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文章

1997 Vol.11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文
    郭房庆,李群,顾瑞琦
    J4. 1997, 11(01): -0.
    摘要 (1498) PDF全文 (1458)   可视化   收藏
    Baidu(29)

    抗盐小麦突变体的诱变筛选及其抗盐性的比较郭房庆李群顾瑞琦(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2)X射线辐照前用修复抑制剂咖啡因(1mg/ml)预处理或辐照后热处理(43℃,20min)诱变冬小麦萌发种子,X射线剂量86Gy,剂量率215G...

  • 论文
    徐建龙,林贻滋,奚永安,蒋兴村,李金国
    摘要 (1547) PDF全文 (1501)   可视化   收藏

    水稻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徐建龙林贻滋奚永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310021)蒋兴村李金国(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利用高空气球和返回式卫生搭载ZR9水稻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研究空间环境对水稻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高空气球搭载种子的...

  • 论文
    王彩莲,慎玫,陈秋方
    摘要 (1373) PDF全文 (1267)   可视化   收藏

    用75、100和150keV的氮离子及20keV的氮、氢和氩离子的不同剂量注入水稻种子,以γ射线作对比,研究其细胞学效应和诱变效应。结果表明,N+、H+、Ar+均能诱发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其畸变细胞率随离子注入能量和剂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染色体畸变效应低于γ辐照。离子注入诱发的叶绿素突变及有益性状突变的频率高于γ辐照

  • 论文
    王长泉,李雅志,崔德才,束怀瑞
    摘要 (1702) PDF全文 (1592)   可视化   收藏

    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与2%二甲基亚砜的复合溶液处理苹果栽培品种嗄拉和千秋的试管苗离体叶片。结果表明,以0.5%秋水仙素溶液处理4天的效果最佳,诱变频率达561%。诱变后获得的四倍体植株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异,与对照相比,变异株茎矮、粗壮、节间短,叶色浓厚,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减少,气孔体积增大,染色体数目加倍,2n=4x=68(对照为2n=2x=34),核仁数目增加。梢端组织学切片证实,获得的同质四倍体频率为86%。

  • 论文
    夏英武,吴关庭,舒庆尧
    摘要 (1615) PDF全文 (1267)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用0、5、10、15、20、和25μg/ml的平阳霉素处理水稻种子。结果表明,平阳霉素在M1能引起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并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株结实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效应;在M2能诱发频率较高的叶绿素、株高与抽穗期突变,三者的总突变频率以浓度为15μg/ml的最高。就诱发有益突变而言,平阳霉素诱导早熟的效果不如EMS,但诱导矮秆突变的效果则优于EMS。

  • 论文
    王化新,付淑惠,张仲良,任光澡,吴素琼,陈志渝
    摘要 (1837) PDF全文 (1404)   可视化   收藏
    Baidu(6)

    应用放射性32P示踪技术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根系活力、磷素分配与籽粒充实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合2264S/DT713(F1)与汕优63(对照)相比,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根系吸收32P总量较少,各生育期根系吸收32P总量下降幅度大,根系活力下降快,根系出现早衰;灌浆期根系吸收的32P分配到籽粒的比率较低,滞留于茎鞘和叶的比率较高;库源比高,结实率低,源供应不足,库源流不协调,是该杂交组合籽粒充实度差的原因。相关分析表明:抽穗期和成熟期根系吸收32P总量与籽粒中32P分配量相关不显著,灌浆期根系吸收32P总量显著影响籽粒中32P的分配量,r=0.8805。而籽粒中32P分配量与籽粒充实度极显著相关,r=0.9271。

  • 论文
    陈喜文,范晖,裘立群,王其会
    摘要 (1684) PDF全文 (1487)   可视化   收藏

    在附加6BA30mg/L、IBA005mg/L的MS再生培养基中加入1~100μmol/LAgNO3,均显著促进苹果叶片再生不定芽,但以1μmol/L浓度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在培养早期(2~5d),1μmol/LAgNO3对乙烯的抑制率为16%~20%,在培养中后期则为25%~40%,因而显著降低了各培养时期,特别是中后期(芽分化期)培养容器中乙烯的浓度,降低了乙烯对芽发生的抑制,从而促进不定芽的发生

  • 论文
    何首林,方德华,王守生,吴光权,王德军,别之龙,唐振尧
    摘要 (1906) PDF全文 (1855)   可视化   收藏

    以辐照灭菌的酸性黄壤(pH56)为供试土,种植有性繁殖的茶苗(Cameliasinensis)并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citricolum),以不接种菌根真菌为对照,分别追施32P过磷酸钙和86Rb氯化铷(代替40K)。试验结果证明:菌根浸染率,32P组合为5260%、86Rb组合为5670%,茶树株高分别是对照的210倍和250倍,对磷、钾元素的吸收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60和310倍,磷肥利用率提高1410%、钾肥利用率提高1713%。

  • 论文
    刘大永,别之龙,万兆良,张晓海,雷永和,殷端,陈观宏
    摘要 (2355) PDF全文 (1292)   可视化   收藏
    Baidu(3)

    应用86Rb研究钾在云南种植烟草3种类型土壤中的渗透流失。结果表明:0.1gK2O/kg土的处理,紫色土中钾流失量最多,水稻土次之,红壤流失量最少;紫色土和水稻土钾流失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同一类型土壤,0.1gK2O/kg土的处理,钾在土壤中流失速度快,0.2gK2O/kg土和039gK2O/kg土的处理,钾在土壤中流失速度慢。残留在土壤表层的钾量:红壤>水稻土>紫色土;加入钾量和残留在表层土中钾量呈正相关;0.2gK2O/kg土和0.3gK2O/kg土处理,残留在各层土中钾量由表层向下层逐层减少,而0.1gK2O/kg土的处理,除表层外,向下逐层增加

  • 论文
    冯宗云,高之仁,荣廷昭
    摘要 (1901) PDF全文 (1223)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来源不同的9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按双列杂交组合的36个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了玉米幼苗根系对硫酸盐(Na235SO4)亲和性(Km)的配合力。结果表明:Km以非加性基因效应较重要,Km与产量间有密切关系。鉴定出可供玉米育种利用的2个自交系合二和292及其有更广泛适应性和高产特性的3个杂交组合:5005、5022、5030。

  • 论文
    郭安熙,范家霖,杨保安,王柏楠,张建伟,陈树国,王世荣,王然
    摘要 (1498) PDF全文 (1664)   可视化   收藏
    Baidu(109)

    菊花花色辐射诱变研究郭安熙范家霖杨保安王柏楠张建伟(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郑州450052)陈树国(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王世荣王然(开封市园林处开封475001)采用60Coγ辐射与组培相结合,研究菊花的诱变育种。结果表明,菊花品种间辐射...

  • 论文
    庄楚雄,胡维民,梅曼彤
    摘要 (1637) PDF全文 (1220)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选用97个已定位的水稻基因组随机克隆为探针,分析了广东地方品种边皮占、香占及其种子经高能氩离子辐照后诱导产生的稳定半矮生突变株系Ar10和氩香1号在DNA水平上的变异。结果表明,边皮占和Ar10之间位点变异率为515%;香占和氩香1号之间位点变异率为639%。研究显示,高能重离子辐射诱导的变异主要是DNA分子较大的改变,而非点突变。用Ar10与边皮占杂交获得的F2群体对Ar10的半矮生位点的遗传和定位分析表明,此性状受1个隐性位点控制,并初步将此位点定位于第4染色体上

  • 论文
    高国强,朱斗北,苏学合,陈道峰,时香玉,曾昭海
    摘要 (1934) PDF全文 (1279)   可视化   收藏

    400Gy60Coγ射线辐照中棉(GosypiumarboreumL.)花粉,90207受粉后获得二倍体棉与四倍体棉间的远缘杂交后代,对其F3、F4(2n=52)进行了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发现,F3独杆类型后代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中有父本中棉(G.arboreumL.)的特异带。F4个别纤弱、小铃株系的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中也有父本影响的趋势。以上均证明,少量二倍体遗传物质进入了四倍体细胞中。远缘杂交后代,独杆类型较多地具有阿须莫尼的特点,而分枝类型后代则与陆地棉(G.hirsutumL.)酶谱有更多类似之处。

  • 论文
    何道一,李雅志,王其会
    摘要 (1691) PDF全文 (1367)   可视化   收藏

    不同基因型苹果叶片培养物再生特性不同,主要表现在再生频率的高低和再生类型的差异。通过培养基中的激素和培养过程的光照调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各基因型品种的再生频率。不同基因型苹果叶片培养物对NaN3诱变处理的反应不同,总体而言,其存活率和再生频率均随NaN3浓度的提高而下降。不同基因型苹果的适宜NaN3浓度应有所不同,以30%存活率为标准,对M26、嗄拉、首红、长富2及岩富10进行诱变处理的适宜浓度分别为3mmol/L、3mmol/L、3mmol/L、2mmol/L和2mmol/L。

  • 论文
    吴殿星,夏英武,舒庆尧,张耀洲,刘贵付
    摘要 (1729) PDF全文 (1249)   可视化   收藏

    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系γ射线辐照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2177s获得的一个叶色突变体。在整个生育阶段,其叶色呈现白色转绿返白复绿规律变化。RAPD分析结果表明,70个随机引物中有3个引物不能扩增出多态性DNA,共扩增出493条DNA条带,平均每个引物74条,其中引物H05能扩增出W25和2177s多态性产物,2177s表现出缺失2条特异性DNA条带

  • 论文
    宋道军,徐登益,万兆良,何首林
    摘要 (1650) PDF全文 (1554)   可视化   收藏

    辐射损伤修复抑制剂咖啡因(Caf)和Na2EDTA(EDTA)后处理对不同辐射敏感性作物大豆和油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呈现为较一致的变化规律。两种作物幼苗下胚轴内,SOD酶活性均随着辐照剂量增大而增大,出现峰值后又陡然降低。大豆幼苗CAT酶活性与SOD酶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规律,而油菜CAT酶活性在随辐照剂量变化过程中,在300~1000Gy范围内波动较小。POD酶活性则均是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大。除个别处理、个别剂量外,Caf、EDTA后处理与水处理(对照)相比,3种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Caf、EDTA在抑制遗传物质DNA损伤修复的同时,减轻了因辐射产生的自由基造成的毒害。各处理中,抗辐射的油菜幼苗下胚轴中SOD、CAT和POD酶活性都高于对辐射敏感的大豆。

  • 论文
    陈清,温贤芳,郑兴耘,潘家荣
    摘要 (1575) PDF全文 (1337)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3种施氮水平(适宜施氮量N10∶150kgN·ha-1,低于适宜施氮量的50%N05∶75kgN·ha-1,高于适宜施氮量的50%N15∶225kgN·ha-1)对灌溉冬小麦氮素利用、去向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条件下,3种施氮水平(N05,N10,N15)的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385%、323%和224%,以N05水平为最高。N10施氮水平获得了最高的作物产量(680×103kg籽粒·ha-1,147×103kg生物量·ha-1),N05水平同N10水平相比,在产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N15水平因施氮过量造成籽粒产量明显下降,与不施肥相比,差异不显著。在深层条施(5~8mm)条件下,仍有302%~367%的化学氮素通过各种途径而损失。在N15水平中,施用氮素的46%仍存在于0~50cm土层中,远远高于其它两种施肥水平。土壤残留态的无机氮素含量以N15施氮水平为最高

  • 论文
    李云,田砚亭,罗晓芳
    摘要 (1692) PDF全文 (1319)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14C萄葡糖参与珠美海棠(Maluszumi)玻璃化发生过程中的代谢活动,测定了玻璃苗不同部位的纤维素和木素中的放射性活度,摸清了玻璃苗中纤维素和木素含量的分布状况及变化。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测定了玻璃苗不同部位中的多种元素含量和分布状况及变化。结果表明,玻璃苗中纤维素和木素的合成速度比正常苗降低了1038%,降解速度增加了1876%,造成玻璃苗中纤维素和木素含量下降4368%;玻璃苗不同部位中绝大多数元素含量低于正常苗的对应部位,其中以茎尖段部位与正常苗对应部位相差最多,仅为正常苗茎尖段中对应元素含量的2548%~5816%;多数元素在玻璃苗或正常苗不同部位中的分布规律都是相同的,即多数元素均在茎尖段和叶片中含量高,在茎基段和去叶茎中含量低。

  • 论文
    索滨华,刘铜,孟宪局,刘兆荣
    摘要 (1519) PDF全文 (1336)   可视化   收藏
    Baidu(8)

    利用14C示踪术,研究了人参不同生育期同化14C产物的残留率,对4~6年生人参产量形成与同化产物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同化产物向终产物的分配比率对产量构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由于同化产物在生长、呼吸及贮存间的分配视生长发育状况而改变,所以不同生育期同化产物对产量构成的影响不同。营养生长期同化产物主要用于结构生长,影响主要库器官的贮存能力。后期同化产物是根中贮藏性多糖及有效成分形成的主要来源,对产量构成起主导作用

  • 论文
    龚梅,张志勇,丁卫红,陈天朗,肖慎修,范红松
    摘要 (1175) PDF全文 (1164)   可视化   收藏

    磷矿粉与硝酸或硫酸固体解磷剂干法1次加工制成两种含氮磷复合肥———硝脲磷、硫脲磷。用示踪法研究了这两种磷复肥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上施用时水稻对其磷素的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硝脲磷、硫脲磷两种复合肥对水稻全磷和结实的影响与普钙氮肥(以等效氮、磷计算)相当或略高,尤以硝脲磷增产效果明显,但水稻植株全磷中来自这两种复合肥的磷量低于普钙处理,肥料利用率也低于普钙。硝脲磷、硫脲磷使水稻植株全磷和产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土壤中难溶性磷的转化。

  • 论文
    于少华,李梦,李国全,于海,朴铁夫,原亚萍,陈光,许耀奎
    摘要 (1888) PDF全文 (1258)   可视化   收藏

    不同剂量的γ射线、电子束单因子及其与不同浓度的苯甲酰胺复因子处理大豆种子,均能诱发其生育期、孕性和株高等农艺性状的突变,同时还能诱发蛋白质、氨基酸等品质突变,而且复因子处理较单因子处理的突变频率高。此外,筛选出的不同类型的突变体,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均有明显差异。因此,可应用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酶谱分析法对突变体进行检测。

  • 论文
    张利华,许梅芬
    摘要 (1848) PDF全文 (1503)   可视化   收藏
    Baidu(44)

    本文利用Hayman的双列杂交法对9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每穗小穗数和穗长存在上位性效应,收获指数、每穗粒数、株高、千粒重和每穗不孕小穗数符合加显遗传模型。株高以加性效应为主,表现为部分显性;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每穗不孕小穗数以显性效应为主,表现为超显性。多数产量性状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株高的狭义遗传率最高,其次为收获指数和千粒重。株高在早代选择就有效,收获指数和千粒重次之。92425是改良收获指数和千粒重的较好亲本,苏8527是改良每穗粒数的较好亲本,92041是提高千粒重的较好亲本。

  • 论文
    慎玫,王彩莲,陈秋方,陆挺,舒世珍
    摘要 (1654) PDF全文 (1519)   可视化   收藏
    Baidu(18)

    用不同能量氮离子注入甜菊干种子,在M1根尖细胞内可观察到各种可见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有丝分裂行为异常。随着注入离子的剂量和能量的提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呈增加趋势。统计分析显示,离子注入的剂量效应大于能量效应。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与氮离子注入剂量的直线回归关系不显著,但与γ辐照剂量的直线回归关系达极显著,γ射线对甜菊M1的辐射损伤大于氮离子束。

  • 论文
    李雅琦,田均良,刘普灵,琚彤军
    摘要 (1654) PDF全文 (1213)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黄土高原不同地形部位土壤侵蚀量的监测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相结合的REE示踪法可以定量地测定坡面不同地形部位的相对侵蚀量,且有较高的精确度及灵敏度,同时也可揭示侵蚀过程中相对侵蚀量沿坡面的变化趋势;还可反映野外全坡长小区土壤侵蚀的分布模式。室内外试验证明,该方法为土壤侵蚀的量化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 论文
    陈苇,卢婉芳
    摘要 (1439) PDF全文 (1684)   可视化   收藏

    尿素施入稻田后迅速水解成NH+4,两天后水层HN+4N含量即达峰值,混施脲酶抑制剂后,峰值可推迟1天,峰高降低。15N示踪试验表明:PPD和NBPT两种抑制剂能明显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亦提高水稻对尿素氮的利用率,减少损失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产效果,尤其是在高氮水平下,效果更为明显,而HQ则较差。稻草的施用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降低了水稻对肥料氮素的吸收,但能提高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

  • 论文
    田奇卓,亓新华,王俊领,范春华
    摘要 (1504) PDF全文 (1292)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表明,免耕稻茬麦吸收积累的氮素494%来自肥料氮,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4598%,植株对其依赖程度高于旱作水浇麦。肥料氮土壤残留率为2787%,回收率为7384%,损失率为2616%。百公斤籽粒和生物产量吸氮量分别为370和144kg。肥料氮的724%分配到籽粒中,高于总氮的分配比例。返青、拔节、三叶及种肥的吸收率依次为972%、11.35%、10.79%和702%。三叶期液态施用优于固态,返青期深施优于浅施。

  • 论文
    赵荣广,李淑华,孙维忠,肖免
    摘要 (1393) PDF全文 (1208)   可视化   收藏
    Baidu(11)

    利用15N同位素研究了水稻基穗型施肥法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等量氮肥条件下,基穗型施肥法能够提高水稻有效穗数、颖花数、结实率和籽粒重量,是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

  • 论文
    林葆,周卫
    摘要 (1859) PDF全文 (1536)   可视化   收藏

    实验采用不同方法对花生荚果细胞钙素吸收进行调控,并探索其营养意义。结果表明,尼群地平可通过阻断钙通道而减少荚果钙素吸收;吲哚乙酸可促进外源钙内流,由此导致组织钙含量明显增加;尼群地平与吲哚乙酸混合作用下,吲哚乙酸不能活化为尼群地平所阻断的钙通道,组织钙含量减少,但由于其促进了细胞分裂与伸长,外果皮和中果皮胞壁相应结合钙增加,因而吸钙总量并不减少;细胞膜对Ca2+运输具有选择性,EGTA螯合钙不能通过细胞膜作跨膜运动,组织钙含量显著降低。

  • 论文
    王志芬,陈学留,余美炎,王同燕,王奎波,任凤山,徐兵
    摘要 (1774) PDF全文 (1344)   可视化   收藏

    利用32P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地上部生长发育与根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孕穗前,根、茎、叶干重的累积是同步的,孕穗后为异步。整个生育期中,茎、叶与根干重的累积极显著相关。而孕穗后,穗干重的累积与根干重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在32P物质分配量上,茎、叶与根分别呈极显著相关,而穗与根的相关则不显著,与其生物量的累积是一致的。茎、叶、穗的代谢活性与根的代谢活性的变化分别呈极显著相关。

  • 论文
    林凡,王正芳,王耀东,宋未
    摘要 (1243) PDF全文 (1174)   可视化   收藏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南京土壤条件下混合固氮菌剂水稻联合体系的固氮特性。结果表明,紫香糯稻接种混合菌剂后,稻株利用的固氮量为103kg/666.7m2,固氮率6.7%;拔节期—齐穗期是固氮高峰期,日平均固氮量达2431mg/m2·d,这阶段固氮量占整个生育期固氮量的409%;拔节期—成熟期的固氮量占整个生育期固氮量的70%以上;节肥能力为每6667m213.3kg硫铵;稻谷产量增加414%。

  • 论文
    许宁
    摘要 (1038) PDF全文 (1147)   可视化   收藏
    Baidu(22)

    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茶树14C同化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施氮水平有利于14C同化产物的积累;施氮可增加光合产物在绿色器官的分配,同时降低了在非绿色器官的分配;秋季施氮过多,对茶树向根系运输养分不利,使14C同化产物过多地滞留在绿色器官中。

  • 论文
    宋道军,余增亮,姚建铭,徐登益,万兆良
    摘要 (1244) PDF全文 (1104)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VC和VE与作物辐射敏感性的关系及其对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辐射敏感性不同的大豆、油菜,其5d龄幼苗下胚轴中VC和VE的含量逐渐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逐渐上升,SOD酶的活性先增后减。追施VC和VE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种不同辐射敏感性作物SOD酶的活性,降低了MDA的含量。因此,VC和VE具有降低不同辐射敏感性作物的辐射敏感性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作用。

  • 论文
    索滨华,陈光,王德辉,郭卫华,许贵民
    摘要 (1092) PDF全文 (1283)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保护地栽培的网纹甜瓜糖的积累模式及果实含糖量与同化产物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含糖量在果实发育前期一直较少,进入成熟期急剧增加。成熟期果实中蔗糖的积累,一是生育前期同化产物的分配和转化;二是后期同化产物的输入,而且生育后期同化产物的贡献高于前期。座果期喂入14CO2后,收获期果肉蔗糖放射性活度占全糖总放射性活度的4881%。成熟期喂入,该值为5821%。

  • 论文
    张铭铣,骆荣挺,施德,陶荣祥,孙国昌,孙漱沅
    摘要 (1598) PDF全文 (1197)   可视化   收藏

    R917是一个抗瘟性强、抗谱广、兼抗细菌性条斑病、农艺性状优良的抗病水稻新种质。经抗瘟性遗传分析,R917对ZB13、ZC15、ZE3等稻瘟病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其F2产生3∶1抗感分离),并与亲本城特232和秀水37非等位。经日本7个鉴别菌系及我国的ZC15、ZE3小种测定,R917均表现为高抗反应。经与城堡1号等位性测定,R917与城堡1号非等位,也有别于日本报道的14个抗瘟基因。经与秀水861等品种杂交,发现R917的抗瘟性易转育、易利用,并在抗瘟基因转育时,未见其它不良性状伴随发生。目前,R917已被省内外10余家育种单位在水稻育种上利用。

  • 论文
    刘录祥,程俊源,赵林姝,孙国庆
    摘要 (1769) PDF全文 (1256)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7个CHA杂种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在单株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上,所有杂种均表现出显著的平均杂种优势或超亲优势。CHA杂种较高的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穗数及千粒重。高产的杂种同时具有较高的生物学产量,但绝大多数杂种在株高上并未超过其高亲值。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组合间差异很大。在蛋白质产量、面粉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及沉淀值等性状上,多数杂种表现平均杂种优势,个别杂种还表现超亲优势。结论认为,通过选用优质亲本,利用CHA生产优质,尤其是烘烤品质专用型高产杂种小麦是有效而可行的。

  • 论文
    王侯聪,杨善民,郑涛
    摘要 (2050) PDF全文 (1366)   可视化   收藏

    用60Coγ射线0~837Gy辐照蚕豆成熟花粉,观察在人工培养下萌发花粉的显微、亚显微辐射细胞学效应。花粉的萌发率和精核畸形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提高,精细胞进管率则相应下降。在超微结构上,93Gy辐照组的萌发花粉内,细胞核和细胞器未见异常,279Gy辐照组的花粉管内,线粒体空泡化,并存在不成熟质体,465Gy以上剂量辐照,核膜破裂,精核破碎,花粉管内存在多泡小体,偶尔有光化铁蛋白在不成熟质体内堆积。研究结果表明,蚕豆花粉的半致死剂量为465Gy。

  • 论文
    崔凯荣,王晓哲,陈雄,王亚馥
    摘要 (1823) PDF全文 (1818)   可视化   收藏

    用普通小麦的幼胚在N6B5MSⅠ培养基上诱导出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将这两种愈伤组织分别转至N6B5MSⅡ培养基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许多体细胞胚,非胚性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苗。胚性愈伤组织转入N6B5MSⅡ培养基后,第2~4d形成胚性细胞,二细胞、四细胞原胚,8d后,则以多细胞原胚为主,12~24d后,可见球形胚和梨形胚,26d后则多为成熟胚。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液体闪烁计数技术结合核酸、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研究了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L.)幼胚为外植体诱导产生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过程中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动态。发现RNA、蛋白质的合成分别在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后的第4和第8d就达到高峰,DNA的合成也明显增加,但变化平缓。而非胚性愈伤组织中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速率远远低于胚性愈伤组织。加入抑制剂后,不仅抑制了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也抑制了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和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加入时间越早,抑制效应越明显。可见,DNA、RNA和蛋白质是体细胞胚发生、发育的分子基础。

  • 论文
    宋道军,徐登益,万兆良,何首林
    摘要 (1652) PDF全文 (1278)   可视化   收藏
    Baidu(6)

    本文研究了辐射损伤修复抑制剂咖啡因、EDTA后处理对不同辐射敏感性作物大豆和油菜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与咖啡因、EDTA后处理对两种作物幼苗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影响;除低剂量(大豆<100Gy,油菜<600Gy)辐照具有刺激生长作用外,两种作物幼苗的根长、苗高、干物重和IAA含量均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咖啡因、EDTA后处理进一步降低了幼苗的根长、苗高和干物重,但缓解了IAA含量的下降水平。咖啡因、EDTA及其复合后处理对两种作物根长、苗高和干物重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咖啡因+EDTA>咖啡因>EDTA。

  • 论文
    王贵,卢一凡,邓继先
    摘要 (1610) PDF全文 (1312)   可视化   收藏

    以乳清酸蛋白(WAP)基因5′区为调控序列,人基因组GCSF基因为目的片段,构建成转基因动物乳腺表达载体,将其直接注射到泌乳牛乳腺,在乳汁中表达出人GCSF。表明乳腺直接注射质粒的方法可以作为暂时性的一种表达系统,对开发新的重组蛋白生产体系有一定指导意义。

  • 论文
    段留生,韩碧文,何钟佩,于风义
    摘要 (1461) PDF全文 (1598)   可视化   收藏

    在盆栽条件下,采用活体测量和定期取样测定的方法,研究了6苄氨基嘌呤(BA)和乙烯利(ETH)处理对小麦幼苗第1茎生叶14C同化物输出动态和向各器官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后48小时内,叶片14C输出占引入量的90%以上,叶片14C同化物输出动态符合负指数方程(y=0.716e-0.0506t,rt,lny=-09623)。BA和ETH处理未改变叶片中14C同化物输出的大体趋势,输出动态曲线分别为y=07319e-00471t(rt,lny=-09676)、y=06912e-00567t(rt,lny=-09555),叶片14C输出50%需要的时间大小次序为:BA(81h)>CK(71h)>ETH(57h)。CK、BA、ETH处理的叶片14C同化物输出速率(v)随时间的变化方程分别为v=00363e-00506t、v=003450e-00471t、v=00392e-00567t,最大输出速率(Vmax)的大小次序为:ETH(392%/h)>CK(363%/h)>BA(345%/h)。表明BA抑制而ETH促进了14C同化物从叶片中的输出。定期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