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文章

1994 Vol.8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文
    夏英武,谢嘉华,舒庆尧,谢学民
    摘要 (1459) PDF全文 (1214)   可视化   收藏
    Baidu(12)

    本试验研究了氮离子注入水稻干种子引发的生物学效应,并将其与γ射线、叠氮化钠处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后,种胚表层细胞出现刻蚀,细胞之间出现裂缝,种胚内层结构也发生变化。氮离子注入的M1代生理损伤较轻,M2代的叶绿素突变频率低于γ射线和叠氮化钠的处理,抽穗期突变频率高于γ射线和叠氮化钠的处理,株高突变频率与叠氮化钠处理的相近,但比γ射线处理的低。用诱变效率衡量其诱变效果,氮离子注入的叶绿素诱变效率低于γ射线和叠氮化钠的处理,株高的诱变效率则高于γ射线和叠氮化钠的处理,抽穗期诱变效率高于γ射线的处理,但比叠氮化钠处理的略低。

  • 论文
    苏学合,朱斗北,王增贵
    摘要 (1546) PDF全文 (810)   可视化   收藏
    Baidu(33)

    1985年用60Coγ射线279Gy辐照埃及棉“Ashrnouni”,于1991年选出了4个表现陆地棉性状、绒长达33~35mm以上的长绒棉突变体。如突变体90197-1。绒长35mm,生育期135天,株高91.9cm左右,株型紧凑,结铃性强(43.4个/株).衣分40%左右,其纤维品质:2.5%跨越长度为34.9~35.6mm,整齐度48.5%~50.2%,断裂比强度19.2~20.4g/特克斯,麦克隆值3.9~4.0。这些突变体有待进一步过育和产量鉴定。经初步分析,诱变后代的染色体仍为四倍体,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与亲本有显著差异。

  • 论文
    侯广云,王文美,井立玲,刘树玉,李新华
    摘要 (1747) PDF全文 (858)   可视化   收藏

    以小麦不同品种和突变体为材料,组配成5×3NCⅡ交配设计,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主穗小穗数、主穗粒重、抽穗期和千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且显性程度均为部分显性至完全显性。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的Wr/Vr回归关系不显著,株高和穗长的遗传中,存在着上位性效应。本试验所选的4个矮秆早熟突变体作亲本,有利于提早后代的抽穗期,但不利于培育矮秆和大穗大粒品种。

  • 论文
    张晓东,林廷安
    摘要 (1599) PDF全文 (1039)   可视化   收藏
    Baidu(35)

    本文对紫花苜蓿的细胞悬浮培养、悬浮细胞系的建立、离体辐射效应和高浓度PEG耐受性变异体的筛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高浓度的2,4.D(5~10mg/L),低浓度的ABA(0.1~2mg/L),高浓度的蔗糖(6%~9%),较高的离子强度,以及逐步缩短继代时间,均有利于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快速建立。相反,细胞分裂素,高浓度的NH和GAa的存在,不利于悬浮系的建立。细胞分裂素(4PU30,KT或BA)可促进细胞的团聚,不利于细胞的分散。此外,低浓度的2,4-D,4PU30(或BA,KT)和ABA的配合使用,在悬浮培养基中可形成大量的体细胞胚。2.辐射处理悬浮细胞的最适剂量为20~60Gy。3.未经改造的初期悬浮培养物远较悬浮细胞系对高水势敏感。4.胚性悬浮细胞系经20Gy的γ射线处理,筛选出了对15%PEG水势(约-11巴)耐受性的克隆6个,并获得了一批再生植株,从20%PEG(约-15巴)筛选出1个抗性克隆。抗性细胞系对高浓度PEG和NaCl产生的水势在细胞水平表现出很强的抗性。

  • 论文
    余美炎,申秀珍,王奎波,王同燕,陈学留,王志芬
    摘要 (1742) PDF全文 (1033)   可视化   收藏

    1988~1990年,应用15N研究了山东省高产小麦的氮肥施用技术及其增产效应。两年各处理的试验结果趋势一致,高产小麦施用氮肥的增产作用,既决定于小麦对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又决定于氨肥对小麦产至的生产效应。每公顷施纯氮187.5kg,其中1/3作底肥,2/3作沟追肥,是高产小麦较为合理的施肥技术,我们应用此技术,小麦产量两年分别达到7747.5kg/ha和8251.5kg/ha。

  • 论文
    朱永懿,陈景坚,杨俊诚,刘学莲,刘立宏
    摘要 (1687) PDF全文 (1006)   可视化   收藏
    Baidu(15)

    用盆栽方法进行富镧稀土拌种和叶面喷施春小麦试验。结果表明,富镧稀土对春小麦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增产幅度在6%~8%。同时促进春小麦对氮、磷素的吸收、利用,并减少土壤中氮素的损失。在施用方法上,叶面喷施比拌种的方法更好。

  • 论文
    葛才林,罗时石,龚荐,张浩
    摘要 (1544) PDF全文 (923)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作物茎鞘内输导组织对光合产物分子输送速度差异的测量方法、光合产物通过茎鞘某小段对输送速度差异度(E)的概念和E值[作物光合产物被鞘(或茎)输导组织输送的各个速度和基准速度差值的加权平均值与基准速度Vm的比]的测算公式,即:并实际测定了水稻品种665苗期倒二叶鞘上部的E值,E=0.3493。讨论了一定时间内流过茎或鞘某截面标记光合产物量(即流量)的活体动态测定方法.流量m的测算公式为:

  • 论文
    毛节,缪颖
    摘要 (1010) PDF全文 (952)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桔果和叶片对采前施用的 ̄(45)Ca ̄(2+)的吸收与运转。 ̄(45)CaCl_2的浓度为1%水溶液,GA和IAA均为20ppm。试验结果表明,约有10%的 ̄(45)Ca ̄(2+)被果实吸收,GA和IAA处理促进45Ca2+的吸收,并有利于 ̄(45)Ca ̄(2+)从果皮向果肉转移;叶片吸收的 ̄(45)Ca ̄(2+),只有少量转移到果实。

  • 论文
    陈锦富,陈辉
    摘要 (1082) PDF全文 (958)   可视化   收藏

    黄芩是三角帆蚌病害防治药物“蚌毒灵”的主要成分之一。本文用3H-黄芩甙作为示踪剂,研究了黄芩在三角帆蚌体内的吸收、分布及代谢。实验结果表明,给药后,该药物广泛分布于肝、内脏团、斧足、鳃、外套膜和血液等组织中,而且在病原菌主要侵入部位─—肝、鳃、斧足中的药物浓度较高,药物浓度顺序为肝>鳃>斧足>内脏团>外套膜。药物生物半衰期t1/2=25.67h。

  • 论文
    张铭铣,骆荣挺,徐宝才,施德
    摘要 (1634) PDF全文 (965)   可视化   收藏

    用60Coγ射线10krad处理城特232/秀水37F0代水稻干种子,经稻瘟病病区多代筛选,培育成抗病突变体R917。1991、1992年经全省9个稻疾病病圃联合鉴定,抗性分别为0.89和1.0级。1992年经太湖稻区搜集的7个稻瘟病菌群中138个菌株接种鉴定,R917杭其中136个菌株,抗病频率为98.55%,双亲对其中的19个菌株均为感,而R917为抗。试验表明,R917是一个抗稻瘟病强,抗谱广的水稻突变体,可作为水稻品种改良的新抗源。

  • 论文
    邓红,梅曼彤,卢永根,杨垂绪
    摘要 (1331) PDF全文 (1236)   可视化   收藏
    Baidu(23)

    本研究用加速器氩离子辐照晚籼香占,期望改良其不利农艺性状。试验结果表明,以氩离子100Gy辐照,均能诱发变异。从100Gy辐照的M2和M3代中,获得3个综合性状较好的突变株系,经M5代品比及对主要性状的测定,小区产量比原种增加14。34%~121.51%,变量分析达极显著水平。株高降低25%~39%,生育期缩短8~25天,有效穗数明显增加,抗病性亦有所提高。另外,从150Gy辐照的后代中,也获得2个明显早熟和矮化的突变体。初步证实重离子辐照在水稻育种上具有应用价值。

  • 论文
    郭蔼光,张慧,王保莉,冯献忠
    摘要 (1545) PDF全文 (1361)   可视化   收藏

    干旱协迫下,抗旱(陕合6号)与干旱敏感(郑引1号)小麦品种叶片中的核糖核酸酶活性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与其相对含水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14C-Leu掺入后,样品粗提液经PAGE分离并染色,发现干旱处理叶片的两个低分子女(12kD、17kD)具RNase活性的蛋白质的放射性掺入总量低于对照,但占总蛋白的放射性比例高子对照,证明干旱胁迫下存在RNase的从头合成(denovosynthsis)。讨论了胁迫下RNase活性增加的原因。

  • 论文
    冯春生,尹芝瑞,赵述文,李维岳
    摘要 (1607) PDF全文 (1213)   可视化   收藏

    应用14C示踪技术,结合常规方法研究了耐密型玉米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光合速率,密植型和普通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光合速率日变化,在8时至16时较高,为50~70mgCO2/dm2·h。穗位叶的光合产物,经72小时运转,有80%输送给其它组织器官。耐密型玉米能耐密植,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株穗数,从而获得了较高的产量。

  • 论文
    熊礼明,时正元
    摘要 (1406) PDF全文 (1097)   可视化   收藏

    生长室内以剪股颖(Agrostistenuis)为指示植物,研究了昆阳、晋宁两磷矿中品位矿样制取的节酸磷肥(60%酸化度)在黄棕壤性水稻土上的供磷潜力。节酸磷肥和重过磷酸钙(TSP)处理,植株地上部3次收获的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植株吸磷至和L值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以这两个参数评价各肥料的供磷潜力,TSP供磷能力最强,节酸磷肥其次,磷矿粉较差,但明显优于对照(未施磷)处理。两种矿样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 论文
    董建康,邓西民,曾骧
    摘要 (1535) PDF全文 (1375)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4C示踪方法研究缺水条件下14C-同化产物从苹果幼树叶片的输出及其在体内的分配。结果发现,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14C-同化产物在标记叶中滞留量增加,向外输出减少;水分胁迫也减少了外运同化产物向果实中的分配。水分胁迫还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速率,抑制新梢和叶片生长。

  • 论文
    陈炳焕,翁伯琦,唐建阳,刘中柱
    摘要 (1537) PDF全文 (1049)   可视化   收藏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了红萍在稻田氮素平衡中的作用。红萍作基肥,当季水稻的15N-红萍N素利用为27.8%;第二季5.38%;土壤残留36.1%。红萍可排出体内12%以上的氮素。红萍的排氮和吸氮有助于调节稻田的氮素平衡,稻田养萍抑制藻类生长,降低pH值和NH浓度,减少NH3挥发损失,以及减少蓝藻(颤藻)反硝化反应释放的N2O,提高化学肥料15N的回收率:它比15N-尿素不养萍处理15N回收率增加4.25%,比15N-尿素追肥不养萍处理15N回收率增加8.35%~25.11%。

  • 论文
    熊志勋,陈梅红
    摘要 (1251) PDF全文 (874)   可视化   收藏

    应用59Fe研究了苹果树对铁盐的吸收利用和铁在树体内的运转。研究结果表明,对铁盐的吸收利用率,根系为0.056%~0.110%,叶片为30%左右;铁在树体内不易转移,不同品种对铁盐的吸收利用和运转有差异,黄腐酸铁的效果优于硫酸亚铁;树干强力注射铁盐对矫正苹果树黄叶病效果较好。

  • 论文
    丁连忠,蒋平,朱松梅,吴正东,龚跃,蒋海萍
    摘要 (1530) PDF全文 (803)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的寄主─—柞蚕(Antheraeapernyi)蛾卵经过电子束辐照后的生物学性能、表面微观形态及其微生物的辐照效应。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处理不会引起柞蚕卵表面微观形态和主要成分含量的显著变化;辐照能明显减少卵的微生物含量,有消毒灭菌作用。柞蚕卵的生物学性能没有因辐照受到不利影响。相反,辐照使卵保持其生物学性能的时间明显延长。

  • 论文
    岳元文
    摘要 (1112) PDF全文 (997)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32P茎基注射法和土壤施用法,研究了免耕作法和常规耕法种植水稻的根系分布及活力。研究结果表明,免耕作法种植水稻在分蘖盛期和灌浆期,其根系在土壤中的横向和纵向分布量都大于常规耕作法种植的水稻。且免耕法种植的水稻在各时期都具有较强的根系活力。

  • 论文
    吴美文,屠友金,应如郎,杨弘,庄敬邻
    摘要 (1126) PDF全文 (1116)   可视化   收藏
    Baidu(11)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测定奶中孕酮含量变化模式,结合配种日期确定奶牛配种适时时间。在孕酮浓度谷点与当天配种,怀孕率为76.5%(P<0.001)。孕酮浓度谷点之前,-1、-2、-3、≥-4d和孕酮浓度谷点之后,+1、+2、+3、≥+4d配种,其怀孕率分别为61.3%、34.2%、19.0%、0.0%和53.6%、4.8%、0.0%、0.0%。根据怀孕率,奶牛适时配种的时期为孕酮浓度谷点当天(即0d)和-1d。

  • 论文
    张才乔,杨传任,庄临之
    摘要 (1003) PDF全文 (916)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采用乳过氧化物酶催化下碘标记的羊催乳素(PRL),测定无血清培养的未成年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上PRL受体。结果表明,利用该法标记的125I-PRL可用于PRL受体的测定,PRL对其自身的受体具有调节作用。

  • 论文
    赵文虎,徐世明,候兰欣
    摘要 (1037) PDF全文 (988)   可视化   收藏

    本工作研究了水稻、春麦、豌豆、菠菜、香菜、韭菜、小葱等7种作物从秦山核电站周围土壤中吸收、积累 ̄(90)Sr的情况。结果表明,各种作物从土壤中吸收 ̄(90)Sr的能力不同,豌豆最高、水稻最低,水稻晚熟品种吸收 ̄(90)Sr的能力高于早熟品种。进入作物体内的 ̄(90)Sr主要积累于叶部。最后给出了各种作物对 ̄(90)Sr的浓集系数。

  • 论文
    韩榕,杨汉民,高清祥,卫增泉,刘玉岩,王桂玲
    摘要 (1444) PDF全文 (1018)   可视化   收藏
    Baidu(2)

    用放射性同位素 ̄3H-胸腺嘧啶核苷渗入法,研究Fe ̄(1+)注入与 ̄(60)Coγ射线辐照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早期种胚内DNA的合成动态,以非按期DNA合成为标志,比较重离子束与γ射线作用下DNA损伤、修复程度的差异。同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法(SCE-EDAX)对造成这种差异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后,种胚内存在典型的非按期DNA合成,但在重离子注入条件下,这一现象并未表现出来。因此重离子的作用过程和诱变机理与γ射线的作用有所不同。重离子对种子的诱变是一种间接的作用,因为SCE-EDAX的结果证明离子注入种子的深度为14μm,并未真正到达小麦种胚内部。

  • 论文
    李国全,于少华,李梦,朴铁夫,陈光,原亚萍,包和平,许耀奎
    摘要 (1847) PDF全文 (1371)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用苯甲酰胺、 ̄(60)Coγ射线、电子束单因子及苯甲酰胺与 ̄(60)Coγ射线、电子束复因子处埋大豆风干种子。结果表明,苯甲酰胺单因子处理,对大豆M1的苗高、成株率、孕性和根尖细胞染色体均无明显的影响,对其M2也无诱变效应。 ̄(60)Coγ射线、电子束单因子处理,对大豆具有明显的损伤效应和诱变效应。苯甲酰胺与 ̄(60)Coγ射线或电子束复因子处理,能明显增强M1的损伤效应,并能提高M2的诱变效应。苯甲酰胺具有抑制辐射损伤修复、提高诱发突变频率的作用。

  • 论文
    周元昌,蔡俊迈,李维明
    摘要 (1722) PDF全文 (958)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IR_(54)及其辐射早熟突变系5460的抽穗期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460的早熟性是IR_(54)的一对显性基因发生单位点突变的结果,而这一对发生突变的显性基因和IR_(54)的另一对显性基因一起可与V_(20)A的抽穗期基因互作,从而导致植株强感光迟抽穗。

  • 论文
    龚梅,张志勇,丁卫红,向在筠,周忠远
    摘要 (1649) PDF全文 (1045)   可视化   收藏

    利用 ̄(59)Fe研究了有机会合亚铁肥YATE防治花生黄化病的效果。结果表明,YATE在植株叶片中的数量明显高于FeSO4,FeSO4肥易随新生叶的生长而转移,YATE对老叶的转绿效果较好。

  • 论文
    张起刚,王化国,杨合法,魏相群
    摘要 (1467) PDF全文 (1252)   可视化   收藏
    Baidu(28)

    本文应用 ̄(15)N示踪技术,在黄河故道细质沙土上研究小麦增施磷肥的效应。结果表明,增施磷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根量、分蘖数、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促进小麦对肥料N和土壤N的吸收,减少肥料N损失,提高小麦对肥料N利用率。在该中低产沙地上,磷的施用量180~270kgP2O5/hm2效益最佳。

  • 论文
    陈俊伟,倪竹如,刘智宏,付志坚
    摘要 (1587) PDF全文 (1025)   可视化   收藏

    用 ̄(14)C示踪法研究了杉木光合产物的分配和杉木根系的分泌物。结果表明,杉木饲喂 ̄(14)CO2后1天,光合产物大部分滞留在叶中,只有27.38%从叶中输送到新梢、主枝、根和侧枝中,标记后3天,光合产物分配率仍以叶为最高,但所占百分比下降,而主枝、新梢、根和侧枝的分配率相应地有了增加,至标记后22天,光合产物的分配率以新梢为最高,其次为根,叶退居其后。杉木光合产物输送到根部后,可很快转化为分泌物并排出体外,其分泌量在标记后第4天出现峰值,此后 ̄(14)C分泌物量不断下降。杉木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小分子物质,以糖类为最多,其次是有机酸,氨基酸居第三。

  • 论文
    刘智喜,李权武,武浩,牛隽,李凤林,范庆丰,潘锁荣,郭小民
    摘要 (1637) PDF全文 (1321)   可视化   收藏
    Baidu(2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20头怀孕奶牛(其中胎衣不下(RFM)牛和正常(NRFM)牛各10头]产前10天到产后2天外周血浆孕酮(P4)、17β-雌二醇(17β-E2)和雌酮(E1)的水平。结果表明,产前6~3天,RFM牛血浆P4水平略低于NRFM牛(P>0.05),而于产前2天突然跃升并显著高于NRFM牛(P<0.05)。血浆17β-E2水平,RFM牛于产前7天到分娩当天显著低于NRFM牛(P<0.05),尤其是产前7天和5天。血浆E1水平,产前10~1天RFM牛显著低于NRFM牛(P<0.05),尤其是产前8天和4天极显著低于NRFM牛(P<0.01);而分娩当天,RFM牛却显著高于NRFM牛(P<0.05)。此外,P4/17β-E2的比值,在分娩前6天和2天RFM牛极显著和显著高于NRFM牛(P<0.01和P<0.05)。上述结果表明,分娩前6天时,雌酮水平显著下降和P4/17β-E2比值显著升高可以作为奶牛胎衣不下的指征。

  • 论文
    林音,李香玲
    摘要 (978) PDF全文 (1161)   可视化   收藏
    Baidu(23)

    以杀虫为目的进行大米商业化辐照时,最小剂量为200Gy,最大剂量为500Gy,不均匀度为2.5。为保证辐照质量,应在大米加工后20~30d内辐照。辐照前用包装袋密封。辐照后应防止外界害虫再次侵入。

  • 论文
    黄善武,葛红
    摘要 (1040) PDF全文 (826)   可视化   收藏
    Baidu(10)

    本研究用60Coγ射线50Gy辐照1、2年生瓜叶菊的于种子,获得了光枝叶、部分花粉败育的突变体,然后自交分离出花粉败育率100%的雄性不育系。其突变率为2.4%,突变雄性不育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基因突变产生的。1987年以来,先后诱发获得瓜叶菊雄性不育系蓝花1、2、3和玫瑰红花4、5号。其中1、2、3号与瓜叶菊自支系杂交,育成了F1代杂种,并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

  • 论文
    温祝堂,骆日佑,黎梅兰,刘雪琴,林乃杰,曾民生
    摘要 (950) PDF全文 (1232)   可视化   收藏
    Baidu(2)

    本研究针对中国华南地区特点,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注射器、手术手套和产妇褥巾的辐射灭菌消毒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临床应用和中试产品销售证明,辐射灭菌消毒方法可靠,临床应用安全。

  • 论文
    徐安英,方瑷,黄君霆
    摘要 (837) PDF全文 (1042)   可视化   收藏
    Baidu(16)

    70krad ̄(60)Coγ射线照射家蚕雌蛹,羽化后与未照射雄蛾支配,产下卵在适当时期给予热刺激,诱导进入卵内的两个精子融合,发育成只表现父本性状的二倍体雄核发育雄蚕。连续实行单个雄蛾雄核发育继代,获得了类似自花授粉作物自体受精的单雄蛾雄核发育系,即近似纯合系。为研究和阐明家蚕的基因表达、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提供了新素材和新途径。

  • 论文
    陈义纯,孙光祖,张月学,闫文义,王广金,唐凤兰,韩芳普,贲玉新,薛玺,张延滨
    摘要 (1685) PDF全文 (1190)   可视化   收藏

    用六倍体小黑麦黑杂266作母本,春小麦龙辐麦3号、龙辐麦5号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杂交前用 ̄(60)Coγ射线800~2400rad活体慢照射雄配子。通过对杂种1代(F1M1)花粉母细胞的观察,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平均为13.65,最高为14.55,与理论值接近,未经辐照的为12.80,低于理论值,辐照改善了染色体配对。辐照的F1M1代平均结实率为55.52%,未经辐照的为6.49%。辐照处理明显提高了杂种1代的结实率。辐照雄配子的适宜剂量为1600rad和2400rad,不同品种间辐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

  • 论文
    杜俊岭,赵晓丽
    摘要 (1632) PDF全文 (830)   可视化   收藏
    Baidu(16)

    本文对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大豆食心虫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1.人工饲养:改变光周期,打破滞育,每天光照18h处理,羽化率最高,滞育期由原来10个月之久,降低到1个月左右,由1年只发生1代,到可以连续多代饲养,繁殖1代只需40~42d;并筛选出较好的人工饲料配方,采用黄豆芽饲养初孵幼虫,成活率较高,发育正常。2.确立了辐照时期以羽化前2天的老熟蛹期为宜,辐照剂量以120Gy为宜,处理后羽化的成虫,活动正常,所产的卵不孵化,可达到绝育。3.田间防治试验:用上述剂量辐照处理老熟蛹,羽化出的成虫释放到种有大豆的纱笼里,防治效果可达88.1%~99.0%,虫食率由10.1%下降到0.1%~1.3%;释放于田间,防治效呆为86.56%,虫食率由11.42%下降到1.55%。由此证明,辐射不育技术为防治大豆食心虫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论文
    杨跃华,林树祺,孙涛,程后坤
    摘要 (1731) PDF全文 (774)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茶树体内特异成分对辐照诱导自由基的作用。结果表明,辐照茶籽内自由基的增长趋势表现为乔木型大叶品种大于灌木型中、小叶品种,10个品种茶籽内自由基的耗照剂量效应模型为y=ae(-b/x)。茶树体内儿茶素、茶多酚、黄酮苷、咖啡碱等特异成分与其辐射敏感性及自由基含量变化密切相关。影响辐照茶树体内自由基消长的主要因子是儿茶素,其中(-)-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自由基反应有浓度效应,在低浓度条件下,具有诱发产生自由基的作用,而在高浓度条件下,则有消除自由基的作用

  • 论文
    郭文善,周振兴,罗时石,严六零,彭永欣
    摘要 (1741) PDF全文 (1169)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铁杆小麦为材料,利用活体多探头测量仪,分析、测定花后剑叶光合产物的运转动态。结果表明,剑叶光合产物的输出、向穗部及向剑叶以下营养器官的输送动态可分别用指数方程Y=ae ̄(-bx)、Y=a(x-c)e ̄(-b(x-e))进行拟合。生长调节物质(IAA、ABA)处理显著影响光合产物的输出率、输送达率及有效输这时间。IAA处理呈正效应,ABA处理呈负效应

  • 论文
    陈有君,王福钧,彭根元,吴肖菊,张启刚
    摘要 (1367) PDF全文 (1129)   可视化   收藏

    硝酸磷肥与等量尿素普通过磷酸钙作基肥施用,对生物产量的影响没有显著的差异。春小麦对各种形态氨的利用率依次是:硝酸磷肥硝态氨>尿素态氮>硝酸磷肥全氮>硝酸磷肥铵态氨。根据单位重量肥料供给率推得硝酸磷肥铵态氮的有效率只是硝态氨的91.36%。施用硝酸磷肥处理的土壤A_N值高于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处理的土壤A_N值。但施用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处理的土壤氨的气态损失率较高,是造成A_N值较低的原因之一。

  • 论文
    王公金,李正魁,严建民,谢宗传,赵伟,朱建辉,黄夺先
    摘要 (1554) PDF全文 (846)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研究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D-Leu ̄6,Pro ̄9]-GnRHN-乙酰胺(GnRH-A)诱导泰和鸡母鸡排卵的生理效应,藉此探讨其生殖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1)GnRH-A具有显著刺激母鸡生殖器官发育的效应,导致母鸡卵巢、输卵管以及肝重增加(P<0.01),但对鸡体重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产蛋停止前1周施用GnRH-A可维持母鸡正常产蛋的生殖生理状态。(2)GnRH-A给药后最初20d诱发出两个鸡血浆促黄体生成素(LH)释放峰,处理组(GnRH-A组)血浆LH浓度在此期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然而与对照组相比较,处理组鸡血浆促卵泡素(FSH)却没有明显变化(P<0.05)。(3)鸡血浆孕酮(P4)浓庆在施用GnRH-A后明显上升,显著高于尚处休产期的对照组(P<0.01)。与此相反,给药后的囊初8d内,鸡血浆雌二醇(E2)浓度明显降低,虽然随后略有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据此可以认为,GnRH-A诱导卵巢和输卵管发育与鸡血浆LH、P4以及E2浓度变化密切相关,GnRH-A是一种有效的制剂,可应用于诱导卵巢和输卵管发育及换羽前产蛋力的改善

  • 论文
    王奎波,余美炎,申秀珍,王同燕,陈学留,王志芬
    摘要 (1666) PDF全文 (853)   可视化   收藏

     ̄(15)N示踪试验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有机叉的矿化和小麦对有机氮的吸收利用,基施氮肥主要用于营养器官的形成,返青追肥主要用于生殖器官的形成。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提高了总氮生产效率。配施处理小麦对磷素的吸收总量稍高于单施无机氮肥处理,磷素在籽粒中的分配率稍低于单施无机氮肥处理是导致磷素生产效率下降的重要因素。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也培肥了地力,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主措施之一