不是立即死亡,而是随继续饲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幼虫完全致死时间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缩短,经480Gy以上剂量辐照的烟草甲幼虫不能羽化为成虫,经300Gy以上剂量辐照的烟草甲幼虫羽化出的成虫不能产生下一代成虫。综合考虑其他因素,300Gy的剂量可以作为阻止烟草甲末龄幼虫繁殖的有效辐照剂量。

  • 居华, 哈益明, 王锋, 刘书亮
    J4. 2010, 24(4): 761-76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采用ATP发光法检测辐照对冷却猪、鸡肉ATP发光强度的影响,并对其他试验因素是否对样品ATP发光强度产生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TP标准品的浓度与发光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ATP标准品发光强度与辐照剂量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辐照冷却肉的细菌ATP发光强度随辐照剂量的变化趋势呈现为倒“S”形特征,其中60kGy辐照时发光强度最大,40、80kGy剂量辐照时强度最小;无菌水、灭菌样品未对ATP发光强度造成干扰,而未辐照大肠杆菌浓度与ATP发光强度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437。

  • 刘畅, 刘阳, 邢福国, 魏益民, 杨庆利, 禹山林
    J4. 2010, 24(4): 766-77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为获取能够高效吸附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益生菌,研究16株益生菌对培养基中AFB1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11株菌株对AFB1具有明显的吸附效果,其中酿酒酵母Y1吸附效果最佳,对其菌体处理方式和吸附时间进行优化后,对AFB1的吸附率可达8116%。复合物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Y1与AFB1通过物理方式结合,且该结合可逆。加热处理可使各菌株的AFB1吸附能力显著增强。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加热处理后Y1菌体表面由光滑变得凹凸不平,并且其细胞壁厚度增加至原来的14873%,与AFB1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导致Y1对AFB1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

  • 霍乃蕊, 刘玉花, 孔保华, 马俪珍
    J4. 2010, 24(4): 772-77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羊骨粉为底物,用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制备复合酶解物,用不同的剂量给小鼠灌胃(ig.),通过碳粒廓清试验、噻唑蓝法以及定量溶血法检测不同剂量酶解物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05g/kg·d, ig,14d)可显著提高小鼠吞噬细胞清除碳颗粒的能力(P<005),中剂量(1g/kg·d, ig,14d)和高剂量(3g/kg·d, ig,14d)组的吞噬能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这2个剂量却使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合成的抗体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中剂量组显著高于高剂量组(P<005)。001mg/ml复合酶解物显著促进了T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性(P<005)。因此适当剂量的羊骨酶解物,能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

  • 宋春美, 李青梅, 刘庆堂, 职爱民, 张改平, 王选年
    J4. 2010, 24(4): 777-78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通过质谱法鉴定合成喹乙醇半琥珀酸酯(OLAHS),紫外法及凝胶电泳法鉴定全抗原OLABSA和OLAOVA后,使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喹乙醇单克隆抗体(OLA mAb),对其效价、亲和力、敏感性、特异性及亚型进行鉴定,并通过体内诱生腹水法进行大量制备。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OLAHS,且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成功;筛选出的 5株杂交瘤细胞单抗同种型均为IgG1,细胞培养上清间接ELISA效价在1∶30×102 ~1∶128×103之间,用4E12细胞株制作的腹水效价为1∶512×105。OLA mAb亲和常数Ka为375×1010L/mol,对OLA的IC50为151ng/ml,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试验获得了高效价、敏感、特异的OLA mAb,可用于动物性食品中OLA残留检测的免疫学试验。

  • 刘斌, 熊善柏, 熊光权, 程薇, 陈玉霞, 廖涛, 李新, 林若泰
    J4. 2010, 24(4): 784-78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概述了辐照技术在控制食品真菌毒素、农药、兽药、渔药等方面残留污染的研究现状,并就辐照降解效果、降解机理、降解产物及毒性等内容加以阐述,总结出导致食品污染物降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辐照产生的自由基作用于物质结构中键能较低的位点,生成使毒性减小或增大的降解产物,并分析了辐照技术在食品污染物残留控制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发展方向。

  • 王禹, 杨明义, 刘普灵
    J4. 2010, 24(4): 790-79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用137Cs含量测定和USLE水蚀预报模型,研究了东北黑土区2块坡耕地的水蚀与风蚀速率,结果表明:直型坡耕地和凸型坡耕地的年均侵蚀速率分别为3054和3548t·km2·a-1;由于坡向的不同,2块坡面的风蚀速率分别为631和1155t·km2·a-1,即研究区每年约有05~10mm的表层土壤被风吹蚀掉,风蚀分别占总侵蚀的207%和326%;而水蚀仍为研究区主要的侵蚀方式,2块坡面的水蚀速率分别占总侵蚀的793%和674%。因此,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要充分考虑水和风的不同影响,综合治理。

  • 蔡艳, 张毅, 张世熔, 汪继兵, 宋旭黄, 爱萍
    J4. 2010, 24(4): 796-80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7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测定方法,并结合地统计学和GIS研究了5·12汶川地震后典型灾区土壤的Cd、Pb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Cd、Pb平均含量分别为036±020 mg/kg和2897±682mg/kg。Cd、Pb含量空间分布分别表现为带状和团状;Cd含量以中东部低浓度所在区域为中心,分别向北部、中西部和南部逐渐增加;Pb含量总体上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地震后帐篷安置点、生活垃圾堆放点、房屋倒塌点土壤Cd、Pb含量明显高于未受地震影响处;帐篷压实水田40~60cmCd含量最高,为046mg/kg,自然水田0~20cmCd含量最高,为057mg/kg;压实、自然水田各土壤剖面Pb含量均为0~20cm最高,分别为2522、2616mg/kg。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田土壤、旱地土壤和荒地土壤中Cd含量无显著差异,水田土壤Pb含量显著高于荒地土壤;Pb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r=0616**),Cd含量与pH和有机质含量相关性不强;人类活动对土壤中Cd、Pb含量有一定影响, 且水平方向上对Pb影响程度大于Cd,垂直方向上则相反。

  • 杨珍平, 张翔宇, 苗果园
    J4. 2010, 24(4): 802-80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8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黄土母质性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氮、磷、钾及有机肥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磷是生土地土壤肥力形成与作物生长发育以及根际土壤酶系统和微生物系统形成的首要原始起动营养元素;(2)含磷的处理组合,谷子幼苗阶段地上下部生长均明显较不施磷的长势强,而单施氮和钾甚至不及不施肥的对照。氮、磷、钾对谷子根苗生长的影响顺序为磷>氮>钾;(3)进入谷子中后期生长阶段,氮素的作用,特别是氮、磷、钾对谷子株高及地上部干重的综合效果表现明显;(4)产量表现为含磷的处理组合,产量及产量结构均明显提高;(5)单施优质高量的有机肥对生土地根苗生长与产量形成具有当年立竿见影的效果;(6)发达的根系促进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的迅速繁衍,提高了根际土壤酶的活性,有益于促进根土系统向着熟化方向发展,使生土地上的谷子当年获得正常产量。

  • 李迪秦, 唐启源, 秦建权, 张运波, 郑华英, 杨胜海, 陈立军, 邹应斌
    J4. 2010, 24(4): 809-81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8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通过探讨施氮量和氮管理模式对超级稻产量和辐射利用率的影响,为超级稻超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技术措施和理论依据。以超级稻两优293为材料,于2007年在湖南浏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农民管理模式、实地氮肥管理和实时氮肥管理3种氮管理模式、涉及7种氮水平(N0~N6)下水稻的产量及群体辐射利用率。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总量﹑产量﹑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和辐射利用率都相应增加。处理N6水平(施氮量为210kg/hm2)下,产量最高,为99270kg/hm2,分别比其他处理高48%~335%,当施氮水平超过210kg/hm2时,不同施氮方法,处理产量和群体光合有效截获量反而降低;处理N6干物质积累总量和辐射利用率也最大,分别为18537g/m2和159g/MJ,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而表明,施氮量和氮管理模式对超级稻产量和辐射利用率有重要影响,相同施氮水平下,采用实地氮肥管理更有利于产量和超级稻群体辐射利用率的提高。

  • 马少康, 赵广才, 常旭虹, 杨玉双, 杨桂霞, 徐凤娇, 丰明
    J4. 2010, 24(4): 815-82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8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在防雨棚肥水控制池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氮处理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灌水有利于抑制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叶片含氮量,延长旗叶功能期;开花期灌水和灌浆期灌水有利于小麦产量和千粒重的提高,以春季灌3水(春5叶露尖+开花+灌浆)最高;在180kg·N /hm2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千粒重、容重和穗粒数均高于270kg·N /hm2的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的含量,除球蛋白外,均以B3处理(灌春2叶露尖水和春5叶露尖水)最高;增施氮肥有利于谷蛋白含量的提高。籽粒蛋白质产量以B4处理(春5叶露尖水+开花水+灌浆水)最高,与B2处理(春5叶露尖水+开花水)差异不显著;180kg·N /hm2处理的蛋白质产量高于270kg·N /hm2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180kg/hm2的施氮量处理结合春5叶露尖灌水和开花期灌水有利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共同提高。

  • 万吉丽, 王人民, 孟杰, 付力成
    J4. 2010, 24(4): 821-82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采用HEDTA螯合剂缓冲营养液培养法,选用籽粒含锌量有明显差异的2个基因型水稻(BY和Z921),设置4种锌离子活度 (pZn2+ 97、103、110、114),研究了锌离子活度对水稻锌积累、分配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时期水稻叶片中锌的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1)2个基因型水稻各器官的锌含量都随着锌离子活度的升高而升高,但不同基因型间,同一基因型不同器官间均存在差异,供锌正常的的条件下,锌首先向代谢活性较弱的营养器官分配;缺锌的条件下,锌首先满足籽粒的需要; (2)从籽粒锌分配看,当锌离子活度(pZn2+)小于103时,糙米锌含量最高,当pZn2+ 升高到97时,颖壳锌含量则超过糙米,糙米和精米锌含量的比值在079~090之间,并以pZn2+ 为97时为最小;(3)任一锌离子活度下, BY籽粒锌含量均大于Z921。表明通过筛选籽粒富锌水稻品种来提高稻米锌含量是经济可行的,且通过增加环境锌离子活度来改善水稻的锌营养能显著提高水稻籽粒的锌含量;(4)营养生长前期,水稻叶片中的锌主要以活性较低的醋酸提取态(重金属磷酸盐)存在;营养生长后期,锌主要以乙醇提取态(醇溶性蛋白、氨基酸等)存在。

  • 谢志坚, 涂书新, 李进平, 许汝冰, 陈振国, 王学龙
    J4. 2010, 24(4): 829-83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采用15N同位素示踪微区试验与田间试验,在湖北襄樊2个不同海拔的植烟生态区(赵家山和老湾)研究了不同基肥施用时间(提前0、15和30d)条件下,施用氮肥对烤烟产量、产值及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增加烤烟产量和产值,增幅分别为13%~40%(低海拔赵家山地点)和14%~35%(高海拔老湾地点)。与移栽当天施用基肥相比,提前施用基肥15~30d有利烤烟产值的提高,其中高海拔试验点增幅为10%~30%,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移栽当天或者提前15d相比,提前30d施用基肥还提高2个海拔地区烤烟对氮素的吸收累积量8%~26%。提前基肥施用时间对低海拔地区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高海拔地区烤烟生育中后期氮肥利用率3%~6%。结果说明,在光、温条件较差的高海拔地区,适当提前施用基肥(15d),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烤烟产量产值。

  • 尚宏芹, 刘建萍
    J4. 2010, 24(4): 835-83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8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干制辣椒种子经60Co γ射线辐照后种植,获得一株茸毛变异株。以多年自交的多茸毛系及其姊妹系无茸毛系和少茸毛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辣椒体表不同茸毛状态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多茸毛系植株抗萎蔫的能力显著优于无茸毛系和少茸毛系;干旱胁迫前期主要表现为抑制植株生长,多茸毛系的株高,茎粗和节间数分别比对照降低338%,725%和27%,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其他系;持续到结果期,多茸毛系的抗旱能力优势表现在产量降低量较少,为2294%,而无茸毛系降低6991%,少茸毛系降低4294%,表明辣椒体表茸毛性状在干旱胁迫下能有效降低辣椒经济产量的损失率,耐旱能力与茸毛多少有关。

  • 胡克玲, 朱祝军
    J4. 2010, 24(4): 840-84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小白菜“上海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喷施蔗糖和葡萄糖对小白菜生长和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蔗糖和葡萄糖喷施对小白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没有显著影响,喷施蔗糖均能够显著增加小白菜总脂肪族硫代葡萄糖苷、总吲哚族硫代葡萄糖苷和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其中,01mol/L蔗糖喷施显著提高了3丁烯基硫代葡萄糖苷和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含量,02mol/L蔗糖喷施显著增加了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和4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代葡萄糖苷含量。02mol/L葡萄糖喷施显著增加总硫代葡萄糖苷及单个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蔗糖和葡萄糖喷施均有增加总吲哚族硫代葡萄糖苷相对百分含量的趋势。研究表明外源喷施糖对小白菜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和组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 韩志萍, 杨志红, 吴湘, 张华
    J4. 2010, 24(4): 846-85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8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研究了在不同浓度Pb2+ 胁迫下,芦竹(Arund donax Linn.)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3种抗氧化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芦竹遭受Pb2+胁迫初期,3种酶活性较对照值有明显增高;随着污染浓度加大和时间延长,3种酶活性又出现下降,降低程度与受污染浓度和时间有关。Pb2+胁迫初期,芦竹幼苗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增强,表现出对抗氧化酶的激活效应,但随着植物生长,Pb2+在植物体内迁移,其叶片内抗氧化能力降低,表现出对抗氧化酶的抑制效应。抗氧化酶活性产生的效应强弱及维持期长短与Pb2+胁迫浓度有关,胁迫初期一般是Pb2+浓度高,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明显;胁迫后期Pb2+浓度低,活性维持期长。Pb2+ 胁迫对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没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显著,但3种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周俊国, 扈惠灵
    J4. 2010, 24(4): 851-85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为了筛选黄瓜的耐盐砧木,采用营养液栽培,分别以前期试验筛选的耐盐性较强的中国南瓜3603×1122杂交种和黑籽南瓜为砧木,以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接穗,研究了成株期不同砧木嫁接黄瓜在80mmol·L-1 NaCl胁迫和没有NaCl胁迫下的产量与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没有NaCl胁迫时,以3603×1122杂交种为砧木的嫁接黄瓜在产量指标上与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黄瓜相当,在果实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上则优于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黄瓜果实。NaCl胁迫时对嫁接黄瓜的产量和果实品质影响较大,单果重和单株产量降低,果实畸形率升高,风味变差,果实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果实含水量减少,而纤维素和可滴定酸含量升高,以3603×1122杂交种为砧木的嫁接黄瓜受NaCl胁迫影响较以黑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黄瓜要小。因此,中国南瓜“3603×1122”杂交种具备黄瓜耐盐砧木品种的优良特性,可作为砧木品种在生产上应用。

  • 吕金印, 张微, 柳玲
    J4. 2010, 24(4): 856-86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8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5种叶菜为材料,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2种培养方式,测定不同浓度Cd2+处理下叶菜地上部(可食部分)生物量、Cd含量、硝酸盐及纤维素含量等生理与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水培与盆栽培养条件下青菜、塌地乌、小白菜、菠菜及芥菜5种叶菜生物量随着Cd2+ 处理浓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可食部Cd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浓度水培与盆栽Cd2+处理(40mg·L-1和70mg·kg-1)下,5种叶菜中菠菜Cd含量相对较高,青菜Cd含量较低;随着Cd2+ 处理浓度增加,5种叶菜硝酸盐及纤维素含量升高,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采用灰度关联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浓度Cd2+处理的5种叶菜中,青菜品质相对稳定及Cd含量较低,为Cd低积累品种。

  • 赵洪祥, 方向前, 边少锋, 曹敏建, 刘亚亮, 孙宁, 张丽华, 谭国波, 孟祥盟, 闫伟平
    J4. 2010, 24(4): 863-86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8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为了给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利用成型的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处理玉米种子,对苗期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对玉米苗期叶片光合能力没有影响;处理提高了玉米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在2叶期、4叶期、6叶期和8叶期均高于CK,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K;在2叶期和4叶期,等离子体处理的玉米苗期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稍低于CK,在6叶期和8叶期,NR活性分别比CK高2681%和2675%。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玉米氮代谢能力,且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 折冬梅, 黄啟良, 李凤敏, 曲文岩, 林德杰, 陈大舟, 李重九
    J4. 2010, 24(4): 868-87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4.08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为提高稳定同位素利用率和产物的化学纯度,对DDT 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浓硫酸及发烟硫酸混合催化的方法,直接使用水合三氯乙醛为原料,经低温长时间反应,半微量合成纯度高于98%的O,PDDT。以碳酸钡计,DDT合成收率为171%。该方法可用于DDT的稳定同位素标记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