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文章

2014 Vol.28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王涛, 胡海涛, 张小明, 王长春, 张维林, 严成其, 杨玲

    为筛选水稻白叶枯病敏感型突变体材料,并确定其与白叶枯病菌互作早期活性氧代谢规律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用11个白叶枯病菌小种于分蘖期对野生型9311及其10个辐射突变体进行抗性评价,以接种后的病斑长度为依据,聚类分析发现突变体189抗病性与野生型差异最大,进而以突变体189为材料,比较研究接种P6小种后的活性氧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24 h,9311的O2·-和H2O2释放量达峰值,分别为突变体的120%和13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6菌在189和9311叶中的生长趋势基本相同。推测9311可能是因高积累的活性氧分子抑制了白叶枯病菌在叶片中的扩展,从而限制了病斑长度。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娄腊梅, 解志伟, 尹亮, 赵金凤, 袁守江, 张文会, 赵宝华, 李学勇
    叶片形态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本研究分离了两个水稻突变体F2-102和S1-4,其表型为叶片宽度减小,叶片半卷及半矮化。遗传分析表明,这两个突变体均受单一核编码隐性基因控制,并利用Indel标记将其定位在第12号染色体长臂上。对定位区间内的编码类纤维素合成酶D4的基因OsCSLD4进行序列分析表明,突变体F2-102在第二个外显子缺失了8bp,而S1-4在第二个外显子发生单碱基替换,导致类纤维素合成酶D4功能缺失,引起细卷叶表型。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顾晓龙, 张廷宇, 戴建军, 吴彩凤, 张树山, 徐利, 李翔, 韩晓, 李芳芳, 曾宪垠, 张德福
    核农学报. 2014, 28(1): 14-2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014
    本研究使用RG108处理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orcine fetal fibroblast,PFF),研究其对细胞甲基化水平和核移植效率的影响。使用0.05、0.5、5和50 μmol·L-1 RG108分别处理细胞24、48和72 h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和亚硫酸氢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法分析细胞整体甲基化水平和印迹基因H19和IGF2R的DMR区甲基化率,并检测RG108处理对细胞生长、凋亡、染色体变化及随后的核移植效率的影响。整体甲基化水平结果通过两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RG108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无交互作用,处理浓度间细胞甲基化水平差异不显著,但处理时间却能显著的影响甲基化水平,且50 μmol·L-1 RG108处理细胞72 h后整体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SP分析结果表明,5和50 μmol·L-1处理PFF 72 h后H19的DMR区域甲基化率显著降低。RG108对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0.5、5和50 μmol·L-1组经处理72 h后凋亡比例显著提高,但对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没有显著影响。PFF经5 和50 μmol·L-1RG108处理72 h后能显著提高卵裂率和囊胚细胞数,且5 μmol·L-1组囊胚率也显著提高。结果表明,RG108降低细胞整体甲基化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且同时降低H19的DMR区域甲基化率。PFF经5 μmol·L-1浓度处理72 h组能显著提高核移植胚胎效率。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张郎郎, 刘斌, 李俊星, 陈利萍
    核农学报. 2014, 28(1): 22-2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022
    利用茎膨大与不膨大的两个芥菜变种为亲本,构建P1、P2、F1和F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对榨菜瘤状茎3个膨大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茎重和横径性状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而纵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茎重与横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0.23%和62.3%,三者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18%、13.1%和69.79%。同时,三者遗传变异平均值分别占其表型变异的76.41%、75.30%和69.79%,表明榨菜瘤状茎的3个膨大性状主要受遗传因子控制。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叶慧敏, 张殿朋, 刘霞, 于莉, 刘伟成
    核农学报. 2014, 28(1): 29-3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029
    为了明确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Bg1的主要抗真菌物质及其特性,本文利用抑菌圈法测定了Bg1抗菌蛋白在各种处理条件下抑菌活性的稳定性;通过60%硫酸铵沉淀、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进行了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以SDS-PAGE进行了其纯度检测。结果表明,28~100℃处理30 min、4℃存放55 d及在pH值3~7范围内菌株Bg1抗菌蛋白抑菌活性均无显著性变化,但pH值> 8显著影响其抑菌活性,蛋白酶处理则使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纯化后所得抗菌蛋白分子量约10 KD。据此可知,类芽孢杆菌Bg1主要抗菌活性物质为低分子量蛋白,其对热和酸性条件及贮存时间稳定性好,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能。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边建民, 贺浩华, 石桓, 朱昌兰, 彭小松, 傅军如, 贺小鹏, 陈小荣, 胡丽芳, 欧阳林娟
    核农学报. 2014, 28(1): 36-4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036
    千粒重和垩白粒率是水稻重要的产量和品质性状。本研究以粳稻Sasanishiki为受体、籼稻品种Habataki为供体构建的染色体片段渗入系群体(Introgression Lines,ILs)为材料,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下进行了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相关分析表明,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下,群体千粒重和垩白粒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两个环境共检测到9个稻谷千粒重QTL、5个糙米千粒重QTL和6个垩白粒率QTL,分布在水稻的10条染色体上。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下重复检测到其中的5个QTL,即影响稻谷千粒重的qPTGW3、qPTGW8.2和qPTGW11.1及控制垩白粒率qPGWC1.1和qPGWC1.2。其所对应染色体片段渗入系的相应性状与背景亲本Sasanishiki的表现型差异在连续两个环境中均达到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 水平。这些材料为优良粒重和垩白粒率QTL的克隆及水稻产量和外观品质的标记辅助选择(MAS) 育种利用提供了基础。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高宜峰, 张菲菲, 张金文, 陆艳梅, 魏桂民, 马廷蕊
    核农学报. 2014, 28(1): 44-51.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044
    人参果是以营养器官繁殖为主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连年种植易造成多种病毒病积累。为了寻求一种能同时抵御多种病毒病的方法,本试验以危害人参果的3种主要病毒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中烟草花叶病毒(TMV)P126基因、马铃薯M病毒(PVM)CP基因和黄瓜花叶病毒(CMV)2b蛋白基因序列,利用E-RNAi网站提供的分析软件,筛选出含有较多有效小干扰RNA[siRNA,19 nt]的长dsRNA(Long dsRNA)片段作为RNAi的靶序列。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将三个靶标片段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种具有内含子(intro)的反向重复结构和嵌合基因的植物RNAi表达载体pCEIHFR。将pCEIHFR通过冻融法导入农杆菌LBA4404并转化人参果,经过草甘膦筛选和PCR检测,确认其中的24株为转基因阳性植株。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颜安, 吴敏洁, 甘银波
    核农学报. 2014, 28(1): 52-5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052
    摘要 (563) PDF全文 (1563)   可视化   收藏
    Baidu(15)
    种子萌发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内部因子和外界环境的共同调控,其中光照和温度是萌发过程中最关键的环境因子。目前已对种子萌发响应光温的信号传导途径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鉴定出了一些参与光信号传递途径和温度信号途径的关键基因,揭示了光温信号途径与激素信号途径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存在复杂的交联。本文简要概述近年来光照和温度调控种子萌发的分子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杨文鸽, 林娴萍, 茅宇虹, 徐大伦, 张春芳
    核农学报. 2014, 28(1): 60-6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060
    为了分析电子束辐照剂量对美国红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离鉴定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后红鱼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1)辐照后红鱼肉风味有一定变化,感官评分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2)红鱼肉经1、3、5、7、9kGy剂量处理,检出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由36种分别增加到52、46、65、55、55种;挥发性成分中羰基化合物及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辐照后挥发性醇类、酯类、芳香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高剂量辐照后醛酮类、含硫含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普遍增加,是导致气味改变的主要因素。总之,美国红鱼肉经低于5kGy剂量辐照后能较好的保持其原有风味,高剂量电子束辐照会导致异味的产生。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王广利, 廖为财, 魏洪义, 徐宏, 张俊宇
    核农学报. 2014, 28(1): 69-7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069
    Baidu(9)
    为进一步明确桑天牛辐照不育机制,研究了桑天牛雄虫在20、40、80、120和160Gy的γ射线辐照下其精子超微结构及其生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桑天牛精囊内具有256个成熟精子。精子头部主要是精核,无顶鞘,尾部含线粒体衍生物、附体及9+9+2型的微管系统。受辐照的桑天牛精子间发生粘连现象,在20Gy下粘连百分比为66.67±5.78%,当剂量升高到160Gy时,其比例达到100%。精核直径在40Gy的剂量下膨胀最大,显著高于对照;而160Gy的剂量导致精细胞分裂增加1次,单个精囊内具有512个精子,精子细胞体积显著减小。经40Gy辐照的雌虫与辐照雄虫交尾的桑天牛生育力最低。在其他不同辐照剂量下,辐照雌虫与健康雄虫交尾及健康雌虫与辐照雄虫交尾的生育力也均低于对照。综合分析确定桑天牛成虫辐照不育的最适剂量为40Gy。本研究为开发桑天牛物理控制技术提供了参考,对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远大。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马玲, 郝教敏, 杨华, 朱迎春, 杨珍平
    核农学报. 2014, 28(1): 77-8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077
    采取0、1、3、5 kGy不同剂量辐照低脂Mozzarella干酪,研究不同剂量辐照对其成熟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低脂Mozzarella干酪成熟过程中脂肪的含量、pH值4.6 SN、12%TCA SN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其它理化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不同成熟期内,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后对低脂Mozzarella干酪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不同,辐照对低脂Mozzarella干酪中的酮类、酸类、醇类、酚类、酯类的种类和含量影响较大,5kGy辐照后的影响大于其它辐照剂量处理的,对其它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较小,不同辐照剂量与挥发性化合物形成之间没有特定的影响规律。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刘亮, 曹少谦, 陈伟, 戚向阳, 袁勇军
    核农学报. 2014, 28(1): 85-9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085
    本文研究了脉冲强光及短波紫外线照射对水蜜桃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冲强度、脉冲次数的增加,以及短波紫外线照射距离缩短和照射时间的延长,水蜜桃多酚氧化酶活性损失越大,且达到相同钝酶效果时,脉冲强光处理所需时间远远短于短波紫外线照射。同时,水蜜桃多酚氧化酶所处的pH值环境会影响脉冲强光及短波紫外线照射对其钝化效果,pH值4.2时钝酶效果明显优于pH值6.8时的钝酶效果。与缓冲体系相比,水蜜桃果汁中多酚氧化酶更难被脉冲强光及短波紫外线照射钝化。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郭海涛, 王振宇, 潘晗, 李娟, 张德权
    核农学报. 2014, 28(1): 91-9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091
    Baidu(15)
    本文研究脂肪含量和原料肉形态对羊肉饼烤制过程中9种杂环胺的影响。试验选用不同脂肪添加量(0、5%、10%、15%、20%)和不同形态(30、40、60 g绞碎和50 g不绞碎)的羊肉饼,在220℃下烤制20 min后,测定样品中杂环胺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在所有样品中共检出MeIQx、4,8-DiMeIQx、PhIP、Harman和Norharman 5种杂环胺。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MeIQx、4,8-DiMeIQx和PhIP3种极性杂环胺的含量显著升高(P < 0.05),而非极性杂环胺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 < 0.05);羊肉饼重量增加时,极性杂环胺的含量显著降低(P < 0.05),而非极性杂环胺的含量降低不显著(P > 0.05);绞碎可显著增加极性杂环胺的含量(P < 0.05),对非极性杂环胺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 > 0.05),但未绞碎组非极性杂环胺的含量低于绞碎组。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谢媚, 曹锦轩, 张玉林, 廖国周, 潘道东, 黄鸿兵
    核农学报. 2014, 28(1): 97-10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097
    摘要 (703) PDF全文 (1307)   可视化   收藏
    Baidu(10)
    近年来,高压脉冲电场作为一种新型冷杀菌技术,在牛奶、果汁等流质食品杀菌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高压脉冲电场对肉品的杀菌效果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高压脉冲电场技术的杀菌机理和应用现状;对其应用在肉品中的杀菌条件以及对肉品中主要腐败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概述了高压脉冲杀菌技术对肉品理化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今后为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在肉品中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孙杰, 张初署, 毕洁, 于丽娜, 刘少芳, 朱凤, 王璇, 张伟, 高艳安, 杨庆利
    核农学报. 2014, 28(1): 101-10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101
    长期以来花生粕作为动物饲料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提高其利用价值本文以热榨花生粕作为固体发酵培养基,以加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麸皮含量为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花生粕饲料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花生粕饲料的最佳条件是花生粕18g、加水量20mL、接种量0.44g、发酵时间60h、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发酵后产物芽孢杆菌芽孢数较高。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代沙, 吴卫, 李钰
    核农学报. 2014, 28(1): 108-11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108
    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多酚的含量,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提取条件和不同紫苏品系间酚类物质组成及含量,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优劣和不同紫苏品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HPLC方法分离定性了8种酚类物质;以40%乙醇做提取剂的提取方法更加简便快捷。不同品系间单体酚类含量不相同,其中紫苏品系单体酚类种类比白苏品系多。在本试验所检测的单体多酚中,紫苏叶以酚酸类为主,可达80%以上,其酚酸类主要为迷迭香酸和咖啡酸,而其黄酮类则主要为槲皮素和芹菜素。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重现性好,并结合对不同品系紫苏叶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能够为生产原料选择和工艺提供质量控制依据。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梁家伟, 戴全厚, 张曦, 高华端, 刘文
    核农学报. 2014, 28(1): 116-12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116
    运用137Cs技术研究了威宁草海沙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为879Bq·m2;农耕地土壤剖面中137Cs中呈均匀分布,非农耕地土壤剖面中呈指数递减分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137Cs的面积活度值从大到小为灌丛地> 人工草地 > 农耕地,土壤侵蚀模数值为农耕地> 草地 > 灌丛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中,137Cs面积活度值从大到小为下坡 > 中坡 > 上坡,侵蚀模数值变化为上坡 > 中坡 > 下坡。小流域年均侵蚀模数为:1254.9t·(km2·a)-1,灌丛地侵蚀模数为462.6t·(km2·a)-1,人工草地为630.4t·(km2·a)-1,农耕地为3311.8t·(km2·a)-1。因此,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农耕地是治理的重点。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徐飞, 祝鹏飞, 束良佐, 王荣富, 任伟, 葛吉源, 曹利锋
    核农学报. 2014, 28(1): 123-13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123
    本试验以番茄为材料,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下氮形态对番茄苗期叶片光合日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设置灌溉方式(正常灌溉、交替根区灌溉)以及氮素形态(铵态氮、硝态氮),且交替根区灌溉设置两种灌溉下限(60%或40%田间持水量,θf)。水分处理30d后测定番茄苗叶片光合日进程与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硝态氮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有利于苗期番茄生长发育;(2)与正常灌溉相比,交替灌溉处理下植株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及生物量随灌溉下限不同而有差异,只要交替灌溉水分下限控制适当(60%θf),在节约水分的同时对番茄光合作用与生长的影响不大,但过分的水分胁迫对番茄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并最终导致生物量降低。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张盼峰, 杨鹏, 焦念元, 汪江涛, 杨萌珂, 宁堂原, 付国占
    核农学报. 2014, 28(1): 131-13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131
    为了探明轮耕与隔畦交替灌溉实现麦玉两熟周年均衡增产、提高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合机理,本试验研究了旋耕-深耕轮耕和隔畦交替灌溉对小麦、玉米功能叶的叶绿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和周年灌水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年旋耕后深耕,显著提高了小麦、玉米生育后期功能叶的SPAD值,提高了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周年产量提高了6.7%~13.0%,周年灌水生产效率提高了12.2%;与全灌相比,隔畦交替灌溉的小麦、玉米功能叶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降低,明显降低了小麦的蒸腾速率,周年产量仅降低了2.7%,灌水生产效率却提高了41.3%,达到152.5 kg·hm-2·mm-1。这表明常年旋耕后深耕有利于提高小麦、玉米功能叶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周年产量,隔畦交替灌溉后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周年灌水生产效率,这对进一步探索深耕-旋耕轮耕制和改进农田灌溉方式,提高黄淮海麦玉产量和灌水生产效率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刁志伟, 于雪, 王玉波, 李彩凤, 盖志佳, 张翼飞, 马凤鸣
    核农学报. 2014, 28(1): 138-14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138
    Baidu(11)
    以甜菜二倍体品种双丰八号为试材,研究不同的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甜菜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甜菜块根总氮含量和蔗糖含量的影响,探讨氮素与NR 及NiR之间的偶联关系。结果表明,在甜菜整个生育期间,NR、NiR 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二者偶联关系明显。块根总氮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与NRA、NiRA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与总氮含量曲线大致互补。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张景云, 赵晓东, 万新建, 熊德桃, 胡新龙, 缪南生
    核农学报. 2014, 28(1): 146-15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146
    摘要 (463) PDF全文 (1004)   可视化   收藏
    Baidu(43)
    以68份小白菜为试材,通过田间表型鉴定,筛选出耐热性不同的材料,并对不同耐热性材料的丙二醛含量、叶片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田间表型鉴定,筛选出5份耐热材料和5份不耐热材料,高温胁迫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耐热材料和不耐热材料的丙二醛含量、叶片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呈升高的趋势,且两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丙二醛含量、叶片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小白菜耐热性鉴定的间接指标。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杨吉顺, 李尚霞, 张智猛, 吴菊香, 樊宏
    核农学报. 2014, 28(1): 154-16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154
    以花育20和花育22为植物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通过一个完整的生育期,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花生群体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施氮处理产量、有效果数、百仁重及出仁率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且产量分别在N2和N3处理达到最高,施氮量继续增加产量降低;施氮显著改善两品种的光合性能,提高茎叶及荚果干物质积累量,但两品种施氮水平分别超过N2与N3后,各指标增加不显著或略有下降;施氮显著提高花生群体光合(CAP)和呼吸速率(CR),花针期CAPCRCR/TCAP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但结荚期和饱果期两品种CAP分别在N2(花育20)和N3(花育22)最高,而CR/TCAP则为最低。因此,本试验条件下,花育20与花育22分别以75kg·hm-2和112.5kg·hm-2为最适施氮量。
  • 同位素示踪·资源环境·动植物生理
    段有强, 黄明, 李友军, 李强, 孙华尊, 吕瑞珍, 李晓波
    核农学报. 2014, 28(1): 161-16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161
    Baidu(13)
    为探寻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配施对专用型小麦蛋白质形成的影响规律,以郑麦366、矮抗58和郑麦004为供试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配施对专用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和G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蛋白及其组分含量、GMP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均表现为郑麦366>矮抗58>郑麦004,品种间差异显著。N3处理(硝态氮:铵态氮=50:50)下3品种在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成熟期N4(硝态氮:铵态氮=25:75)或N5(硝态氮:铵态氮=0:100)蛋白质含量最低。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化因氮素配施和品种不同而异,N3处理能促进3品种小麦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提高,硝态氮处理次之,铵态氮处理最低。成熟期3品种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均以N3处理最高,N4或N5最低。为强化专用小麦的优质专用特性,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以硝态氮:铵态氮=75:25或硝态氮:铵态氮=50:50为宜,弱筋小麦以硝态氮:铵态氮=25:75或硝态氮:铵态氮=0:100为宜。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闫冬, 别小妹, 陆兆新, 吕凤霞, 赵海珍, 张充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37-174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37

    为了提高多粘类芽孢杆菌JSa-9产LI-F类抗菌脂肽的产量,本研究采用亚硝基胍(NTG)、60Co-γ射线和低能N+离子注入3种不同诱变方法,确定了NTG最佳诱变浓度为50μg·mL-1,60Co-γ射线最佳诱变剂量为200Gy;当低能N+离子注入能量为10keV,最佳注入时间为60 s,当注入能量为20keV,最佳注入时间为30 s.最终从300株突变株中筛选得到1株苯丙氨酸缺陷型菌株N1-37和1株组氨酸缺陷型菌株N2-27,均由NTG诱变获得.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N1-37和N2-27抑菌圈直径比出发菌株JSa-9分别增加45.54%和32.3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确定LI-F类抗菌脂肽产量,结果表明,N1-37和N2-27产LI-F类抗菌脂肽的产量是原始菌株JSa-9的1.71倍和1.4倍,经连续传代10代,试验表明2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不仅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上,还可以作为亲本菌株进行细胞融合研究.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陈胜勇, 李彩凤, 侯静, 马凤鸣, 李观康, 何霭如, 余小丽, 汪云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44-175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44
    摘要 (488) PDF全文 (12522)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探索了在氮素诱导下,甜菜gln2序列变化情况及氮素对gln2的调控表达情况.根据已知甜菜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2,登录号为AY026353)设计特异引物,利用RT-PCR方法克隆甜菜质体型谷氨酰胺合成酶的cDNA(GS2 cDNA)片段和甜菜质体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组DNA(GS2 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甜菜GS2 cDNA片段序列,并首次得到甜菜GS2 DNA序列,并将GS2 DNA登录到了NCBI网站的GenBank(登录号为EU55813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S2 DNA长度为6 144bp,含有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氮素诱导的GS2 cDNA序列长度为1 296bp,与gln2序列相似性达99.92%,可编码431个氨基酸残基;其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的质体型谷氨酰胺合成酶(GS2)有很高的同源性,与菠菜GS2的同源性最高,属于混合型蛋白,具有Gln-synt保守功能域,N端为beta-Grasp domain,C端为catalytic domain.采用半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氮素处理下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表明,NO3-N∶NH4+-N=80∶20和NO3-N∶NH4+-N=50∶50的处理对GS2基因表达的促进效果最好,NO3-N∶NH4+-N=0∶100对GS基因诱导作用最差.研究甜菜GS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对甜菜实现高同化氨及增产增糖有重要意义.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王炜, 杨随庄, 谢志军, 欧巧明, 叶春雷, 曹世勤, 罗俊杰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51-175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51
    Baidu(2)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可以用于植物品种改良及种质创制.本研究以陇春21号、宁春4号和花培9355三个不同基因型材料为供试材料,取其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继代愈伤组织培养6个月后进行分化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对这些无性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鉴定筛选,从R5中筛选出了12份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材料.同时,为明确体细胞无性系4-8的抗条锈性的遗传基础,对试验材料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接种鉴定及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表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具有较好的抗条锈特性,尤其对当前甘肃省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3号(CY33)表现免疫;且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系对条中33号的抗性基因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这为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小麦抗锈新种质的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滕斌, 王力, 吴敬德, 张琛, 张瑛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60-1764.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60

    为了解水稻Wx等位变异对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携带有5种不同Wx等位基因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ingle-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为材料,在同一遗传背景下对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pparent amylose content,AAC)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 (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 酶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Wx等位基因水稻材料籽粒灌浆过程中的AAC差异在灌浆早期(花后6d)已较明显,随着籽粒发育, 非糯水稻花后6~11d是直链淀粉的快速增长期.籽粒灌浆过程中,不同Wx等位基因间籽粒AAC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在直链淀粉积累特性上存在明显不同.较高和高AAC品系(携Wxg2Wxg3基因)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快,在灌浆初期(花后11d)便达到与籽粒成熟期一致的水平,之后变化不大;低、中等AAC材料(携WxtWxg1基因)直链淀粉积累速率相对中等,灌浆初期(花后11d)AAC并不高,其直链淀粉的积累是个渐近的过程,直至灌浆后期(花后26d)才达到最大含量;糯稻(携wx基因)则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AAC变化不大,始终保持着极低的含量水平.在整个灌浆期间,籽粒GBSS酶活与AAC均呈正相关,其中灌浆早期(花后6d)相关度最高,随后相关度逐渐降低,但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r>0.820).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Wx座位等位变异机制奠定基础.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陈华, 邓烨, 张冲, 蔡铁城, 熊发前, 唐荣华, 周双彪, 庄伟建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65-1772.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65
    摘要 (428) PDF全文 (6343)   可视化   收藏

    为挖掘花生茎中重要的功能基因,了解花生茎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以闽花6号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花生茎不同生育时期混合的全长cDNA文库,并对文库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该文库原始库容为1.25×106 cfu·mL-1,重组率达100%,插入片段大小为750~2 000 bp,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1 000bp,达到文库质量要求.随机挑选50个单克隆进行5'端测序,共获得50条有效序列.通过与NCBI 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和注释,获得已知功能基因或具推测功能的基因29个,未知功能基因9个,新基因12个,其中47个(94%)基因为花生未报道的基因.因此,该文库的构建为克隆和研究花生茎部重要表达基因,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花生茎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了基础.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韩冬梅, 柴晓杰, 王逸云, 刘世才, 岳文静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73-178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73

    为了研究磷脂酶C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盐藻中克隆出了一种磷脂酶C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KF573428),命名为DsPLC,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DsPLC的cDNA全长2 628 bp,开放阅读框1 782 bp,编码 593个氨基酸.该蛋白质为亲水性稳定蛋白,没有信号肽,也没有跨膜区域,是一种非跨膜蛋白,存在多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的主要元件为无规卷曲和α -螺旋.进一步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盐藻与衣藻、团藻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正常情况下DsPLC的表达量很低,当受到高盐胁迫时表达量急剧升高,且在胁迫4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是对照组的10倍左右,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DsPLC可能在盐藻抵御外界盐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DsPLC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何仁锋, 冯尚国, 陈喆, 高岭, 沈晓霞, 沈宇峰, 王志安, 王慧中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81-178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81
    摘要 (449) PDF全文 (9458)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菊花种质资源,为药用菊花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鉴定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并优化药用菊花的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CoT-PCR)体系,在方差分析基础上,运用L25(56)正交设计在5个水平上对影响药用菊花SCoT-PCR反应的模板DNA、Mg2+、dNTPs、Taq 酶、引物5个因素进行优化试验,并对PCR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药用菊花SCoT-PCR最佳反应体系(20 μL):模板DNA 10 ng,引物0.8 μmol·L-1,dNTPs 0.2 mmol·L-1,Mg2+ 2.0 mmol·L-1,Taq酶1.5 U,SCoT反应的影响因素依次为:Taq酶>引物>dNTPs>Mg2+>模板DNA.优化的SCoT-PCR反应体系在多个药用菊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验证,结果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多态性丰富等特点,该体系的建立为药用菊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发育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李坤峰, 陈志, 陈剑平, 季杭峰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90-179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90
    Baidu(3)

    本研究以大花月季Vendela为试验材料,利用直接器官发生途径,对影响大花月季组培产业化快繁生产体系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大花月季种苗组培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Vendela外植体最佳消毒处理方式是先用洗洁精溶液浸泡30min,75%的酒精处理40s后再用0.1%的氯化汞消毒处理10min;腋芽萌发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16-BA +0.05 mg·L-1 NAA + 蔗糖30 g·L-1;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1.2 mg·L-1 6-BA +0.05 mg·L-1 NAA + 30 g·L-1蔗糖;继代时每丛2个芽培养后期新生不定芽整齐度好,叶色浓绿,植株健壮,方便不定芽生根诱导材料选择;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1 IBA + 30 g·L-1蔗糖,且不定根的长度在0.5~1cm时移栽较容易,苗成活率可达95%以上,整个快繁体系达到组培苗产业化生产的要求.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佘琳芳, 陈菁珏, 常乐, 任梓铭, 夏宜平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798-1805.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798

    为了探讨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配比对石蒜属植物愈伤诱导的影响,本文以换锦花和忽地笑的花器官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观察了愈伤组织亚显微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两个种的5种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忽地笑子房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8.2%;换锦花5种外植体均在1mg·L-1 BA+1mg·L-1 2,4-D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且在此培养基上获得最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64.7%;培养过程中出现3种形态的愈伤组织,根据色泽、质地、亚显微结构分析,认为浅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为胚性愈伤组织,这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植物的高效再生体系和转基因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赵艳, 贺卫丽, 雷家军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06-1810.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06
    Baidu(13)

    为研究四倍体亚洲百合品种花粉生活力低的原因,本试验以3个四倍体亚洲百合品种布鲁拉诺(Brunello,2n=4x=48)、瓦迪索(Val Di Sole,2n=4x=48)、穿梭(Tresor,2n=4x=48)为试材,采用卡宝品红染色常规压片法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观察,并对其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四倍体亚洲百合品种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较多异常现象,包括在后期Ⅰ、后期Ⅱ和末期Ⅱ出现滞后染色体,在末期Ⅰ出现染色体桥,在后期Ⅱ出现分裂不同步、不均等分离,在末期Ⅰ、四分体时期出现微核,以及出现了三核四分体等.品种布鲁拉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频率为10.22%、穿梭为21.48%、瓦迪索为33.15%.布鲁拉诺的花粉生活力明显高于其它2个品种,为81.03%,穿梭为66.03%,瓦迪索为48.81%.花粉母细胞减数过程中存在的异常现象可能是导致四倍体亚洲百合品种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为百合多倍体育种及无花粉新品种选育奠定一定基础.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刘林, 张迎信, 刘群恩, 李枝, 曹立勇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11-1818.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11
    Baidu(6)

    植物类病变突变体是研究细胞程序性死亡和防卫反应的理想材料.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类病变突变体易受环境因子和遗传背景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植物类病变突变体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以期对植物超敏反应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王娜, 张振葆, 黄凤珠, 李洪有, 张素芝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19-1827.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19
    Baidu(18)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的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参与多种不同的信号途径,功能具有多样性.WRKY蛋白除具有高度保守的WRKYGQK基序外,通常还具有Cys2His2或Cys2His-Cys型锌指结构,它通过与靶基因启动子中的W-box[(T)TGACC(A/T)]特异结合调控其表达,从而响应植物的逆境胁迫及其它信号途径.为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WRKY在植物非生物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植物诱变育种·农业生物技术
    阎海青, 曲静然, 程安玮, 陈相艳, 王文亮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28-183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28

    本试验通过测定EPP和NEPP对IL-1β和IL-6mRNA表达的影响,确定蓝莓可萃取多酚(EPP)及不可萃取多酚(NEPP)是否具有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蓝莓中EPP和NEPP均能抑制细胞中IL-1β、IL-6 mRNA的表达,EPP的抑制效果要优于NEPP.当培养时间为48 h时,EPP和NEPP的添加浓度为10~200μg·mL-1对IL-1β和IL-6 mRNA抑制作用明显.当EPP的添加浓度为100μg·mL-1时,在12~48 h培养时间内,对IL-1β和IL-6 mRNA抑制作用明显;而100μg·mL-1 NEPP处理组中,在48h时对IL-1β和IL-6 mRNA抑制效果明显.这表明从蓝莓中的NEPP同EPP一样可通过抑制IL-1β、IL-6 mRNA的表达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对今后蓝莓在医药保健方面研究奠定基础,不可萃取多酚的研究为多酚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吴先辉, 潘廷跳, 尹娜, 庞杰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34-183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34
    Baidu(4)

    为了研究辐照处理对魔芋葡甘聚糖溶解度及流变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不同辐照剂量60Co γ射线处理魔芋葡甘聚糖粉末,考察其溶解度和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辐照处理能提高魔芋葡甘聚糖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魔芋葡甘聚糖的触变性、储能模量和耗能模量;同时辐照使魔芋葡甘聚糖偏近于牛顿流体,辐照剂量越大、浓度越小,魔芋葡甘聚糖越偏近于牛顿流体.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魔芋葡甘聚糖凝胶食品、仿生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孙梦姣, 陈再鸣, 钱琼秋, 张丽永, 汪炳良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41-1846.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41

    为研究紫外照射对双孢蘑菇中维生素D2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紫外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两个试验因素,对2个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Imbach)菌株Ag10和Ag11-1的子实体进行不同处理,发现紫外照射对双孢蘑菇不同菌株子实体中麦角甾醇和维生素D2含量均有影响.结果表明,在30 ~50 cm的照射距离范围内紫外照射15 min(1.125~0.945 J·cm-2)时,随着照射距离的缩短,子实体麦角甾醇含量持续下降,而维生素D2含量持续提高;在30 cm照射距离下照射10~20 min(0.75 ~1.5 J·cm-2),随照射时间的延长麦角甾醇含量持续下降、维生素D2含量持续增加.在本试验设定的紫外波长(260 nm)条件下,30 cm的照射距离处理20 min(1.5 J·cm-2)对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维生素D2含量的效果最佳.为进一步优化照射条件提供了依据.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李阳, 汪超, 胡建中, 廖李, 王俊, 汪兰, 吴文锦, 熊光权, 程薇, 李冬生, 乔宇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47-1853.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47
    摘要 (509) PDF全文 (9481)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辐照和高温灭菌处理对风干武昌鱼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风干武昌鱼为原料,对其分别进行2.2、4.4和6.6kGy剂量辐照及高温灭菌处理,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质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在风干武昌鱼、高温灭菌和三种剂量辐照的风干武昌鱼鱼肉中分别检测到53、27、35、46和42种成分.风干武昌鱼鱼肉挥发性成分中醛类、酮类和醇类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31%、42.24%与8.05%. 经过高温和三种剂量辐照的风干武昌鱼鱼肉总挥发性成分下降91.27%、5.23%、67.64%和35.26%.2.2kGy剂量辐照下己醛、2,5-辛二酮含量分别上升30.09%、33.13%;壬醛、1-辛烯-3-醇、反-2-辛烯醇的含量分别下降15.12%、2.41%、3.23%.因此,在挥发性成分的保留程度上,辐照灭菌要优于高温灭菌.这为选用合适的辐照灭菌保藏提供了试验数据.

  • 农产品辐照研究·食品科学
    潘峰, 侯凯, 董品利, 陈郡雯, 胡博, 吴卫
    核农学报. 2014, 28(10): 1854-1859. https://doi.org/10.11869/j.issn.100-8551.2014.10.1854

    为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测定瓦布贝母3种生物碱(西贝母碱、贝母辛和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本文以Tigerkin C18色谱柱(4.6×150 mm,5 μm)作为分析柱,乙腈-0.1%二乙胺水(70∶30)作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ELSD检测器参数设为以压缩空气为载气,流速2.5 L·min-1,漂移管温度75℃进行了试验并确认其为适合的分离和检测条件.结果显示,西贝母碱、贝母辛、贝母素乙分别在0.192~3.84、0.191~3.82和0.178~3.5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确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5%、100.47%、99.40%,RSD分别为1.0%、2.6%、1.6%(n=6).瓦布贝母样品含量测定值分别为0.0835%、0.0271%、0.0174%, RSD分别为1.3%、2.0%、2.6%(n=3).此法用于测定瓦布贝母生物碱含量,操作简便、快捷,结果稳定可靠,可以为瓦布贝母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