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2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08-10-20
  

  • 全选
    |
    论文
  • 黄荣华;林金虎;张书标;章清杞;杨仁崔;
    J4. 2008, 22(05): 551-55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5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经辐射诱变育成的糯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交糯稻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分析了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糯稻具有与原品种相同的生育期,相似的农艺性状、穗部和花器性状。糯不育系具有与原不育系相同的花粉不育特性。杂交糯稻保留了原杂交稻的产量水平和产量潜力,此外杂交糯稻具有与常规糯稻鄂荆糯6号相似的稻米品质。

  • 刘东军;张宏纪;刁艳玲;孙岩;郭强;黄景华;闫文义;杨淑萍;孙光祖;
    J4. 2008, 22(05): 557-562+55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SSR)技术对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在114份小麦品种中共检测到46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位点数为3~8个,平均为3.8个,平均遗传距离为0.7331。不同育种单位的小麦平均遗传距离有较大差异,最大差距为1.30倍。在对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遗传距离分析时发现,随年代的增加,遗传距离逐渐减小,且衰减速度呈加快趋势。聚类分析将114个春小麦品种大致分为3个类群,9个亚类群,较好地反映了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 郑伟;郭泰;王志新;吴秀红;刘忠堂;刘玉红;
    J4. 2008, 22(05): 563-565+60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5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卫星搭载的大豆合丰25诱变SP2代与合丰50诱变SP2代的一些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份材料的株高、单株结荚、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变异系数均大于各自地面对照品种,且2份材料航天搭载后的株高、单株结荚、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等性状均有正向增加的趋势,可以为育种所利用;合丰50诱变SP2的单株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变异幅度较合丰25诱变SP2的变异幅度大;合丰25诱变SP2代株高、主茎节数的变异幅度较合丰50诱变SP2代大。从后代变异规律可以看出,航天可作为大豆育种的一种有效手段。

  • 任卫波;徐柱;陈立波;郭慧琴;王蜜;赵亮;
    J4. 2008, 22(05): 566-56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卫星搭载苜蓿细胞的生物学效应,3个品系的苜蓿干种子搭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返地后,制作根尖染色体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对细胞的正常有丝分裂表现为促进(品系二、四)或抑制(品系一)。搭载种子根尖细胞染色体出现了微核、染色体桥、断片、落后等畸变类型,畸变频率因搭载材料的诱变敏感性差异而不同。卫星搭载苜蓿种子对其根尖细胞有显著的诱变效应。

  • 金梦阳;危文亮;
    J4. 2008, 22(05): 569-572+58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份续随子纯合品系(续油1号、续油2号)的干种子为试验材料,以1Gy/min的剂量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研究其M1代幼苗体内保护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60Coγ射线辐照明显影响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表达。供试剂量范围内,CAT和SOD活性随剂量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00Gy时出现活性峰值;而POD和GR活性始终呈上升趋势;APX活性在低剂量(<400Gy)时与对照同处较低水平,而高剂量(600~800Gy)对APX活性表达具有很好的正向诱导作用。本研究初步认为续随子的适宜辐照剂量应在600Gy左右。M1代幼苗体内SOD及CAT活性峰值可作为续随子适宜辐照剂量的判定依据。

  • 刘庆华;王玮;王奎玲;刘庆超;王媛;
    J4. 2008, 22(05): 573-57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5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 γ射线辐照美丽胡枝子种子,观测其对种子生活力、萌发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生活力随辐照的剂量增加而降低;高剂量(300Gy以上)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幼苗存活率与辐照的剂量呈显著负相关;美丽胡枝子种子的半致死剂量为203.9Gy,适宜辐照诱变的剂量范围为203.9~400Gy。

  • 李廷春;樊洪泓;高正良;周应兵;杨华应;
    J4. 2008, 22(05): 576-58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试验通过建立优化的丹参SRAP反应体系,从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得到36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对生长在四川中江、陕西商洛、山东临沂、安徽亳州和安徽凤阳5个丹参主产区的6个丹参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6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共产生782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21.7条多态性条带,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应用NTSYS软件聚类分析36对引物组合的扩增结果,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Jaccard’s遗传相似系数在0.6774~0.8225之间,说明SRAP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丹参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 王丽艳;荆瑞勇;
    J4. 2008, 22(05): 581-58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兰州百合鳞片气培诱导小鳞茎,培养不同时间后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带小鳞茎的鳞片,然后转入无菌培养,3个月后对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气培7d时用0.1%的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处理40h诱导效果最好。四倍体植株形态特征是叶片表面略显粗糙,有时还略呈扭曲状,植株较二倍体粗壮,根系较二倍体肥大。

  • 黄群策;梁秋霞;李国平;
    J4. 2008, 22(05): 585-58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LSCM)研究了低能离子注入对雪松花粉管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1×1015ions/cm2)注入对雪松花粉粒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3×1015ions/cm2和5×1015ions/cm2离子注入可以刺激花粉粒萌发;高剂量(等于或大于7×1015ions/cm2)的离子注入会显著抑制花粉粒萌发。离子注入对雪松花粉管的伸长和花粉管的形态特征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花粉管受到的损伤程度与离子注入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 吴菁;刘秀敏;张维;陈明;林敏;
    J4. 2008, 22(05): 590-59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基因组DNA中克隆的1.4 kbsacB基因片段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构建了sacB基因表达载体pSacB。通过测定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具有的还原性,确定sacB基因产物具有蔗糖果聚糖酶活性。该基因表达后,导致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细胞不能在含5%蔗糖的培养基中生存。同时发现sacB基因也能赋予耐辐射菌株Deinococcussp.BR501蔗糖敏感性。利用条件致死sacB基因的这一特性,我们分析了D.sp.BR501的突变率,结果表明DNA错配修复缺失突变株(ΔmutS1)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野生型。因此枯草芽孢杆菌sacB基因可作为验证DNA损伤修复能力的一种筛选标记。

  • 押辉远;谷运红;王卫东;秦广雍;
    J4. 2008, 22(05): 595-59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小麦反转录转座子Wis2-1A在低能离子束辐照小麦生物效应中的作用,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不同注量下Wis2-1A的转录水平及在基因组中的拷贝,并用转座子显示技术研究了Wis2-1A在注量为5×1017N+/cm2的低能离子束处理后的转录对其邻近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注量的N+辐照都能提高Wis2-1A的转录水平,但在基因组水平上的拷贝没有大的提高,且在较高注量下,由于Wis2-1A的高水平转录导致其邻近的某些基因沉默,这说明Wis2-1A在低能离子注入生物效应中起主要作用。

  • 杜敏华;杨建伟;杨柯金;
    J4. 2008, 22(05): 600-60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苗龄、接种方式、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硝酸银和蔗糖等对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茎尖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蔗糖28g/L+琼脂5.5g/L+2,4-D 1.5mg/L+6-BA 1.0mg/L,诱导率为100%;3-7d苗龄的虎杖茎尖愈伤组织诱导能力无显著差异,诱导率均达到95%以上,此后随着苗龄的增加,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快速下降,苗龄为12d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只有55.6%;以正插(形态学下端插入培养基)方式接种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显著大于反插(形态学上端插入培养基)和平放的;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AgNO34.0mg/L+蔗糖30 g/L+琼脂6.0g/L+NAA 0.5mg/L+TDZ 0.8mg/L,分化率为83.9%,增殖系数为7.63;生根培养基选用1/2 MS+蔗糖26g/L+琼脂6.5g/L+活性碳3%+IBA 0.2mg/L+NAA 0.3mg/L,生根率为100%。用透气膜封口比用聚乙烯菌膜生根率明显提高,生根明显提前。

  • 李志红;唐美玲;刘佳;王忆;李天忠;韩振海;许雪峰;孔瑾;
    J4. 2008, 22(05): 607-61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珠眉海棠(Malus zumiMats)为研究材料,对cDNA-AFLP反应体系的关键因素(酶切时间、预扩增体系、选择性扩增体系)进行探索,建立了重复性好的cDNA-AFLP分析体系。结果表明,EcoRI和MseI的组合4h可将ds-cDNA酶切完全,与相应接头连接过夜后产物直接用于预扩增,1μl稀释20倍的预扩增产物作为模板用于选择性扩增,可以获得带型丰富且重复性好的结果。珠眉海棠cDNA-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建立了平台。

  • 董媛媛;俞咪娜;李小白;徐攀峰;崔海瑞;张明龙;
    J4. 2008, 22(05): 611-616+66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亲本选配是杂种优势利用中强优势组合配制的关键环节,遗传距离决定优势强弱。本文采用EST-SSR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检测甘蓝型油菜4份不育系、3份保持系1、0份恢复系和11份常规品种共35个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到399个等位位点,其中130个等位变异,占总检测位点的32.57%。NTSYS软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5份材料遗传距离范围为0.0280~0.2801,在遗传距离(GD)0.1401下分为6类,3个不育系Ogu、Polima和陕2A聚在第V类,Xin1 CMS(新1号不育系)遗传距离较远;不育系之间的遗传差异比不育系与保持系、恢复系及常规品种之间小,基本反映了品种(系)的遗传基础和系谱来源。

  • 陆佳;李志辉;张斌;李昌珠;欧日明;
    J4. 2008, 22(05): 617-62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注入仿栗种子对种子内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的含量、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剂量在9×1016~12×1016N+/cm2下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酶活性达到峰值,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最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种子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说明一定剂量的氮离子注入能激活合成自由基清除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免受自由基侵害。

  • 于艳丽;王忆;韩振海;李天忠;孔瑾;许雪峰;
    J4. 2008, 22(05): 621-62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小金海棠的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农杆菌侵染的方法,对影响Ri质粒诱导小金海棠产生发状根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Ri质粒转化小金海棠形成发状根的效率,受发根农杆菌种类、浓度、生理状态及小金海棠外植体的种类、外植体在菌液中的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基本培养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入20mg/L AS对转化效率影响不大。采用稀释5倍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8196菌株,感染小金海棠无菌苗幼嫩叶片5-10min,在MS培养基上共培养2d后转入含卡那霉素10mg/L、头孢霉素250mg/L的1/4MS诱导培养基上培养一个月,发根诱导效率最高可达93.3%.随机选择50条诱导的发根进行GUS染色,结果发现有96%发根GUS染色呈阳性。对48条GUS阳性的发根进行PCR检测,其阳性率为100%。高效的发根诱导体系为发根的进一步再生及转入外源基因奠定了基础。

  • 李鹏;李新华;张锋;邱登林;
    J4. 2008, 22(05): 626-629+58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辐射诱变育种在植物品种改良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对辐射诱变分子机理的研究还在初步阶段。本文对γ射线辐射和离子束注入引发植物DNA变异的研究,以及基于突变体开展的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和基因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

  • 黄新;叶红霞;舒小丽;吴殿星;
    J4. 2008, 22(05): 630-634+64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述了紫花苜蓿耐逆性状遗传基础研究,并综述了利用生物技术和诱变技术改良紫花苜蓿耐逆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紫花苜蓿的耐逆育种提供参考。

  • 汪勋清;刘录祥;
    J4. 2008, 22(05): 635-63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胚胎培养、加倍单倍体技术、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快繁技术、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生产技术的应用,展望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方向。

  • 陈浩;高鹏;高雅;杨志荣;孙群;
    J4. 2008, 22(05): 640-64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经辐照降解后的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沙糖桔、圣女果、金桔在贮存过程中失重率、腐烂率、总酸、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抗坏血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壳聚糖处理可显著降低3种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延缓总酸、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其中,分子量为6.6×104Da的壳聚糖对3种水果的保鲜效果最佳,贮存18d的腐烂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71.11%、66.01%和70.22%,总酸提高55.60%3、6.75%和36.68%,可溶性固形物提高49.06%、25.75%和49.46%,抗坏血酸提高42.80%、41.65%和51.70%。因此,辐照降解壳聚糖能有效降低3种水果的腐烂率,延长贮存期至18d,并保持其营养品质。

  • 朱佳廷;冯敏;刘春泉;金宇东;杨萍;
    J4. 2008, 22(05): 645-64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大豆蛋白粉的杀菌效果与对大豆蛋白粉的主要营养成分、尿素酶(脲酶)活性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kGy辐照对大豆蛋白粉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杀菌率达70%,对霉菌的杀菌率达53%;4.0kGy辐照杀菌率达95%;经6.0kGy辐照处理后,杀菌率达到97%以上,辐照的大豆蛋白粉样品中微生物指标均达到食品卫生国家标准;8.0kGy辐照杀菌率达到100%。与对照相比,剂量为2.0~8.0kGy的辐照对大豆蛋白粉中蛋白质、粗纤维、总糖、氨基酸(除Leu)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而粗脂肪及卵磷脂的含量有极显著变化(P<0.01),尤其是卵磷脂的含量显著增加,异黄酮的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辐照对大豆蛋白粉中尿素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6.0kGy以下剂量辐照对大豆蛋白粉色泽、气味、口感无明显改变。综合试验结果,确定了大豆蛋白粉辐照杀菌的适宜工艺剂量范围为3.0~5.0kGy。

  • 耿胜荣;林若泰;熊光权;李新;张金木;陈玉霞;夏和舟;
    J4. 2008, 22(05): 650-65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魔芋-丙烯酸辐照接枝共聚条件及产物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接枝最佳配方为:魔芋粉∶丙烯酸∶NaOH(9.5mol/L)∶水=3g∶21ml∶17.8ml∶131ml。丙烯酸与魔芋粉配比为7∶1(体积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55%;辐照后胶体最佳烘干温度30℃,该温度下40~80目颗粒吸水倍数较大,常温120min时达最大吸水866.5倍。温度对产物吸水和胶体保水有一定影响,以60℃以下为宜。pH对产物吸水倍数影响明显,但不及离子浓度对产物吸水倍数的影响大。

  • 王玉涛;王世锋;刘孟洲;陈国顺;
    J4. 2008, 22(05): 654-66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检测了舍饲合作猪背最长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在60℃样品前处理条件下,共鉴定出50种风味化合物,其中有效成分43种;80℃时共鉴定出168种风味化合物,其中有效成分98种。检测结果还表明,醛类物质、含硫含氮化合物以及呋喃类物质可能是影响合作猪肉风味的重要挥发性物质。

  • 毕金峰;魏益民;
    J4. 2008, 22(05): 661-664+58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研究了切片厚度、预干燥后含水率、膨化温度、停滞时间、抽空温度、抽空时间和压力差等因素对膨化马铃薯脆片的含水率和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片膨化的最佳厚度为2mm;马铃薯片可不经过预干燥阶段直接膨化干燥;膨化温度、抽空温度和抽空时间是影响其膨化质量的关键因素;停滞时间和压力差在一定范围内对膨化产品的质量影响不大,可选择停滞时间为10min、压力差为0.3MPa。

  • 张明晶;姜微波;李庆鹏;段玉权;
    J4. 2008, 22(05): 665-66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州矮香蕉为试材,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和外源乙烯处理对香蕉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nl/L 1-MCP处理可显著抑制香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延缓果实硬度下降,从而延缓香蕉后熟进程;20μl/L外源乙烯对1-MCP处理果实的后熟进程影响不明显。

  • 胡晓丹;张德权;田许;牛渊;
    J4. 2008, 22(05): 669-67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栀子及栀子黄中栀子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栀子苷,使用Shimpack HRC-ODS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水(30:70,V/V)为流动相,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40nm)对栀子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法提取1.0h可将栀子苷提取完全,在2~24μg/ml范围内栀子苷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6,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加样回收率达到98.13%。该测定方法简单、准确、精密度高、重现性好。

  • 苟亚峰;冯俊涛;马志卿;张兴;
    J4. 2008, 22(05): 674-678+59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砀山酥梨用丁香叶油及其与壳聚糖和CaCl2复配剂涂膜处理后低温冷藏(0℃~2℃)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丁香叶油及其与壳聚糖和CaCl2复配剂对砀山酥梨具有明显的保鲜作用,其中以DKLO2(40μl/L丁香叶油+1%壳聚糖+1%CaCl2)浸涂保鲜效果最好,可显著延缓砀山酥梨采后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可使呼吸高峰较对照推迟10d出现,并能显著抑制MDA含量的增加及相对电导率和PPO活性的上升;贮藏至第30天,SOD活性较对照增加95.61%,CAT和POD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22及4.28倍。DKL02浸涂处理可使砀山酥梨的贮存期达7个月。

  • 苏学素;焦必宁;
    J4. 2008, 22(05): 679-68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多级真空蒸发浓缩技术的应用常因加热而导致果汁质量下降。最有前途的替代法是反渗透浓缩,但高渗透压使其很难以单级系统把果汁浓缩到超过25~30°Bx。近年来,新研发的膜和膜过程包括膜蒸馏、渗透蒸馏和集成膜技术可以弥补反渗透浓缩果汁技术的缺陷。本文综述了反渗透、直接渗透、膜蒸馏、渗透蒸馏以及集成膜分离技术在浓缩果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膜浓缩果汁技术的应用前景。

  • 钱娟;杨浩;杨九东;张明礼;王小雷;徐从安;
    J4. 2008, 22(05): 686-69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环境放射性示踪剂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2种小麦对不同活度水平的纯自然江西红壤中137Cs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除林地土壤基本不含137Cs外,小麦植株中137Cs均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且小麦对137Cs的浓集能力(用转移系数TF表示)随土壤活度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大致为扬麦12号:草地(116.36)>水稻旱(47.22)>旱耕(27.33)>林地(几乎没有);扬麦158号:草地(194.92)>水稻旱(16.54)>旱耕(13.41)>林地(几乎没有)。小麦植株各组成部分137Cs积累量大致为:根>茎秆和籽粒外壳>籽粒。小麦吸收的137Cs对估算土壤侵蚀量有很大影响,可为今后示踪模型的修正提供依据。

  • 赵希岳;蔡志强;潘剑波;王寿祥;
    J4. 2008, 22(05): 693-696+73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建立了其行为规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60Co由表土进入系统后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小麦主要经根部吸收60Co,然后向其他各部位转移和分配。小麦植株中60Co比活度起初随时间迅速增高,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开始下降。根中60Co比活度显著高于植株其他部位,小麦各部位中60Co比活度的大小顺序为:麦根>麦秸>麦壳>麦粒;(2)土壤中60Co主要滞留于表层6cm内,其比活度与距土表深度呈单项指数负相关;(3)60Co在小麦-土壤系统中比活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由多项指数描述;(4)小麦对土壤中的60Co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 王贵民;陈国祥;张美萍;郝再彬;
    J4. 2008, 22(05): 697-70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汕优63剑叶全展后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系统电子传递活性、抗氧化系统等,结果显示:两优培九的光合速率在剑叶全展期一直占具优势,叶绿素含量较高,这可能是两优培九的光合速率高于汕优63的原因之一;两杂交水稻光系统的电子传递活性差异不明显,但在全展后期光系统活性均表现出不协调,这可能是杂交水稻剑叶衰老的原因之一;SOD的活性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汕优63相比较,两优培九的SOD活性较强,持续时间长;POD活性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优培九的POD活性较汕优63强;叶片中MDA的变化趋势与POD相似。表明除叶绿素含量较高外,两优培九光系统活性的优势并不明显;在抗逆性方面的优势可能是其光合速率较高、产量高的原因。

  •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国宇;杨晨;
    J4. 2008, 22(05): 701-70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7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证明冠层温度在筛选小麦品种(系)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利用红外测温仪,于2006-2007年在甘肃陇东旱原研究了来自中国北方和美国的40个小麦品种(系)不同生育时期冠层温度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结实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现象,其分异程度随生育期的推后明显加大,到灌浆中后期达到最大。无论拔节期、灌浆初期还是中后期,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并且随着生育期推移,相关性增大。灌浆中期以后不同基因型小麦冠层温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灌浆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在评价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田间选择的一个指标应用。

  • 乔玉强;马传喜;黄正来;司红起;蔡华;夏云祥;
    J4. 2008, 22(05): 706-711+692.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7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两年度三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16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小麦品种及不同试点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硬度、PPO(多酚氧化酶)活性、AWRC(碱性水保持力)、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膨胀势、最终粘度、峰值粘度的变异系数较小。糊化温度、碱性水保持力、峰值时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PPO活性、黄色素含量、膨胀势、峰值粘度、稀懈值、回升值、Zeleny沉降值、硬度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SDS沉降值和最终粘度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保持粘度受环境效应影响较小。

  •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李姗姗;李乃新;张铁恒;
    J4. 2008, 22(05): 712-71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任1号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基本苗和氮肥施用策略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本苗数和氮肥底/追比例的处理间株高、穗长、产量、千粒重、容重均有显著差异。穗长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1**)。随基本苗增加,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减少,处理间差异显著。容重有随基本苗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对产量而言,基本苗以450万/hm2时较高,但与300万/hm2和375万/hm2基本苗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在偏晚的播期内,可以根据实际播种时间和地力条件,在300~450万/hm2基本苗范围内进行调整。不同蛋白组分对基本苗处理的反应有别,在基本苗较少时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较低,而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较高。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在各追肥比例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处理间差异显著,且均以底追比例3∶7的处理含量最高。总蛋白含量有随追肥比例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 徐洪文;宋凤斌;童淑媛;
    J4. 2008, 22(05): 717-721+67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田条件下,以郑单958和农大364玉米为研究材料,测定了苞叶的叶绿素含量,并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光合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基因型间玉米苞叶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存在差异。抽丝-灌浆期,郑单958显著高于农大364,说明此时郑单958苞叶的叶绿素更有利于获取更多的光能为光合作用所利用,但农大364苞叶的叶绿素降低速率要低于郑单958,这样有利于其保持更持久的光合能力。两种不同基因型间玉米苞叶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v/Fm、Fv/Fo等)存在较大差异。郑单958高于农大364,说明郑单958具有潜在高生物产量的生理生化基础。两种不同基因型间玉米苞叶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存在显著差异。抽丝-灌浆期,虽然郑单958的苞叶叶绿素含量高于农大364,但净光合效率较低,说明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是其生理生态因素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结果。

  • 周静;崔键;
    J4. 2008, 22(05): 722-72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红壤、2年生宫川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cv.Miyaga Ma Mase)盆栽幼树为材料,采用土壤水分探头(FDR)实时监测红壤水分含量,控制红壤水分设5个处理:SMC30、SMC45、SMC60S、MC75和SMC90(分别代表红壤相对含水量的30%、45%、60%、75%和90%),研究了红壤水分条件对柑橘幼树根、叶、春梢和横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红壤水分为SMC75时最适合柑橘幼树生长,且柑橘幼树根、春梢和横径及叶面积、周长、宽生长参数均在此处理时达最大值。幼树根生长指标(根体积、总根长、根上下扫描面积和根表面积)均与红壤水分间呈极显著抛物线相关,叶形态指标(叶面积、叶周长、叶宽、叶长、叶长/宽比值、叶形状因子)以SMC75为界,随着红壤水分的增加或减少,其生长量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SMC≤45%,幼树春梢长和横径受到显著抑制。

  • 王聪;黄应祥;刘强;董群;张拴林;
    J4. 2008, 22(05): 726-73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7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28头经产奶牛,根据泌乳期、上一泌乳期305d的产奶量和预产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研究苹果酸(07、0、140和210g/d)对泌乳早期奶牛采食量、泌乳性能、血液代谢产物和尿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苹果酸对奶牛的采食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干物质率无显著影响,140g/d组和210g/d组产奶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苹果酸后,140g/d组和210g/d组血浆葡萄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游离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40g/d组和210g/d组尿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70g/d组(P<0.05)。根据试验结果,苹果酸适宜添加量为140g/d。

  • 章世元;俞路;王雅倩;周联高;严桂芹;张莹;林显华;郭新华;汪益峰;闫韩韩;
    J4. 2008, 22(05): 732-738.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7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56周龄新扬州鸡产蛋鸡600只,按2×2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分别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高钙低磷、高钙高磷、低钙低磷、低钙高磷)的玉米-豆粕型日粮,每组5个重复。用放免技术测定鸡蛋鸡内分泌变化,双能X射线测定鸡骨密度差别,并用扫描电镜观察鸡骨超微结构的区别,以对不同钙磷水平日粮下笼养蛋鸡骨代谢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高钙高磷组产蛋率显著高于两低钙组(P<0.05);高钙高磷组雌二醇(E2)、胰岛素促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显著高于低钙低磷组(P<0.05);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高钙高磷组胫骨指数极显著高于低钙低磷组(P<0.01);骨超微结构也明显优于低钙低磷组。研究表明,钙磷互作对笼养蛋鸡骨代谢有明显影响。日粮钙磷水平分别为3.5%和0.32%,两者比例约11∶1时,笼养蛋鸡生产性能、内分泌水平及骨密度最佳,骨超微结构最为理想。

  • 刘宣兵;鲁晓翠;张改平;杨小保;侯玉泽;邓瑞广;刘庆堂;职爱民;宋春美;
    J4. 2008, 22(05): 739-744.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8.05.0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重氮化法将SDM(磺胺二甲氧嘧啶)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合成免疫原BSA-SDM和包被原OVA-SDM,并用紫外扫描(UV)、SDS-PAGE进行鉴定;用BSA-SDM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SDM mAb细胞株,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SDM mAb;对SDM mAb的效价、亲和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BSA-SDM人工抗原制备成功,分子结合比约为1∶12.1;筛选出1B43、D9、4E1共3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间接ELISA效价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为1∶3.2×102、1∶5.12×102、1∶8.1×102,腹水分别为1∶2.56×105、1∶2.56×1051、∶5.12×105,4E1亲和常数(Ka)为1.25×1010L/mol;4E1株对SDM的IC50为16.64ng/ml,与磺胺-6-甲氧嘧啶交叉反应率为5%,与其他磺胺类药物无交叉反应性。本试验获得了抗SDM高价、敏感、特异的mAb,可用于SDM残留检测的免疫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