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文章

2007 Vol.21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文
    代西梅;黄群策;胡秀明;秦广雍;
    摘要 (2142) PDF全文 (1376)   可视化   收藏

    以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对同源四倍体水稻品系“IR36-4X”进行离子注入,在其第2代群体内筛选得到了1株具有多胚苗性状特征的突变株(IR36-双)。对该突变株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多胚苗形态特征和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表明,突变株系与其原始亲本在主要农艺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在株高、穗长、千粒重和结实率等性状上比后者分别下降35.41%、5.08%、15.72%和12.39%。“IR36-双”在双胚苗性状的表现形态上有其特异性,在同一纯合株系的群体内双胚苗的苗位有非完全双苗和完全双苗两种类型。在非完全双苗中又包括单胚轴单胚根双苗和单胚根异胚轴双苗;在完全双苗中可分为正常双苗和异常双苗。在多胚苗材料中,单胚根单胚轴双苗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经过多个世代观察表明,“IR36-双”的多胚苗特性表现出明显的可遗传性。

  • 论文
    柯永培;袁继超;潘光堂;石海春;余学杰;高世斌;倪苏;赖仲铭;杨志荣;
    摘要 (1197) PDF全文 (1503)   可视化   收藏

    以玉米杂交种川单15号为基础材料,通过复合化学药剂“40mg/L MH+4%DMSO+MS培养液”注射花丝诱导孤雌生殖,经自然加倍获得玉米分离变异材料。采用南北穿梭加代系谱育种法,用自交系R08作测验种,在M3及其衍生的M5分离世代连续选择优良单株测配和选育,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363及其组配的杂交种正红211,提高了育种效率。正红211在四川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183.6kg/hm2,比对照川单15号增产10.0%;籽粒粗淀粉含量高达79.6%;并具有抗病、抗倒伏力强,株型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丘陵山区种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及加工利用前景。

  • 论文
    苍晶;于龙凤;王豫颖;张达;郝再彬;胡宝忠;
    摘要 (1202) PDF全文 (1366)   可视化   收藏
    Baidu(23)

    经NaN3诱变获得的大豆叶绿素缺失突变体HS 821,其植株高度约为原品种的1/2,节位数、叶片大小、叶柄长度、单株荚数、粒数、粒重都较原品种低,但结荚密集,表现出一定的田间抗虫性;成熟期比原品种提早约10d。突变体表现为叶片黄化,叶片叶绿素平均含量是原品种的71%,但叶绿素a/b比值不变,为2∶1,表明该突变体是总叶绿素缺陷型。突变体的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都比其原品种高,但MDA含量则较原品种含量低,表明突变体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 论文
    杨书华;倪万潮;葛才林;朱静;王泽港;罗时石;
    摘要 (1556) PDF全文 (1750)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α3-2P]dATP标记的DNA导入科棉1号,测量标记DNA在胚珠内的放射性活度并进行放射性自显影观察,以求获得陆地棉导入外源DNA的最佳时期和外源DNA在胚珠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导入的外源DNA能进入到胚珠中;棉花授粉33h时通过滴涂和注射法导入标记DNA在胚珠内的放射性活度测量值均较高;而滴涂法的放射性活度明显低于注射法;胚珠内银粒的分布较明显,标记外源DNA的胚珠内银粒远多于对照。

  • 论文
    石淑稳;吴江生;牛勤思;
    J4. 2007, 21(01): 17-19+4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1.0017
    摘要 (1504) PDF全文 (1523)   可视化   收藏

    用紫外线对3个甘蓝型油菜品系的离体小孢子进行照射0-60s。未经照射的对照和已照射的小孢子于NLN培养基进行培养,诱导胚状体。结果表明,照射20s和60s对胚状体的再生没有影响,照射40s则有促进作用。

  • 论文
    李娜;檀根甲;杨维来;李增智;刘淑芳;侯晓丹;
    摘要 (1291) PDF全文 (1375)   可视化   收藏

    苹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感染能对苹果采后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利用弱致病菌株先侵入寄主组织后诱发植物产生抗病性,可以减轻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利用离子注入和交变磁场处理的方法诱导产生苹果炭疽菌的低毒株,并进行筛选。通过调查菌株生长情况及在苹果上发生的病斑的大小,获得低毒株,对其在苹果上的保护作用进行测定,发现离子注入C100-2-5低毒株和磁场处理C0.25-1-2低毒株对苹果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论文
    庄晓英;邹清成;卢钢;江鸿飞;
    摘要 (1517) PDF全文 (1521)   可视化   收藏

    以2-3年生中国水仙鳞茎为材料,研究了冷处理对水仙鳞茎生理状态的影响以及不定芽分化过程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冷处理降低了中国水仙鳞茎的总糖、蔗糖以及淀粉含量,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OD、CAT等活性也显著升高,这些生理变化与冷处理后鳞茎盘分化所需时间缩短及分化能力增强有关;处于不同分化时期鳞茎盘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接种后4-10d达到峰值,可以初步确定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规律性变化与鳞茎盘的分化相关。

  • 论文
    魏明;姜绍通;罗建平;
    摘要 (1527) PDF全文 (2611)   可视化   收藏
    Baidu(23)

    研究了植酸对霍山石斛类原球茎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多糖合成和培养基中主要营养成分消耗的影响,并分析了细胞中可溶性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植酸能抑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细胞活力,从而促进细胞生长和多糖合成,以2.5g/L浓度的植酸效果最好,培养36d时,类原球茎干重为29.4g/L,多糖产量为2.06g/L。动力学分析表明,添加2.5g/L的植酸还有利于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 论文
    张月学;唐凤兰;张弘强;韩微波;李道明;刘杰淋;蒿若超;申忠宝;刘录祥;
    摘要 (1764) PDF全文 (1526)   可视化   收藏

    紫花苜蓿品种龙牧803风干种子在室温下经零磁空间处理6个月,在田间通过系统选择,结合返青期、返青率、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抗病性等指标的检测,选育出紫花苜蓿新品系LS0301。进行了多点、多年田间比较试验表明,LS0301比亲本返青早1-3d,返青率提高1%-2%,株高提高4.94%,干草产量提高17.94%,粗蛋白质含量提高5.01%,表现对苜蓿褐斑病、白粉病有一定的抗性。2006年LS0301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推广,定名为农菁1号。RAPD分析结果显示,龙牧803与LS0301在不同引物的扩增下显示出差异,表明零磁空间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 论文
    周柱华;徐立华;许方佐;邢燕菊;邱登林;阴卫军;
    摘要 (1203) PDF全文 (1586)   可视化   收藏

    用200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国外杂交种“78599”的F1干种子,经过连续自交育成鲁原476自交系,其表现为株型紧凑、抗病性强、品质好、配合力高,是一个优良的玉米突变材料,用它作亲本组配的杂交种鲁原单22号,已于2002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种审字(2002)002号],并于2003年7月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权(授权号为20020057.7),目前正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 论文
    余纪柱;顾晓君;金海军;张红梅;
    摘要 (1605) PDF全文 (1451)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卫星搭载黄瓜自交系材料,通过地面种植、观察、分离、纯化,获得特小型黄瓜自交系CHA03-10-2-2。该自交系瓜长8cm左右,雌花节率达99.5%,表现稳定,可直接用于培育特小型黄瓜新品种。

  • 论文
    陈明;刘秀敏;张维;林敏;
    摘要 (1524) PDF全文 (1767)   可视化   收藏

    从放射性污染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出1株具有极端耐辐射的微生物BR501,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不具有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和利福平等抗性。UV、γ辐射生长曲线的结果显示BR501菌株具有极强的辐射抗性。BR501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多株Deinococcus属菌株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中,与D.radiodurans菌株的16S rDNA相似性高达99%。结合BR501菌株的表型和Deinococcus属具有代表性的D.RadioduransR1菌株的特征,将该菌株归属为Deinococcus属,初步命名为Deinococcus sp.BR501。

  • 论文
    高岳;冯敏;王泽港;吕海燕;马飞;史宙亮;葛才林;罗时石;
    摘要 (1278) PDF全文 (1340)   可视化   收藏

    ATP生物发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样品含菌量的快速检测,但在应用该方法检测农产品的辐照灭菌效果时却出现了发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的现象。本文分别从γ射线对ATP的影响、发光动力学以及发光强度增高的途径等方面对上述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光强度的增加并非由ATP所造成引起的,而是由农产品中含有的细菌经辐照后引起的;干扰荧光素—荧光素酶制品中存在的能引起光辐射的物质是形成干扰的另一方面的原因。

  • 论文
    张凤娇;陈斌;郭亚萍;高美须;李海鹏;孙宝忠;
    摘要 (1314) PDF全文 (1378)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辐照和抗氧化剂对月饼贮藏过程中卫生质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月饼的过氧化值、酸价、霉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感官指标的分析得出:8kGy的辐照处理能够在常温下将月饼保质期延长至3个月。试验结果还表明添加茶多酚可有效防止月饼因辐照而引起的脂质氧化。

  • 论文
    陈志军;戚文元;吴富兰;张华;沈杰;陆智新;袁忠谊;
    摘要 (1117) PDF全文 (245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ESS-010-03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并详细介绍了加速器几种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 论文
    哈益明;施惠栋;王锋;刘志弢;谢宗传;
    摘要 (1632) PDF全文 (5276)   可视化   收藏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以及国内电子加速器辐照食品加工的现状,介绍了电子束辐照食品加工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特点。

  • 论文
    朱佳廷;刘春泉;冯敏;
    摘要 (1230) PDF全文 (1986)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辐照加工领域中饲料辐照灭菌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 论文
    杨俊峰;龚月桦;王俊儒;吕金印;李生秀;
    摘要 (1173) PDF全文 (1312)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4CO2示踪研究了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同化的14C在标记后24h约78%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1%已转运至籽粒,11%还滞留在叶片中;成熟时叶片的14C-同化物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滞留约28%,70%已转运分配到籽粒中。覆膜小麦的14C-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比对照慢。另外,研究还表明覆膜小麦花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MDA含量比对照低,叶片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强,干物质多,籽粒产量高。因此,覆膜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在于小麦中前期生长加快,后期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增强,最终使得同化的干物质总量大大增加;但并不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分配。

  • 论文
    李咏军;吴孔明;罗术东;
    摘要 (1563) PDF全文 (1447)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烟青虫生长发育性状的观察,确定最佳饲料配方和分层多格式的饲养法。结果表明,在添加Vc、番茄酱并调整玉米粉和大豆粉比例为2∶1时,烟青虫的蛹重、每雌虫产卵量和羽化率都有显著提高;分层多个饲养法比单管饲养法蛹重明显提高,养虫效率提高3-5倍,养虫成本降低了4-6倍。本研究的结果为利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防治烟青虫提供了技术支持。

  • 论文
    王文珺;许艇;高宏斌;赵继勋;张国中;李季;
    摘要 (1849) PDF全文 (1653)   可视化   收藏

    合成了己烯雌酚的半抗原CP-DES,并将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共价偶联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将免疫好的Balb/c小鼠脾脏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了1株能稳定分泌己烯雌酚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D87C412C7。分析该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并以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iELISA)检测了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类型。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平均染色体数目为45-50对左右,它分泌IgG1亚类的单克隆抗体。该细胞株体外传代和冻存复苏后抗体分泌稳定,细胞上清效价大于640,诱导腹水效价大于108,该单克隆抗体的检测限IC20=2.3ng/ml,与己烯雌酚结构类似物存在一定的交叉反应,与两种载体蛋白(BSA,OVA)无交叉反应。本研究为己烯雌酚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 论文
    陈海燕;傅衍;
    摘要 (1238) PDF全文 (1859)   可视化   收藏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0头荷斯坦牛产后23d内及发情前后12d内乳中的孕酮(P)和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表明:产奶量≤2000kg时,P和E2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0±0.30)ng/ml和(134±240)pg/ml;产奶量为2001-2500kg时,P和E2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5±0.17)ng/ml和(100±111)pg/ml;产奶量为2501-3000kg时,P和E2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5±0.17)ng/ml和(44±24)pg/ml;产奶量为2001-2500kg时,P和E2的平均含量为(0.50±0.19)ng/ml和(94±182)pg/ml。发情前后12d内,产奶量≤2000kg,P和E2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4±1.13)ng/ml和(40±15)pg/ml;产奶量为2001-2500kg时,P和E2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5±0.64)ng/ml和(47±11)pg/ml;产奶量为2501-3000kg时,P和E2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8±1.26)ng/ml和(42±12)pg/ml;产奶量为2001-2500kg时,P和E2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1±1.10)ng/ml和(49±13)pg/ml。不同产奶量(90d内总产量)的奶牛其产后乳中孕酮及雌二醇含量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而不同产奶量的奶牛其发情前后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 论文
    赵登超;姜远茂;彭福田;何乃波;张序;隋静;侯立群;
    J4. 2007, 21(01): 87-90+8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1.0087
    摘要 (1655) PDF全文 (1357)   可视化   收藏

    大田条件下,以6年生冬枣为试材,研究冬枣晚秋不同枝条叶施15N-尿素后,休眠期15N的贮藏、分配及翌年盛花期15N的再分配和利用。结果表明:晚秋叶施15N-尿素,休眠期树体枝干和根系中可检测到15N;翌年盛花期时,处理枝新生器官(枣吊、叶片、花)中可检测到15N。休眠期15N主要贮藏于地上部多年生器官,包括处理枝条和附近多年生器官。与休眠期相比,翌年盛花期时处理枝条的Ndff%显著下降,新生营养枝和多年生枝分别下降了59.13%和69.05%。贮藏15N再分配到新生器官,主要用于叶片和枣吊的生长,分配势随新生器官生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枣吊>叶片>花)。与新生营养枝处理不同,多年生枝处理的地上部枝干中贮藏15N向新生器官及枝干运输同时向下分配运输用于根系生长。

  • 论文
    赵希岳;蔡志强;李尔炀;王寿祥;
    摘要 (1130) PDF全文 (1282)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5Zr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应用库室模型确定了各系统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95Zr进入水体后发生沉淀,与其他离子进行络合,或为水生生物吸收、被吸附等形式在系统中迁移和转化,从而在各分室中分配和积累。在引入后的短时间内,池水中95Zr的比活度迅速降至一定值,而后缓慢下降;底泥通过离子交换或吸附富集了大量的95Zr;水葫芦也可在短期内吸附或吸收大量的95Zr;螺蛳和鲫鱼对95Zr的吸收能力较弱,螺蛳肉中95Zr的富集率大于在壳中的富集率,95Zr在鱼体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脏中。95Zr在系统各分室的量随时间而变化。

  • 论文
    曲斌;叶非;
    J4. 2007, 21(01): 96-10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1.0096
    摘要 (1433) PDF全文 (2204)   可视化   收藏

    除草剂的同位素残留分析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对4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残留分析进展。

  • 论文
    刘刚;杨明义;刘普灵;田均良;
    J4. 2007, 21(01): 101-105+16.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1.0101
    摘要 (1433) PDF全文 (1728)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核素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应用的深入,土壤侵蚀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本文阐述了近十年来137Cs2、10Pbex7、Be、复合示踪及REE-INAA示踪等几种主要核素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速率、泥沙沉积速率、泥沙来源和坡面侵蚀过程等研究中的应用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 论文
    沈圣泉;周祥胜;吴殿星;舒小丽;叶红霞;舒庆尧;
    J4. 2007, 21(02): 107-110+12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07
    摘要 (1608) PDF全文 (1485)   可视化   收藏

    用300Gyγ射线辐照Ⅱ-32B干种子,在诱变后代筛选到全生育期黄叶突变体WYB,经多代连续回交转育,育成黄叶标记不育系黄玉A(B),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经考察,1.黄玉A(B)叶色为明显黄色,对生育进程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植株较矮,稻穗较小,粒重较轻,单株产量较低等;2.遗传分析表明,该黄叶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且表达稳定,不易受环境影响;3.黄玉A的叶色突变对所配杂种无不良影响,表现为配合力强,所配组合“黄优C23”在金华市区试中产量位居首位,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4.应用该黄叶标记进行苗期纯度鉴定,不但方法简便、快速,其结果也与常用的国标法(GB/T3543.5-1995)鉴定结果相吻合。

  • 论文
    张宏纪;王广金;孙岩;刁艳玲;黄景华;郭强;刘东军;孙光祖;
    J4. 2007, 21(02): 111-11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11
    摘要 (1894) PDF全文 (156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小麦纯系克498和龙0657航天诱变第2代(SP2)和第3代(SP3)的入选与决选情况,SP2和SP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SP3代决选株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GS)和醇溶蛋白电泳谱带的变异。研究表明:(1)克498 SP2和SP3代的有益变异入选株率和决选株率分别为1.02%、0.81%和2.47%、1.39%;龙0657 SP2和SP3代的有益变异入选株率和决选株率分别为0.97%、0.50%和3.77%、1.68%。(2)克498 SP2和SP3代的入选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极值和变异系数与其亲本相比都有很大差异;SP2代的差异大于SP3代;克498 SP2和SP3代的差异大于龙0657 SP2和SP3代的差异。(3)克498和龙0657 SP3代决选株间主要品质性状存在较大差异;0657 SP3决选株间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大于克498 SP3代决选株。(4)克498和龙0657 SP3代HMW-GS组成的变异频率分别为8.3%和28.1%。(5)克498和龙0657 SP3代醇溶蛋白电泳谱带变异频率分别为45.8%和50.0%。

  • 论文
    蔡健;兰伟;李飞天;罗瑞丽;闻峰;
    J4. 2007, 21(02): 116-119.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16
    摘要 (1963) PDF全文 (1771)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FLP标记和2年田间试验对皖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AFLP标记在20个品种之间扩增的172条多态性位点数据,采用Nei和Li的方法,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同时,以2年田间试验得到的品种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表现型性状平均数经正态标准化后,采用欧氏距离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基于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类群。若以整个遗传距离的总平均数作尺度对聚类图的结果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6类。Mantel检测表明,AFLP标记数据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和表现型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8260,t=11.325),证明AFLP标记是检测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还证实,一个骨干亲本与由其衍生出来的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小。

  • 论文
    孙岩;尹静;王广金;张宏纪;黄景华;郭强;刁艳玲;刘东君;
    J4. 2007, 21(02): 120-12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20
    摘要 (1605) PDF全文 (1265)   可视化   收藏

    以龙6239幼胚为外植体,利用辐射诱变和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突变系龙辐03D51,经秆锈接种鉴定,发现其对优势小种21C3CPH免疫,而亲本龙6239对21C3CPH高度感染。遗传分析表明,抗病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该突变系还具有其亲本的优质、高产特点,已成为优异的后备品系。在RAPD检测中,所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3个引物在龙辐03D51和其亲本龙6239中具有多态性,引物E07、E11、E17在龙辐03D51中分别扩增出380bp、700bp和600bp的特异带,初步认为这些谱带可能与秆锈抗性有关。

  • 论文
    张彬;赵明;高志强;丁在松;石云鹭;方立锋;
    J4. 2007, 21(02): 124-127+13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24
    摘要 (1634) PDF全文 (1693)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携带GUS基因双元表达载体p1301-Pubi-Ecppc的根癌农杆菌菌株C58c1、LBA4404和EHA105对4个春小麦品种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结果表明,3M1.5为最佳诱导培养基;扬麦158和扬麦10是用于小麦遗传转化的良好基因型。对农杆菌转化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出用农杆菌C58c1侵染预培养15d的扬麦158幼胚愈伤组织,当侵染液浓度为OD6000.8、侵染40min、共培养3d时,可以提高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的筛选频率和PCR阳性率。对所得到的具有hyg抗性的愈伤和抗性植株进行GUS基因化学组织检测和PCR分子鉴定,初步证明Ecppc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再生植株基因组中。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小麦的遗传转化体系。

  • 论文
    严涛;李冠;曾宪贤;
    J4. 2007, 21(02): 128-131.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28
    摘要 (1317) PDF全文 (1331)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低能离子束生物技术对猴头菌进行诱变选育,通过分析N+离子注入后猴头菌丝体的生长速度,研究脉冲时间对N+离子注入猴头菌丝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时间从小到大的变化对N+离子注入猴头菌丝生长速度的整体影响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马鞍型”曲线。证明在注入剂量相同的前提下脉冲时间对N+离子注入猴头菌丝的生长速度有影响。

  • 论文
    何庆元;玉永雄;王松华;柯亚珍;张晓红;
    J4. 2007, 21(02): 132-13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32
    摘要 (1669) PDF全文 (1577)   可视化   收藏

    用改良的SDS-CTAB酶裂解法提取了根瘤菌基因组DNA的模板,从10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6条在20个菌株上均能扩增出清晰的片段。应用L16(45)正交表研究了DNA模板、Mg2+、Taq酶d、NTPs和引物浓度对扩增迁移率重现性的影响,用这种方法建立的根瘤菌RAPD-PCR优化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含2.5mg/L的DNA模板、2.00mmol/L的Mg2+、1.00U的Taq酶、0.05mmol/L dNTPs、0.35μmol/L随机引物。

  • 论文
    杨茹冰;张月学;徐香玲;李集临;张弘强;王继华;韩微波;唐凤兰;刘杰淋;李道明;蒿若超;申忠宝;
    J4. 2007, 21(02): 136-14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36
    摘要 (1309) PDF全文 (1400)   可视化   收藏

    分别利用0、1000、1500和2000Gy60Coγ射线处理3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对同一剂量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剂量间辐照情况相比较,研究苜蓿根尖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苜蓿种子可以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诱发根尖细胞产生单微核、双微核、多微核、小核、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粘连、单桥、双桥、多桥、游离染色体、落后染色体等多种畸变。同一辐照剂量下,龙牧803苜蓿对γ射线辐照敏感性最强。在0~2000Gy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各种畸变率不断提高,至2000Gy辐照剂量时,各种畸变率达到最高。

  • 论文
    徐国忠;郑向丽;应朝阳;黄毅斌;翁伯琦;
    J4. 2007, 21(02): 141-14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41
    摘要 (1625) PDF全文 (1457)   可视化   收藏

    从60Coγ射线辐射闽引圆叶决明86134牧草种子种植后代中筛选出性状稳定的优良变异后代新品系86134-32-3。M4代田间小区品比试验表明,与原品种86134相比,新品系植株叶子生长数、干物质含量、粗脂肪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单位产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植株茎叶比大幅度下降。新品系植株的其余营养成分、包括生殖生长期在内的农艺性状均保持原品种特性。

  • 论文
    黄建昌;肖艳;
    J4. 2007, 21(02): 144-14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44
    摘要 (1360) PDF全文 (1234)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接种PRSV病毒Ys、Vb和Sm 3个株系,分析了番木瓜抗病突变体岭抗1号(LK-1)和美中红(MZH)的杂交后代的抗病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F2代对PRSV Ys和Vb株系的抗病表现为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遗传,感抗分离比例为3∶1,BC1代感抗分离比例为1∶1,抗病为隐性,感病为显性,表明岭抗1号具对PRSV株系专化性的隐性抗病基因,将该隐性抗病基因暂命名为rys基因。

  • 论文
    王忠华;张立成;
    J4. 2007, 21(02): 148-151+200.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48
    摘要 (1266) PDF全文 (1082)   可视化   收藏
    Baidu(20)

    本文从农艺性状改良、筛选体系研究和转化方法优化等3个方面对Bt抗虫转基因水稻的育种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此类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 论文
    王爱苹;毛雪;李润植;
    J4. 2007, 21(02): 152-15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52
    摘要 (1474) PDF全文 (1491)   可视化   收藏

    源于石油化工的塑料废弃物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已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作为石化塑料的替代品,生物可降解塑料是可再生的环保产品。聚羟基丁酸酯(PHB)和蓝藻素等生物质多聚物是生产生物降解塑料所需的高分子化合物。本文论述了应用基因工程,培育可合成PHB和蓝藻素等多聚物农作物的技术策略及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培育合成生物降解塑料转基因植物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 论文
    赵鑫;詹立平;邹学忠;
    J4. 2007, 21(02): 156-159+147.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56
    摘要 (1388) PDF全文 (3187)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牡丹组织培养对品种、外植体的选择、基本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物质选择和组培苗的移栽等方面论述了牡丹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牡丹的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多采用胚、腋芽、顶芽、茎尖、幼叶、叶柄和土芽(地下芽)等,并且培养经过低温诱导后的鳞芽,可显著提高萌发率;在愈伤组织诱导试验中,选择分化程度较低的材料(如土芽),容易脱分化,获得愈伤组织;在牡丹的增殖培养中,6-BA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生根培养中常使用的生长调节物质有IBA、NAA和IAA。此外,还探讨了牡丹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 论文
    顾可飞;高美须;李春红;李淑荣;潘家荣;
    J4. 2007, 21(02): 160-163.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60
    摘要 (1370) PDF全文 (1560)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以0、3、57、1、0kGy的辐照处理对虾过敏原的生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虾过敏原(Pen a1)提取液经辐照处理后,过敏原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浊度和疏水性增加。并发现Pen a 1的溶液状态要比固体状态及活体状态对辐照处理更敏感。

  • 论文
    朱佳廷;金宇东;刘春泉;冯敏;余刚;刘志凌;
    J4. 2007, 21(02): 164-167+155. https://doi.org/10.11869/hnxb.2007.02.0164
    摘要 (1635) PDF全文 (1749)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螺旋藻粉的杀菌效果及对其主要营养活性成分、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 kGy辐照处理后,螺旋藻粉样品中微生物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当剂量为4.0~8.0 kGy时,对螺旋藻中矿物质(除Se)和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螺旋藻中多糖含量随剂量增加有所增加,经6.0和8.0 kGy辐照后多糖分别增加了9%和27.2%;SOD、POD活性在辐照后有所降低,藻胆蛋白、藻蓝蛋白和维生素含量则明显下降;剂量达6 kGy以上时,藻胆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4.0、6.0、8.0 kGy剂量辐照后VC分别减少了40.6%、62.8%和14.1%,VA分别减少了36.3%、17.6%和17.0%,VE分别减少了25.8%、61.7%和52.6%。综合试验结果,提出螺旋藻粉辐照杀菌的适宜剂量范围为4.0~6.0 k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