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4-20
  

  • 全选
    |
    论文
  • 吴德志, 刘永柱, 郭涛, 张建国, 陈志强, 王慧
    J4. 2010, 24(2): 209-21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卫星搭载4个籼稻品种(系)的干种子,对SP1代种子活力和农艺性状、SP2代农艺性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诱变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籼稻种子损伤较小,SP1代的发芽率、芽长、株高以及结实率的生理损伤变幅为0~269%;对空间环境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桂99、航恢7号、R998、金航138。SP1代表型不发生分离;SP2代在株高、分蘖、谷粒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白叶枯病抗性等性状出现分离,突变性状在SP3代能够遗传。空间诱变不仅能使水稻农艺性状发生变异,而且能使稻米品质和抗病性产生变异。

  • 孙正海, 曾亚文, 杨树明, 杜娟, 普晓英, 汪禄祥
    J4. 2010, 24(2): 214-21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十和田×(十和田和丽粳2号 BC4F5)BC5F6近等基因系糙米中Ca、P、K、Mg和S 5种元素含量,并对5种元素进行了相关性、线性回归和聚类分析,旨在揭示群体中5种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近等基因系群体中P元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1652%), K元素最小(1120%),除S外其余元素含量都符合正态分布;(2)5种元素间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K与Mg元素相关性最大,Ca与S元素最小;(3)Ca与P、K元素,以及S与K元素间的相关性受其他元素影响较大;(4)除S与Ca外,其余元素都符合线性回归分布,相对而言群体中低S元素含量株系较多;(5)5种元素被聚成3类,K、Mg和P为一类(Ⅰ类),Ca为一类(Ⅱ类),S为一类(Ⅲ类),Ⅰ类和Ⅱ类关系较近,与Ⅲ类关系较远。

  • 祁鲁, 刘晓, 陈佳颖, 林冬枝, 董彦君, 徐建龙
    J4. 2010, 24(2): 220-22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粳稻品种嘉花1号种子经60Co γ射线辐照后,筛选得到一个温敏感叶色突变体MR20。该突变体的幼苗叶色在较低温度(20℃)下呈黄白色,并随着温度升高叶色由黄白逐渐转绿,其临界温度约为22.5℃,在低温(20℃)和高温(32℃)条件下叶绿素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该突变体为低温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的温敏感叶色突变体。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tsc(t)。以该突变体与籼稻9311杂交的F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将tsc(t)基因初步定位在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上的分子标记RM231和RM14407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1.5cM和0.5cM。随后,进一步扩大F2群体将该tsc(t)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MM0541和RM14407之间的约440kb内。

  • 刘爱玲, 邹杰, 王文芳
    J4. 2010, 24(2): 225-23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水稻热激转录因子基因OsHsfA7的功能及其在水稻耐热育种方面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构建水稻OsHsfA7基因RNA干扰载体获得功能抑制变异材料,从反向遗传学进行基因的功能分析。扩增OsHsfA7 cDNA 3’编码区470bp片段,分别以反向和正向插入到中间载体pBSK连接的GUS片段两侧, 然后将得到的RNA干扰片段克隆到改造的植物表达载体p1301M,构建以CaMV35S启动子驱动表达的水稻OsHsfA7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后,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水稻日本晴品种的遗传转化,获得了23株具有潮霉素抗性的转基因植株,其中12株经GUS染色呈蓝色并且DNA检测10株已插入目的片段,RNA检测其中6株OsHsfA7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甚至未检出。结果说明本研究构建的OsHsfA7基因RNA干扰载体对该基因表达沉默是有效的。

  • 王敏, 杨万明, 李润植, 杜维俊
    J4. 2010, 24(2): 231-23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野生大豆资源,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40份大豆材料加以分析,旨在从DNA分子水平上探索野生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50个RAPD引物筛选出具有多态性且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38个,共检测出407条带,其中多态谱带309条,多态性程度为75.92%。每个引物可扩增出2~14条多态性带,平均产生多态性谱带8.1条;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3377,变幅范围为0.5865~4.2133。遗传相似系数变幅范围为0.44~0.92,平均为075。野生大豆的多态比例(94.35%)、多样性指数(2.2336)分别高于育成品种(87.47%、1.7331)和地方品种(83.54%、1.6198)。遗传相似系数为野生大豆(0.6498)<地方品种(0.7015)<育成品种(0.7177),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间为0.6599,育成品种与野生大豆间为0.6487,地方品种与野生大豆间为0.6045。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份大豆材料聚为6类,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各自聚为一类,野生大豆聚为4类。野生大豆特异等位基因数远远高于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二者的相加之和。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区别明显,宜作为一个独立的种,同时野生大豆变异幅度大,遗传基础广,是大豆育种实践中的优良基因资源。

  • 王传堂, 王秀贞, 唐月异, 陈殿绪, 张建成, 崔凤高, 禹山林
    J4. 2010, 24(2): 239-24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浓度为0.1%~0.5%的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注入花生品种花育16号和鲁花11号的花器,获得了单株结果数、单株仁重、饱果率比野生型明显提高的突变体。其中,花育16号诱变获得的06-测A2系产量表现突出。在2008年的测产试验中,08-测A2系子仁比对照鲁花11号提高34.60%,增产幅度列当年参试品种之首;在2009年的测产试验中,08-测A2系子仁比花育16号提高5.42%,比丰花1号增产10.71%。与其野生型相比,该品系子仁粗脂肪含量提高了1.13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降低了2.02个百分点;叶片水分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分析表明,08-测A2与其野生型间存在分子水平的差异。

  • 蔡丹英,潘芝梅,王涛,郑小艳,滕元文
    J4. 2010, 24(2): 243-24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浙江省南部地方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采用10对苹果和3对梨上的SSR引物以及6对AFLP引物对来自温岭和丽水的18个地方梨品种或类型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10对苹果引物在梨上扩增出62条条带。13对SSR引物的观察杂和度(He)为0.056~0.944,平均值为0.57,而香农指数(I)的范围0.340~2.013,平均值为1.22。6对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64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60.67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73.35%。采用UPGMA聚类分析法构建的SSR和AFLP系统树中,云和梨、云和粗花雪梨与云和细花雪梨在2个系统树中聚在一起,虽然相互间有较高的遗传相似度,但属于不同的品种;3个同名为老雪梨的品种(老雪梨1、老雪梨2和老雪梨3)分散在不同的组中,可能为异物同名。SSR和AFLP聚类结果基本吻合,但AFLP的结果更符合品种的地域分布情况。

  • 张宝俊, 张家榕, 韩巨才, 刘慧平, 王建明
    J4. 2010, 24(2): 249-25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梨树木质部分离到1株具有强烈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LP-5,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特异基因片段扩增,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明显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其20倍稀释发酵液处理黄瓜种子,可使其胚根长度增长36.32%。用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处理黄瓜幼苗,可使幼苗株高、茎粗、干重分别提高9.06%、14.67%和24.14%。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该菌株具有促生作用可能是因为产生植物激素IAA。

  • 谢立波, 郭亚华, 孟凡娟, 刘录祥, 王雪, 高永利
    J4. 2010, 24(2): 254-25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空间环境对甜椒后代的诱变影响,本研究以空间诱变的甜椒第4代及其地面对照为主要研究材料,采用RAPD技术对二者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分析,并对部分差异片段进行了测序。结果发现:空间诱变的甜椒后代与其地面对照变异情况相比,SP4的基因组DNA发生了变异,共检测出8个多态性位点,在对照和变异体中各扩增出4个位点。对其中2条特异片段进行回收测序,序列同源性为97%。研究认为空间环境条件可以诱导甜椒后代植株基因组DNA发生变异。

  • 叶晓青, 佘建明, 王松凤, 梁流芳, 张旭, 董民强, 吴瑛瑛
    J4. 2010, 24(2): 259-26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雀稗品种Adalay(Paspalum vaginatum Sw. cv.  Adalay)的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辐照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辐照剂量在20~50Gy时,辐照处理的愈伤组织分化绿苗的频率从94%左右降至 85%;剂量在60~80Gy时,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从76%左右降至30%左右,相对植株再生率从44.5%降至8.7%。60Gy为辐照处理海雀稗颗粒状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辐照处理的愈伤组织在附加BAP 2.0mg/L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上,绿苗分化率在76%左右,分化的绿苗转到附加NAA 0.5mg/L的生根培养基上,相对植株再生率为44.5%。SRAP分子标记测定结果显示,特异性SRAP标记与体细胞辐照诱变突变体相关。本研究建立起海雀稗体细胞60Co  γ射线辐照诱变技术,为在细胞水平上开展海雀稗辐照诱变育种提供条件。

  • 朱海生, 李永平, 林珲, 温庆放
    J4. 2010, 24(2): 264-26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对16个草莓品种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10个引物共扩增出73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条带49条,多态性程度为67.13%;遗传距离D值在0.40水平上能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表明RAPD能很好地鉴别草莓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前面筛选的10个随机引物和其他20个随机引物对不同继代次数的草莓组培继代苗进行了RAPD分析,其特征带型表现一致,未发现变异,说明草莓叶盘离体继代培养30次以内能稳定遗传。

  • 余桂红, 柏文娟, 马鸿翔, 张旭, 易金鑫
    J4. 2010, 24(2): 269-27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对海蓬子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植株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Thidiazuron(TDZ) 1.0mg/L+NAA 1.0mg/L +蔗糖 30.0g/L+琼脂 7.0g/L;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 1.0mg/L+TDZ 0.1mg/L+蔗糖 30.0g/L+Gelrite 3.0g/L,愈伤组织快速生长;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NAA 1.0mg/L+TDZ 0.1mg/L+BA 2.0mg/L+蔗糖 30.0g/L+琼脂 7.0g/L+NaCl 8g/L,愈伤组织分化频率可达62.2%。生根培养基中添加0.5mg/L的麦芽提取物(malt extract,ME)可显著增加每株的平均根数。NaCl促进海蓬子愈伤组织的分化,麦芽提取物可促进幼苗侧根的发生,但NaCl和麦芽提取物均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本试验建立了较高频率的海蓬子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

  • 唐然, 袁梦龙, 吴菁, 陈明, 张维, 林敏
    J4. 2010, 24(2): 276-28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10kGy 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的新疆戈壁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耐辐射微生物I-7R,该菌菌落为橙红色革兰氏阳性球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G+C)mol%含量为67.5%,不具有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潮霉素、利福平及壮观霉素等抗性。UV辐射生存曲线显示,I-7R菌株与大肠杆菌K.12相比,具有较强的紫外辐射抗性。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表明I-7R菌株与Kocuria rosea、K.erythromyxa以及K.polaris同源性达到99%。结合I-7R菌株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该株菌归属于考克氏菌属(Kocuria),并与Kocuria rosea最为相近,暂命名为K.rosea I-7R。

  • 刘颖, 吴剑锋, 卢海宇, 曹家树, 余小林
    J4. 2010, 24(2): 281-28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甘蓝型油菜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 (PGIP) 基因PGIP3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从普通白菜核隐性不育两用系‘Bajh97-01A/B’可育株中成功克隆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BcPGIP,对其DNA和cDNA全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最大开放阅读框为996bp,编码331个氨基酸,共有10个LRR(Leucine-rich repeat,高氨酸富集)重复序列。将BcPGIP与其他植物的49个PGIPs蛋白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后,发现PGIP蛋白特征序列非常保守。由重建的进化树可知,该基因与十字花科芸薹属的甘蓝型油菜的同源性最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BcPGIP基因可能与花粉的发育相关。

  • 李树举, 涂超峰, 周振林, 丁华, 吴建军
    J4. 2010, 24(2): 287-29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观赏桃休眠枝条为试材,利用60Co γ射线对7个观赏桃品种分两批进行辐照,观察研究γ射线对观赏桃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同一剂量辐照下,不同品种的观赏桃休眠枝条嫁接成活率差异很大,以菊花桃嫁接成活率最高;菊花桃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嫁接成活率出现降低趋势,其休眠枝条适宜辐照剂量为20~40Gy,变异率高达17.9%~19.1%。选育出了6个观赏价值较高的观赏桃变异新品系。

  • 郭泰, 刘忠堂, 吕秀珍, 王志新, 吴秀红, 郑伟
    J4. 2010, 24(2): 292-29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合丰号大豆的辐射诱变育种过程。探讨了辐照剂量、处理材料选择、主要农艺性状(成熟期、油分含量和抗病性)选择、后代变异与选择和辐射种子贮藏效应等技术问题。

  • 沈晓霞, 梅淑芳, 舒小丽, 吴殿星
    J4. 2010, 24(2): 298-30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300Gy的60Co  γ射线诱变马棘干种子,成功选育了高黄酮含量的突变体MJ-HF1。各个组织中,MJ-HF1的黄酮含量均高于野生型,尤以种子和叶片中的黄酮含量为高,分别是野生型的5.89倍和1.46倍。抗氧化试验表明,马棘突变系黄酮提取物给药30d后能降低老龄小鼠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和升高老龄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v, SOD)的活力。

  • 杜志钊, 陆瑞菊, 黄剑华, 陈佩度
    J4. 2010, 24(2): 302-30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以单倍体为受体进行转基因的优势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在单倍体基因转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前景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 刘继业, 崔海瑞, 吴殿星, 舒庆尧
    J4. 2010, 24(2): 307-31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点突变有助于深入认识高等生物的遗传特性、解释个体的表型差异、揭示基因和蛋白质的正常功能、变异的成因以及不同个体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对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建立分子标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概述点突变常用的非酶学检测技术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不同酶学检测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影响点突变酶学检测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 张胜利, 许桂芳, 李东方, 李学斌, 吴大付
    J4. 2010, 24(2): 314-31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逆转座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由于其自身结构及转座的特殊性,它们对真核生物的基因及基因组的大小、结构、功能和进化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基因表达调控上,逆转座子插入能够改变宿主基因(即被插入基因)转录的时间和空间模式,造成选择性拼接、形成多种转录本等多种效应。同时,逆转座子活动所造成的稳定变异为选择新的、有突破性的优良性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显示出其在动植物品种改良中的巨大应用潜力,用逆转座子作基因标签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开发一些新型分子标记等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关于真核生物中的逆转座子及其对宿主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国际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就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王秋芳, 陈召亮, 乔勇进, 王海宏
    J4. 2010, 24(2): 319-32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电子束400、700、1000、1500 和2500Gy辐照及SO2处理巨峰葡萄后,置于温度-05℃~05℃、相对湿度85 %~95 %冷库中贮藏,研究不同处理对巨峰葡萄微生物杀灭效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杀灭或抑制葡萄表面细菌、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的滋生繁殖,减轻葡萄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现象。在剂量1000Gy以下,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抑制葡萄的呼吸强度,降低果实内有机酸、Vc等营养物质的消耗,维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达到保鲜的目的。其中700Gy处理组葡萄贮藏至98d时Vc含量为379 mg/100g,可滴定酸及总糖含量分别保持在0348%和1144%,SOD活性高达1489 U/g,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不存在SO2漂白斑,能够保持葡萄较新鲜的外观及营养品质。综合微生物控制及品质保鲜效果,以700Gy剂量辐照巨峰葡萄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至98d时,好果率达93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

  • 刘秀清, 冯建, 潘海发, 章铁
    J4. 2010, 24(2): 325-32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60Co γ射线辐照引发淀粉接枝丙烯酸合成高吸水树脂,探讨糊化温度、丙烯酸中和度、辐照剂量、丙烯酸用量和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制备树脂较好的工艺条件为:淀粉3g,初始加入蒸馏水21ml,90℃下糊化15min,丙烯酸中和度80%,丙烯酸与淀粉的比例(V/W)为3:1, 09%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5ml,辐照处理3kGy,真空干燥温度60℃。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可吸蒸馏水766ml/g, 吸自来水278ml/g, 吸09%NaCl水溶液64ml/g。

  • 孙勃, 许映君, 袁高峰, 郭容芳, 魏佳, 李振, 刘娜, 汪俏梅
    J4. 2010, 24(2): 330-33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花椰菜不同器官(花球、茎、叶和根)中芥子油苷等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发现烯丙基芥子油苷是花椰菜中主要的芥子油苷,不同器官中芥子油苷的组分与含量差异显著,根系中的总芥子油苷、总脂肪类、总芳香类以及烯丙基芥子油苷和4甲氧基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叶片中吲哚类芥子油苷的含量最高,花球中总芥子油苷、烯丙基芥子油苷和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含量次之,茎中的总芥子油苷含量最低;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多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器官。这些结果表明花椰菜的叶片和根系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丰富,具有进一步开发和综合利用潜力。

  • 陈宵娜, 张德权, 张柏林
    J4. 2010, 24(2): 336-34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从北京市、山西大同市、宁夏吴忠市3个地区筛选的有代表性的227份羊肉样品为试材,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探讨羊肉色泽无损检测的方法。以决定系数(R2)、校正标准差(RMSECV)和预测标准差(RMSEP)为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的评价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近红外光谱信息与样品的色差e值进行拟合,确定最佳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主成分数和光谱区间范围。结果表明:所选227个羊肉样品的色差e值分布范围为1556~9879,其中80%以上的样品e值在1~5之间,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在119955~45976cm-1的波段范围内,最佳主成分数为6时,近红外光谱经最大最小归一法处理后,建立的羊肉色泽预测模型精度最高,R2达到0776,RMSECV为0451;用此模型对预测集48个样品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835,RMSEP为0517,该研究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羊肉色泽可行。

  • 张明洲, 方结红, 陈宗伦, 胡华军, 杨岭, 刘军, 俞晓平
    J4. 2010, 24(2): 341-34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直接包被多克隆抗体建立了苏丹红Ⅰ ELISA检测技术,研制苏丹红Ⅰ ELISA检测试剂盒。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苏丹红Ⅰ亲合力强、特异性高,试剂盒标准曲线呈典型的S型,符合4参数logit曲线拟合,线性范围为155~100μg/L,50%抑制率(IC50)为1352μg/L,灵敏度(IC10)为195μg/L,平均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6%与106%,与苏丹红Ⅱ、Ⅲ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440%和170%,与苏丹红Ⅳ及其他违禁食品染色剂交叉反应率低于001%;干辣椒、辣椒粉、辣椒油与辣椒酱等4种样品的苏丹红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81%、914%、782%和843%,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82、171 、219和212μg/kg;与HPLC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相符性,4种样品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4,086 和087;该试剂盒在4℃下至少可保存180d,可用于辣椒及其制品中苏丹红Ⅰ的批量快速低成本筛查。

  • 赖发英, 王国锋, 孙永明, 郭晓敏, 周颖, 刘燕德
    J4. 2010, 24(2): 349-35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江西东乡铜矿区土壤为基质,设计了6个不同的污泥施用量的处理进行枸树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3258%~12695%,碱解N增幅为7780%~30060%,速效P增幅为 10983%~ 59641%,铜含量增幅为364%~2441%,铅、锌含量增幅分别为053%~782%、138%~1039%;与对照相比,细菌数提高了20~2325倍,真菌数提高了228~3285倍,放线菌数提高了35~130倍。根据矿区废弃地和污泥的性质,污泥施用比例为40g/kg时,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重金属含量又能控制在土壤标准范围之内的最佳方案。

  • 竺朝娜, 冯英, 胡桂仙, 朱凤珍, 王林友, 张礼霞, 金庆生, 王建军
    J4. 2010, 24(2): 355-35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筛选低砷含量水稻品种或减少水稻对种植土壤中砷的吸收是控制稻米砷含量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本研究采用ICPMS法测定21份水稻品种在3个试验点的糙米砷含量,结果表明:在3个土壤砷含量由低至高的试验点中,21份水稻品种糙米砷含量平均值也呈现出由低到高的趋势。分析水稻砷含量对不同种植环境的反应,多数品种对不同试验点环境表现的敏感性不一致,但有4个品种表现稳定,如明恢70都表现为迟钝型;明恢86表现为敏感型;明恢72和明恢81为中间型。分析浙优12号在15个栽培点中土壤砷含量、穗茎节砷含量、糙米砷含量的相关性表明,砷含量高低依次为土壤>糙米>穗茎节,土壤砷含量与糙米砷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砷含量与穗茎节砷含量存在不显著负相关;穗茎节砷含量与糙米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 李兆君, 李万峰, 解晓瑜, 候云鹏, 梁永超
    J4. 2010, 24(2): 360-36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东北早春低温条件下,覆膜对不同施肥处理下玉米苗期生长、光合及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膜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与施肥条件有关。不覆膜情况下,除NPK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玉米地上部干重外,其余施肥处理对苗期玉米地上部干重影响不显著。覆膜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玉米地上部的干重,增幅为278%~1263%。其中以单施磷肥的处理,覆膜处理对玉米地上部干重的影响较大,增幅为1263%,施用氮磷钾肥料处理的影响最小,增幅仅为278%。(2)覆膜对玉米叶片光合及生理参数的影响同样也受施肥条件的影响。覆膜处理能够明显增加各施肥处理玉米叶片的蒸腾速率,而对气孔限制值没有显著影响;能明显增加CK、N、P处理玉米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显著提高N、P处理的水分利用率,而对其他施肥处理影响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玉米生产过程中,覆膜栽培应该根据土壤养分情况综合考虑玉米的施肥。

  • 李海平, 郭荣, 李灵芝, 曹阳
    J4. 2010, 24(2): 365-36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华北地区连栋温室栽培条件下番茄水培适宜的氮素管理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N5(扭送素浓度5 mmol/L)、N10、N15和N30。其他营养元素的浓度是根据华南农业大学番茄营养液配方配制。比较不同处理间番茄每克鲜果实形成干物质的量、果实鲜重与其直径的关系、植株积累的生物量、产量和氮吸收量等。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营养液中氮素浓度越大,果实中每克鲜物质形成的干物质越多。处理N5、N10和N15中,每克鲜果实形成的干物质量分别是00733g、00804g和01316g。继续增加营养液中氮素浓度,每克鲜果实形成的干物质量却降低了,处理N30仅为00913g。其他几个指标显示相同的趋势。4个处理中植株的总干重依次为1891、2939、7341和4882 g/m2。产量依次为368、655、1550和1101kg/m2。果实每克干物质的氮吸收量分别是00231g、00237g、00242g和00235g。果实鲜重与其直径成幂指数关系,氮素浓度对果实鲜重与其直径的关系影响不大。因此,番茄水培适宜的氮素浓度为15 mmol/L。

  • 徐明照, 王尉, 李静, 郭宁
    J4. 2010, 24(2): 370-37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生长中的大豆根尖细胞为材料,经不同浓度CaCl2和不同时间处理,通过对凋亡细胞的形态观察和基因组DNA分析,探究CaCl2处理浓度和时间对根尖细胞凋亡影响。结果表明:利用CaCl2溶液作诱导剂处理生长的大豆根尖细胞,能引起细胞凋亡。在凋亡过程中,凋亡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DNA降解成大小不等的片段;细胞凋亡率与诱导剂处理浓度和时间正相关;在处理浓度为02mol/L和时间为12h时,凋亡率接近50%。因此,降低大豆根尖细胞凋亡率CaC12胁迫浓度应<010mol/L。

  • 张超, 孙君灵, 贾银华, 周忠丽, 潘兆娥, 何守朴, 王杰, 徐正君, 杜雄明
    J4. 2010, 24(2): 375-38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外源激素GA3、BR和IAA处理棉花极端矮化突变体AS98,比较分析突变体内源激素GA、IAA、ZR和ABA的含量、α淀粉酶、POD和SOD活性变化,探索该矮化突变体的矮化机理。结果显示,施用外源GA3能显著增加AS98叶片GA、IAA、ZR和ABA的含量,GA的相对变化值(VR)为604%~645%,IAA的VR为68%~123%,ZR的VR为117%~307%,ABA的VR为457%~823%;低浓度外源IAA对AS98的内源GA和IAA的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VR分别为49%和067%,外源IAA对ZR的合成具有抑制效应,其VR为-215%~-302%,对ABA的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其VR为51%~354%;外源BR对AS98的内源GA和ABA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其VR分别为253%~304%和30%~656%,对ZR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其VR为-321%~-409%,而对IAA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低浓度促进IAA合成,高浓度抑制IAA合成。外源GA3对AS98的α淀粉酶活性影响具有浓度效应,低浓度具有促进作用,03 μmol/L的GA3使α淀粉酶活性提高82%。PP333对α淀粉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12μmol/L的PP333使α淀粉酶活性降低42%,而且PP333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施用GA3得到恢复。PP333对SOD活性有促进作用,15μmol/L PP333 SOD活性提高35%,而GA3对SO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15μmol/L使SOD活性降低48%。结果表明,AS98是一个GA缺陷型矮化突变体,施用外源GA3能使促进和抑制生长的内源激素显著增加,同时,使α淀粉酶活性增加,POD和SOD活性降低,而PP333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施用GA3得到恢复。

  • 雷逢进, 温祥珍, 李亚灵, 李燕, 李晓琦, 王宇楠
    J4. 2010, 24(2): 382-38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日光温室自然光照下,对2个半矮蔓和2个矮蔓西葫芦品种的光合速率与光合参数的变化及光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葫芦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皆呈单峰曲线,水分利用率(WUE)变化呈双峰曲线,其中半矮蔓品种不同生育期的Pn、午后Tr及WUE都高于矮蔓品种。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冠层的光合速率的差异可以用光合叶位差(PDLP)和光合时间差(PDDT)来表示,半矮蔓品种的PDLP和PDDT显著低于矮蔓品种(苗期除外),表明半矮蔓品种耐强光,植株碳同化能力强于矮蔓品种;结瓜期半矮蔓品种午后强光下叶温低于矮蔓品种,是其Pn较高的原因之一。半矮蔓品种C3的光饱和点为12650μmol·m-2·s-1,补偿点为304μmol·m-2·s-1,最大光合速率为314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524mol·mol-1,矮蔓品种D4的光饱和点为11625μmol·m-2·s-1,补偿点为448μmol·m-2·s-1,最大光合速率为256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AQY)00457mol·mol-1。与矮蔓品种相比,半矮蔓品种冠层耐强光和弱光的能力强。

  • 孙胜, 张智, 卢敏敏, 邢国明
    J4. 2010, 24(2): 389-39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Cd2+对西瓜(Citrullus vulgaris)幼苗光合特性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d2+降低了小型西瓜叶绿素总含量,改变了叶绿素a/b的值,其叶绿素总含量与土壤中Cd2+浓度极显著(P<0.01)负相关;减弱了西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西瓜叶片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土壤中Cd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H2O2和MDA含量与Cd2+浓度极显著(P<001)正相关。在Cd2+胁迫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显著,其活性与H2O2含量、MDA含量极显著(P<001)负相关。Cd2+胁迫引起叶绿素等光合相关生理因子降低,是导致西瓜幼苗净光合速率降低的直接原因;活性氧代谢失调,脂膜过氧化加重是导致其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 徐小万, 雷建军, 罗少波, 李颖, 王恒明, 田永红, 曾莉
    J4. 2010, 24(2): 394-40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10个具有代表性辣椒品种(系),于人工气候室内分别在正常和高温高湿条件下,研究了现蕾期辣椒抗氧化系统生理生化性状的变化以及不同品种(系)的抗氧化性差异。结果表明:10个辣椒品种(系)抗坏血酸(AsA)、花青素含量下降,而谷胱甘肽(GSH)、花色苷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个酶活性一致增强。根据8个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对值,通过坐标综合评定法对活性氧的抑制和清除进行分析,抗氧化剂类的贡献大于抗氧化酶类;系统聚类法将10个辣椒品种(系)的抗氧化性强弱分为3类:06591、1155512912、 B04995112、06597、06590为强抗氧化性品种(系);B045142121和435111为中等抗氧化性品种(系);06592、B0411411111、B0451241(系)为弱抗氧化性品种。

  • 朱雪云, 王燕, 陈利萍
    J4. 2010, 24(2): 401-40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4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榨菜和紫甘蓝种间嫁接嵌合体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Rubisco的活性以及Rubisco酶大亚基和小亚基基因的转录水平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发现,种间周缘嵌合体TCC(茎尖分生组织细胞层LILIILIII=TCC,T代表榨菜,C代表紫甘蓝;)的净光合速率为1809μmol CO2·m-2·s-1,与亲本榨菜相当,但比亲本紫甘蓝高出248%。嵌合体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2个亲本。叶绿素荧光参数中光系统II的实际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在榨菜中最高,而嵌合体和紫甘蓝的这2个参数基本一致。对叶绿素含量测定后发现,嵌合体的叶绿素a、b及总含量与榨菜比较接近,比紫甘蓝高97%。TCC嵌合体Rubisco酶的初始活性和总活性处于榨菜(最高)和紫甘蓝(最低)之间,为176和375μmol CO2·g-1·min-1。而TCC嵌合体的Rubisco酶大亚基和小亚基基因的mRNA转录丰度与榨菜和紫甘蓝相比明显增高。以上结果说明,与TCC嵌合体光合机构的层源亲本——紫甘蓝相比,其叶绿素含量升高、Rubisco酶的活性以及其大小亚基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增强可能是导致其净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可见,TCC嵌合体的异源表皮(来自榨菜)对改善其内部光合组织(来自紫甘蓝)的光合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侯江瑜, 顾蔚, 韩和同, 蒋芳平
    J4. 2010, 24(2): 407-41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4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剂量为5、10、15和30Gy的60Co γ射线辐照羽化后1~2d雄果蝇,以探讨γ辐射对果蝇寿命及其子代生理变化趋势的影响,同时也为防治害虫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辐照后各处理组果蝇的平均寿命、最高寿命及90%死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30Gy γ射线使得雄果蝇初期的存活率急剧下降,但寿命变化与其他剂量组差异不显著。不同剂量辐照后的雄蝇与未经辐照的处女蝇交配,其生殖量在交配第7天前低于对照组,但第11天后辐照组均高于对照组。辐照组F1代体重增加,生理应激能力下降。

  • 马玉涵, 赵岩, 张强, 孙玉军, 周正义
    J4. 2010, 24(2): 411-41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4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4、6和8mmol/L的叠氮化钠浸泡6h处理蝴蝶兰类原球茎后进行组织培养,测定了处理组和对照的蝴蝶兰类原球茎中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结果表明,经叠氮化钠处理的类原球茎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有上升,而过氧化氢酶活力与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下降,并呈现浓度梯度效应。叠氮化钠诱变的半致死剂量介于4~8mmol/L之间,其中4mmol/L的叠氮化钠对蝴蝶兰类原球茎生理损伤较小,因此认为4mmol/L的叠氮化钠是诱变蝴蝶兰类原球茎较为合理的浓度。

  • 李菊英, 韩爱良, 汪海燕, 王伟, 叶庆富
    J4. 2010, 24(2): 415-42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10.02.0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农药代谢降解、作用机理与环境行为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研究农药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得合适的农药标记化合物。放射性同位素农药标记化合物通常很难从国内外市场中直接获得,尤其是新的、结构较复杂的且合成路线较长的农药标记化合物。放射性农药标记化合物的合成对合成产率要求较常规有机合成高,合成路线也往往不同于非放射性农药合成。本文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农药的合成中如何选择放射性核素及正确的标记位置、主要的合成方法、合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