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第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1988-02-20
  

  • 全选
    |
    论文
  • 杨平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一些国家的科学家采用辐照的花粉授粉杂交,使供粉植物的部份基因转移到母本基因组内,形成偏母杂种。偏母杂种的绝大部份遗传物质来源于母本,但往往也有少量父本遗传物质掺入。辐照花粉还可望解决远缘杂交不亲和性,使不亲和的亲本杂交成功。本文旨在阐述辐照花粉实现基因转移的有关研究及其进展。
  • 许梅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着重研究不同突变体配对后的F_1部分性状的遗传优势。试验表明,用突变体小麦产生的F_1的优势普遍存在,正向优势占一半以上。不同性状优势表现不一,其顺序是株高>千粒重>单株粒重>穗数。几个性状中亲子关系最密切的是千粒重,其广义遗传力达74.48%。通经分析表明,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千粒重,其次为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综合性状分析认为,利用507、469和505等突变体来改良浙麦3号,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后代。
  • 黄穗,郑企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小麦种子为试材,研究筛选种子胚乳糊粉层中α-淀粉酶调控机制变异体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在花培纯系内籽粒间未发现变异;在体细胞无性系的籽粒间发现了对激素敏感性改变的变异体。表明了该筛选方法的可行性。 本文还对适宜的试验条件和筛选指标作了探讨。
  • 文永昌,陆漱韻,郑相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60~(Co)γ射线25—400krad的不同剂量辐照甘著黑斑病菌及带病甘薯(Ipomoeabatatas Lam.)薯块,发现200及400krad剂量的辐照对菌丝体和子囊孢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抑制作用甚微;200krad在20天内基本抑制薯块上病斑的发生和发展,薯块外观良好,接种发病率比对照低75%,病斑平均直径不及对照的五分之一;400krad的抑茵效果更高,但尚不能完全杀死病菌孢子,并对薯块外表有伤害,使其色泽变暗,贮藏后期易产生干腐。本试验表明,200krad剂量的辐照处理对甘著贮藏有实践意义。
  • 唐秀芝,张维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γ射线辐照玉米自交系“公70”花粉诱发突变,获得突变自交系“原辐17”。用淀粉凝胶电泳分析“原辐17”与原亲本“公70”杂交和回交后代的酯酶同工酶,并观察苗期叶鞘色泽,证明“原辐17”的酯酶同工酶和叶鞘色泽的变异是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突变的结果。用“P×Q“杂交模式测验,经方差分析证明。“原辐17”的株高、穗位、穗长、千粒重、产量以及配合力等,与原亲本“公70”的这些性状之间发生了明显变异。说明突变自交系“原辐17”在一系列基因位点上发生了变异。
  • 牛传堂,李雅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工作用60~(Co)γ射线及快中子处理美人蕉(Canna.L)休眠根茎,研究其辐射诱变规律,结果表明,γ射线处理的大花红美人蕉(Canna generalis Bai-ley)在VM_1代辐射效应十分明显,花色突变频率较高,其幅度在3.45—6%,适宜剂量为9.2—36.8Gy,不同基因型品种其辐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γ射线对美人蕉的诱变效果优于快中子,但连续几代重复照射的突变频率较低。应用γ射线处理大花红美人蕉共获得九个花色突变体,从中选育出三个花色各具特点的优良突变系,已繁育推广。
  • 王建辰,郝志明,孙厚恩,黄群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30只西农萨能奶山羊母羔的初情期体重、日龄、发情表现,发情周期及17β—雌二醇(17β-E_2)和孕酮(P_4)水平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初情期体重和日龄分别为10.2(8.0—12.9)kg和54.7(43—71)天,初情期体重和日龄的相关系数为0.798,初情期日龄和出生日期的相关系数则为0.963;2.第一个发情周期平均为8.3(2—37)天,其中短周期(2—8天)羊占62.4%;3.发情表现的特点是阴道和阴门下角有灰白色粘液;4.初情期17β—E_2(pg/ml)/P_4(ng/ml)比值为141.1,17β-E_2和P_4的分泌关系有同步、反步和部分同步部分反步现象。
  • 王惠贤,尤崇杓,R.C.Van den Bos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助移质粒P~(PK2013)的推动,实现了携带豌豆根瘤菌(Rhizobium Legumi-nosarum)nif D::Tn5的质粒pRK2009由大肠杆菌(E.coli)向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的转移,转移频率为每受体7×10~(-5),进一步将与pRK2509不相容的质粒pPHLJI转入这个转移接合子,筛选得到了两株相同的棕色固氮菌的突变菌株。由表型特征分析和活性互补实验证明该突变菌株在染色体中含有豌豆根瘤茵nif D::Tn5,是两不同种固氮微生物的固氮基因即豌豆根瘤菌nif D与棕色固氮菌nif D之间发生同源性重组的结果
  • 吴美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常奶牛一个发情周期由卵泡期、黄体期、黄体生长期和黄体消解期所组成。根据30头正常奶牛的临床观察和测定各个时期的奶中孕酮含量表明,卵泡期奶中孕酮含量为≤5ng/ml,持续时间为4.5±1.5天;黄体期奶中孕酮含量为≥11ng/ml,持续时间为13±2天;黄体生长期奶中孕酮含量为>5ng/ml—<11ng/ml,持续时间为2±1天;黄体消解期奶中孕酮含量为<11ng/ml—75ng/ml,持续时间为1±0.5天.根据这些指标并结合奶牛的临床表现对奶牛的卵巢机能性疾病进行了诊断,获得了较好的结果,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 孙光祖,陈义纯,王子文,张同学,尚志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春麦产区,播种面积3000方亩以上。东部和北部国营农场又以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50—60%。收获时期正逢雨季,中熟和晚熟品种过多是,因不能及时收获会造成重大损失。研究表明,早熟品种可以躲开雨季,产量稳定性好。另外,广大低湿易涝地、坝外沿江地也都需种植高产的早熟品种。为满足生产需要,从1973年起开展了辐射选育早熟、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研究,1985年定名为“龙辐麦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