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第14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0-04-20
  

  • 全选
    |
    论文
  • 刘晓,赵玉芳,凌备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羟基脲抑制与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 ,在大麦种子的吸涨初期 ,种胚DNA合成主要是DNA非预定合成 ,一定剂量下6 0 Co γ辐射能刺激增强种胚的DNA非预定合成。辐射刺激效应随修复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 50~ 40 0Gy的电子束辐射对大麦种胚的DNA非预定合成也有刺激作用。在半致死剂量附近有一峰值 ,在致死剂量附近出现最小值。

  • 孙光祖,李忠杰,李希臣,王广金,唐凤兰,张月学,闫文义,孙德全,孙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辐射与外源DNA花粉管导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选出了抗大麦黄矮病(BYDV)的小麦新品系龙辐 97K1 0 99。经多年自然发病和两年接毒蚜鉴定 ,该品系不仅高产 ,而且抗大麦黄矮病。RAPD分子验证表明 ,在所用的 75个随机引物中只有OPF15 具有多态性。OPF15 的扩增产物在 880bp、650bp和 50 0bp处出现 3条供体与龙辐 97K1 0 99共有的特异谱带。可以认为这些谱带与大麦黄矮病抗性有关

  • 王熹,陶龙兴,田淑兰,黄效林,俞美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选用杂交稻三组合及相应恢复系作为供试材料 ,分田间试验及盆栽试验两部分。结果表明 ,杂交组合及其相应恢复系的籽粒对标记储藏物质及标记光合物质的吸收分别达到 50 %和 80 % ,杂交组合籽粒的吸收量高于相应的恢复系 ,但差异不大 ,说明在储藏物质与光合产物的运输方面 ,杂交组合比相应的恢复系之间无明显差别。但是 ,杂交组合与相应恢复系的强弱势粒对标记储藏物质与光合物质的摄取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强势粒是弱势粒吸收量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尤其是杂交组合的强势粒对标记光合产物的摄取能力远高于弱势粒。杂交稻及其恢复系在物质分配方面表现出强势粒对弱势粒的粒间顶端优势 ,杂交组合比相应恢复系的粒间顶端优势表现更为明显。强势粒对弱势粒物质摄取能力的优势 ,可能是杂交稻籽粒结实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 蒋玉琴,朱佳廷,李荣林,邢小黑,赵永富,谢宗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剂量 ( 0 2 5kGy)γ射线辐照板栗可以控制害虫繁殖、抑制板栗发芽。板栗贮藏于 2~ 4℃冷柜中 45d其保鲜效果可达 91 1 % ,用井岗霉素等抑菌剂处理后再辐照 ,其 60d贮藏保鲜效果为 92 0 %以上

  • 杨荣新,夏大荣,顾伟平,孟智启,翁宏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染色体结构变异角度探讨了6 0 Coγ射线照射野蚕蛹造成其后代不育的机理。野蚕的亚不育剂量为 2 50Gy ,在此剂量照射下 ,当代雌虫完全不育 ,雄虫亚不育 ,幼虫生殖细胞染色体产生明显的结构变异 (缺失、倒位等 )。带有此类异常染色体的生殖细胞大多表现为不育 ,这是造成中国野蚕 (BombyxmandarinaMoore)辐射不育的主要原因。

  • 施巾帼,范庆霞,王琳清,胡萍,孙国庆,李桂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 994年将雄县红小豆 (Phasealusangulariswight)种子搭载“940 70 3”返回式卫星。试验结果表明 ,太空环境对SP1代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卫星搭载的种子发芽率仅为 1 5% ,现蕾、开花、结荚、成熟的生育时期较对照晚7d。在SP2 代群体 ,百粒重发生显著变异 ,单株籽粒明显增大 ,大粒突变频率为52 9% ,表明太空环境对红小豆大粒性状有较好的诱变作用。从SP2 检出的大粒突变株 ,在SP3 代的平均百粒重为 1 6 8~ 2 1 3 g ,较对照 1 1 5g明显增重 ,表明SP2 代的大粒性状为真正的基因突变 ,能够遗传给后代。从SP3 代群体中 ,已获得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的优异突变株 1 2个 ,且已进入SP4代 ,可望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大粒突变系 (品种 )。

  • 李信,刘云,计林贞
    J4. 2000, 14(02): 99-10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0.02.00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 ,采用微生物固体发酵方式对侧孢霉 (Sporotrichumsp) .产生木质纤维素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侧孢霉可降解作物秸秆的木质纤维 ,降解作用强 ,同时提高了发酵底物的蛋白含量。玉米秸秆、稻草、麦草及甜菜渣是发酵木质纤维素酶和单细胞蛋白的最适合发酵底物。在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发酵过程中 ,发酵到第 4天菌体生长量达到最高值 ,比发酵初期的菌体生长量增加了 8倍 ;发酵第 6天培养物的粗蛋白含量由起初的 1 0 %提高到 1 7 5% ,对底物纤维降解率达到1 3 6%。侧孢霉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木质纤维素酶 ,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酶 (CM Case)、β 葡聚糖苷酶 ( β Gase)、滤纸酶 (FPase)、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LiP)和赖锰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MnP)在本实验中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最大酶活性的产生时间是在发酵的第 4到第 6天之间 ,其酶活性分别为 :羧甲基纤维素酶 2 40 3 1U/ g ,β 葡聚糖苷酶 86 7U/ g ,滤纸酶 1 3 4 8U/ g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1 4 4U/ g ,赖锰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1 7 67U/ g。

  • 韦东普,白玲玉,华珞,姚允寅
    J4. 2000, 14(02): 104-10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0.02.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黑麦草单播及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条件下不同时期牧草茎叶N %与对白三叶的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混播或单播黑麦草的N %在施肥后 67d达到最高值 ,其后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 2 )混播白三叶的N %在施肥后 67d达到最高 ,随后稍有降低 ,其后又有所增加 ,这与白三叶固氮活性逐步提高有关 ;( 3 )施N水平较低时 ( 1 64kg硫铵 /hm2 ) ,不同时期刈割的混播黑麦草的N %均高于单播黑麦草的N % ,显然是由于白三叶共生固氮所产生的N素为黑麦草提供了新的氮源 ;( 4 )混播白三叶中N素的主要来源是共生固氮 ,混播黑麦草和单播黑麦草中N素的主要来源是土壤 ;( 5)施N处理对黑麦草和白三叶N %的影响差异显著。

  • 陈庆隆,陈志军
    J4. 2000, 14(02): 110-11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0.02.0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低密度聚乙烯 (LDPE)在6 0 Coγ射线作用下辐射交联的凝胶含量、机械性能、电学性能 ,辐照工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LDPE凝胶点rg 吸收剂量为 41 7kGy ,比较容易实现辐射交联 ;吸收剂量为 1 0 0kGy时 ,抗张强度和极限伸长率均较理想 ;辐照前后 ,体积电阻率和击穿电压变化很小 ;辐照场剂量率对LDPE的凝胶含量无显著影响 ;不均匀度会影响热缩材料的质量。

  • 李秧秧
    J4. 2000, 14(02): 115-12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0.02.0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碳同位素技术已在地学、环境学及植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的进展 ,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同时探讨了碳同位素分辨力 (Δ)的遗传学特征 ,以揭示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为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

  • 于子厚,王守经,孙守义,雷鹏,张奇志
    J4. 2000, 14(02): 122-12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0.0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核辐射技术的不断发展 ,辐射加工技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保证辐照技术的健康发展 ,强γ辐照装置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其综合性能是安全运行的基础。山东省辐照中心 3 0 0kCi6 0 Co辐照装置已安全运行 1 3年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李文革,邓钢桥,王芊,彭玲,万巍
    J4. 2000, 14(02): 126-12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0.02.0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槟榔经 6 0kGy辐射剂量照射后 ,细菌总数低于 1 0 2 CFU/g ,8 0kGy可使细菌总数低于检测水平。经 6~ 8kGy处理的食用槟榔 ,室温下 ( 2 0~ 3 5℃ )保质期可达3个月 ;辐照处理对食用槟榔的口味、咀嚼性没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